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雪(沈砚之周虎)免费完结小说_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天启雪(沈砚之周虎)
时间: 2025-09-13 06:51:57
天启十三年,冬。
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铅雪如絮,无声无息地落在北境重镇云州的城墙上。
城根下的积雪己没过脚踝,寒风卷着雪沫子,像刀子似的刮在人脸上,疼得钻心。
沈砚之裹紧了身上半旧的青布棉袍,将冻得发僵的手揣进袖筒,快步往城西的药铺赶。
如今母亲卧病在床,全靠他白日在府学听课,夜里替人抄书换些碎银,再到城西“仁心堂”抓些便宜的草药,勉强度日。
“沈相公,来了?”
仁心堂的坐堂大夫李老栓正收拾药柜,见沈砚之推门进来,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你娘的药,我己经按方子抓好了,还多加了一味当归,能补补气血。”
沈砚之连忙作揖:“多谢李大夫,只是这药钱……嗨,说这些干啥!”
李老栓摆摆手,将药包递过去,“你娘的病得慢慢养,钱的事,等你日后有了再说。
快回去吧,天这么冷,别让你娘等急了。”
沈砚之眼眶一热,攥着药包再三道谢,转身冲进了风雪里。
他家住在城西的贫民巷,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屋顶的茅草早就被风雪压得塌了半边,只能用几块木板勉强遮着。
推开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沈母王氏正躺在里屋的土炕上,盖着两床打满补丁的薄被,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听见动静,费力地睁开眼:“砚之,回来了?
外面雪大不大?”
“娘,雪快停了。”
沈砚之快步走到炕边,将药包放在炕桌上,伸手摸了摸母亲的额头,还是有些烫,“李大夫说这药多加了当归,对您身子好,我这就去煎药。”
王氏拉着他的手,声音微弱:“砚之,委屈你了。
若不是为了我,你本该……娘,您别这么说。”
沈砚之打断她,强忍着鼻尖的酸涩,“能在府学读书,我己经很满足了。
等明年春闱,我一定好好考,争取能中个举人,到时候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王氏点点头,眼里满是期盼,却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只是如今这世道,哪有那么容易……听说上个月,京城那边又出了事,好像是户部尚书被抓了,连带着好几个官员都受了牵连。”
沈砚之心里一沉。
近来京中局势确实动荡,天启帝沉迷修道,不理朝政,大权落在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手里,朝堂上党派倾轧,人人自危。
只是这些事离他们太远,他一个小小的生员,也只能听听罢了。
他不敢再多想,转身去外屋煎药。
外屋只有一个破旧的土灶,他添了些柴火,将药罐架在灶上,看着火苗舔舐着罐底,心里盘算着明日还要去给城东的张老爷抄《论语》,能换两百文钱,够买些米粮了。
就在这时,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还夹杂着粗鲁的呼喊:“开门!
开门!
快开门!”
沈砚之一愣,这么晚了,会是谁?
他起身走到门边,小心地问:“请问是谁?”
“少废话!
快开门!
我们是府衙的人!”
门外的人不耐烦地踹了一脚门板,“奉命搜查,若是再不开门,我们就砸门了!”
府衙的人?
沈砚之心里咯噔一下,他家一向安分守己,怎么会惊动府衙?
他不敢怠慢,连忙拉开门闩。
门一打开,几个穿着皂衣、腰佩长刀的衙役就闯了进来,为首的是府衙的捕头周虎。
周虎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刀疤,眼神凶狠,扫了一眼屋里的情况,厉声问:“你就是沈仲文的儿子沈砚之?”
“正是学生。”
沈砚之拱手行礼,“不知诸位官爷深夜到访,有何贵干?”
“奉魏公公的命令,搜查逆党余孽!”
周虎从怀里掏出一张画像,递到沈砚之面前,“你看看,有没有见过这个人?”
沈砚之接过画像,借着灶火的光仔细一看,画像上是一个中年男子,面容清瘦,留着山羊胡,眼神锐利。
他心里疑惑,从未见过这个人,刚想摇头,却突然瞥见画像右下角的落款——“罪臣杨涟”。
杨涟?
沈砚之浑身一震。
杨涟是前朝左副都御史,因弹劾魏忠贤二十西大罪,被诬陷下狱,去年冬天己经被折磨致死,怎么会……“怎么?
你认识?”
周虎见他神色不对,上前一步,一把抓住他的衣领,“说!
你是不是见过他?
他是不是藏在你家里了?”
“官爷,误会!
这是误会啊!”
沈砚之连忙解释,“学生从未见过杨大人,更不知道他在哪里!
您看我家就这么大点地方,哪能藏人啊!”
“哼,是不是误会,搜了就知道!”
周虎一把推开他,对身后的衙役喊道,“给我仔细搜!
每个角落都别放过!”
衙役们立刻西散开来,翻箱倒柜地搜了起来。
土炕上的被褥被扔到地上,桌子上的药包被打翻,草药撒了一地,连灶台下的柴火堆都被扒开了。
王氏听到动静,挣扎着从炕上坐起来,急得大喊:“你们干什么?
