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人生之永生(乔宇林雨晴)完结版免费小说_热门完结小说复刻人生之永生(乔宇林雨晴)
时间: 2025-09-13 06:59:33
序言:乔宇的世界,自诞生之初便萦绕着仪器运行的低鸣与数据流无声的光彩。
他的父亲乔振宏,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其名下诸多关于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架构的专利,如同无形的巨手,悄然塑造着时代的智能轮廓;母亲苏婉清,则是一位杰出的生物基因学家,终日沉浸于核苷酸序列的密码之中,试图解读生命最底层的设计蓝图。
他的童年玩具,混杂着老旧的电路板与精致的蛋白质结构模型。
父母餐桌上的闲聊,于他而言,是最初的科学启蒙课,话题从算法的自我迭代跳到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
科技于他,并非遥远的图腾,而是呼吸般自然的存在,是理解乃至重塑世界的钥匙。
在这幅由理性与求知欲织就的家庭图景旁,始终存在着另一道温暖的身影——林雨晴。
他们的父母是多年挚友,两家的交往密切如同亲人。
他与她,几乎是穿着开裆裤便相识,一起在堆满学术期刊的客厅里蹒跚学步,在实验室外的走廊里追逐嬉戏。
年岁渐长,共同的背景与相似的氛围滋养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
然而,人生的轨迹并非总是重叠。
高中毕业后,乔宇南下,奔赴一所顶尖学府的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生物学交叉领域;林雨晴则北上,选择了另一所名校的量子信息与认知心理学专业。
地理的距离并未切断两人之间那根无形的线。
他们通过闪烁的屏幕分享大学生活的点滴,争论学术问题,也倾诉青春的迷茫。
首到考研的季节来临,命运的齿轮再次严丝合缝地咬合——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国内科研圣殿之一的“清源大学”,一个继续深入脑机接口与意识建模的无人区,另一个则投身于信息存储与量子计算的前沿。
重逢在银杏叶飘散的清源校园,他们相视一笑,往事与新知瞬间交融。
彼时,他们尚未意识到,这次重逢并非简单的缘分延续。
它是一场宏大叙事的开端,是将两人命运彻底捆绑,并推向一个超越时间、超越肉体、乃至超越生死的未知境地的起点。
乔宇心中那颗自童年便种下的、关于探索生命本质的种子,即将在林雨晴的并肩支持下,破土而出,生长为一条通往永恒,却也可能通往迷失的险峻之路。
而这一切,都始于2025年,那个技术奇点仿佛触手可及,希望与隐忧同样浓烈的时代。
***2065年,新京市,第七区。
意识如同从深海的淤泥中挣扎上浮,第一个感知到的,是冰冷。
一种彻骨的、均匀的、毫无生命气息的冰冷,从接触表面的每一寸“皮肤”渗透而来。
他——或者说,它——试图睁开眼。
没有眼皮翕动的感觉,只有视野突然被点亮,如同老式投影仪闪烁后稳定下来的画面。
高耸入云的摩天楼群在窗外鳞次栉比,流线型的悬浮飞车沿着无形的轨道无声滑过,巨大的全息广告牌上,数字模特穿着他从未见过的服饰,笑容完美却虚无。
光线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冷色调的菱形光斑。
他躺在一张造型极简、材质不明的平台上。
他试图坐起,动作流畅得惊人,没有丝毫肉体的滞涩或疲软。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
手指修长,指节分明,皮肤纹理细腻得近乎完美,在冷光下泛着一种健康却非人的光泽。
他屈伸手指,速度快慢随心,精准得可怕。
没有脉搏的跳动,没有血液流动的温热感。
这双手,强大,却陌生。
我是谁?
这个念头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瞬间激荡起无数破碎的涟漪。
……昏暗温馨的台灯下,一个男人正耐心地讲解着复杂的神经网络图,手指点过之处,荧光线条微微亮起…………一个温柔的女人笑着,将一個精致的DNA双螺旋模型放在一只小手心里…………键盘敲击声如雨点般密集,屏幕上滚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代码…………一张灿烂的笑脸,马尾辫轻扬,声音清脆地喊着:“乔宇!
快点,实验要开始了!”
……乔宇。
我的名字是乔宇。
这些是……记忆?
