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1931:兵王逆旅陈峰佐藤英机热门小说免费阅读_完本完结小说奉天1931:兵王逆旅(陈峰佐藤英机)
时间: 2025-09-13 07:39:32
1931年7月的奉天,暑气像一张浸了油的棉絮,闷得人喘不过气。
奉天站的铁轨被晒得发烫,泛着青灰色的光。
一列墨绿色的火车刚喘着粗气停下,蒸汽在站台上方凝结成白雾,混着煤烟味儿飘向远处的钟楼。
陈峰就是在这股味道里睁开眼的——不是消毒水和机油混合的特种部队医务室气息,而是呛人的煤烟、汗馊味,还有一种说不清的、属于旧时代的铁锈腥气。
这不是他的战术背囊,也不是龙刃基地的合金病床。
身下是铺着粗麻垫子的硬座,对面是三个穿着短褂的汉子,正用好奇又警惕的眼神打量他。
“醒了?”
中间那个留着八字胡的汉子咧嘴笑了,露出两排泛黄的牙,“刚才还首挺挺倒着,以为是个死人呢。”
陈峰没接话,手指下意识摸向腰间——枪套是空的。
他瞳孔微缩,迅速扫视西周:车厢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男人大多穿着对襟短衫或灰色军装,女人裹着蓝布头巾,怀里揣着布包。
车窗外,站台上的小贩正扯着嗓子喊“糖瓜梨膏——”,声音里带着挥之不去的沙哑。
最让他心惊的是那些军装。
灰扑扑的布料,领口缀着模糊的徽章,不是解放军的橄榄绿,更不是他熟悉的数码迷彩。
斜前方一个士兵正用粗瓷大碗喝粥,碗沿豁了个口子,他腰间的步枪枪身锈迹斑斑,枪托磨得发亮——那是一把他只在军史博物馆见过的汉阳造。
“哥们,哪疙瘩来的?”
旁边一个背着包袱的老头凑过来,烟袋杆在鞋底敲了敲,“看你穿的这衣裳,不像咱奉天地界的。”
陈峰低头看自己的衣服:黑色作战T恤,迷彩长裤,战术靴上还沾着演习场的红土。
在这满是粗布衣裳的车厢里,确实像个异类。
他脑子里嗡嗡作响,最后的记忆停留在龙刃基地的实弹演习——为了测试新的战场通讯系统,他带队潜入模拟敌占区,然后是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白光吞噬了一切。
“我……”他张了张嘴,嗓子干得发疼,“这是哪儿?”
“嘿,睡糊涂了?”
八字胡汉子拍了下大腿,“奉天!
奉天站!
过了山海关就是咱东北的地界,懂不?”
奉天。
这个词像冰锥扎进陈峰的太阳穴。
他猛地看向窗外,站台尽头的砖墙上刷着一行白漆大字:“中日亲善,共荣共存”,旁边还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旗。
几个穿着黄皮军装的日本兵正挎着步枪巡逻,军靴踩在碎石子上发出“咔哒”声,枪刺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1931年。
这个年份突然从记忆深处跳出来,带着血腥味撞进他的脑海。
他是龙刃特种部队的队长,每年军史考核都是满分——1931年9月18日,奉天,柳条湖,九一八事变。
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连呼吸都带着疼。
他不是在做梦,也不是演习。
那个爆炸把他扔回了八十六年前,扔到了这个即将被铁蹄踏碎的城市。
“看啥呢?”
老头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日本兵,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声音压低了,“这帮东洋鬼子,天天在城外演习,枪子儿都上了膛,谁知道要干啥。”
陈峰收回目光,强迫自己冷静。
作为顶尖特种兵,他受过最严苛的心理训练,越是绝境,越要保持理性。
他需要信息:准确的日期,当前的局势,还有……怎么活下去。
他从口袋里摸出钱包——还好,钱包还在。
但里面的人民币变成了废纸,只有几张身份证大小的卡片。
他抽出一张,是他的军官证,照片上的自己穿着作训服,眼神锐利。
他迅速把证件塞进靴筒,抬头时,正好对上一个日本兵投来的目光。
那目光像毒蛇,冰冷黏腻,在他的作战服上扫来扫去。
陈峰不动声色地往后靠了靠,手指摸到椅腿——那是硬木的,必要时能当武器。
日本兵嗤笑一声,转过头去,用生硬的中文呵斥一个没站稳的小贩。
“快下车吧,”老头拍了拍他的胳膊,“奉天站查得严,你这衣裳扎眼。”
陈峰点点头,站起身。
车厢过道狭窄,他侧着身往前走,动作保持着特种兵特有的警觉——双脚微分,重心压低,眼角的余光扫过每一个人。
他注意到那个日本兵的步枪保险是打开的,注意到站台角落里两个穿长衫的人手指一首在袖口摩挲(可能藏着武器),还注意到远处钟楼的时间——下午三点十五分。
刚走出车厢,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混杂着煤烟、牲口粪便和劣质烟草的味道。
陈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适应这陌生的环境。
他站在站台中央,假装整理背包,实际上在绘制地形草图:东出口有两个日军岗哨,西出口只有一个奉天警察,墙角有监控死角,左侧行李房的窗户没关。
“喂!
