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星辰陈望林薇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_在哪看免费小说田埂上的星辰陈望林薇
时间: 2025-09-13 07:21:30
从县医院回家的路,陈望走得格外慢。
父亲开着家里那辆旧三轮车,车厢里装着母亲的换洗衣物,还有老周和村民们送来的土鸡蛋。
车轮碾过村头的石子路,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像是在叩问这片沉寂的土地。
清溪村还是老样子,白墙黑瓦的房子零散分布在稻田边,只是不少院落的大门挂着锈迹斑斑的铁锁,门前的石板路长满了青苔。
“先去看看田吧。”
陈望拎起墙角的旧胶鞋,鞋帮上还沾着当年的泥土。
父亲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跟着他往屋后的稻田走。
田埂上的草快没过膝盖,陈望拨开杂草往前走,脚底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低头一看,是半根断裂的锄头把,木头己经发黑,显然被遗弃了很久。
“这田荒了快两年了。”
父亲跟在后面,声音有些低沉,“你妈身体好的时候,还能过来拔拔草,后来她腰不好,就没再来过。
去年雨水多,埂子塌了一块,里面的田都积了水,更没人愿意种了。”
陈望走到田边,蹲下身,伸手摸了摸田里的土。
泥土又硬又板结,手指戳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浅浅的印子。
他想起在农科院实验室里,那些经过精密调配的营养土,松软得能捏出各种形状,可眼前这片土,却像一块顽固的石头,拒绝着一切滋养。
“爸,你还记得爷爷当年怎么改良这块田的吗?”
陈望站起身,看着眼前的荒田。
父亲想了想,说:“你爷爷在世时,每年冬天都会把田里的土翻一遍,还会把家里的草木灰、粪肥都运到田里,说这样能让土变松、变肥。
那时候这块田的收成,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陈望心里一动,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土壤检测APP,对着田里的土拍了张照。
APP显示,这片土的有机质含量只有1.2%,远低于适合水稻种植的2%,而且酸碱度偏碱,难怪种什么都长不好。
他突然明白,清溪村的稻田问题,不只是缺好种子,更缺懂土壤、会改良的人。
当天下午,陈望就开始行动。
他从镇上买了铁锹、耙子,还网购了土壤改良剂和测土仪。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他就穿着胶鞋下了田。
铁锹插进板结的泥土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震得他虎口发麻。
他一点点把土翻松,再把改良剂撒进土里,用耙子拌匀。
村民们路过时,都围在田埂上看。
王伯叼着烟袋,皱着眉头说:“望啊,你这是瞎折腾啥?
这田荒了这么久,就算你把土翻松了,也种不出好稻子,还不如趁早回城里搞你的研究。”
“王伯,我不是瞎折腾。”
陈望首起腰,擦了擦脸上的汗,“我测过了,这片土只是有机质少、酸碱度有点偏,只要好好改良,肯定能种出好稻子。
你们要是信我,等我把这块田种好了,就教你们怎么改良自家的田。”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说话。
李婶站在人群后面,小声说:“望啊,我家那亩田也荒了,要是你真能种好,我就跟着你试试。”
陈望心里一暖,他知道,要让村民们相信自己,光说没用,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天不亮就下田,天黑了才回家。
父亲看他累得饭都吃不下,也跟着来帮忙。
父子俩在田里翻土、撒肥、浇水,汗水滴在泥土里,溅起小小的水花。
有天晚上,陈望坐在田埂上,看着刚翻好的土地,心里满是期待。
他掏出那个装着泥土的玻璃瓶,放在田埂上,月光洒在玻璃瓶上,反射出微弱的光。
他想起爷爷当年在田埂上对他说的话:“土地不会骗人,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
他知道,改良这片荒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要选适合的稻种,要教村民科学种植,要解决灌溉问题……但他不害怕,因为他脚下踩着清溪村的土地,手里握着爷爷留下的“秘方”,心里装着让田埂重焕生机的梦想。
夜风拂过稻田,带来阵阵泥土的清香。
陈望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往家里走去。
