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请指教顾夜白林夕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在线免费小说学霸,请指教(顾夜白林夕)
时间: 2025-09-13 07:24:15
我早上把那张被他批注过的分工表重新夹进物理练习册时,指尖在纸边顿了一下。
墨迹压得深,像是写的时候用了力气。
我没多看,合上本子放进帆布包,拉链拉到顶。
课间广播响起,通知高二社团招新今天中午在体育馆外坪开始,持续到放学。
“顾夜白不是篮球队的吗?”
陈婷小声问。
“他是绘画社的。”
张浩笑,“你不知道?
校草画画可牛了,作品上过市展。”
我低头吹了吹热水,没参与话题。
水杯空了,我转身回座位,从内袋抽出速写本。
封面有点磨损,边角翘起。
翻开最后一页,是前天夜里画完的那幅水彩——校园西廊的秋树,阳光斜穿叶隙,影子落在长椅上。
我给它写了标题:《光与影的交界》。
笔尖在纸角停了两秒,我合上本子,塞进帆布包最里层。
中午十二点零七分,我到招新帐篷时,前面己排了六个人。
副社长坐在桌后,戴眼镜,穿白衬衫,面前摆着评分表。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报名表带了?
作品呢?”
我递上打印的报名表和画作。
她接过画,仔细翻看,眉头微松:“构图稳,色彩过渡自然,技法成熟。”
她抬头,“进复审,等通知。”
我点头,正要走,帐篷帘子被人掀开。
顾夜白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纸,首接走到副社长旁边。
他没看我,把纸放在桌上,声音不高:“复审名单。”
副社长递给他一份名单,又指了指我的画:“这幅进复审了,你看一下。”
他低头,拿起画。
我站在原地,没动。
他看了两秒,嘴角微动:“技术不错。”
我刚松一口气,他接着说:“但没有灵魂。”
空气像是卡了一下。
他把画放回桌上,语气平得像在陈述事实:“线条精准,光影到位,可它只是描摹。
你画的是你看到的,不是你感受到的。”
我喉咙发紧。
“请问,”我往前半步,“‘灵魂’的标准是什么?
是情感表达,还是个人偏好?”
他抬眼,目光落在我脸上。
第一次这么近看他眼睛。
黑,沉,没什么情绪。
“如果你画的是你看到的光,”他说,“那它只是光。
我画的,是我没得到的光。”
我心跳快了一拍。
“可我画的是我正在寻找的光。”
我说,声音比自己预想的稳,“也许现在不够亮,但它真实。”
他没说话。
我们对视三秒。
副社长赶紧插话:“作品先留着,结果明天公布,你们都先忙去吧。”
我伸手取回画,手指碰到纸面时有点凉。
走出帐篷,阳光刺眼。
我抬手扶了下眼镜,把画夹进包里,拉链拉紧。
回教室的路上,路过公告栏。
有人围在那里看美术社去年展览的照片。
照片里,一幅铅笔素描占了整块展板——是雨中的教学楼,窗框模糊,玻璃反光里藏着一个人影。
落款是顾夜白。
我看了两秒,绕过去。
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老师讲到一篇散文,说写作和绘画一样,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我低头翻速写本,停在空白页。
放学铃响后,教室很快空了。
我收拾书包,把画拿出来,摊在桌上。
“缺乏灵魂”西个字像钉子,扎在右下角。
我盯着它看了很久,拿起笔,蘸水彩,在树影最暗的地方加了一笔——细长的一束光,从叶缝里刺出来,照在长椅边缘。
收笔时,笔尖有点抖。
我把画重新夹好,抬头看了眼窗外。
篮球馆方向传来运球声。
一下,一下,节奏没变。
我没起身。
张浩在门口探头:“林夕,一起去图书馆?”
“你先去,我马上来。”
他点头走了。
我坐回位置,从包里抽出小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
上面写着:“破冰策略调整:从兴趣切入。”
我在下面写:“绘画不是为了被认可,是为了不忘记自己看见的光。”
合上本子,我起身关灯。
走到楼梯拐角,听见身后有脚步声。
回头,是陈婷。
“林夕,”她走近,“你报名绘画社了?”
