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中史:观潮阁秘录(沈砚玉砚)推荐小说_砚中史:观潮阁秘录(沈砚玉砚)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
时间: 2025-09-13 06:52:35
日头爬到头顶时,夯土的木柄己经在掌心磨出了血泡。
沈砚每抡一次夯,虎口就像被撕裂般疼,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流到脸颊的伤口上,蜇得他眼冒金星。
“歇会儿吧。”
老石拄着木夯喘粗气,瘸腿在太阳底下晃了晃,“王二狗去前营查工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身下的黄土被晒得发烫,混着汗味蒸腾出一股土腥气。
他摘下被汗水浸透的麻布,想扇扇风,却看见布角沾着点暗红——是老石背上的血,刚才一起抬夯时蹭到的。
“老伯,你的伤……没事,皮外伤。”
老石摆摆手,从怀里掏出个瘪瘪的布包,倒出三粒褐色的药丸,“前阵子托人从山下药铺换的,治跌打损伤的,你也来一粒?”
沈砚看着那药丸,表面沾着点草屑,闻着有股草药的苦味儿。
他摇摇头:“我还撑得住。”
“拿着吧。”
老石硬塞给他一粒,“这骊山的太阳毒,干活又猛,不攒点力气怎么行?
我这腿就是去年没当回事,才落下病根。”
他自己吞下一粒,咂咂嘴,“苦是苦了点,比饿着强。”
沈砚把药丸塞进嘴里,苦涩的味道瞬间弥漫开来,从舌尖苦到喉咙眼。
他赶紧抓过旁边的水囊,灌了一大口。
水带着股铁锈味,还有点说不清的腥气,却凉得提神。
“这水是从后山引的,”老石见他皱眉,解释道,“以前是甜的,自打开始修皇陵,工匠往水里倒了不少铜屑铁渣,就成这样了。
喝惯了也还行,总比渴死强。”
沈砚看着水囊里浑浊的水,想起现代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矿泉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
他把剩下的水递给小墨,少年接过去,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喝了大半,嘴角还沾着水珠,像只刚喝过水的小鹿。
“石大哥,你看我捡的。”
小墨从怀里掏出个东西,献宝似的递过来。
那是块被磨得光滑的石子,形状像只小鱼,在阳光下泛着灰白的光。
“真好看。”
沈砚接过石子,指尖触到冰凉的石面,突然想起老石昨天提到的鱼符。
他抬头看向老石,对方正望着远处的夯土堆出神,侧脸的皱纹在阳光下沟壑分明。
“老石伯,你说这土堆底下,埋着多少人?”
小墨突然问,声音轻轻的,像怕惊扰了什么。
老石的肩膀颤了一下,没回头:“谁知道呢。
去年秋天塌方,一次就埋了二十七个。
挖出来的时候,胳膊腿都缠在一块儿,分不清谁是谁,就那么草草堆在乱葬岗,连块木牌都没有。”
他顿了顿,声音低得像耳语,“这土下埋的,都是像我们这样的人。”
沈砚的心沉了下去。
他看着眼前的夯土堆,突然觉得那不是土,是无数冤魂堆起来的山。
他想起现代考古报告里写的“刑徒墓多为乱葬,尸骨叠压,多有创伤”,以前只是冰冷的文字,现在却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在他眼前晃来晃去。
“干活了!
都愣着干啥!”
王二狗的破锣嗓子突然响起,吓得小墨赶紧把石子揣回怀里。
沈砚赶紧拿起木夯,刚站首身子,就看见王二狗手里拎着个麻袋,正朝他们这边走。
麻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着什么,沉甸甸地坠着,袋口露出点黄澄澄的东西。
“今天算你们运气好。”
王二狗把麻袋往地上一扔,发出哗啦的响,“上面拨了点粟米,够你们垫垫肚子。”
刑徒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纷纷围了过来。
沈砚也跟着往前凑了凑,看见麻袋里装的是些粟米饼,比老石昨天给的还小,边缘发黑,上面沾着不少沙土。
“排队领!
一人一个!”
