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雪(沈砚之周虎)推荐小说_天启雪(沈砚之周虎)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
时间: 2025-09-13 06:52:26
沈砚之被衙役拖拽着走过云州的长街,积雪在靴底碾压出咯吱的声响,与铁链拖地的哗啦声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寒夜里格外刺耳。
他额角的伤口渗出血来,混着雪水往下淌,视线却死死盯着前方木板上母亲的身影——王氏仍未醒,单薄的被褥在寒风中摇摇欲坠,像随时会被吹散的枯叶。
“走快点!
磨磨蹭蹭的,耽误了魏公公派来大人的差事,仔细你们的皮!”
他腰间的长刀悬在雪光里,刀鞘上的铜环晃出冷光,看得沈砚之牙根发紧。
府衙的大牢在西侧,是座半截埋在地下的黑砖建筑,未到门口,一股霉味与血腥味就扑面而来。
衙役将王氏抬进旁边一间临时羁押的小屋,又推着沈砚之踏上潮湿的石阶,厚重的铁门“吱呀”一声打开,一股寒气裹着馊臭的风灌进衣领。
“进去!”
衙役狠狠踹了沈砚之的膝盖,他踉跄着摔进牢房,铁链在石地上撞出清脆的响。
铁门落锁的瞬间,沈砚之撑着地面爬起来,扑到栏杆前嘶吼:“我娘怎么样了!
你们把她怎么样了!”
“放心,只要你老实点,你娘暂时死不了。”
周虎靠在门框上,嘴角勾着冷笑,“不过你要是敢耍花样,明年今日,就是你们母子的忌日。”
说罢,他转身带着衙役离去,脚步声渐渐远去,只留下满牢的黑暗与死寂。
沈砚之贴着冰冷的栏杆滑坐在地,牢房里只有一个小窗,透进微弱的雪光,勉强能看清墙角堆着的稻草,上面爬着不知名的虫子。
他低头看着被绑得发肿的手腕,心里翻江倒海——那包裹分明是有人故意放在他家,可谁会这么做?
是冲着他来,还是冲着三年前被贬的父亲?
正思索着,隔壁牢房突然传来一声轻咳,沙哑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后生,你也是因‘逆党’的罪名被抓的?”
沈砚之一惊,转头望向隔壁。
借着窗光,他看见一个穿着囚服的老者,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却坐得笔首,眼神清亮。
老者约莫六十岁,手腕上的铁链磨出了血痕,却仍保持着几分文人的风骨。
“老丈认识学生?”
沈砚之谨慎地问。
老者笑了笑,声音里带着几分自嘲:“云州府学的沈砚之,沈通判的公子,谁不认识?
只是没想到,沈仲文都被贬三年了,魏公公的人还没放过你们家。”
“您认识家父?”
沈砚之猛地站起身,凑近栏杆,“敢问老丈高姓大名?
您知道是谁陷害我吗?”
“老夫姓陈,曾是你父亲的同僚,在漕运司当过低官。”
老者叹了口气,“三年前你父亲因‘失察漕运’被贬,其实是替人背了黑锅——当年漕运的粮船在黄河翻了,丢了的不仅是粮食,还有魏公公私下运往边境的军械,你父亲不肯替他遮掩,才落得这般下场。”
沈砚之浑身一震。
他一首以为父亲只是寻常被贬,却没想到牵扯到军械走私!
难怪魏忠贤的人会找上他,恐怕从三年前起,他家就成了宦官势力的眼中钉。
“那今日的包裹……是冲着你来的,也是冲着老夫来的。”
陈老打断他,声音压得更低,“老夫昨日刚被抓进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构陷你,就是想让你我‘串供’,坐实东林余党的罪名。
你可知那包裹里的信写了什么?”
沈砚之摇头。
“信里是假的密信,说杨涟死前藏了一份魏公公贪赃的账册,托人交给了你父亲。”
陈老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他们要的不是你我性命,是逼你说出账册的下落——可老夫知道,那账册根本不存在,是魏公公故意设的局,想借机清理所有跟你父亲有过交集的人!”
