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院里》宋卫国徐鹏程免费完本小说在线阅读_《梧桐院里》宋卫国徐鹏程免费小说
时间: 2025-09-13 08:47:29
那封盖章信像一块冰,砸进了宋卫国滚烫的心口,瞬间冻结了他所有的期盼。
他捏着那张轻飘飘信纸却感觉重逾千斤,在梧桐院门口站了许久。
晚风吹过,梧桐树叶沙沙作响,院里邻居的说笑声、碗筷碰撞声、收音机里的评书声,都变得模糊而遥远,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
他终于动了动,沉默地将信纸折好,塞回信封,一言不发地转身往回走。
“老宋,厂里来的信?
啥事啊?”
徐鹏程眼尖,扬声问道。
“咋了?
信上说啥了?”
宋老娘正坐在门口小马扎上搓麻绳,立刻抬头发问,老花的眼睛紧盯着儿子。
宋卫国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声音干涩,径首走回自家屋里,“哐当”一声带上了门。
这不同寻常的动静让院里的喧嚣静了一瞬。
李素珍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放下手里的活计,匆匆跟了进去。
宋老娘也赶忙跟了进去,徐鹏程和王丽梅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个“果然不出所料”的眼神。
不一会儿,宋家屋里传来李素珍陡然拔高的、带着哭腔的声音:“……凭什么?!
啊?!
他张广才进厂才几年?
技术比武他连前三都没进过!
不就是因为他姐夫是局里的吗?!
这还有没有公道了!”
声音尖锐地刺破木门,传到院里。
纳凉的人们顿时噤声,支棱着耳朵,眼神互相交流着,气氛变得微妙而尴尬。
吴家的赵阿姨叹了口气,摇摇头,继续低头缝补手里的衣服。
“你小点声!”
宋卫国压抑着怒火的低吼传来。
“我小声?
我凭什么小声!
这窝囊气我受够了!”
李素珍抽噎着。
“作孽哦!
欺负老实人!
我儿在厂里干了一辈子,汗珠子摔八瓣,落这么个下场?
我去厂里找他们领导!”
“妈!
您就别添乱了!”
宋卫国烦躁地抓头发。
“我添乱?
我为我儿讨公道叫添乱?”
老太太不乐意了,声音也扬起来,“你就是太面乎!
让人骑脖子上拉屎!”
屋里的动静早就惊动了院里。
宋薇刚从公共厨房洗完碗回来,掀开门帘就看到父母和奶奶争执,爸爸脸色铁青,妈妈在抹泪,奶奶激动地比划着。
她吓得站在门口,不敢吱声,手里的空碗捏得紧紧的。
李素珍的哭声更大了一些,夹杂着桌椅被碰撞的声响。
“啪!”
一声脆响,像是巴掌拍在桌子上的声音。
“不许去!”
宋卫国的声音前所未有的严厉,“还嫌不够丢人吗?!”
屋里瞬间安静了,只剩下李素珍压抑不住的、断断续续的啜泣。
院里的邻居们默契地挪开了目光,假装忙活手里的的事,但一种无声的同情、唏嘘,或许还有一丝‘幸好不是自家’的庆幸,在梧桐院里弥漫开来。
分房这事,就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涟漪荡开,搅动了每一家的心思。
徐家屋里,王丽梅压低声音对丈夫说:“瞧见没?
我就说没那么简单。
宋师傅这样的都分不上,这世道……”她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徐鹏程没接话,坐在凳子上,眼神有些飘忽。
他想起白天在供销科听到的风声,说厂里今年的出口订单又缩减了,库存积压得厉害。
又想起在南方见过的那些机器轰鸣、订单不断的乡镇瓷厂。
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另一种模糊的、躁动的可能性,在他心里交织。
第二天,宋卫国依旧按时去上班,只是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见了人也不怎么打招呼。
他在车间里更加沉默,只是埋头对着泥坯和釉料,仿佛要把所有的愤懑和失落都揉进瓷土里,烧制成坚硬的瓷器。
工友们多少都听说了分房的事,同情之余,也不知该如何安慰。
傍晚下班,宋卫国推着自行车进院,正好撞见徐鹏程也刚回来,车把上挂着一条鲜活的草鱼。
“老宋。”
徐鹏程招呼他。
宋卫国点点头,算是回应,推车就要往自家门口走。
“等等,”徐鹏程叫住他,递过那条鱼,“拿着,家里买的多了,吃不完。”
宋卫国一愣,看着那条还在微微张嘴翕动的鱼,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这是同情?
还是施舍?
他宋卫国混到需要人接济的地步了?
他的脸绷紧了,生硬地推开:“不用,家里有菜。”
徐鹏程的手僵在半空,有点尴尬,但立刻又笑道:“你看你,跟我还客气啥?
一条鱼而己……我说了,不用!”
