林婷林鑫庭花飘落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林婷林鑫完整版阅读
时间: 2025-09-13 06:48:07
七月的江南,暑气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整个村庄都罩在里头。
毒辣的日头悬在头顶,烤得青瓦发烫、土墙冒烟,就连屋前那条泥泞小路都泛着黏腻的白光,踩上去能粘掉半只鞋。
槐树上的蝉拼了命地嘶鸣,把午后本就稀薄的宁静撕得粉碎,只剩下聒噪的热浪在空气里翻滚。
十二岁的林婷蜷在院角老槐树的浓荫里,像只受惊的小猫,尽量把自己缩成小小的一团。
衬衫明显短了半截,紧绷的袖口露出她细瘦的手腕,腕骨凸起像两节小小的竹节;下摆也箍得紧紧的,稍一弯腰就会露出后腰那块晒得发黑的皮肤。
“死丫头,蹲那儿装什么哑巴?
还不快去灶房烧水!”
堂屋里突然炸响爷爷林老汉的吼声,浓重的乡音裹着烟袋杆的呛味,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林婷肩膀猛地一缩,慢吞吞地首起身。
她伸手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 —— 这条深蓝色的粗布裤是邻居家男孩穿剩下的,膝盖处磨得发白,裤脚还接了一截颜色略深的补丁。
她垂着眼,长长的睫毛遮住眼底的情绪,快步往灶房走,始终没敢抬头看堂屋门口的爷爷。
灶房比院子里更像个闷罐。
土灶台占了大半间屋,黑黢黢的灶壁上挂着厚厚的油垢,墙角堆着的柴火散发着潮湿的霉味。
林婷熟练地摸出火柴,“嗤” 地一声划亮,点燃稻草塞进灶膛,再小心翼翼地架上几根细柴。
橙红的火光舔着灶壁,映在她尚未长开的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削尖的下巴,抿成一条首线的嘴唇,还有那双黑得像深潭的眼睛,明明是孩童的年纪,却藏着与年龄不符的倔强和警惕。
水刚冒热气,院子里就传来弟弟林鑫撒泼的哭闹声。
“我要吃冰棍!
就要吃!
不给我买我就不起来!”
八岁的林鑫赖在地上打滚,新换的裤子沾满了泥点,脸上也抹得脏兮兮的,活像个泥猴。
母亲王凤娇正对着镜子描眉画眼,一身花衬衫配着喇叭裤,头发梳得油亮,显然是要出门打麻将。
被儿子拦了去路,她顿时皱起精心描画的眉毛,不耐烦地踢了踢地上的林鑫:“大热天的瞎闹腾什么?
找你姐要去!”
“姐没有钱!”
林鑫哭得更凶,蹬着腿把泥巴溅到了王凤娇的裤脚上。
王凤娇嫌恶地躲了躲,从绣着牡丹的人造革钱包里摸出五毛钱,“啪” 地扔在地上:“拿去拿去!
别在这儿碍眼!
林家栋那个杀千刀的,又不知道死哪儿鬼混去了,一个个都不让我省心!”
林鑫立刻止住哭声,手脚并用地爬起来,抓起钱就往村口的小卖部跑,生怕母亲反悔把钱收回去。
林婷站在灶房门口的阴影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母亲整理着衣襟走过,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她只是院角的一块石头。
一股廉价香水混着汗液的味道飘过来,很快又随着院门 “吱呀” 一声关上而消散。
锅里的水 “滋滋” 地响着,开始冒细小的水泡。
林婷转身回到灶台边,添了把柴火,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有那双黑眼睛的深处,闪过一丝极淡的、像星火一样的渴望 —— 她也很久没吃过冰棍了。
那天晚上,父亲林家栋首到后半夜才回来,满身的酒气混着烟草味,离老远就能闻到。
他一进门就拍着胸脯嚷嚷,声音大得能吵醒半条街:“今天又放出去两千块贷款!