王二狗身边的小吏喊道,手里拿着根木棍,谁往前挤就给谁一下。
沈砚跟着队伍慢慢挪,闻到粟米饼的霉味混着麻袋的馊味,胃里有点翻腾。
可看着前面的人拿到饼后,小心翼翼地吹掉上面的土,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他又觉得喉咙发紧。
轮到他时,小吏扔过来一个饼,正好掉在泥水里。
沈砚赶紧捡起来,饼子己经吸了水,变得软塌塌的,上面还沾着草屑和泥。
“怎么?
嫌脏?”
王二狗冷笑一声,手里的皮鞭又扬了起来,“给你口吃的就不错了,还挑三拣西?
信不信我让你连这口都吃不上!”
沈砚攥紧了手里的饼,没说话。
他知道在这里,任何反驳都是徒劳的,只会招来更重的打。
他低头看了看饼上的泥,突然想起自己在现代时,掉在地上的面包都嫌脏,可现在……“石大哥,我这个给你。”
小墨突然把自己的饼递过来,他的饼虽然小,但没沾泥,“我不饿。”
“你吃吧。”
沈砚把沾了泥的饼往自己怀里塞了塞,推回小墨的手,“我这个洗洗还能吃。”
老石也把自己的饼掰了一半给沈砚:“拿着,我牙不好,吃不了这么多。”
沈砚看着手里的半块饼,眼眶有点发热。
他想起自己以前总抱怨食堂的饭菜不好吃,现在才明白,能有口干净的饭吃,己经是天大的福气。
“谢谢老伯。”
他把饼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
霉味还是很重,还有点牙碜,可他却觉得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吃完饼,王二狗又开始催着干活。
沈砚拿起木夯,感觉力气回来了点。
他看见小墨背着土筐,脚步比刚才稳了些,嘴角还带着点笑,大概是觉得刚才的饼还算可口。
太阳慢慢往西斜,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夯土堆一点点变矮,露出底下的黄土,被夯得结结实实的,像块巨大的石板。
“石大哥,你看那是什么?”
小墨突然指着夯土堆的一角,惊讶地喊道。
沈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土堆里露出个东西,黑糊糊的,像是块布料。
他赶紧走过去,用手刨开周围的土,发现那是块麻布,己经烂得不成样子,里面裹着根骨头,看形状像是根腿骨,上面还有道明显的砍痕。
“是以前埋在这里的人。”
老石也走了过来,叹了口气,“别刨了,埋了吧。
让他安安生生地待着,别再被人打扰了。”
沈砚看着那根骨头,突然觉得手里的木夯变得无比沉重。
他想起老石说的“这土下埋的都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喘不过气。
他默默地把土填回去,用木夯轻轻砸实。
夯土的声音闷闷的,像是在为死者送行。
“行了,别发呆了。”
王二狗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太阳快落山了,赶紧把剩下的活干完!”
沈砚拿起木夯,继续干活。
可他的心思却不在夯土上,他总觉得脚下的土地在动,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天黑的时候,夯土堆终于被平了。
王二狗检查了一遍,没说什么,挥挥手让他们回木棚。
沈砚跟着人群往回走,腿像灌了铅一样沉。
他看见小墨走得摇摇晃晃,赶紧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空筐。
筐子很轻,可他却觉得沉甸甸的,像是装着少年一天的疲惫。
“石大哥,你说我们什么时候能离开这里啊?”
小墨低声问,声音里带着点委屈。
沈砚的心一揪。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摸了摸小墨的头:“会有那么一天的。”
老石走在他们身后,没说话,只是一瘸一拐的,背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像根快要被风吹断的芦苇。
回到木棚,沈砚倒在稻草上,累得不想动。
脸上的伤还在疼,手心的血泡破了,沾了草屑,火辣辣的。
可他却睡不着,脑子里总想着白天看到的那根骨头,还有老石说的那些话。
他悄悄摸出怀里的笔记本和钢笔,借着从棚顶破洞透进来的月光,翻开本子。
纸页己经有点受潮,边缘卷了起来。
他想写点什么,却不知道该从何下笔。
写这里的苦?
写这里的难?
可这些又能有什么用呢?
他看着笔记本上自己以前写的秦代官制笔记,那些工整的字迹此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研究了十几年的秦朝,却从来没想过,在那些冰冷的制度背后,是这么多活生生的苦难。
“石大哥,你在干什么?”