站住!”
一个粗声粗气的声音响起。
陈峰转身,看到一个穿着黑色警服的奉天警察正朝他走来,腰间挂着一把左轮手枪,帽檐压得很低。
“证件。”
警察伸出手,眼神警惕。
陈峰的心沉了一下。
他没有这个时代的证件。
他大脑飞速运转,想着该编造一个什么身份——逃兵?
商人?
还是流民?
就在这时,一个干瘦的老头突然从旁边挤过来,烟袋杆往警察胳膊上一搭,赔着笑说:“王警官,这是俺远房侄子,从关里来投奔俺的,刚下火车,还没来得及办手续。”
陈峰愣了一下,看向老头——正是刚才在车厢里搭话的那个,烟袋锅里的烟还冒着丝丝热气。
王警官皱了皱眉,打量着陈峰:“关里来的?
穿得倒挺洋气。”
“嗨,在洋行当学徒,瞎讲究。”
老头给陈峰使了个眼色,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哈德门香烟,塞到警察手里,“孩子不懂事,您多担待。”
王警官掂了掂烟盒,脸色缓和了些,挥挥手:“赶紧办手续去,别在站里晃悠。”
“哎哎,这就去。”
老头拉着陈峰就走,脚步飞快。
两人穿过人群,拐进一条堆满杂物的小巷,老头才松开手,靠在墙上喘气。
“谢了。”
陈峰开口,语气复杂。
他不喜欢欠人情,尤其是在这种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老头摆了摆手,重新装上烟丝,用火石点着,吸了一口:“谢啥,都是中国人。
看你那样子,不像坏人。”
他吐出一口烟圈,眯着眼打量陈峰,“不过你这打扮,还有刚才看日本兵的眼神,可不是学徒该有的。”
陈峰沉默。
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警惕瞒不过有心人。
眼前这老头看似普通,眼神里却透着精明,刚才塞烟的动作熟练得很,显然是个懂门道的。
“你是谁?”
陈峰问。
“别人都叫俺老烟枪。”
老头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在奉天城混口饭吃,啥都知道点,啥都管点闲事。”
他凑近了些,声音压低,“你到底是干啥的?
刚才那眼神,跟要吃人似的。”
陈峰看着老烟枪的眼睛。
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眼角的皱纹里藏着世故,但深处没有恶意。
在这个即将沦陷的城市,一个陌生人的善意比黄金还珍贵。
“我叫陈峰。”
他选择了坦诚,“从……很远的地方来。
想知道现在奉天的情况。”
老烟枪挑了挑眉,烟袋杆在手心敲了敲:“你想知道啥?
日军演习?
东北军的动静?
还是城里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陈峰盯着他:“都想知道。
特别是日军,他们最近在忙什么?”
老烟枪的眼神变了变,上下打量着陈峰,突然笑了:“你这小子,不简单。
刚下火车就问日军?
我猜猜——你是关内来的学生?
还是……”他顿了顿,“跟东北军有关系?”
陈峰没有回答,算是默认。
老烟枪吸了口烟,烟雾缭绕中,他的声音变得有些沉重:“说起来寒碜。
小日本最近在城外天天演习,有时候半夜都开枪,北大营的东北军就跟没听见似的,连岗哨都不增一个。
城里的大官们该吃吃该喝喝,听说昨晚还在六国饭店听戏呢。”
陈峰的心沉了下去。
历史书里的“不抵抗”三个字,此刻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带着令人窒息的荒诞。
“百姓呢?”