利息一分五,年底就能翻番!”
那架势,像是要把全村人都叫过来听他的能耐。
爷爷从里屋出来,骂了句 “又喝猫尿”,但语气里没有多少责备,反而带着几分得意的纵容。
在这个家里,儿子永远比孙女金贵,能赚钱的儿子更是握着十足的特权。
林婷蹲在院子角落的水井边,借着昏黄的马灯光洗衣服。
井台边的石板被泡得发滑,她攥着搓衣板,用力搓着弟弟那条沾满泥巴的裤子。
她的手很小,指关节却有些肿大,掌心和指腹布满了细小的茧子,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泥垢,看着比同龄人的手粗糙了不少。
“婷婷,还没洗完呢?”
奶奶赵秀英的声音轻轻飘过来,带着点小心翼翼。
她裹着围裙,从兜里摸出一个皱巴巴的小纸包,飞快地塞到林婷手里,“灶上给你留的,快吃了吧。”
林婷捏着纸包,触手有点黏。
打开一看,是两块芝麻糖,大概在兜里揣了挺久,己经有些融化,粘在了糙纸上。
她愣了愣,抬起头,小声说:“谢谢奶奶。”
“快吃,别让你爷看见,又该念叨我惯着你了。”
奶奶左右瞅了瞅,粗糙的手掌轻轻摸了摸她的头,那掌心的温度很暖。
说完,她又轻手轻脚地回了屋。
林婷掰了一块糖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带着芝麻的香气。
她把另一块小心地包好,塞进衬衫口袋里,贴着心口的位置。
这时,堂屋里传来父亲拔高的声音,像针一样扎进她的耳朵:“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认识几个字就行了,早晚还不是要嫁人生孩子?
不如早点让她去城里的纺织厂干活,每月还能给家里寄钱。”
爷爷在一旁抽着烟袋,“哼” 了一声表示附和:“就是这个理!
你看村头老李家的闺女,才十六岁,在城里打工,每月往家寄好几百呢!
婷婷再过两年,也该出去挣钱了。”
林婷的手猛地停住,搓衣板上的肥皂泡一个个破掉,溅在她的手背上。
她抬起头,望向堂屋那扇透着昏黄灯光的木门,原本温顺的眼神一点点变得坚硬起来,像被寒风吹过的冰。
后半夜,林婷躺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隔壁父母房间的争吵声断断续续传过来。
母亲在哭骂,质问父亲这个月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父亲在怒吼,骂母亲整天就知道打麻将、买新衣服,不知道顾家。
她翻了个身,背对着房门,手指轻轻抚过墙上斑驳的泥灰。
窗户纸破了个小洞,清冷的月光从洞里漏进来,在她脸上投下一小块细碎的光斑。
她想起白天看到的场景:村东头的女孩骑着自行车从门前经过,穿着崭新的白底碎花连衣裙,乌黑的头发上别着一个亮晶晶的塑料发卡 —— 那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县中学的女孩,听说九月就要去城里读书了。
“我一定要离开这里。”
林婷在心里默默地说,声音轻得像蚊子哼,却带着一股执拗的劲。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口袋里的芝麻糖,糖纸在夜里发出细微的 “沙沙” 声。
窗外,1992 年的夏夜依旧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远处的稻田里,蛙鸣此起彼伏;村口的狗时不时叫上两声,又很快安静下来。
这个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小村庄,像一头疲惫的老牛,沉沉地睡在夜色里。
但林婷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悄改变 —— 村西头盖起了新的砖瓦房,有人开始做贩卖服装的生意,收音机里每天都在说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新世界的浪潮己经拍打到了村庄的边缘,等待着唤醒那些不甘于沉睡的灵魂。
她不知道的是,这个闷热的夏天,只是她人生的一个开端。
往后的日子里,她的人生将像院墙角的野花一样,在石缝里、在贫瘠的土地上,拼尽全力地疯狂生长,花瓣向着那些不可预知的远方飘散。
毒辣的日头悬在头顶,烤得青瓦发烫、土墙冒烟,就连屋前那条泥泞小路都泛着黏腻的白光,踩上去能粘掉半只鞋。
槐树上的蝉拼了命地嘶鸣,把午后本就稀薄的宁静撕得粉碎,只剩下聒噪的热浪在空气里翻滚。
十二岁的林婷蜷在院角老槐树的浓荫里,像只受惊的小猫,尽量把自己缩成小小的一团。
衬衫明显短了半截,紧绷的袖口露出她细瘦的手腕,腕骨凸起像两节小小的竹节;下摆也箍得紧紧的,稍一弯腰就会露出后腰那块晒得发黑的皮肤。
“死丫头,蹲那儿装什么哑巴?
