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院里》宋卫国徐鹏程火爆新书_梧桐院里(宋卫国徐鹏程)免费小说
时间: 2025-09-13 06:53:35
宋卫国和徐鹏程在院里的那次争吵,像一道突兀的裂痕,刻在了梧桐院往日平静的表象上。
虽然第二天两人碰面时,都略显僵硬地点了点头,算是把那一页揭过,但有些东西,终究是不一样了。
院里的空气里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尴尬和谨慎。
日子依旧过着,只是宋卫国越发沉默。
厂里的事情也让他心烦意乱。
车间主任私下找他谈过话,语气委婉,意思是厂里效益吃紧,让他们这些老师傅多担待,克服一下困难,奖金怕是又要推迟发放了。
这话像一根针,扎在宋卫国本就紧绷的神经上。
他赖以生存并引以为傲的“厂”,似乎正变得摇摇欲坠。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家。
徐鹏程出差越来越频繁,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次回来,都像一阵新风,刮进沉闷的梧桐院。
这天是周末,徐鹏程又回来了。
他不是空手回来的,自行车后座上驮着一个硕大的纸箱,引得院里玩耍的孩子都围了过去。
“徐叔叔,这是啥呀?”
宋栋也忍不住好奇,探头问道。
徐鹏程哈哈一笑,额头上带着赶路的汗珠,神情却格外振奋:“好东西!
丽梅,快出来搭把手!”
王丽梅闻声出来,看到纸箱,眼睛一亮,嘴上却嗔怪:“又乱花钱!
这又是什么?”
“哎呀,搬进屋你就知道了!”
徐鹏程招呼着儿子徐朗,父子俩费力地把大纸箱抬进屋里。
不一会儿,徐家屋里就传来一阵惊呼和稀罕的议论声。
左邻右舍都被惊动了,连宋卫国也忍不住从窗户望出去。
只见徐家那台原本就让全院孩子羡慕不己的14寸金星黑白电视机旁,又多了一个庞然大物——一台双开门的香雪海电冰箱。
乳白色的外壳,锃亮的拉手,在昏暗的房间里散发着一种现代化的、冰冷而诱人的光泽。
“老天爷!
电冰箱!”
赵阿姨挎着菜篮子路过,惊得挪不动步,“这得多少钱啊?”
“鹏程,你这是发大财了?”
隔壁有人高声打趣,语气里满是羡慕。
徐鹏程站在门口,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他掏出一包没见过的、带过滤嘴的香烟,散给围过来的男人们:“发什么财,就是方便点。
南方那边,这东西普及得很!
夏天剩菜不怕馊,还能自己做冰棍儿!”
“冰棍儿?”
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围着冰箱叽叽喳喳。
王丽梅一边用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冰箱门,一边笑着招呼邻居:“晚上都来家看电视啊!
鹏程从广州带回来的新带子,《霍元甲》!”
徐家屋里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
电视里播放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港台武打片,冰箱嗡嗡地启动着,象征着一种全新的、超出院里人们想象的生活水平。
宋家却格外安静。
李素珍扒在门边,望着徐家热闹的景象,眼神复杂。
她回头看看自家桌上那台吱呀作响的老旧华生电扇,又看看丈夫阴沉的脸,忍不住低声嘟囔:“看看人家徐鹏程……出去才多久,冰箱都抬回来了。
再看看咱们……”宋卫国闷头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份《参考消息》,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徐家传来的欢声笑语和冰箱的运行声,像针一样刺着他的耳膜。
他感到一种巨大的失落和焦躁。
徐鹏程的“成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失败”和无能。
他坚守的“厂子”、“手艺”、“铁饭碗”,在那一台冰冷的冰箱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有什么了不起!”
宋卫国突然把报纸拍在桌上,声音沉闷,“投机倒把!
不稳当!”
李素珍被吓了一跳,随即反驳道:“什么投机倒把?
人家那是搞活经济!
你看人家日子过的!
咱们呢?
守着个破厂,分房没份,奖金没有,喝西北风啊?!”
“你懂什么!”
宋卫国猛地站起来,脸色铁青,“他那叫不务正业!
早晚有他后悔的时候!”
“我看后悔的是我们!”
李素珍的委屈和怨气也上来了,“你就抱着你的厂过吧!
我看这厂子还能不能发出明年工资!”
夫妻俩的争吵声被淹没在徐家传来的电视主题曲和众人的喝彩声中。
这时,他们的儿子宋栋悄悄溜了进来,脸上还带着从徐家看电视回来的兴奋红晕:“爸,妈,徐朗他爸说,南方那边可好了,到处是机会,挣钱特别容易!
还说以后带徐朗去开眼界呢!”
“闭嘴!
哪儿都不准去!
老老实实给我在家待着看书!”
宋卫国正无处发泄的怒火瞬间找到了出口,对着儿子吼道。
宋栋被吼得一愣,兴奋劲全没了,悻悻地低下头,嘴里却不服气地小声顶了一句:“……就知道冲我吼,有本事你也挣台冰箱回来啊。”
这句话声音虽小,却像一把尖刀,精准地戳中了宋卫国最痛的地方。
他气得浑身发抖,扬起手就要打。
“你打!
你打啊!
儿子说错了吗?!”