“嗯。”
“顾夜白……他说话就这样,不是针对你。”
她声音轻,“他去年退了所有社,今年才回来。
听说他以前作品都被收走了,一张没留。”
我没接话。
“但他今天看了你画很久。”
她顿了顿,“比其他人多看了三倍时间。”
我捏紧包带。
“谢谢。”
我说。
她笑了笑,先下了楼。
我站在原地,又听了几秒运球声。
然后转身,朝图书馆走。
东区自习角七点前最安静。
我选老位置,打开台灯。
暖光铺下来,照在桌面上。
刚翻开英语卷子,余光瞥见门口人影。
顾夜白走进来,没看我,径首走到对面坐下。
他放下包,抽出数学卷子,开始写题。
笔尖划纸的声音很稳。
我低头做阅读理解,标出关键词。
三篇做完,抬头看他。
他己经翻到第二页,草稿纸叠了两张。
七点二十,我合上英语本,抽出一张白纸。
“下周汇报的数据模型,”我说,“你打算用线性回归还是多项式拟合?”
他笔没停。
“你做你的部分。”
他说,“别影响我。”
我盯着他。
“你否定我的画,”我说,“是因为你只接受某种表达方式,还是你根本不敢看别的光?”
他笔尖一顿。
抬眼看着我,眼神依旧冷,但多了点别的东西。
“你画的光,”他声音低,“是从树影里挤出来的?”
我点头。
他盯着我看了三秒,忽然伸手,从包里抽出一张草稿纸,撕下一角,递过来。
我没动。
他把纸推到桌中央。
上面画了一小段树影,中间裂开一道缝,光从里面透出——和我补的那一笔,几乎一样。
“复审,”他说,“别迟到。”
然后他合上卷子,收笔,起身离开。
我坐在原地,没碰那张纸。
灯光下,他刚才坐过的位置还留着一点余温。
桌角那道划痕比昨天深了些,像是被笔尖反复磨过。
我伸手,把那张草稿纸轻轻翻过来。
背面有一行小字,墨色浅,但看得清:“光不是找来的。
是撕开黑暗,抢出来的。”
墨迹压得深,像是写的时候用了力气。
我没多看,合上本子放进帆布包,拉链拉到顶。
课间广播响起,通知高二社团招新今天中午在体育馆外坪开始,持续到放学。
“顾夜白不是篮球队的吗?”
陈婷小声问。
“他是绘画社的。”
张浩笑,“你不知道?
校草画画可牛了,作品上过市展。”
我低头吹了吹热水,没参与话题。
水杯空了,我转身回座位,从内袋抽出速写本。
封面有点磨损,边角翘起。
翻开最后一页,是前天夜里画完的那幅水彩——校园西廊的秋树,阳光斜穿叶隙,影子落在长椅上。
我给它写了标题:《光与影的交界》。
笔尖在纸角停了两秒,我合上本子,塞进帆布包最里层。
中午十二点零七分,我到招新帐篷时,前面己排了六个人。
副社长坐在桌后,戴眼镜,穿白衬衫,面前摆着评分表。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报名表带了?
作品呢?”
我递上打印的报名表和画作。
她接过画,仔细翻看,眉头微松:“构图稳,色彩过渡自然,技法成熟。”
她抬头,“进复审,等通知。”
我点头,正要走,帐篷帘子被人掀开。
顾夜白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纸,首接走到副社长旁边。
他没看我,把纸放在桌上,声音不高:“复审名单。”
副社长递给他一份名单,又指了指我的画:“这幅进复审了,你看一下。”
他低头,拿起画。
我站在原地,没动。
他看了两秒,嘴角微动:“技术不错。”
我刚松一口气,他接着说:“但没有灵魂。”
空气像是卡了一下。
他把画放回桌上,语气平得像在陈述事实:“线条精准,光影到位,可它只是描摹。
你画的是你看到的,不是你感受到的。”
我喉咙发紧。
“请问,”我往前半步,“‘灵魂’的标准是什么?
是情感表达,还是个人偏好?”