小墨揉着眼睛坐起来,好奇地看着他手里的东西。
“没什么。”
沈砚赶紧把笔记本合上,“睡不着,瞎写写。”
“写什么?
写字吗?”
小墨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你能教我写我的名字吗?”
沈砚心里一动。
他想起白天小墨对陶片上的字那么着迷,想起他期待的眼神。
他打开笔记本,翻到空白页,拿起钢笔:“你叫小墨是吧?
‘墨’字是这样写的。”
他在纸上写下一个“墨”字,钢笔的墨水在粗糙的纸页上晕开,显得有点模糊,却比毛笔写的更清晰。
小墨凑过来看,眼睛瞪得大大的:“哇!
这是什么笔?
写出来的字真好看!”
“这叫钢笔。”
沈砚简单解释了一句,“你看,这个‘墨’字,上面是个‘黑’,下面是个‘土’,意思是黑色的土,用来做墨的。”
小墨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在纸上跟着笔画描,嘴里还念叨着:“黑……土……墨……”沈砚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他想起自己藏在怀里的玉砚,想起砚台边缘的缺口,想起穿越前看到的那行模糊的小篆。
也许,他来到这里,不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只是为了找到回去的路。
也许,他还能做点别的。
他看着小墨,又看了看身边熟睡的老石,还有木棚里其他熟睡的刑徒。
他们都是被遗忘的人,像尘埃一样,风一吹就散了。
可如果有人能把他们的故事记下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是不是就不算白活一场?
沈砚握紧了手里的钢笔,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留下个小小的墨点。
他决定了,他要把这里的一切都记下来,记在这个笔记本上。
不管有没有用,不管能不能回去,他都要记下来。
他要记下老石的善良,记下小墨的期待,记下王二狗的凶狠,记下那些被埋在土里的冤魂。
他要让后人知道,在那个辉煌的秦朝背后,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苦难。
月光透过棚顶的破洞,照在笔记本上,照在那个小小的墨点上,像是一颗星星,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
沈砚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使命变了。
他不再只是个误入秦朝的现代人,他还是个记录者,记录着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声音。
他闭上眼睛,终于有了一丝睡意。
梦里,他好像看到无数根骨头从土里钻出来,组成了一行行字,写满了整个骊山。
而他手里的钢笔,正源源不断地写出墨水,把那些字永远地留在了纸上。
沈砚每抡一次夯,虎口就像被撕裂般疼,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流到脸颊的伤口上,蜇得他眼冒金星。
“歇会儿吧。”
老石拄着木夯喘粗气,瘸腿在太阳底下晃了晃,“王二狗去前营查工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身下的黄土被晒得发烫,混着汗味蒸腾出一股土腥气。
他摘下被汗水浸透的麻布,想扇扇风,却看见布角沾着点暗红——是老石背上的血,刚才一起抬夯时蹭到的。
“老伯,你的伤……没事,皮外伤。”
老石摆摆手,从怀里掏出个瘪瘪的布包,倒出三粒褐色的药丸,“前阵子托人从山下药铺换的,治跌打损伤的,你也来一粒?”
沈砚看着那药丸,表面沾着点草屑,闻着有股草药的苦味儿。
他摇摇头:“我还撑得住。”
“拿着吧。”
老石硬塞给他一粒,“这骊山的太阳毒,干活又猛,不攒点力气怎么行?
我这腿就是去年没当回事,才落下病根。”
他自己吞下一粒,咂咂嘴,“苦是苦了点,比饿着强。”
沈砚把药丸塞进嘴里,苦涩的味道瞬间弥漫开来,从舌尖苦到喉咙眼。
他赶紧抓过旁边的水囊,灌了一大口。
水带着股铁锈味,还有点说不清的腥气,却凉得提神。
“这水是从后山引的,”老石见他皱眉,解释道,“以前是甜的,自打开始修皇陵,工匠往水里倒了不少铜屑铁渣,就成这样了。
喝惯了也还行,总比渴死强。”
沈砚看着水囊里浑浊的水,想起现代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矿泉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
他把剩下的水递给小墨,少年接过去,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喝了大半,嘴角还沾着水珠,像只刚喝过水的小鹿。
“石大哥,你看我捡的。”
小墨从怀里掏出个东西,献宝似的递过来。
那是块被磨得光滑的石子,形状像只小鱼,在阳光下泛着灰白的光。
“真好看。”
沈砚接过石子,指尖触到冰凉的石面,突然想起老石昨天提到的鱼符。
他抬头看向老石,对方正望着远处的夯土堆出神,侧脸的皱纹在阳光下沟壑分明。
“老石伯,你说这土堆底下,埋着多少人?”
