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里的重逢(林晞顾沉)免费小说阅读_完结版小说推荐拾光里的重逢(林晞顾沉)
时间: 2025-09-13 07:35:26
回到工作室,林晞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顾沉那双深邃的眼睛,他礼貌而疏离的态度,还有他手上那道引人遐想的戒痕...所有这些细节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小杨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异常:“晞姐,今天去见那个顾博士怎么样?
他好相处吗?”
“听说他常年在海上做研究,可能不太擅长人际交往吧。”
小杨一边整理器材一边说,“不过镇上的人都很尊敬他,说他为保护这片海付出了很多。”
这句话让林晞的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曾经的顾沉确实热爱海洋,但更多的是以一种诗意的、理想主义的方式。
是什么让他选择了这条艰苦的研究之路?
这七年里,他经历了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林晞全身心投入工作,为生态项目制定详细的拍摄方案。
她决定以“海洋的呼吸”为主题,通过镜头展现大海的生命力与脆弱性。
这个灵感某种程度上来自于与顾屿的相遇,那个少年对大海的热爱让她想起了最初的自己。
周西下午,林晞正在工作室筛选样片,门口的风铃突然响起。
她抬头,惊讶地看到顾屿站在门口,手里拿着相机,神情腼腆。
“林姐姐,你说我可以来找你的...”少年小声说。
林晞立刻露出微笑:“当然!
快进来。
就你一个人吗?”
顾屿点头:“放学了,叔叔在保护中心忙,我就自己过来了。”
林晞给他拿了瓶饮料,然后看他最近拍的照片。
令她惊讶的是,短短几天时间,顾屿的摄影技术又有了明显进步。
“这张光影捕捉得很好。”
林晞指着一幅夕阳下的海面照片,“你用了长曝光?”
顾屿眼睛一亮:“嗯!
叔叔教我用的ND滤镜。
他说拍海不仅要拍它的形态,还要拍它的节奏和呼吸。”
林晞的心轻轻一颤。
这句话太像顾沉会说的了——那个曾经和她一起看海,能对着波浪滔滔不绝讲上半个小时的顾沉。
“你叔叔...经常教你摄影吗?”
林晞试探着问。
顾屿点头:“只要他在镇上就会教。
不过他经常出海,一次就是好几周。”
少年摆弄着相机,语气变得低落,“其实叔叔以前不爱拍照的,是因为我才...”他忽然停住,像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急忙转移话题:“林姐姐,你能教我如何拍人像吗?
我想给奶奶拍张好看的照片。”
林晞压下心中的疑问,温和地答应:“当然可以。
这个周末怎么样?
我们可以去海边拍。”
顾屿高兴地答应了,又聊了一会儿才离开。
少年走后,林晞久久无法平静。
顾沉因为顾屿才开始接触摄影?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周五上午,林晞带着初步完成的方案再次来到生态保护中心。
这次接待她的是位年轻的女研究员。
“顾博士正在接一个重要电话,请您稍等片刻。”
研究员热情地带林晞到休息区,“您要喝点什么吗?
我们这里的海藻茶很特别。”
等待的时候,林晞注意到休息区的布告栏上贴满了照片和简报。
她走近细看,发现大多是保护中心的工作照和研究成果展示。
其中一张照片吸引了她的注意——顾沉站在一艘考察船上,身后是浩瀚的海洋,他手中拿着一个标本瓶,眼神专注而坚定。
照片下的标注写着:“顾沉博士在南太平洋考察,2018年”。
“那是三年前的记录了。”
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晞转身,看到顾沉不知何时己经站在不远处。
他今天穿着白大褂,看起来更加有学者气质。
“那次考察历时西个月,我们发现了三个新的珊瑚物种。”
顾沉走到她身边,目光也落在那张照片上,“但也见证了珊瑚白化现象的严重程度。”
林晞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一丝沉重:“这就是你选择专注海洋保护的原因?”
顾沉默默点头,转身走向会议室:“来看方案吧。”
会议桌上,林晞详细介绍她的拍摄计划和创意理念。
顾沉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专业意见。
工作中的他严谨而敏锐,与那个疏离的他判若两人。
“我认为还可以增加一个章节,关注海洋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平衡。”
讨论接近尾声时,顾沉建议道,“青屿镇正在面临开发的压力,如何既保护生态又保障居民生计,是个重要议题。”
林晞惊讶地看着他:“我还以为你会纯粹从保护角度考虑。”
“保护不能以牺牲人的福祉为代价。”
顾沉的眼神变得深邃,“最好的保护是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七年...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是顾沉第一次主动提及时间跨度,林晞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她鼓起勇气问:“这七年...你一首在做海洋保护吗?”
顾沉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的大海:“大部分时间是。
在国外读了博士,参与了一些国际合作项目,最后决定回来。”
“为什么选择回来?”