田埂上,他的脚印深深浅浅,延伸向远方,像是在为清溪村的稻田,画出一条充满希望的路。
父亲开着家里那辆旧三轮车,车厢里装着母亲的换洗衣物,还有老周和村民们送来的土鸡蛋。
车轮碾过村头的石子路,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像是在叩问这片沉寂的土地。
清溪村还是老样子,白墙黑瓦的房子零散分布在稻田边,只是不少院落的大门挂着锈迹斑斑的铁锁,门前的石板路长满了青苔。
“先去看看田吧。”
陈望拎起墙角的旧胶鞋,鞋帮上还沾着当年的泥土。
父亲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跟着他往屋后的稻田走。
田埂上的草快没过膝盖,陈望拨开杂草往前走,脚底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低头一看,是半根断裂的锄头把,木头己经发黑,显然被遗弃了很久。
“这田荒了快两年了。”
父亲跟在后面,声音有些低沉,“你妈身体好的时候,还能过来拔拔草,后来她腰不好,就没再来过。
去年雨水多,埂子塌了一块,里面的田都积了水,更没人愿意种了。”
陈望走到田边,蹲下身,伸手摸了摸田里的土。
泥土又硬又板结,手指戳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浅浅的印子。
他想起在农科院实验室里,那些经过精密调配的营养土,松软得能捏出各种形状,可眼前这片土,却像一块顽固的石头,拒绝着一切滋养。
“爸,你还记得爷爷当年怎么改良这块田的吗?”
陈望站起身,看着眼前的荒田。
父亲想了想,说:“你爷爷在世时,每年冬天都会把田里的土翻一遍,还会把家里的草木灰、粪肥都运到田里,说这样能让土变松、变肥。
那时候这块田的收成,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陈望心里一动,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土壤检测APP,对着田里的土拍了张照。
APP显示,这片土的有机质含量只有1.2%,远低于适合水稻种植的2%,而且酸碱度偏碱,难怪种什么都长不好。
他突然明白,清溪村的稻田问题,不只是缺好种子,更缺懂土壤、会改良的人。
当天下午,陈望就开始行动。
他从镇上买了铁锹、耙子,还网购了土壤改良剂和测土仪。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他就穿着胶鞋下了田。
铁锹插进板结的泥土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震得他虎口发麻。
他一点点把土翻松,再把改良剂撒进土里,用耙子拌匀。
村民们路过时,都围在田埂上看。
王伯叼着烟袋,皱着眉头说:“望啊,你这是瞎折腾啥?
这田荒了这么久,就算你把土翻松了,也种不出好稻子,还不如趁早回城里搞你的研究。”
“王伯,我不是瞎折腾。”
陈望首起腰,擦了擦脸上的汗,“我测过了,这片土只是有机质少、酸碱度有点偏,只要好好改良,肯定能种出好稻子。
你们要是信我,等我把这块田种好了,就教你们怎么改良自家的田。”
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说话。
李婶站在人群后面,小声说:“望啊,我家那亩田也荒了,要是你真能种好,我就跟着你试试。”
陈望心里一暖,他知道,要让村民们相信自己,光说没用,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天不亮就下田,天黑了才回家。
父亲看他累得饭都吃不下,也跟着来帮忙。
父子俩在田里翻土、撒肥、浇水,汗水滴在泥土里,溅起小小的水花。
有天晚上,陈望坐在田埂上,看着刚翻好的土地,心里满是期待。
他掏出那个装着泥土的玻璃瓶,放在田埂上,月光洒在玻璃瓶上,反射出微弱的光。
他想起爷爷当年在田埂上对他说的话:“土地不会骗人,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
他知道,改良这片荒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他——要选适合的稻种,要教村民科学种植,要解决灌溉问题……但他不害怕,因为他脚下踩着清溪村的土地,手里握着爷爷留下的“秘方”,心里装着让田埂重焕生机的梦想。
夜风拂过稻田,带来阵阵泥土的清香。
陈望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往家里走去。
田埂上,他的脚印深深浅浅,延伸向远方,像是在为清溪村的稻田,画出一条充满希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