沈砚之只觉得后背发凉。
原来这不是简单的构陷,是一场针对旧臣的屠杀!
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那我该怎么办?
我娘还在他们手里……别慌。”
陈老放缓了语气,“老夫在府衙还有几个旧部,今晚他们会想办法送消息出去。
你记住,无论他们怎么审你,都不能承认认识杨涟,更不能说账册的事——一旦承认,你和你娘就真的活不成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还夹杂着说话声。
陈老立刻闭了嘴,靠在墙角闭上眼睛,装作昏昏欲睡的样子。
沈砚之也退回稻草堆旁,屏住呼吸。
牢房的门被打开,两个衙役提着灯笼走进来,身后跟着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
男子面白无须,眼神阴鸷,手里把玩着一枚玉扳指,正是魏忠贤派来的太监,姓刘。
“沈公子,别来无恙啊。”
刘太监走到栏杆前,居高临下地看着沈砚之,语气里满是嘲讽,“听说你是府学的生员,读了不少圣贤书?
那本《论语》里,有没有教过你‘识时务者为俊杰’?”
沈砚之抬起头,强压着怒火:“刘公公深夜来此,不是为了跟学生讨论圣贤书吧?”
“爽快!”
刘太监笑了笑,从袖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招供状,你只要签了字,承认你是杨涟的余党,知道账册的下落,我不仅能放了你娘,还能给你一笔钱,让你去江南过好日子。
怎么样?”
沈砚之看着纸上“逆党余孽沈砚之”几个字,只觉得刺眼。
他想起陈老的话,咬着牙说:“学生从未见过杨涟,更不知道什么账册,这招供状,学生不能签。”
“哦?”
刘太监的脸色沉了下来,眼神变得凶狠,“看来沈公子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来人,把他娘带过来!”
衙役很快推着木板过来,王氏被冻得瑟瑟发抖,脸色比之前更苍白。
刘太监走到木板前,用脚踢了踢被褥:“沈夫人,你儿子不肯招,你说怎么办?”
王氏缓缓睁开眼,看到牢里的沈砚之,眼泪立刻流了下来:“砚之,你快签啊!
娘不想死,娘还想看着你中举……娘!
不能签!”
沈砚之冲过去,却被衙役拦住,“他们是在骗我们!
签了字,我们母子都得死!”
刘太监冷笑一声,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架在王氏的脖子上:“沈公子,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签,还是不签?”
王氏吓得浑身发抖,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砚之,娘求你了,签吧……娘怕……”沈砚之看着母亲脖颈上的匕首,心像被揪着一样疼。
他知道刘太监说得是实话,可一旦签了,不仅自己会背上骂名,父亲的冤屈也永远无法洗刷。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刘公公,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这招供状,学生绝不能签!”
“好!
好一个有骨气的书生!”
刘太监怒极反笑,匕首又贴近了几分,王氏的脖子上渗出了血珠。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牢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衙役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刘公公!
不好了!
城外的流民闹起来了,说是要冲进府衙要粮食,知府大人让您赶紧过去!”
刘太监一愣,眼神里闪过几分犹豫。
他看了看沈砚之,又看了看外面的方向,狠狠啐了一口:“算你们母子运气好!
等我回来,再跟你们算账!”
说罢,他收起匕首,快步离去,衙役也推着王氏跟着走了。
牢房里重新安静下来,沈砚之瘫坐在地,后背己经被冷汗浸湿。
隔壁的陈老探出头,压低声音问:“你没事吧?”
“没事。”
沈砚之摇摇头,心里却满是担忧,“可我娘……放心,流民闹事是真的,刘太监一时半会儿顾不上你们。”
陈老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欣慰,“你刚才做得对,只要撑过今晚,我的旧部就能想办法救你们出去。”
沈砚之抬起头,望着小窗里的雪光,心里燃起一丝希望。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但为了母亲,为了父亲的冤屈,他必须撑下去。
而此时,府衙外的街道上,流民们举着火把,嘶吼着往府衙冲来,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人混在人群中,看着混乱的场面,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转身消失在夜色里。
他额角的伤口渗出血来,混着雪水往下淌,视线却死死盯着前方木板上母亲的身影——王氏仍未醒,单薄的被褥在寒风中摇摇欲坠,像随时会被吹散的枯叶。
“走快点!