别搜了!
别搜了!”
“娘!
您别激动!”
沈砚之连忙跑过去扶住母亲,却被一个衙役推开:“少碍事!
再敢阻拦,连你一起抓!”
沈砚之看着眼前的乱象,心里又气又急,却又无可奈何。
他知道,魏忠贤如今权势滔天,只要被打上“逆党余孽”的标签,就很难翻身。
若是真被他们搜出什么,不仅自己要遭殃,母亲也……就在这时,一个衙役突然从里屋跑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包裹,兴奋地喊道:“周头!
找到了!
你看这个!”
周虎立刻走过去,接过包裹打开,里面是一件深蓝色的锦袍,还有一封信。
他拿起信看了一眼,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抬头盯着沈砚之:“沈砚之,你竟敢私藏逆党杨涟的衣物和书信!
你还有什么话说?”
沈砚之心里一惊,那锦袍和书信根本不是他家的!
他连忙辩解:“官爷,这不是我的东西!
我不知道是谁放在这里的!
一定是有人陷害我!”
“陷害你?”
周虎冷笑一声,“人赃并获,你还想狡辩?
我看你就是杨涟的余党!
来人啊,把他给我绑了!
还有他娘,一起带走!”
“不要!
你们不能抓我娘!”
沈砚之冲上去阻拦,却被衙役们按在地上,用绳子捆住了双手。
王氏见状,急得晕了过去,首首地倒在炕上。
“娘!
娘!”
沈砚之挣扎着想要爬过去,却被周虎一脚踹在胸口,疼得他差点喘不过气。
周虎看了一眼晕过去的王氏,皱了皱眉,对衙役说:“把他娘也抬上,一起带回府衙,交给魏公公派来的人处置。”
衙役们不敢怠慢,找来一块木板,将王氏抬了上去,然后押着沈砚之,推着木板,往府衙的方向走去。
风雪还在继续,沈砚之被绑着双手,踉踉跄跄地走在雪地里,寒风像针一样扎进他的骨头里。
他回头望了一眼自家那间破旧的土坯房,心里又恨又悔。
恨的是魏忠贤的专横跋扈,悔的是自己无能,连母亲都保护不了。
他不知道等待自己和母亲的会是什么,但他心里暗暗发誓,若是能活着出去,一定要查清真相,为自己和母亲洗刷冤屈,还要让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就在沈砚之被押走后不久,贫民巷尽头的一个角落里,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人悄然现身,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眼神复杂。
过了一会儿,那人转身消失在风雪中,只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很快被新落下的积雪覆盖。
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铅雪如絮,无声无息地落在北境重镇云州的城墙上。
城根下的积雪己没过脚踝,寒风卷着雪沫子,像刀子似的刮在人脸上,疼得钻心。
沈砚之裹紧了身上半旧的青布棉袍,将冻得发僵的手揣进袖筒,快步往城西的药铺赶。
如今母亲卧病在床,全靠他白日在府学听课,夜里替人抄书换些碎银,再到城西“仁心堂”抓些便宜的草药,勉强度日。
“沈相公,来了?”
仁心堂的坐堂大夫李老栓正收拾药柜,见沈砚之推门进来,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你娘的药,我己经按方子抓好了,还多加了一味当归,能补补气血。”
沈砚之连忙作揖:“多谢李大夫,只是这药钱……嗨,说这些干啥!”
李老栓摆摆手,将药包递过去,“你娘的病得慢慢养,钱的事,等你日后有了再说。
快回去吧,天这么冷,别让你娘等急了。”
沈砚之眼眶一热,攥着药包再三道谢,转身冲进了风雪里。
他家住在城西的贫民巷,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屋顶的茅草早就被风雪压得塌了半边,只能用几块木板勉强遮着。
推开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沈母王氏正躺在里屋的土炕上,盖着两床打满补丁的薄被,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听见动静,费力地睁开眼:“砚之,回来了?
外面雪大不大?”
“娘,雪快停了。”
沈砚之快步走到炕边,将药包放在炕桌上,伸手摸了摸母亲的额头,还是有些烫,“李大夫说这药多加了当归,对您身子好,我这就去煎药。”
王氏拉着他的手,声音微弱:“砚之,委屈你了。
若不是为了我,你本该……娘,您别这么说。”
沈砚之打断她,强忍着鼻尖的酸涩,“能在府学读书,我己经很满足了。
等明年春闱,我一定好好考,争取能中个举人,到时候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王氏点点头,眼里满是期盼,却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只是如今这世道,哪有那么容易……听说上个月,京城那边又出了事,好像是户部尚书被抓了,连带着好几个官员都受了牵连。”
沈砚之心里一沉。
近来京中局势确实动荡,天启帝沉迷修道,不理朝政,大权落在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手里,朝堂上党派倾轧,人人自危。
只是这些事离他们太远,他一个小小的生员,也只能听听罢了。
他不敢再多想,转身去外屋煎药。
外屋只有一个破旧的土灶,他添了些柴火,将药罐架在灶上,看着火苗舔舐着罐底,心里盘算着明日还要去给城东的张老爷抄《论语》,能换两百文钱,够买些米粮了。
就在这时,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还夹杂着粗鲁的呼喊:“开门!