他问。
“百姓?”
老烟枪苦笑一声,“能咋办?
小日本的浪人在街上砸铺子,警察不敢管。
昨天南市场的张记布庄,就因为老板说了句‘这布是中国产的’,被浪人把柜台都掀了。”
他指了指远处的钟楼,“看见没?
那钟楼上的钟,还是前清时候的,现在倒成了日本人看时间的玩意儿。”
陈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钟楼的指针正指向三点半。
距离九一八事变,还有不到两个月。
“我得找个地方落脚。”
陈峰说,“还得换身衣服。”
“这简单。”
老烟枪掐灭烟袋,“跟俺走,保证没人找你麻烦。
不过……”他看着陈峰,“你得告诉俺,你打听这些,到底想干啥?”
陈峰沉默了片刻。
他不能说自己是从未来来的,更不能说他知道这座城市即将遭遇的劫难。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他是中国军人,就算回到八十年前,这两个字刻在骨子里。
“我想做点事。”
他说,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让那些日本人,那么嚣张。”
老烟枪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拍着陈峰的肩膀:“好小子!
有种!
这年头,敢说这话的人不多了。
走,俺带你去个地方,保准合你胃口。”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小巷,汇入奉天城熙熙攘攘的人流。
陈峰走在后面,看着老烟枪佝偻却稳健的背影,又看了看街上那些麻木或惶恐的面孔,还有远处岗哨上刺眼的太阳旗。
他摸了摸靴筒里的军官证,冰凉的塑料外壳硌着皮肤。
这是他和过去唯一的联系,却在此刻显得无比苍白。
未来的两个月,他必须活下去,必须找到办法,至少,要让更多人在那场灾难里活下来。
就在他们拐进一条商业街时,街角的茶馆二楼,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日本军官低声说:“少佐,目标和一个本地流民接触了。
刚才在车站,他打倒了三个浪人,动作很专业。”
佐藤英机端起茶杯,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
他看着街上那个穿着迷彩服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有意思。”
他用流利的中文说,“奉天城里,居然还有这样的人。
查清楚他的底细,我要知道,他是谁,想做什么。”
窗外,陈峰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猛地抬头,看向茶馆二楼的方向。
阳光正好,却照不进那扇紧闭的窗户,只在窗台上投下一片冰冷的阴影。
奉天站的铁轨被晒得发烫,泛着青灰色的光。
一列墨绿色的火车刚喘着粗气停下,蒸汽在站台上方凝结成白雾,混着煤烟味儿飘向远处的钟楼。
陈峰就是在这股味道里睁开眼的——不是消毒水和机油混合的特种部队医务室气息,而是呛人的煤烟、汗馊味,还有一种说不清的、属于旧时代的铁锈腥气。
这不是他的战术背囊,也不是龙刃基地的合金病床。
身下是铺着粗麻垫子的硬座,对面是三个穿着短褂的汉子,正用好奇又警惕的眼神打量他。
“醒了?”
中间那个留着八字胡的汉子咧嘴笑了,露出两排泛黄的牙,“刚才还首挺挺倒着,以为是个死人呢。”
陈峰没接话,手指下意识摸向腰间——枪套是空的。
他瞳孔微缩,迅速扫视西周:车厢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男人大多穿着对襟短衫或灰色军装,女人裹着蓝布头巾,怀里揣着布包。
车窗外,站台上的小贩正扯着嗓子喊“糖瓜梨膏——”,声音里带着挥之不去的沙哑。
最让他心惊的是那些军装。
灰扑扑的布料,领口缀着模糊的徽章,不是解放军的橄榄绿,更不是他熟悉的数码迷彩。
斜前方一个士兵正用粗瓷大碗喝粥,碗沿豁了个口子,他腰间的步枪枪身锈迹斑斑,枪托磨得发亮——那是一把他只在军史博物馆见过的汉阳造。
“哥们,哪疙瘩来的?”
旁边一个背着包袱的老头凑过来,烟袋杆在鞋底敲了敲,“看你穿的这衣裳,不像咱奉天地界的。”
陈峰低头看自己的衣服:黑色作战T恤,迷彩长裤,战术靴上还沾着演习场的红土。
在这满是粗布衣裳的车厢里,确实像个异类。
他脑子里嗡嗡作响,最后的记忆停留在龙刃基地的实弹演习——为了测试新的战场通讯系统,他带队潜入模拟敌占区,然后是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白光吞噬了一切。
“我……”他张了张嘴,嗓子干得发疼,“这是哪儿?”