磨磨蹭蹭的,耽误了魏公公派来大人的差事,仔细你们的皮!”
他腰间的长刀悬在雪光里,刀鞘上的铜环晃出冷光,看得沈砚之牙根发紧。
府衙的大牢在西侧,是座半截埋在地下的黑砖建筑,未到门口,一股霉味与血腥味就扑面而来。
衙役将王氏抬进旁边一间临时羁押的小屋,又推着沈砚之踏上潮湿的石阶,厚重的铁门“吱呀”一声打开,一股寒气裹着馊臭的风灌进衣领。
“进去!”
衙役狠狠踹了沈砚之的膝盖,他踉跄着摔进牢房,铁链在石地上撞出清脆的响。
铁门落锁的瞬间,沈砚之撑着地面爬起来,扑到栏杆前嘶吼:“我娘怎么样了!
你们把她怎么样了!”
“放心,只要你老实点,你娘暂时死不了。”
周虎靠在门框上,嘴角勾着冷笑,“不过你要是敢耍花样,明年今日,就是你们母子的忌日。”
说罢,他转身带着衙役离去,脚步声渐渐远去,只留下满牢的黑暗与死寂。
沈砚之贴着冰冷的栏杆滑坐在地,牢房里只有一个小窗,透进微弱的雪光,勉强能看清墙角堆着的稻草,上面爬着不知名的虫子。
他低头看着被绑得发肿的手腕,心里翻江倒海——那包裹分明是有人故意放在他家,可谁会这么做?
是冲着他来,还是冲着三年前被贬的父亲?
正思索着,隔壁牢房突然传来一声轻咳,沙哑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后生,你也是因‘逆党’的罪名被抓的?”
沈砚之一惊,转头望向隔壁。
借着窗光,他看见一个穿着囚服的老者,头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却坐得笔首,眼神清亮。
老者约莫六十岁,手腕上的铁链磨出了血痕,却仍保持着几分文人的风骨。
“老丈认识学生?”
沈砚之谨慎地问。
老者笑了笑,声音里带着几分自嘲:“云州府学的沈砚之,沈通判的公子,谁不认识?
只是没想到,沈仲文都被贬三年了,魏公公的人还没放过你们家。”
“您认识家父?”
沈砚之猛地站起身,凑近栏杆,“敢问老丈高姓大名?
您知道是谁陷害我吗?”
“老夫姓陈,曾是你父亲的同僚,在漕运司当过低官。”
老者叹了口气,“三年前你父亲因‘失察漕运’被贬,其实是替人背了黑锅——当年漕运的粮船在黄河翻了,丢了的不仅是粮食,还有魏公公私下运往边境的军械,你父亲不肯替他遮掩,才落得这般下场。”
沈砚之浑身一震。
他一首以为父亲只是寻常被贬,却没想到牵扯到军械走私!
难怪魏忠贤的人会找上他,恐怕从三年前起,他家就成了宦官势力的眼中钉。
“那今日的包裹……是冲着你来的,也是冲着老夫来的。”
陈老打断他,声音压得更低,“老夫昨日刚被抓进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构陷你,就是想让你我‘串供’,坐实东林余党的罪名。
你可知那包裹里的信写了什么?”
沈砚之摇头。
“信里是假的密信,说杨涟死前藏了一份魏公公贪赃的账册,托人交给了你父亲。”
陈老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他们要的不是你我性命,是逼你说出账册的下落——可老夫知道,那账册根本不存在,是魏公公故意设的局,想借机清理所有跟你父亲有过交集的人!”
沈砚之只觉得后背发凉。
原来这不是简单的构陷,是一场针对旧臣的屠杀!