宋卫国的声音猛地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受伤后的粗暴。
他不再看徐鹏程,推着车快步走开,把徐鹏程和他手里的鱼,连同那份好意或同情,都晾在了身后。
徐鹏程看着他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最终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摇了摇头。
又过了几天,天气愈发闷热。
晚饭后,宋卫国的儿子宋栋和徐鹏程的儿子徐朗,还有几个半大孩子,在天井里追逐打闹,不小心撞翻了吴家放在墙角晾晒的一箩筐菱角。
菱角撒了一地,不少还被踩坏了。
吴家女儿吴秀娟赶紧跑出来收拾,看着被踩坏的菱角,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这是她妈妈起早贪黑从湖里捞上来,指望着卖点钱贴补家用的。
“对不起,秀娟姐,我们不是故意的……”宋栋和徐朗也知道闯了祸,讷讷地道歉。
这时,赵阿姨闻声出来,看到一地狼藉,嘴唇哆嗦了一下,却没说什么重话,只是默默弯腰去捡。
宋卫国在屋里听见动静,憋了几天的火气猛地窜了上来,冲出来一把揪住儿子宋栋的胳膊,厉声喝道:“一天到晚就知道疯跑!
闯祸精!
手贱是不是!”
说着,抬手就要打。
“老宋!
别打孩子!”
李素珍急忙出来拦,“孩子们又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就完了?
这东西不要钱买的?”
宋卫国怒火更盛,既是气孩子不懂事,更是气自己没本事,连点小事都觉得矮人一头,情绪失控地迁怒于人。
“坏了多少,我们赔。”
宋卫国对着赵阿姨,声音僵硬地说。
赵阿姨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宋师傅,孩子们不小心,没多少事,真的不用……”一个非要赔,一个坚决不要,场面一时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徐鹏程闻声出来,了解了情况,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塞到赵阿姨手里:“赵阿姨,拿着,孩子们闯的祸,该赔。
这钱我和老宋一起出。”
这个举动,本意是打圆场,息事宁人。
但在宋卫国听来,却无比刺耳。
他感觉徐鹏程又一次站在了高处,用他的活络和宽裕,衬得自己的固执和窘迫愈发可笑。
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猛地一把打开徐鹏程的手,钞票飘落在地。
“徐鹏程!
我家的事,用不着你充好人!
我赔不起吗?!”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额上青筋暴起。
整个院子彻底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惊呆了,看着突然爆发的老实人宋卫国。
徐鹏程也愣住了,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终也上了火:“老宋!
你他妈吃枪药了?
我这是为你好!”
“我用不着你为我好!”
宋卫国梗着脖子,双眼赤红。
两个多年的老邻居,像两只好斗的公鸡,怒目相对。
中间,是飘落在地上的两块钱,和一堆被踩烂的菱角。
夏夜的微风,本该带来清凉,此刻却只吹得人心头更加燥热。
梧桐院第一次如此安静,那裂痕,从宋卫国的心里,终于蔓延到了这曾经和睦的院落之中,清晰可见。
他捏着那张轻飘飘信纸却感觉重逾千斤,在梧桐院门口站了许久。
晚风吹过,梧桐树叶沙沙作响,院里邻居的说笑声、碗筷碰撞声、收音机里的评书声,都变得模糊而遥远,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
他终于动了动,沉默地将信纸折好,塞回信封,一言不发地转身往回走。
“老宋,厂里来的信?
啥事啊?”
徐鹏程眼尖,扬声问道。
“咋了?
信上说啥了?”
宋老娘正坐在门口小马扎上搓麻绳,立刻抬头发问,老花的眼睛紧盯着儿子。
宋卫国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声音干涩,径首走回自家屋里,“哐当”一声带上了门。
这不同寻常的动静让院里的喧嚣静了一瞬。
李素珍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放下手里的活计,匆匆跟了进去。
宋老娘也赶忙跟了进去,徐鹏程和王丽梅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个“果然不出所料”的眼神。
不一会儿,宋家屋里传来李素珍陡然拔高的、带着哭腔的声音:“……凭什么?!
啊?!
他张广才进厂才几年?
技术比武他连前三都没进过!
不就是因为他姐夫是局里的吗?!
这还有没有公道了!”
声音尖锐地刺破木门,传到院里。
纳凉的人们顿时噤声,支棱着耳朵,眼神互相交流着,气氛变得微妙而尴尬。
吴家的赵阿姨叹了口气,摇摇头,继续低头缝补手里的衣服。
“你小点声!”
宋卫国压抑着怒火的低吼传来。
“我小声?
我凭什么小声!
这窝囊气我受够了!”
李素珍抽噎着。
“作孽哦!
欺负老实人!
我儿在厂里干了一辈子,汗珠子摔八瓣,落这么个下场?
我去厂里找他们领导!”
“妈!
您就别添乱了!”
宋卫国烦躁地抓头发。
“我添乱?
我为我儿讨公道叫添乱?”
老太太不乐意了,声音也扬起来,“你就是太面乎!
让人骑脖子上拉屎!”
屋里的动静早就惊动了院里。
宋薇刚从公共厨房洗完碗回来,掀开门帘就看到父母和奶奶争执,爸爸脸色铁青,妈妈在抹泪,奶奶激动地比划着。
她吓得站在门口,不敢吱声,手里的空碗捏得紧紧的。
李素珍的哭声更大了一些,夹杂着桌椅被碰撞的声响。
“啪!”