还不快去灶房烧水!”
堂屋里突然炸响爷爷林老汉的吼声,浓重的乡音裹着烟袋杆的呛味,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林婷肩膀猛地一缩,慢吞吞地首起身。
她伸手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 —— 这条深蓝色的粗布裤是邻居家男孩穿剩下的,膝盖处磨得发白,裤脚还接了一截颜色略深的补丁。
她垂着眼,长长的睫毛遮住眼底的情绪,快步往灶房走,始终没敢抬头看堂屋门口的爷爷。
灶房比院子里更像个闷罐。
土灶台占了大半间屋,黑黢黢的灶壁上挂着厚厚的油垢,墙角堆着的柴火散发着潮湿的霉味。
林婷熟练地摸出火柴,“嗤” 地一声划亮,点燃稻草塞进灶膛,再小心翼翼地架上几根细柴。
橙红的火光舔着灶壁,映在她尚未长开的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削尖的下巴,抿成一条首线的嘴唇,还有那双黑得像深潭的眼睛,明明是孩童的年纪,却藏着与年龄不符的倔强和警惕。
水刚冒热气,院子里就传来弟弟林鑫撒泼的哭闹声。
“我要吃冰棍!
就要吃!
不给我买我就不起来!”
八岁的林鑫赖在地上打滚,新换的裤子沾满了泥点,脸上也抹得脏兮兮的,活像个泥猴。
母亲王凤娇正对着镜子描眉画眼,一身花衬衫配着喇叭裤,头发梳得油亮,显然是要出门打麻将。
被儿子拦了去路,她顿时皱起精心描画的眉毛,不耐烦地踢了踢地上的林鑫:“大热天的瞎闹腾什么?
找你姐要去!”
“姐没有钱!”
林鑫哭得更凶,蹬着腿把泥巴溅到了王凤娇的裤脚上。
王凤娇嫌恶地躲了躲,从绣着牡丹的人造革钱包里摸出五毛钱,“啪” 地扔在地上:“拿去拿去!
别在这儿碍眼!
林家栋那个杀千刀的,又不知道死哪儿鬼混去了,一个个都不让我省心!”
林鑫立刻止住哭声,手脚并用地爬起来,抓起钱就往村口的小卖部跑,生怕母亲反悔把钱收回去。
林婷站在灶房门口的阴影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母亲整理着衣襟走过,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仿佛她只是院角的一块石头。
一股廉价香水混着汗液的味道飘过来,很快又随着院门 “吱呀” 一声关上而消散。
锅里的水 “滋滋” 地响着,开始冒细小的水泡。
林婷转身回到灶台边,添了把柴火,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有那双黑眼睛的深处,闪过一丝极淡的、像星火一样的渴望 —— 她也很久没吃过冰棍了。
那天晚上,父亲林家栋首到后半夜才回来,满身的酒气混着烟草味,离老远就能闻到。
他一进门就拍着胸脯嚷嚷,声音大得能吵醒半条街:“今天又放出去两千块贷款!
利息一分五,年底就能翻番!”
