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火重生(林晚晴李姐)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阅读厨火重生林晚晴李姐
时间: 2025-09-13 06:51:23
林晚晴把伞从推车底下拿出来,靠在墙边。
伞骨结实,没坏。
她看了眼楼上,接水的盆还在滴答响,水己经漫到地板上。
她拎起盆,倒掉,放回去,弯腰时瞥见推车把手上的螺丝又松了。
第二天一早,小禾背起书包去上学。
门关上后,林晚晴翻出钥匙,打开厨房角落那个老樟木柜。
柜门卡住,她用力一拽,木屑蹭在手背上。
里面堆着旧锅、锈勺、几本发黄的笔记本,翻了翻,都是些记账单,纸页潮得一碰就破。
她正要合上柜门,手背忽然碰到一块硬布,藏在最底层。
她抽出来,是个深蓝布包,西角用麻线缝死。
解开时,线头崩开,一把菜刀滑进她手里。
刀身窄长,边缘有豁口,但磨得极亮,照得见人影。
刀柄是老红木,铜箍松了半圈,刻着三个小字——“晚晴楼”。
她指尖顺着刻痕划过,指腹碰到一道细凹,像是谁用刀尖补刻的。
她没多想,把刀放在水龙头下冲。
锈水顺着刀面流进池子,水变黄。
她拿钢丝球擦,铜箍发出吱吱声。
擦到一半,她停了手。
这动作太熟了,熟得不像第一次。
她把刀晾在窗台,回屋翻出砂纸。
一粒粒磨铜箍,慢,但稳。
磨了半小时,箍紧了,刀柄不再晃。
她握上去,掌心贴着木纹,像握住一段沉下去的时光。
中午她没出摊,煮了点剩饭。
小禾放学回来,坐在桌边画画,画了个穿围裙的女人,锅里冒烟。
她指着画说:“妈妈,你今天没去煮面。”
“下午去。”
“那刀能用吗?”
林晚晴抬头:“什么刀?”
“你早上拿的那个。”
她没应,只把饭碗推过去。
下午西点,她把推车推出去。
天阴,风贴着地面吹。
她刚点火,李姐从炒粉摊探出身:“哎,你那刀哪来的?”
“家里翻出来的。”
“这刀我见过。”
李姐眯眼,“早年晚晴楼切葱花的师傅,就用这把。
刀轻,好控。”
林晚晴低头擦炉子。
“你妈是不是有把一样的?”
她没答,把锅坐上。
收摊回来,她把雪菜从坛子里捞出,泡在水里。
这是李姐送的,自家腌的,咸得重,得泡久些。
她把刀擦干,放在砧板旁,像摆供品。
她绑好头发,围上围裙,站定。
第一刀下去,手腕发僵,雪菜丝粗短,断得乱。
她停下,把废料扔进盆,洗了手,重新站好。
闭眼。
脑子里响起声音:“刀要跟手走,别用手拽刀。
腕子松,力从肩来。”
她没听过这声音,但知道是谁说的。
睁眼,再切。
这次慢了半拍,但丝细了些。
第三回,手指找到节奏,一刀接一刀,细如发丝,落下来堆在砧板上,像一捧银针。
她吹了口气。
雪菜丝轻轻颤,没散。
第二天傍晚,她出摊。
炉火稳,面下得匀。
李姐照常来买,端着碗等。
林晚晴舀了半勺新切的雪菜丝,悄悄撒进她那碗。
李姐吃了一口,停下。
“你这雪菜……”她抬头,“切得这么细?”
林晚晴擦碗。
“我请的师傅切一次要八十,还切不到这个细。”
“泡得久。”
“不是泡的事。”
李姐盯着她,“这刀工,不是现学的吧?”
林晚晴把锅铲放进桶里。
“你妈当年切雪菜,也是这么细。
她说细丝才出香,粗了只有咸。”
李姐顿了顿,“你这手法,跟她一模一样。”
林晚晴低头,手在围裙上擦了擦。
“你是不是……还记得什么?”
她没答,只把另一碗面端给客人。
夜里,她把刀收进布包,塞回樟木柜。
关门时,柜角一根铁钉刮破布角,线头垂下来。
她没管,转身去厨房倒水。
盆又满了,水顺着边沿淌。
她拎起来,倒进水槽,重新放好。
滴答声继续。
她坐回小板凳,把围裙解下,抖了抖灰。
毛边比前两天更松了,线头缠在手指上。
她扯了扯,没扯断,索性绕在指上,一圈,两圈。
楼上小禾喊:“妈妈,我作业写完了。”
“嗯。”
“你今天用那把刀了吗?”
“用了。”
“它是不是……认得你?”
林晚晴没说话。
小禾又说:“它是不是,一首在等你?”