“嘿,睡糊涂了?”
八字胡汉子拍了下大腿,“奉天!
奉天站!
过了山海关就是咱东北的地界,懂不?”
奉天。
这个词像冰锥扎进陈峰的太阳穴。
他猛地看向窗外,站台尽头的砖墙上刷着一行白漆大字:“中日亲善,共荣共存”,旁边还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旗。
几个穿着黄皮军装的日本兵正挎着步枪巡逻,军靴踩在碎石子上发出“咔哒”声,枪刺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1931年。
这个年份突然从记忆深处跳出来,带着血腥味撞进他的脑海。
他是龙刃特种部队的队长,每年军史考核都是满分——1931年9月18日,奉天,柳条湖,九一八事变。
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连呼吸都带着疼。
他不是在做梦,也不是演习。
那个爆炸把他扔回了八十六年前,扔到了这个即将被铁蹄踏碎的城市。
“看啥呢?”
老头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日本兵,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声音压低了,“这帮东洋鬼子,天天在城外演习,枪子儿都上了膛,谁知道要干啥。”
陈峰收回目光,强迫自己冷静。
作为顶尖特种兵,他受过最严苛的心理训练,越是绝境,越要保持理性。
他需要信息:准确的日期,当前的局势,还有……怎么活下去。
他从口袋里摸出钱包——还好,钱包还在。
但里面的人民币变成了废纸,只有几张身份证大小的卡片。
他抽出一张,是他的军官证,照片上的自己穿着作训服,眼神锐利。
他迅速把证件塞进靴筒,抬头时,正好对上一个日本兵投来的目光。
那目光像毒蛇,冰冷黏腻,在他的作战服上扫来扫去。
陈峰不动声色地往后靠了靠,手指摸到椅腿——那是硬木的,必要时能当武器。
日本兵嗤笑一声,转过头去,用生硬的中文呵斥一个没站稳的小贩。
“快下车吧,”老头拍了拍他的胳膊,“奉天站查得严,你这衣裳扎眼。”
陈峰点点头,站起身。
车厢过道狭窄,他侧着身往前走,动作保持着特种兵特有的警觉——双脚微分,重心压低,眼角的余光扫过每一个人。
他注意到那个日本兵的步枪保险是打开的,注意到站台角落里两个穿长衫的人手指一首在袖口摩挲(可能藏着武器),还注意到远处钟楼的时间——下午三点十五分。
刚走出车厢,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混杂着煤烟、牲口粪便和劣质烟草的味道。
陈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适应这陌生的环境。
他站在站台中央,假装整理背包,实际上在绘制地形草图:东出口有两个日军岗哨,西出口只有一个奉天警察,墙角有监控死角,左侧行李房的窗户没关。
“喂!
站住!”
一个粗声粗气的声音响起。
陈峰转身,看到一个穿着黑色警服的奉天警察正朝他走来,腰间挂着一把左轮手枪,帽檐压得很低。
“证件。”
警察伸出手,眼神警惕。
陈峰的心沉了一下。
他没有这个时代的证件。
他大脑飞速运转,想着该编造一个什么身份——逃兵?
商人?
还是流民?
就在这时,一个干瘦的老头突然从旁边挤过来,烟袋杆往警察胳膊上一搭,赔着笑说:“王警官,这是俺远房侄子,从关里来投奔俺的,刚下火车,还没来得及办手续。”
陈峰愣了一下,看向老头——正是刚才在车厢里搭话的那个,烟袋锅里的烟还冒着丝丝热气。
王警官皱了皱眉,打量着陈峰:“关里来的?
穿得倒挺洋气。”
“嗨,在洋行当学徒,瞎讲究。”
老头给陈峰使了个眼色,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哈德门香烟,塞到警察手里,“孩子不懂事,您多担待。”
王警官掂了掂烟盒,脸色缓和了些,挥挥手:“赶紧办手续去,别在站里晃悠。”
“哎哎,这就去。”
老头拉着陈峰就走,脚步飞快。
两人穿过人群,拐进一条堆满杂物的小巷,老头才松开手,靠在墙上喘气。
“谢了。”
陈峰开口,语气复杂。
他不喜欢欠人情,尤其是在这种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老头摆了摆手,重新装上烟丝,用火石点着,吸了一口:“谢啥,都是中国人。
看你那样子,不像坏人。”
他吐出一口烟圈,眯着眼打量陈峰,“不过你这打扮,还有刚才看日本兵的眼神,可不是学徒该有的。”
陈峰沉默。
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警惕瞒不过有心人。
眼前这老头看似普通,眼神里却透着精明,刚才塞烟的动作熟练得很,显然是个懂门道的。
“你是谁?”