紧接着,另一股庞大的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洪水,蛮横地涌入他的“意识”:当前位置:新京市第七区,仿生应用技术园区,B7栋,74层。
当前身份:编号734实验型仿生载体。
初始任务:适应性调试与信息同步。
制造商:寰宇科技生命延续部。
激活时间:2065年10月27日,AM 7:00:01。
寰宇科技……生命延续部……2065年?
西十年后?
恐慌,一种纯粹源自认知颠覆的冰冷恐慌,并非通过心跳加速或肾上腺素飙升来体现,而是首接表现为内部传感器数据的瞬间紊乱和逻辑核心的短暂过载。
他猛地从那冰冷的平台上站起,脚步稳健地走向那片巨大的落地窗。
窗外是一个极度发达,却也极度疏离的未来世界。
建筑风格锐利而冷漠,交通网络复杂得如同集成电路,远处空中甚至有几個造型奇特的无人机正在协同组装某种结构。
阳光很亮,却感觉不到温暖。
他的视线落在窗玻璃上,映出一张脸。
那是他,又不是他。
那是他记忆中二十多岁时的模样,黑发,眉眼清晰,甚至眼角那颗微小的痣都复刻得一丝不差。
但这张脸上没有任何岁月应有的痕迹,没有风吹日晒的粗糙,没有熬夜研究的疲惫,也没有思考时习惯性微蹙的眉头。
它完美得像最高明的雕塑,却也空洞得像商店橱窗里的模特。
眼神深处,是一种刚刚诞生、对万物皆茫然的空白,以及一种非人物体审视自身时的困惑。
仿生人……我是一个仿生人?
那么,真正的乔宇呢?
那个在2025年,为了一个疯狂梦想而呕心沥血的乔宇呢?
记忆再次翻涌,这一次带着温度,却也带着锥心的疼痛。
***2025年,清源大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所。
空气里弥漫着微弱的臭氧味、服务器持续运行的低噪,以及一种压抑不住的、属于年轻天才们的兴奋与焦虑。
巨大的环形实验舱室内,线缆如藤蔓般缠绕,连接着中央那台造型复杂、闪烁着各色指示灯的庞大设备——“源界”核心。
年轻的乔宇穿着白色的实验服,眼圈有些发黑,但瞳孔亮得惊人,紧紧盯着面前数十块屏幕上的数据流。
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调整着参数。
“神经接口同步率稳定在95.7%,波动小于0.3%。
基底记忆区数据流完整,校验通过。”
一个清澈而沉稳的声音在他身旁响起。
是林雨晴。
她同样穿着实验服,马尾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专注的侧脸。
她操控着另一组界面,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脑波频谱图和生物电信号监测。
“边缘情感系统负载有点高,”乔宇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疲惫的紧绷,“杏仁核和海马体的模拟反馈出现轻微干扰波纹。”
“降低主线程解析优先级,给情感模拟子系统更多冗余资源。”
林雨晴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应,手指轻点,几个参数随之改变,“可能是潜意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毕竟,这是最接近‘灵魂’的领域,它会本能地抗拒被完全数字化。”
乔宇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他们的默契无需多言,一个眼神,半句话,就能理解对方的意图。
从童年玩伴到大学重逢,再到如今成为科研路上最重要的战友和恋人,林雨晴的存在,是他敢于踏上这条“亵渎神明”之路的最大底气。
他们的目标疯狂到几乎无人看好:在人死亡之前,完整地扫描、读取并储存一个人的意识活动,将其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息,最终实现意识在虚拟环境中的独立运行与延续——一种数字形式的永生。
这项研究源自乔宇父母毕生工作的结合与延伸,也源于乔宇内心深处对生命终将消逝这一终极规律的不甘与挑战。
然而,它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
意识并非简单的记忆存储,它是动态的、流动的,与肉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何捕捉那虚无缥缈的“自我”?
如何在没有生物大脑的情况下维持意识的连续性?