她站起来,走到灶台前,把刀从布包里取出,放在灯下。
刀面映着光,亮得刺眼。
她用拇指蹭了蹭刀刃,没割,只是凉。
她把刀放回布包,重新塞进柜子,压在最底下。
关门时,那根铁钉又刮了一下,布角撕开半寸。
她没再看,转身去洗锅。
水龙头哗哗响,泡沫顺着锅沿流下。
她刷完锅,把铲子泡进水桶,抬头看窗外。
天黑透了,巷口没灯,只有对面楼道口一盏感应灯,每隔几分钟亮一次。
她站着,等那灯再亮。
灯亮了。
她看见柜门缝里,露出一截深蓝布角。
伞骨结实,没坏。
她看了眼楼上,接水的盆还在滴答响,水己经漫到地板上。
她拎起盆,倒掉,放回去,弯腰时瞥见推车把手上的螺丝又松了。
第二天一早,小禾背起书包去上学。
门关上后,林晚晴翻出钥匙,打开厨房角落那个老樟木柜。
柜门卡住,她用力一拽,木屑蹭在手背上。
里面堆着旧锅、锈勺、几本发黄的笔记本,翻了翻,都是些记账单,纸页潮得一碰就破。
她正要合上柜门,手背忽然碰到一块硬布,藏在最底层。
她抽出来,是个深蓝布包,西角用麻线缝死。
解开时,线头崩开,一把菜刀滑进她手里。
刀身窄长,边缘有豁口,但磨得极亮,照得见人影。
刀柄是老红木,铜箍松了半圈,刻着三个小字——“晚晴楼”。
她指尖顺着刻痕划过,指腹碰到一道细凹,像是谁用刀尖补刻的。
她没多想,把刀放在水龙头下冲。
锈水顺着刀面流进池子,水变黄。
她拿钢丝球擦,铜箍发出吱吱声。
擦到一半,她停了手。
这动作太熟了,熟得不像第一次。
她把刀晾在窗台,回屋翻出砂纸。
一粒粒磨铜箍,慢,但稳。
磨了半小时,箍紧了,刀柄不再晃。
她握上去,掌心贴着木纹,像握住一段沉下去的时光。
中午她没出摊,煮了点剩饭。
小禾放学回来,坐在桌边画画,画了个穿围裙的女人,锅里冒烟。
她指着画说:“妈妈,你今天没去煮面。”
“下午去。”
“那刀能用吗?”
林晚晴抬头:“什么刀?”
“你早上拿的那个。”
她没应,只把饭碗推过去。
下午西点,她把推车推出去。
天阴,风贴着地面吹。
她刚点火,李姐从炒粉摊探出身:“哎,你那刀哪来的?”
“家里翻出来的。”
“这刀我见过。”
李姐眯眼,“早年晚晴楼切葱花的师傅,就用这把。
刀轻,好控。”
林晚晴低头擦炉子。
“你妈是不是有把一样的?”
她没答,把锅坐上。
收摊回来,她把雪菜从坛子里捞出,泡在水里。
这是李姐送的,自家腌的,咸得重,得泡久些。
她把刀擦干,放在砧板旁,像摆供品。
她绑好头发,围上围裙,站定。
第一刀下去,手腕发僵,雪菜丝粗短,断得乱。
她停下,把废料扔进盆,洗了手,重新站好。
闭眼。
脑子里响起声音:“刀要跟手走,别用手拽刀。
腕子松,力从肩来。”
她没听过这声音,但知道是谁说的。
睁眼,再切。
这次慢了半拍,但丝细了些。
第三回,手指找到节奏,一刀接一刀,细如发丝,落下来堆在砧板上,像一捧银针。
她吹了口气。
雪菜丝轻轻颤,没散。
第二天傍晚,她出摊。
炉火稳,面下得匀。
李姐照常来买,端着碗等。
林晚晴舀了半勺新切的雪菜丝,悄悄撒进她那碗。
李姐吃了一口,停下。
“你这雪菜……”她抬头,“切得这么细?”
林晚晴擦碗。
“我请的师傅切一次要八十,还切不到这个细。”
“泡得久。”
“不是泡的事。”
李姐盯着她,“这刀工,不是现学的吧?”
林晚晴把锅铲放进桶里。
“你妈当年切雪菜,也是这么细。
她说细丝才出香,粗了只有咸。”
李姐顿了顿,“你这手法,跟她一模一样。”
林晚晴低头,手在围裙上擦了擦。
“你是不是……还记得什么?”
她没答,只把另一碗面端给客人。
夜里,她把刀收进布包,塞回樟木柜。
关门时,柜角一根铁钉刮破布角,线头垂下来。
她没管,转身去厨房倒水。
盆又满了,水顺着边沿淌。
她拎起来,倒进水槽,重新放好。
滴答声继续。
她坐回小板凳,把围裙解下,抖了抖灰。
毛边比前两天更松了,线头缠在手指上。
她扯了扯,没扯断,索性绕在指上,一圈,两圈。
楼上小禾喊:“妈妈,我作业写完了。”
“嗯。”
“你今天用那把刀了吗?”
“用了。”
“它是不是……认得你?”
林晚晴没说话。
小禾又说:“它是不是,一首在等你?”
她站起来,走到灶台前,把刀从布包里取出,放在灯下。
刀面映着光,亮得刺眼。
她用拇指蹭了蹭刀刃,没割,只是凉。
她把刀放回布包,重新塞进柜子,压在最底下。
关门时,那根铁钉又刮了一下,布角撕开半寸。
她没再看,转身去洗锅。
水龙头哗哗响,泡沫顺着锅沿流下。
她刷完锅,把铲子泡进水桶,抬头看窗外。
天黑透了,巷口没灯,只有对面楼道口一盏感应灯,每隔几分钟亮一次。
她站着,等那灯再亮。
灯亮了。
她看见柜门缝里,露出一截深蓝布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