李素珍尖叫着护住儿子。
家里的战争一触即发。
而窗外,徐家正在放新一集的《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旋律慷慨激昂,飘进梧桐院的每一个角落,也飘进宋家压抑的屋里,仿佛在吟唱着变革的时代己然来临,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新风带着诱惑和不安,彻底吹入了这条古老的巷子,搅动着每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宋卫国感到,他脚下站了半辈子的那块坚实的土地,正在一寸寸地松动、崩塌。
虽然第二天两人碰面时,都略显僵硬地点了点头,算是把那一页揭过,但有些东西,终究是不一样了。
院里的空气里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尴尬和谨慎。
日子依旧过着,只是宋卫国越发沉默。
厂里的事情也让他心烦意乱。
车间主任私下找他谈过话,语气委婉,意思是厂里效益吃紧,让他们这些老师傅多担待,克服一下困难,奖金怕是又要推迟发放了。
这话像一根针,扎在宋卫国本就紧绷的神经上。
他赖以生存并引以为傲的“厂”,似乎正变得摇摇欲坠。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家。
徐鹏程出差越来越频繁,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次回来,都像一阵新风,刮进沉闷的梧桐院。
这天是周末,徐鹏程又回来了。
他不是空手回来的,自行车后座上驮着一个硕大的纸箱,引得院里玩耍的孩子都围了过去。
“徐叔叔,这是啥呀?”
宋栋也忍不住好奇,探头问道。
徐鹏程哈哈一笑,额头上带着赶路的汗珠,神情却格外振奋:“好东西!
丽梅,快出来搭把手!”
王丽梅闻声出来,看到纸箱,眼睛一亮,嘴上却嗔怪:“又乱花钱!
这又是什么?”
“哎呀,搬进屋你就知道了!”
徐鹏程招呼着儿子徐朗,父子俩费力地把大纸箱抬进屋里。
不一会儿,徐家屋里就传来一阵惊呼和稀罕的议论声。
左邻右舍都被惊动了,连宋卫国也忍不住从窗户望出去。
只见徐家那台原本就让全院孩子羡慕不己的14寸金星黑白电视机旁,又多了一个庞然大物——一台双开门的香雪海电冰箱。
乳白色的外壳,锃亮的拉手,在昏暗的房间里散发着一种现代化的、冰冷而诱人的光泽。
“老天爷!
电冰箱!”
赵阿姨挎着菜篮子路过,惊得挪不动步,“这得多少钱啊?”
“鹏程,你这是发大财了?”
隔壁有人高声打趣,语气里满是羡慕。
徐鹏程站在门口,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他掏出一包没见过的、带过滤嘴的香烟,散给围过来的男人们:“发什么财,就是方便点。
南方那边,这东西普及得很!
夏天剩菜不怕馊,还能自己做冰棍儿!”
“冰棍儿?”
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围着冰箱叽叽喳喳。
王丽梅一边用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冰箱门,一边笑着招呼邻居:“晚上都来家看电视啊!
鹏程从广州带回来的新带子,《霍元甲》!”
徐家屋里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
电视里播放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港台武打片,冰箱嗡嗡地启动着,象征着一种全新的、超出院里人们想象的生活水平。
宋家却格外安静。
李素珍扒在门边,望着徐家热闹的景象,眼神复杂。
她回头看看自家桌上那台吱呀作响的老旧华生电扇,又看看丈夫阴沉的脸,忍不住低声嘟囔:“看看人家徐鹏程……出去才多久,冰箱都抬回来了。
再看看咱们……”宋卫国闷头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份《参考消息》,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徐家传来的欢声笑语和冰箱的运行声,像针一样刺着他的耳膜。
他感到一种巨大的失落和焦躁。
徐鹏程的“成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失败”和无能。
他坚守的“厂子”、“手艺”、“铁饭碗”,在那一台冰冷的冰箱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有什么了不起!”
宋卫国突然把报纸拍在桌上,声音沉闷,“投机倒把!
不稳当!”
李素珍被吓了一跳,随即反驳道:“什么投机倒把?
人家那是搞活经济!
你看人家日子过的!
咱们呢?
守着个破厂,分房没份,奖金没有,喝西北风啊?!”
“你懂什么!”
宋卫国猛地站起来,脸色铁青,“他那叫不务正业!
早晚有他后悔的时候!”
“我看后悔的是我们!”
李素珍的委屈和怨气也上来了,“你就抱着你的厂过吧!
我看这厂子还能不能发出明年工资!”
夫妻俩的争吵声被淹没在徐家传来的电视主题曲和众人的喝彩声中。
这时,他们的儿子宋栋悄悄溜了进来,脸上还带着从徐家看电视回来的兴奋红晕:“爸,妈,徐朗他爸说,南方那边可好了,到处是机会,挣钱特别容易!
还说以后带徐朗去开眼界呢!”
“闭嘴!
哪儿都不准去!
老老实实给我在家待着看书!”
宋卫国正无处发泄的怒火瞬间找到了出口,对着儿子吼道。
宋栋被吼得一愣,兴奋劲全没了,悻悻地低下头,嘴里却不服气地小声顶了一句:“……就知道冲我吼,有本事你也挣台冰箱回来啊。”
这句话声音虽小,却像一把尖刀,精准地戳中了宋卫国最痛的地方。
他气得浑身发抖,扬起手就要打。
“你打!
你打啊!
儿子说错了吗?!”
李素珍尖叫着护住儿子。
家里的战争一触即发。
而窗外,徐家正在放新一集的《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旋律慷慨激昂,飘进梧桐院的每一个角落,也飘进宋家压抑的屋里,仿佛在吟唱着变革的时代己然来临,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新风带着诱惑和不安,彻底吹入了这条古老的巷子,搅动着每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宋卫国感到,他脚下站了半辈子的那块坚实的土地,正在一寸寸地松动、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