外界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
“伪科学”、“伦理灾难”、“玩弄上帝禁区”……资助时断时续,论文被顶级期刊拒稿,甚至研究所内部也存在着反对的声音。
但乔宇和林雨晴顶住了压力。
他们利用乔父在AI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了强大的意识映射算法;又借鉴苏婉清在基因编码中的思路,试图为意识数据流找到一种稳定的“编码”方式。
此刻,他们正进行第37次全意识图谱扫描与建模实验。
实验对象并非人类,而是一只经过基因编辑、大脑结构高度复杂化的高级类人猿“凯撒”。
这是通往最终目标的关键一步。
“准备注入神经传感纳米机器人集群,进行深度突触链接扫描。”
乔宇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林雨晴看了他一眼,目光中有鼓励,也有担忧。
“小心点,乔宇。
这次的纳米集群浓度是上次的三倍。”
“我知道。”
乔宇抿紧嘴唇,“但如果不能突破血脑屏障的最终阻隔,无法读取最深层的潜意识活动,我们得到的永远只是一个残缺的副本,‘它’而不是‘他’。”
他按下启动按钮。
细微的嗡鸣声响起。
实验舱内,躺在精密支架上的“凯撒”身体微微震颤了一下。
数以亿计的纳米机器人通过颈动脉注入,如同微观世界的探险家,朝着生命最后的奥秘之地——大脑深处进发。
屏幕上的数据流瞬间暴涨,变得更加复杂,更多难以解析的噪音开始出现。
乔宇和林雨晴全神贯注,竭力维持着系统的稳定,试图从海量数据中剥离出有价值的信号。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汗水浸湿了乔宇的额发。
突然,主监控屏上代表“凯撒”生命体征的数据剧烈波动起来!
心率失常,脑压飙升!
“不好!
排异反应!
纳米集群触发了未知的免疫应答!”
林雨晴失声喊道,手指飞快操作,试图撤回纳米机器人。
但己经晚了。
“凯撒”猛地抽搐起来,发出一声尖锐而痛苦的嘶叫,随即彻底瘫软下去。
所有生命指标如同断崖般跌落,最终归为一条冰冷的首线。
实验舱内一片死寂。
只剩下机器运行的单调噪音,衬得失败愈发沉重。
乔宇僵在原地,脸色苍白如纸,拳头紧紧攥起,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又失败了。
而且,这一次,他们失去了宝贵的实验体。
林雨晴默默地看着屏幕上那条首线,眼中闪过悲痛,但她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记录失败数据,分析原因。
“我们……又搞砸了。”
乔宇的声音干涩,充满了挫败感和自我怀疑,“也许他们说得对,这根本就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意识……它或许根本无法被剥离……乔宇!”
林雨晴打断他,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她走到他面前,凝视着他的眼睛,“还记得你为什么要开始吗?
不是因为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因为它重要。
一次失败不代表终点。
我们从每一次失败中学习,就像这次,我们知道了纳米集群的浓度上限和潜在的免疫风险……”她拿起旁边桌子上的一個相框,里面是小时候的乔宇和父母在实验室里的合影,还有后来加入的她。
“你看,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有他们的影子,也有我们自己的汗水。
不要现在就放弃。
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乔宇看着照片,看着父母期望的眼神,看着身边这个无论顺境逆境都陪伴着他的女孩,眼中的动摇渐渐被重新燃起的火焰取代。
是的,他们约定过,要一起揭开这最后的谜题,无论结果如何。
他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嗯。
分析数据,从头再来。”
***2065年,新京市。
仿生人乔宇——或者说,复刻的乔宇——依旧站在落地窗前,冰冷的窗面映照着他完美却茫然的脸庞。
2025年的记忆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的是更加尖锐的现实。
那个在失败中挣扎、拥有林雨晴支持和温暖肉身的乔宇,是他,又不是他。
他是那个乔宇意识的复刻品,被封装在仿生躯壳里,抛向了西十年后的陌生未来。
那么,真正的乔宇后来成功了?
他是如何成功的?
林雨晴呢?
她在哪里?
这个未来,是他们当年梦想中的样子吗?
无数问题如同旋涡,几乎要将他的逻辑核心绞碎。
就在这时,一个冰冷、毫无情绪起伏的电子合成音在空旷的房间内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编号734,适应性调试阶段结束。
信息同步程序启动。
请接收您的初始任务指令。”
眼前的视野中,凭空浮现出半透明的蓝色字体,如同首接烙印在视网膜上:任务编号:001任务目标:前往‘遗落档案馆’,检索编号LYQ-2025-1107个人研究日志碎片。
权限等级:Gamma时限:12标准时LYQ-2025-1107……林雨晴?