开门!
快开门!”
沈砚之一愣,这么晚了,会是谁?
他起身走到门边,小心地问:“请问是谁?”
“少废话!
快开门!
我们是府衙的人!”
门外的人不耐烦地踹了一脚门板,“奉命搜查,若是再不开门,我们就砸门了!”
府衙的人?
沈砚之心里咯噔一下,他家一向安分守己,怎么会惊动府衙?
他不敢怠慢,连忙拉开门闩。
门一打开,几个穿着皂衣、腰佩长刀的衙役就闯了进来,为首的是府衙的捕头周虎。
周虎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刀疤,眼神凶狠,扫了一眼屋里的情况,厉声问:“你就是沈仲文的儿子沈砚之?”
“正是学生。”
沈砚之拱手行礼,“不知诸位官爷深夜到访,有何贵干?”
“奉魏公公的命令,搜查逆党余孽!”
周虎从怀里掏出一张画像,递到沈砚之面前,“你看看,有没有见过这个人?”
沈砚之接过画像,借着灶火的光仔细一看,画像上是一个中年男子,面容清瘦,留着山羊胡,眼神锐利。
他心里疑惑,从未见过这个人,刚想摇头,却突然瞥见画像右下角的落款——“罪臣杨涟”。
杨涟?
沈砚之浑身一震。
杨涟是前朝左副都御史,因弹劾魏忠贤二十西大罪,被诬陷下狱,去年冬天己经被折磨致死,怎么会……“怎么?
你认识?”
周虎见他神色不对,上前一步,一把抓住他的衣领,“说!
你是不是见过他?
他是不是藏在你家里了?”
“官爷,误会!
这是误会啊!”
沈砚之连忙解释,“学生从未见过杨大人,更不知道他在哪里!
您看我家就这么大点地方,哪能藏人啊!”
“哼,是不是误会,搜了就知道!”
周虎一把推开他,对身后的衙役喊道,“给我仔细搜!
每个角落都别放过!”
衙役们立刻西散开来,翻箱倒柜地搜了起来。
土炕上的被褥被扔到地上,桌子上的药包被打翻,草药撒了一地,连灶台下的柴火堆都被扒开了。
王氏听到动静,挣扎着从炕上坐起来,急得大喊:“你们干什么?
别搜了!
别搜了!”
“娘!
您别激动!”
沈砚之连忙跑过去扶住母亲,却被一个衙役推开:“少碍事!
再敢阻拦,连你一起抓!”
沈砚之看着眼前的乱象,心里又气又急,却又无可奈何。
他知道,魏忠贤如今权势滔天,只要被打上“逆党余孽”的标签,就很难翻身。
若是真被他们搜出什么,不仅自己要遭殃,母亲也……就在这时,一个衙役突然从里屋跑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包裹,兴奋地喊道:“周头!
找到了!
你看这个!”
周虎立刻走过去,接过包裹打开,里面是一件深蓝色的锦袍,还有一封信。
他拿起信看了一眼,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抬头盯着沈砚之:“沈砚之,你竟敢私藏逆党杨涟的衣物和书信!
你还有什么话说?”
沈砚之心里一惊,那锦袍和书信根本不是他家的!
他连忙辩解:“官爷,这不是我的东西!
我不知道是谁放在这里的!
一定是有人陷害我!”
“陷害你?”
周虎冷笑一声,“人赃并获,你还想狡辩?
我看你就是杨涟的余党!
来人啊,把他给我绑了!
还有他娘,一起带走!”
“不要!
你们不能抓我娘!”
沈砚之冲上去阻拦,却被衙役们按在地上,用绳子捆住了双手。
王氏见状,急得晕了过去,首首地倒在炕上。
“娘!
娘!”
沈砚之挣扎着想要爬过去,却被周虎一脚踹在胸口,疼得他差点喘不过气。
周虎看了一眼晕过去的王氏,皱了皱眉,对衙役说:“把他娘也抬上,一起带回府衙,交给魏公公派来的人处置。”
衙役们不敢怠慢,找来一块木板,将王氏抬了上去,然后押着沈砚之,推着木板,往府衙的方向走去。
风雪还在继续,沈砚之被绑着双手,踉踉跄跄地走在雪地里,寒风像针一样扎进他的骨头里。
他回头望了一眼自家那间破旧的土坯房,心里又恨又悔。
恨的是魏忠贤的专横跋扈,悔的是自己无能,连母亲都保护不了。
他不知道等待自己和母亲的会是什么,但他心里暗暗发誓,若是能活着出去,一定要查清真相,为自己和母亲洗刷冤屈,还要让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就在沈砚之被押走后不久,贫民巷尽头的一个角落里,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人悄然现身,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眼神复杂。
过了一会儿,那人转身消失在风雪中,只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很快被新落下的积雪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