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那我该怎么办?
我娘还在他们手里……别慌。”
陈老放缓了语气,“老夫在府衙还有几个旧部,今晚他们会想办法送消息出去。
你记住,无论他们怎么审你,都不能承认认识杨涟,更不能说账册的事——一旦承认,你和你娘就真的活不成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脚步声,还夹杂着说话声。
陈老立刻闭了嘴,靠在墙角闭上眼睛,装作昏昏欲睡的样子。
沈砚之也退回稻草堆旁,屏住呼吸。
牢房的门被打开,两个衙役提着灯笼走进来,身后跟着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
男子面白无须,眼神阴鸷,手里把玩着一枚玉扳指,正是魏忠贤派来的太监,姓刘。
“沈公子,别来无恙啊。”
刘太监走到栏杆前,居高临下地看着沈砚之,语气里满是嘲讽,“听说你是府学的生员,读了不少圣贤书?
那本《论语》里,有没有教过你‘识时务者为俊杰’?”
沈砚之抬起头,强压着怒火:“刘公公深夜来此,不是为了跟学生讨论圣贤书吧?”
“爽快!”
刘太监笑了笑,从袖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招供状,你只要签了字,承认你是杨涟的余党,知道账册的下落,我不仅能放了你娘,还能给你一笔钱,让你去江南过好日子。
怎么样?”
沈砚之看着纸上“逆党余孽沈砚之”几个字,只觉得刺眼。
他想起陈老的话,咬着牙说:“学生从未见过杨涟,更不知道什么账册,这招供状,学生不能签。”
“哦?”
刘太监的脸色沉了下来,眼神变得凶狠,“看来沈公子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来人,把他娘带过来!”
衙役很快推着木板过来,王氏被冻得瑟瑟发抖,脸色比之前更苍白。
刘太监走到木板前,用脚踢了踢被褥:“沈夫人,你儿子不肯招,你说怎么办?”
王氏缓缓睁开眼,看到牢里的沈砚之,眼泪立刻流了下来:“砚之,你快签啊!
娘不想死,娘还想看着你中举……娘!
不能签!”
沈砚之冲过去,却被衙役拦住,“他们是在骗我们!
签了字,我们母子都得死!”
刘太监冷笑一声,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架在王氏的脖子上:“沈公子,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签,还是不签?”
王氏吓得浑身发抖,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砚之,娘求你了,签吧……娘怕……”沈砚之看着母亲脖颈上的匕首,心像被揪着一样疼。
他知道刘太监说得是实话,可一旦签了,不仅自己会背上骂名,父亲的冤屈也永远无法洗刷。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刘公公,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这招供状,学生绝不能签!”
“好!
好一个有骨气的书生!”
刘太监怒极反笑,匕首又贴近了几分,王氏的脖子上渗出了血珠。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牢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衙役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刘公公!
不好了!
城外的流民闹起来了,说是要冲进府衙要粮食,知府大人让您赶紧过去!”
刘太监一愣,眼神里闪过几分犹豫。
他看了看沈砚之,又看了看外面的方向,狠狠啐了一口:“算你们母子运气好!
等我回来,再跟你们算账!”
说罢,他收起匕首,快步离去,衙役也推着王氏跟着走了。
牢房里重新安静下来,沈砚之瘫坐在地,后背己经被冷汗浸湿。
隔壁的陈老探出头,压低声音问:“你没事吧?”
“没事。”
沈砚之摇摇头,心里却满是担忧,“可我娘……放心,流民闹事是真的,刘太监一时半会儿顾不上你们。”
陈老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欣慰,“你刚才做得对,只要撑过今晚,我的旧部就能想办法救你们出去。”
沈砚之抬起头,望着小窗里的雪光,心里燃起一丝希望。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但为了母亲,为了父亲的冤屈,他必须撑下去。
而此时,府衙外的街道上,流民们举着火把,嘶吼着往府衙冲来,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人混在人群中,看着混乱的场面,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转身消失在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