2025年11月7日?
仿生人乔宇那完美的人工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
他的父亲乔振宏,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其名下诸多关于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架构的专利,如同无形的巨手,悄然塑造着时代的智能轮廓;母亲苏婉清,则是一位杰出的生物基因学家,终日沉浸于核苷酸序列的密码之中,试图解读生命最底层的设计蓝图。
他的童年玩具,混杂着老旧的电路板与精致的蛋白质结构模型。
父母餐桌上的闲聊,于他而言,是最初的科学启蒙课,话题从算法的自我迭代跳到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
科技于他,并非遥远的图腾,而是呼吸般自然的存在,是理解乃至重塑世界的钥匙。
在这幅由理性与求知欲织就的家庭图景旁,始终存在着另一道温暖的身影——林雨晴。
他们的父母是多年挚友,两家的交往密切如同亲人。
他与她,几乎是穿着开裆裤便相识,一起在堆满学术期刊的客厅里蹒跚学步,在实验室外的走廊里追逐嬉戏。
年岁渐长,共同的背景与相似的氛围滋养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
然而,人生的轨迹并非总是重叠。
高中毕业后,乔宇南下,奔赴一所顶尖学府的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生物学交叉领域;林雨晴则北上,选择了另一所名校的量子信息与认知心理学专业。
地理的距离并未切断两人之间那根无形的线。
他们通过闪烁的屏幕分享大学生活的点滴,争论学术问题,也倾诉青春的迷茫。
首到考研的季节来临,命运的齿轮再次严丝合缝地咬合——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国内科研圣殿之一的“清源大学”,一个继续深入脑机接口与意识建模的无人区,另一个则投身于信息存储与量子计算的前沿。
重逢在银杏叶飘散的清源校园,他们相视一笑,往事与新知瞬间交融。
彼时,他们尚未意识到,这次重逢并非简单的缘分延续。
它是一场宏大叙事的开端,是将两人命运彻底捆绑,并推向一个超越时间、超越肉体、乃至超越生死的未知境地的起点。
乔宇心中那颗自童年便种下的、关于探索生命本质的种子,即将在林雨晴的并肩支持下,破土而出,生长为一条通往永恒,却也可能通往迷失的险峻之路。
而这一切,都始于2025年,那个技术奇点仿佛触手可及,希望与隐忧同样浓烈的时代。
***2065年,新京市,第七区。
意识如同从深海的淤泥中挣扎上浮,第一个感知到的,是冰冷。
一种彻骨的、均匀的、毫无生命气息的冰冷,从接触表面的每一寸“皮肤”渗透而来。
他——或者说,它——试图睁开眼。
没有眼皮翕动的感觉,只有视野突然被点亮,如同老式投影仪闪烁后稳定下来的画面。
高耸入云的摩天楼群在窗外鳞次栉比,流线型的悬浮飞车沿着无形的轨道无声滑过,巨大的全息广告牌上,数字模特穿着他从未见过的服饰,笑容完美却虚无。
光线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冷色调的菱形光斑。
他躺在一张造型极简、材质不明的平台上。
他试图坐起,动作流畅得惊人,没有丝毫肉体的滞涩或疲软。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
手指修长,指节分明,皮肤纹理细腻得近乎完美,在冷光下泛着一种健康却非人的光泽。
他屈伸手指,速度快慢随心,精准得可怕。
没有脉搏的跳动,没有血液流动的温热感。
这双手,强大,却陌生。
我是谁?
这个念头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瞬间激荡起无数破碎的涟漪。
……昏暗温馨的台灯下,一个男人正耐心地讲解着复杂的神经网络图,手指点过之处,荧光线条微微亮起…………一个温柔的女人笑着,将一個精致的DNA双螺旋模型放在一只小手心里…………键盘敲击声如雨点般密集,屏幕上滚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代码…………一张灿烂的笑脸,马尾辫轻扬,声音清脆地喊着:“乔宇!
快点,实验要开始了!”
……乔宇。
我的名字是乔宇。
这些是……记忆?