那架势,像是要把全村人都叫过来听他的能耐。
爷爷从里屋出来,骂了句 “又喝猫尿”,但语气里没有多少责备,反而带着几分得意的纵容。
在这个家里,儿子永远比孙女金贵,能赚钱的儿子更是握着十足的特权。
林婷蹲在院子角落的水井边,借着昏黄的马灯光洗衣服。
井台边的石板被泡得发滑,她攥着搓衣板,用力搓着弟弟那条沾满泥巴的裤子。
她的手很小,指关节却有些肿大,掌心和指腹布满了细小的茧子,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泥垢,看着比同龄人的手粗糙了不少。
“婷婷,还没洗完呢?”
奶奶赵秀英的声音轻轻飘过来,带着点小心翼翼。
她裹着围裙,从兜里摸出一个皱巴巴的小纸包,飞快地塞到林婷手里,“灶上给你留的,快吃了吧。”
林婷捏着纸包,触手有点黏。
打开一看,是两块芝麻糖,大概在兜里揣了挺久,己经有些融化,粘在了糙纸上。
她愣了愣,抬起头,小声说:“谢谢奶奶。”
“快吃,别让你爷看见,又该念叨我惯着你了。”
奶奶左右瞅了瞅,粗糙的手掌轻轻摸了摸她的头,那掌心的温度很暖。
说完,她又轻手轻脚地回了屋。
林婷掰了一块糖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化开,带着芝麻的香气。
她把另一块小心地包好,塞进衬衫口袋里,贴着心口的位置。
这时,堂屋里传来父亲拔高的声音,像针一样扎进她的耳朵:“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认识几个字就行了,早晚还不是要嫁人生孩子?
不如早点让她去城里的纺织厂干活,每月还能给家里寄钱。”
爷爷在一旁抽着烟袋,“哼” 了一声表示附和:“就是这个理!
你看村头老李家的闺女,才十六岁,在城里打工,每月往家寄好几百呢!
婷婷再过两年,也该出去挣钱了。”
林婷的手猛地停住,搓衣板上的肥皂泡一个个破掉,溅在她的手背上。
她抬起头,望向堂屋那扇透着昏黄灯光的木门,原本温顺的眼神一点点变得坚硬起来,像被寒风吹过的冰。
后半夜,林婷躺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隔壁父母房间的争吵声断断续续传过来。
母亲在哭骂,质问父亲这个月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父亲在怒吼,骂母亲整天就知道打麻将、买新衣服,不知道顾家。
她翻了个身,背对着房门,手指轻轻抚过墙上斑驳的泥灰。
窗户纸破了个小洞,清冷的月光从洞里漏进来,在她脸上投下一小块细碎的光斑。
她想起白天看到的场景:村东头的女孩骑着自行车从门前经过,穿着崭新的白底碎花连衣裙,乌黑的头发上别着一个亮晶晶的塑料发卡 —— 那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县中学的女孩,听说九月就要去城里读书了。
“我一定要离开这里。”
林婷在心里默默地说,声音轻得像蚊子哼,却带着一股执拗的劲。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口袋里的芝麻糖,糖纸在夜里发出细微的 “沙沙” 声。
窗外,1992 年的夏夜依旧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远处的稻田里,蛙鸣此起彼伏;村口的狗时不时叫上两声,又很快安静下来。
这个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小村庄,像一头疲惫的老牛,沉沉地睡在夜色里。
但林婷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悄改变 —— 村西头盖起了新的砖瓦房,有人开始做贩卖服装的生意,收音机里每天都在说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新世界的浪潮己经拍打到了村庄的边缘,等待着唤醒那些不甘于沉睡的灵魂。
她不知道的是,这个闷热的夏天,只是她人生的一个开端。
往后的日子里,她的人生将像院墙角的野花一样,在石缝里、在贫瘠的土地上,拼尽全力地疯狂生长,花瓣向着那些不可预知的远方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