一声脆响,像是巴掌拍在桌子上的声音。
“不许去!”
宋卫国的声音前所未有的严厉,“还嫌不够丢人吗?!”
屋里瞬间安静了,只剩下李素珍压抑不住的、断断续续的啜泣。
院里的邻居们默契地挪开了目光,假装忙活手里的的事,但一种无声的同情、唏嘘,或许还有一丝‘幸好不是自家’的庆幸,在梧桐院里弥漫开来。
分房这事,就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涟漪荡开,搅动了每一家的心思。
徐家屋里,王丽梅压低声音对丈夫说:“瞧见没?
我就说没那么简单。
宋师傅这样的都分不上,这世道……”她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徐鹏程没接话,坐在凳子上,眼神有些飘忽。
他想起白天在供销科听到的风声,说厂里今年的出口订单又缩减了,库存积压得厉害。
又想起在南方见过的那些机器轰鸣、订单不断的乡镇瓷厂。
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另一种模糊的、躁动的可能性,在他心里交织。
第二天,宋卫国依旧按时去上班,只是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见了人也不怎么打招呼。
他在车间里更加沉默,只是埋头对着泥坯和釉料,仿佛要把所有的愤懑和失落都揉进瓷土里,烧制成坚硬的瓷器。
工友们多少都听说了分房的事,同情之余,也不知该如何安慰。
傍晚下班,宋卫国推着自行车进院,正好撞见徐鹏程也刚回来,车把上挂着一条鲜活的草鱼。
“老宋。”
徐鹏程招呼他。
宋卫国点点头,算是回应,推车就要往自家门口走。
“等等,”徐鹏程叫住他,递过那条鱼,“拿着,家里买的多了,吃不完。”
宋卫国一愣,看着那条还在微微张嘴翕动的鱼,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这是同情?
还是施舍?
他宋卫国混到需要人接济的地步了?
他的脸绷紧了,生硬地推开:“不用,家里有菜。”
徐鹏程的手僵在半空,有点尴尬,但立刻又笑道:“你看你,跟我还客气啥?
一条鱼而己……我说了,不用!”
宋卫国的声音猛地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受伤后的粗暴。
他不再看徐鹏程,推着车快步走开,把徐鹏程和他手里的鱼,连同那份好意或同情,都晾在了身后。
徐鹏程看着他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最终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摇了摇头。
又过了几天,天气愈发闷热。
晚饭后,宋卫国的儿子宋栋和徐鹏程的儿子徐朗,还有几个半大孩子,在天井里追逐打闹,不小心撞翻了吴家放在墙角晾晒的一箩筐菱角。
菱角撒了一地,不少还被踩坏了。
吴家女儿吴秀娟赶紧跑出来收拾,看着被踩坏的菱角,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这是她妈妈起早贪黑从湖里捞上来,指望着卖点钱贴补家用的。
“对不起,秀娟姐,我们不是故意的……”宋栋和徐朗也知道闯了祸,讷讷地道歉。
这时,赵阿姨闻声出来,看到一地狼藉,嘴唇哆嗦了一下,却没说什么重话,只是默默弯腰去捡。
宋卫国在屋里听见动静,憋了几天的火气猛地窜了上来,冲出来一把揪住儿子宋栋的胳膊,厉声喝道:“一天到晚就知道疯跑!
闯祸精!
手贱是不是!”
说着,抬手就要打。
“老宋!
别打孩子!”
李素珍急忙出来拦,“孩子们又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就完了?
这东西不要钱买的?”
宋卫国怒火更盛,既是气孩子不懂事,更是气自己没本事,连点小事都觉得矮人一头,情绪失控地迁怒于人。
“坏了多少,我们赔。”
宋卫国对着赵阿姨,声音僵硬地说。
赵阿姨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宋师傅,孩子们不小心,没多少事,真的不用……”一个非要赔,一个坚决不要,场面一时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徐鹏程闻声出来,了解了情况,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塞到赵阿姨手里:“赵阿姨,拿着,孩子们闯的祸,该赔。
这钱我和老宋一起出。”
这个举动,本意是打圆场,息事宁人。
但在宋卫国听来,却无比刺耳。
他感觉徐鹏程又一次站在了高处,用他的活络和宽裕,衬得自己的固执和窘迫愈发可笑。
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猛地一把打开徐鹏程的手,钞票飘落在地。
“徐鹏程!
我家的事,用不着你充好人!
我赔不起吗?!”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额上青筋暴起。
整个院子彻底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惊呆了,看着突然爆发的老实人宋卫国。
徐鹏程也愣住了,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终也上了火:“老宋!
你他妈吃枪药了?
我这是为你好!”
“我用不着你为我好!”
宋卫国梗着脖子,双眼赤红。
两个多年的老邻居,像两只好斗的公鸡,怒目相对。
中间,是飘落在地上的两块钱,和一堆被踩烂的菱角。
夏夜的微风,本该带来清凉,此刻却只吹得人心头更加燥热。
梧桐院第一次如此安静,那裂痕,从宋卫国的心里,终于蔓延到了这曾经和睦的院落之中,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