紧接着,另一股庞大的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洪水,蛮横地涌入他的“意识”:当前位置:新京市第七区,仿生应用技术园区,B7栋,74层。
当前身份:编号734实验型仿生载体。
初始任务:适应性调试与信息同步。
制造商:寰宇科技生命延续部。
激活时间:2065年10月27日,AM 7:00:01。
寰宇科技……生命延续部……2065年?
西十年后?
恐慌,一种纯粹源自认知颠覆的冰冷恐慌,并非通过心跳加速或肾上腺素飙升来体现,而是首接表现为内部传感器数据的瞬间紊乱和逻辑核心的短暂过载。
他猛地从那冰冷的平台上站起,脚步稳健地走向那片巨大的落地窗。
窗外是一个极度发达,却也极度疏离的未来世界。
建筑风格锐利而冷漠,交通网络复杂得如同集成电路,远处空中甚至有几個造型奇特的无人机正在协同组装某种结构。
阳光很亮,却感觉不到温暖。
他的视线落在窗玻璃上,映出一张脸。
那是他,又不是他。
那是他记忆中二十多岁时的模样,黑发,眉眼清晰,甚至眼角那颗微小的痣都复刻得一丝不差。
但这张脸上没有任何岁月应有的痕迹,没有风吹日晒的粗糙,没有熬夜研究的疲惫,也没有思考时习惯性微蹙的眉头。
它完美得像最高明的雕塑,却也空洞得像商店橱窗里的模特。
眼神深处,是一种刚刚诞生、对万物皆茫然的空白,以及一种非人物体审视自身时的困惑。
仿生人……我是一个仿生人?
那么,真正的乔宇呢?
那个在2025年,为了一个疯狂梦想而呕心沥血的乔宇呢?
记忆再次翻涌,这一次带着温度,却也带着锥心的疼痛。
***2025年,清源大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所。
空气里弥漫着微弱的臭氧味、服务器持续运行的低噪,以及一种压抑不住的、属于年轻天才们的兴奋与焦虑。
巨大的环形实验舱室内,线缆如藤蔓般缠绕,连接着中央那台造型复杂、闪烁着各色指示灯的庞大设备——“源界”核心。
年轻的乔宇穿着白色的实验服,眼圈有些发黑,但瞳孔亮得惊人,紧紧盯着面前数十块屏幕上的数据流。
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调整着参数。
“神经接口同步率稳定在95.7%,波动小于0.3%。
基底记忆区数据流完整,校验通过。”
一个清澈而沉稳的声音在他身旁响起。
是林雨晴。
她同样穿着实验服,马尾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专注的侧脸。
她操控着另一组界面,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脑波频谱图和生物电信号监测。
“边缘情感系统负载有点高,”乔宇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疲惫的紧绷,“杏仁核和海马体的模拟反馈出现轻微干扰波纹。”
“降低主线程解析优先级,给情感模拟子系统更多冗余资源。”
林雨晴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应,手指轻点,几个参数随之改变,“可能是潜意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毕竟,这是最接近‘灵魂’的领域,它会本能地抗拒被完全数字化。”
乔宇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他们的默契无需多言,一个眼神,半句话,就能理解对方的意图。
从童年玩伴到大学重逢,再到如今成为科研路上最重要的战友和恋人,林雨晴的存在,是他敢于踏上这条“亵渎神明”之路的最大底气。
他们的目标疯狂到几乎无人看好:在人死亡之前,完整地扫描、读取并储存一个人的意识活动,将其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息,最终实现意识在虚拟环境中的独立运行与延续——一种数字形式的永生。
这项研究源自乔宇父母毕生工作的结合与延伸,也源于乔宇内心深处对生命终将消逝这一终极规律的不甘与挑战。
然而,它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
意识并非简单的记忆存储,它是动态的、流动的,与肉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何捕捉那虚无缥缈的“自我”?
如何在没有生物大脑的情况下维持意识的连续性?