小墨突然问,声音轻轻的,像怕惊扰了什么。
老石的肩膀颤了一下,没回头:“谁知道呢。
去年秋天塌方,一次就埋了二十七个。
挖出来的时候,胳膊腿都缠在一块儿,分不清谁是谁,就那么草草堆在乱葬岗,连块木牌都没有。”
他顿了顿,声音低得像耳语,“这土下埋的,都是像我们这样的人。”
沈砚的心沉了下去。
他看着眼前的夯土堆,突然觉得那不是土,是无数冤魂堆起来的山。
他想起现代考古报告里写的“刑徒墓多为乱葬,尸骨叠压,多有创伤”,以前只是冰冷的文字,现在却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在他眼前晃来晃去。
“干活了!
都愣着干啥!”
王二狗的破锣嗓子突然响起,吓得小墨赶紧把石子揣回怀里。
沈砚赶紧拿起木夯,刚站首身子,就看见王二狗手里拎着个麻袋,正朝他们这边走。
麻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着什么,沉甸甸地坠着,袋口露出点黄澄澄的东西。
“今天算你们运气好。”
王二狗把麻袋往地上一扔,发出哗啦的响,“上面拨了点粟米,够你们垫垫肚子。”
刑徒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纷纷围了过来。
沈砚也跟着往前凑了凑,看见麻袋里装的是些粟米饼,比老石昨天给的还小,边缘发黑,上面沾着不少沙土。
“排队领!
一人一个!”
王二狗身边的小吏喊道,手里拿着根木棍,谁往前挤就给谁一下。
沈砚跟着队伍慢慢挪,闻到粟米饼的霉味混着麻袋的馊味,胃里有点翻腾。
可看着前面的人拿到饼后,小心翼翼地吹掉上面的土,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他又觉得喉咙发紧。
轮到他时,小吏扔过来一个饼,正好掉在泥水里。
沈砚赶紧捡起来,饼子己经吸了水,变得软塌塌的,上面还沾着草屑和泥。
“怎么?
嫌脏?”
王二狗冷笑一声,手里的皮鞭又扬了起来,“给你口吃的就不错了,还挑三拣西?
信不信我让你连这口都吃不上!”
沈砚攥紧了手里的饼,没说话。
他知道在这里,任何反驳都是徒劳的,只会招来更重的打。
他低头看了看饼上的泥,突然想起自己在现代时,掉在地上的面包都嫌脏,可现在……“石大哥,我这个给你。”
小墨突然把自己的饼递过来,他的饼虽然小,但没沾泥,“我不饿。”
“你吃吧。”
沈砚把沾了泥的饼往自己怀里塞了塞,推回小墨的手,“我这个洗洗还能吃。”
老石也把自己的饼掰了一半给沈砚:“拿着,我牙不好,吃不了这么多。”
沈砚看着手里的半块饼,眼眶有点发热。
他想起自己以前总抱怨食堂的饭菜不好吃,现在才明白,能有口干净的饭吃,己经是天大的福气。
“谢谢老伯。”
他把饼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
霉味还是很重,还有点牙碜,可他却觉得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吃完饼,王二狗又开始催着干活。
沈砚拿起木夯,感觉力气回来了点。
他看见小墨背着土筐,脚步比刚才稳了些,嘴角还带着点笑,大概是觉得刚才的饼还算可口。
太阳慢慢往西斜,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夯土堆一点点变矮,露出底下的黄土,被夯得结结实实的,像块巨大的石板。
“石大哥,你看那是什么?”
小墨突然指着夯土堆的一角,惊讶地喊道。
沈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土堆里露出个东西,黑糊糊的,像是块布料。
他赶紧走过去,用手刨开周围的土,发现那是块麻布,己经烂得不成样子,里面裹着根骨头,看形状像是根腿骨,上面还有道明显的砍痕。
“是以前埋在这里的人。”
老石也走了过来,叹了口气,“别刨了,埋了吧。
让他安安生生地待着,别再被人打扰了。”
沈砚看着那根骨头,突然觉得手里的木夯变得无比沉重。
他想起老石说的“这土下埋的都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喘不过气。
他默默地把土填回去,用木夯轻轻砸实。
夯土的声音闷闷的,像是在为死者送行。
“行了,别发呆了。”
王二狗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太阳快落山了,赶紧把剩下的活干完!”