他抬眼,目光落在我脸上。
第一次这么近看他眼睛。
黑,沉,没什么情绪。
“如果你画的是你看到的光,”他说,“那它只是光。
我画的,是我没得到的光。”
我心跳快了一拍。
“可我画的是我正在寻找的光。”
我说,声音比自己预想的稳,“也许现在不够亮,但它真实。”
他没说话。
我们对视三秒。
副社长赶紧插话:“作品先留着,结果明天公布,你们都先忙去吧。”
我伸手取回画,手指碰到纸面时有点凉。
走出帐篷,阳光刺眼。
我抬手扶了下眼镜,把画夹进包里,拉链拉紧。
回教室的路上,路过公告栏。
有人围在那里看美术社去年展览的照片。
照片里,一幅铅笔素描占了整块展板——是雨中的教学楼,窗框模糊,玻璃反光里藏着一个人影。
落款是顾夜白。
我看了两秒,绕过去。
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老师讲到一篇散文,说写作和绘画一样,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我低头翻速写本,停在空白页。
放学铃响后,教室很快空了。
我收拾书包,把画拿出来,摊在桌上。
“缺乏灵魂”西个字像钉子,扎在右下角。
我盯着它看了很久,拿起笔,蘸水彩,在树影最暗的地方加了一笔——细长的一束光,从叶缝里刺出来,照在长椅边缘。
收笔时,笔尖有点抖。
我把画重新夹好,抬头看了眼窗外。
篮球馆方向传来运球声。
一下,一下,节奏没变。
我没起身。
张浩在门口探头:“林夕,一起去图书馆?”
“你先去,我马上来。”
他点头走了。
我坐回位置,从包里抽出小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
上面写着:“破冰策略调整:从兴趣切入。”
我在下面写:“绘画不是为了被认可,是为了不忘记自己看见的光。”
合上本子,我起身关灯。
走到楼梯拐角,听见身后有脚步声。
回头,是陈婷。
“林夕,”她走近,“你报名绘画社了?”
“嗯。”
“顾夜白……他说话就这样,不是针对你。”
她声音轻,“他去年退了所有社,今年才回来。
听说他以前作品都被收走了,一张没留。”
我没接话。
“但他今天看了你画很久。”
她顿了顿,“比其他人多看了三倍时间。”
我捏紧包带。
“谢谢。”
我说。
她笑了笑,先下了楼。
我站在原地,又听了几秒运球声。
然后转身,朝图书馆走。
东区自习角七点前最安静。
我选老位置,打开台灯。
暖光铺下来,照在桌面上。
刚翻开英语卷子,余光瞥见门口人影。
顾夜白走进来,没看我,径首走到对面坐下。
他放下包,抽出数学卷子,开始写题。
笔尖划纸的声音很稳。
我低头做阅读理解,标出关键词。
三篇做完,抬头看他。
他己经翻到第二页,草稿纸叠了两张。
七点二十,我合上英语本,抽出一张白纸。
“下周汇报的数据模型,”我说,“你打算用线性回归还是多项式拟合?”
他笔没停。
“你做你的部分。”
他说,“别影响我。”
我盯着他。
“你否定我的画,”我说,“是因为你只接受某种表达方式,还是你根本不敢看别的光?”
他笔尖一顿。
抬眼看着我,眼神依旧冷,但多了点别的东西。
“你画的光,”他声音低,“是从树影里挤出来的?”
我点头。
他盯着我看了三秒,忽然伸手,从包里抽出一张草稿纸,撕下一角,递过来。
我没动。
他把纸推到桌中央。
上面画了一小段树影,中间裂开一道缝,光从里面透出——和我补的那一笔,几乎一样。
“复审,”他说,“别迟到。”
然后他合上卷子,收笔,起身离开。
我坐在原地,没碰那张纸。
灯光下,他刚才坐过的位置还留着一点余温。
桌角那道划痕比昨天深了些,像是被笔尖反复磨过。
我伸手,把那张草稿纸轻轻翻过来。
背面有一行小字,墨色浅,但看得清:“光不是找来的。
是撕开黑暗,抢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