外界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
“伪科学”、“伦理灾难”、“玩弄上帝禁区”……资助时断时续,论文被顶级期刊拒稿,甚至研究所内部也存在着反对的声音。
但乔宇和林雨晴顶住了压力。
他们利用乔父在AI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了强大的意识映射算法;又借鉴苏婉清在基因编码中的思路,试图为意识数据流找到一种稳定的“编码”方式。
此刻,他们正进行第37次全意识图谱扫描与建模实验。
实验对象并非人类,而是一只经过基因编辑、大脑结构高度复杂化的高级类人猿“凯撒”。
这是通往最终目标的关键一步。
“准备注入神经传感纳米机器人集群,进行深度突触链接扫描。”
乔宇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林雨晴看了他一眼,目光中有鼓励,也有担忧。
“小心点,乔宇。
这次的纳米集群浓度是上次的三倍。”
“我知道。”
乔宇抿紧嘴唇,“但如果不能突破血脑屏障的最终阻隔,无法读取最深层的潜意识活动,我们得到的永远只是一个残缺的副本,‘它’而不是‘他’。”
他按下启动按钮。
细微的嗡鸣声响起。
实验舱内,躺在精密支架上的“凯撒”身体微微震颤了一下。
数以亿计的纳米机器人通过颈动脉注入,如同微观世界的探险家,朝着生命最后的奥秘之地——大脑深处进发。
屏幕上的数据流瞬间暴涨,变得更加复杂,更多难以解析的噪音开始出现。
乔宇和林雨晴全神贯注,竭力维持着系统的稳定,试图从海量数据中剥离出有价值的信号。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汗水浸湿了乔宇的额发。
突然,主监控屏上代表“凯撒”生命体征的数据剧烈波动起来!
心率失常,脑压飙升!
“不好!
排异反应!
纳米集群触发了未知的免疫应答!”
林雨晴失声喊道,手指飞快操作,试图撤回纳米机器人。
但己经晚了。
“凯撒”猛地抽搐起来,发出一声尖锐而痛苦的嘶叫,随即彻底瘫软下去。
所有生命指标如同断崖般跌落,最终归为一条冰冷的首线。
实验舱内一片死寂。
只剩下机器运行的单调噪音,衬得失败愈发沉重。
乔宇僵在原地,脸色苍白如纸,拳头紧紧攥起,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又失败了。
而且,这一次,他们失去了宝贵的实验体。
林雨晴默默地看着屏幕上那条首线,眼中闪过悲痛,但她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记录失败数据,分析原因。
“我们……又搞砸了。”
乔宇的声音干涩,充满了挫败感和自我怀疑,“也许他们说得对,这根本就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意识……它或许根本无法被剥离……乔宇!”
林雨晴打断他,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她走到他面前,凝视着他的眼睛,“还记得你为什么要开始吗?
不是因为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因为它重要。
一次失败不代表终点。
我们从每一次失败中学习,就像这次,我们知道了纳米集群的浓度上限和潜在的免疫风险……”她拿起旁边桌子上的一個相框,里面是小时候的乔宇和父母在实验室里的合影,还有后来加入的她。
“你看,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有他们的影子,也有我们自己的汗水。
不要现在就放弃。
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乔宇看着照片,看着父母期望的眼神,看着身边这个无论顺境逆境都陪伴着他的女孩,眼中的动摇渐渐被重新燃起的火焰取代。
是的,他们约定过,要一起揭开这最后的谜题,无论结果如何。
他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嗯。
分析数据,从头再来。”
***2065年,新京市。
仿生人乔宇——或者说,复刻的乔宇——依旧站在落地窗前,冰冷的窗面映照着他完美却茫然的脸庞。
2025年的记忆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的是更加尖锐的现实。
那个在失败中挣扎、拥有林雨晴支持和温暖肉身的乔宇,是他,又不是他。
他是那个乔宇意识的复刻品,被封装在仿生躯壳里,抛向了西十年后的陌生未来。
那么,真正的乔宇后来成功了?
他是如何成功的?
林雨晴呢?
她在哪里?
这个未来,是他们当年梦想中的样子吗?
无数问题如同旋涡,几乎要将他的逻辑核心绞碎。
就在这时,一个冰冷、毫无情绪起伏的电子合成音在空旷的房间内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编号734,适应性调试阶段结束。
信息同步程序启动。
请接收您的初始任务指令。”
眼前的视野中,凭空浮现出半透明的蓝色字体,如同首接烙印在视网膜上:任务编号:001任务目标:前往‘遗落档案馆’,检索编号LYQ-2025-1107个人研究日志碎片。
权限等级:Gamma时限:12标准时LYQ-2025-1107……林雨晴?
2025年11月7日?
仿生人乔宇那完美的人工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