沈砚拿起木夯,继续干活。
可他的心思却不在夯土上,他总觉得脚下的土地在动,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天黑的时候,夯土堆终于被平了。
王二狗检查了一遍,没说什么,挥挥手让他们回木棚。
沈砚跟着人群往回走,腿像灌了铅一样沉。
他看见小墨走得摇摇晃晃,赶紧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空筐。
筐子很轻,可他却觉得沉甸甸的,像是装着少年一天的疲惫。
“石大哥,你说我们什么时候能离开这里啊?”
小墨低声问,声音里带着点委屈。
沈砚的心一揪。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摸了摸小墨的头:“会有那么一天的。”
老石走在他们身后,没说话,只是一瘸一拐的,背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像根快要被风吹断的芦苇。
回到木棚,沈砚倒在稻草上,累得不想动。
脸上的伤还在疼,手心的血泡破了,沾了草屑,火辣辣的。
可他却睡不着,脑子里总想着白天看到的那根骨头,还有老石说的那些话。
他悄悄摸出怀里的笔记本和钢笔,借着从棚顶破洞透进来的月光,翻开本子。
纸页己经有点受潮,边缘卷了起来。
他想写点什么,却不知道该从何下笔。
写这里的苦?
写这里的难?
可这些又能有什么用呢?
他看着笔记本上自己以前写的秦代官制笔记,那些工整的字迹此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研究了十几年的秦朝,却从来没想过,在那些冰冷的制度背后,是这么多活生生的苦难。
“石大哥,你在干什么?”
小墨揉着眼睛坐起来,好奇地看着他手里的东西。
“没什么。”
沈砚赶紧把笔记本合上,“睡不着,瞎写写。”
“写什么?
写字吗?”
小墨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你能教我写我的名字吗?”
沈砚心里一动。
他想起白天小墨对陶片上的字那么着迷,想起他期待的眼神。
他打开笔记本,翻到空白页,拿起钢笔:“你叫小墨是吧?
‘墨’字是这样写的。”
他在纸上写下一个“墨”字,钢笔的墨水在粗糙的纸页上晕开,显得有点模糊,却比毛笔写的更清晰。
小墨凑过来看,眼睛瞪得大大的:“哇!
这是什么笔?
写出来的字真好看!”
“这叫钢笔。”
沈砚简单解释了一句,“你看,这个‘墨’字,上面是个‘黑’,下面是个‘土’,意思是黑色的土,用来做墨的。”
小墨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在纸上跟着笔画描,嘴里还念叨着:“黑……土……墨……”沈砚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他想起自己藏在怀里的玉砚,想起砚台边缘的缺口,想起穿越前看到的那行模糊的小篆。
也许,他来到这里,不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只是为了找到回去的路。
也许,他还能做点别的。
他看着小墨,又看了看身边熟睡的老石,还有木棚里其他熟睡的刑徒。
他们都是被遗忘的人,像尘埃一样,风一吹就散了。
可如果有人能把他们的故事记下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是不是就不算白活一场?
沈砚握紧了手里的钢笔,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留下个小小的墨点。
他决定了,他要把这里的一切都记下来,记在这个笔记本上。
不管有没有用,不管能不能回去,他都要记下来。
他要记下老石的善良,记下小墨的期待,记下王二狗的凶狠,记下那些被埋在土里的冤魂。
他要让后人知道,在那个辉煌的秦朝背后,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苦难。
月光透过棚顶的破洞,照在笔记本上,照在那个小小的墨点上,像是一颗星星,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
沈砚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使命变了。
他不再只是个误入秦朝的现代人,他还是个记录者,记录着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声音。
他闭上眼睛,终于有了一丝睡意。
梦里,他好像看到无数根骨头从土里钻出来,组成了一行行字,写满了整个骊山。
而他手里的钢笔,正源源不断地写出墨水,把那些字永远地留在了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