陈峰问。
“别人都叫俺老烟枪。”
老头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在奉天城混口饭吃,啥都知道点,啥都管点闲事。”
他凑近了些,声音压低,“你到底是干啥的?
刚才那眼神,跟要吃人似的。”
陈峰看着老烟枪的眼睛。
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眼角的皱纹里藏着世故,但深处没有恶意。
在这个即将沦陷的城市,一个陌生人的善意比黄金还珍贵。
“我叫陈峰。”
他选择了坦诚,“从……很远的地方来。
想知道现在奉天的情况。”
老烟枪挑了挑眉,烟袋杆在手心敲了敲:“你想知道啥?
日军演习?
东北军的动静?
还是城里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陈峰盯着他:“都想知道。
特别是日军,他们最近在忙什么?”
老烟枪的眼神变了变,上下打量着陈峰,突然笑了:“你这小子,不简单。
刚下火车就问日军?
我猜猜——你是关内来的学生?
还是……”他顿了顿,“跟东北军有关系?”
陈峰没有回答,算是默认。
老烟枪吸了口烟,烟雾缭绕中,他的声音变得有些沉重:“说起来寒碜。
小日本最近在城外天天演习,有时候半夜都开枪,北大营的东北军就跟没听见似的,连岗哨都不增一个。
城里的大官们该吃吃该喝喝,听说昨晚还在六国饭店听戏呢。”
陈峰的心沉了下去。
历史书里的“不抵抗”三个字,此刻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带着令人窒息的荒诞。
“百姓呢?”
他问。
“百姓?”
老烟枪苦笑一声,“能咋办?
小日本的浪人在街上砸铺子,警察不敢管。
昨天南市场的张记布庄,就因为老板说了句‘这布是中国产的’,被浪人把柜台都掀了。”
他指了指远处的钟楼,“看见没?
那钟楼上的钟,还是前清时候的,现在倒成了日本人看时间的玩意儿。”
陈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钟楼的指针正指向三点半。
距离九一八事变,还有不到两个月。
“我得找个地方落脚。”
陈峰说,“还得换身衣服。”
“这简单。”
老烟枪掐灭烟袋,“跟俺走,保证没人找你麻烦。
不过……”他看着陈峰,“你得告诉俺,你打听这些,到底想干啥?”
陈峰沉默了片刻。
他不能说自己是从未来来的,更不能说他知道这座城市即将遭遇的劫难。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他是中国军人,就算回到八十年前,这两个字刻在骨子里。
“我想做点事。”
他说,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让那些日本人,那么嚣张。”
老烟枪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拍着陈峰的肩膀:“好小子!
有种!
这年头,敢说这话的人不多了。
走,俺带你去个地方,保准合你胃口。”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小巷,汇入奉天城熙熙攘攘的人流。
陈峰走在后面,看着老烟枪佝偻却稳健的背影,又看了看街上那些麻木或惶恐的面孔,还有远处岗哨上刺眼的太阳旗。
他摸了摸靴筒里的军官证,冰凉的塑料外壳硌着皮肤。
这是他和过去唯一的联系,却在此刻显得无比苍白。
未来的两个月,他必须活下去,必须找到办法,至少,要让更多人在那场灾难里活下来。
就在他们拐进一条商业街时,街角的茶馆二楼,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日本军官低声说:“少佐,目标和一个本地流民接触了。
刚才在车站,他打倒了三个浪人,动作很专业。”
佐藤英机端起茶杯,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
他看着街上那个穿着迷彩服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有意思。”
他用流利的中文说,“奉天城里,居然还有这样的人。
查清楚他的底细,我要知道,他是谁,想做什么。”
窗外,陈峰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猛地抬头,看向茶馆二楼的方向。
阳光正好,却照不进那扇紧闭的窗户,只在窗台上投下一片冰冷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