林晞轻声问。
顾沉转头看她,眼神复杂:“很多原因。
奶奶年纪大了,小屿需要人照顾...而且这是家乡的海,保护它有特殊意义。”
林晞还想问什么,但顾沉己经站起身:“方案很好,就按这个执行吧。
下周我们可以开始实地拍摄。”
他送林晞到门口时,忽然说:“小屿说你们约了周末拍照?
谢谢你的时间,他一首想学人像摄影。”
“我很乐意教他。”
林晞犹豫了一下,“你...要一起来吗?”
顾沉显然没料到这个邀请,愣了片刻才回答:“周末我有个重要的视频会议,可能抽不出时间。”
林晞难掩失望,但只是点点头:“那下次吧。”
走出保护中心,林晞的心情比来时更加复杂。
顾沉不再是那个她记忆中理想主义的青年,而是一个有着沉重责任感和明确使命的男人。
这种变化既让她陌生,又让她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周六下午,林晞如约在海边等顾屿。
让她意外的是,顾沉也来了,虽然他解释说只是顺路送侄子过来。
“会议提前结束了。”
他简短地解释,站在不远处看顾屿兴奋地向林晞展示新学的摄影技巧。
林晞先教顾屿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像构图,然后亲自当模特让他练习。
少年学得很快,不久就能拍出相当不错的照片。
“叔叔,我来给你和林姐姐拍张合影吧!”
顾屿突然提议。
这个建议让两个大人都愣住了。
林晞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偷偷看向顾沉,发现他的耳根微微泛红。
“小屿,别闹...”顾沉刚要拒绝,却被林晞打断。
“好啊。”
她微笑着说,走到顾沉身边,“好久没有合影了。”
顾沉显然没料到林晞会同意,僵在原地不知所措。
林晞自然地靠近他,对顾屿说:“要拍好看点哦。”
顾屿高兴地举起相机:“叔叔,笑一个嘛!”
顾沉勉强扯出一个笑容,身体僵硬得像块木头。
林晞能感觉到他的紧张,这让她莫名感到一丝安慰——至少他不是完全无动于衷。
“完美!”
顾屿按下快门,然后跑过来展示照片。
照片中,林晞笑容自然,而顾沉的表情则有些僵硬,但他的目光却没有看镜头,而是微微偏向身边的林晞。
那种眼神中的复杂情绪,让林晞的心轻轻一颤。
就在这时,顾沉的手机响起。
他接完电话后,表情变得严肃:“保护中心有点急事,我得马上过去。
小屿...我送小屿回去吧。”
林晞主动提议,“正好我也该回工作室了。”
顾沉犹豫了一下,最终点点头:“那就麻烦你了。”
他看向林晞,眼神中有一丝她读不懂的情绪,“谢谢...为小屿做的一切。”
看着顾沉匆匆离去的背影,林晞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重逢以来,他第一次对她展现出些许柔软。
回工作室的路上,顾屿突然问:“林姐姐,你以前就认识叔叔,对吗?”
林晞愣了一下:“为什么这么问?”
“因为叔叔看你的眼神不一样。”
少年认真地说,“而且他书桌抽屉里有一张旧照片,上面那个女孩很像你。”
林晞的心猛地一跳。
顾沉还留着她的照片?
这七年里,他是否也曾想起过她?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海风带来远方海浪的声音。
林晞望着那片无边无际的蓝色,忽然觉得,或许时光深处的答案,正在慢慢浮出水面。
顾沉那双深邃的眼睛,他礼貌而疏离的态度,还有他手上那道引人遐想的戒痕...所有这些细节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小杨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异常:“晞姐,今天去见那个顾博士怎么样?
他好相处吗?”
“听说他常年在海上做研究,可能不太擅长人际交往吧。”
小杨一边整理器材一边说,“不过镇上的人都很尊敬他,说他为保护这片海付出了很多。”
这句话让林晞的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曾经的顾沉确实热爱海洋,但更多的是以一种诗意的、理想主义的方式。
是什么让他选择了这条艰苦的研究之路?
这七年里,他经历了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林晞全身心投入工作,为生态项目制定详细的拍摄方案。
她决定以“海洋的呼吸”为主题,通过镜头展现大海的生命力与脆弱性。
这个灵感某种程度上来自于与顾屿的相遇,那个少年对大海的热爱让她想起了最初的自己。
周西下午,林晞正在工作室筛选样片,门口的风铃突然响起。
她抬头,惊讶地看到顾屿站在门口,手里拿着相机,神情腼腆。
“林姐姐,你说我可以来找你的...”少年小声说。
林晞立刻露出微笑:“当然!
快进来。
就你一个人吗?”
顾屿点头:“放学了,叔叔在保护中心忙,我就自己过来了。”
林晞给他拿了瓶饮料,然后看他最近拍的照片。
令她惊讶的是,短短几天时间,顾屿的摄影技术又有了明显进步。
“这张光影捕捉得很好。”
林晞指着一幅夕阳下的海面照片,“你用了长曝光?”
顾屿眼睛一亮:“嗯!
叔叔教我用的ND滤镜。
他说拍海不仅要拍它的形态,还要拍它的节奏和呼吸。”
林晞的心轻轻一颤。
这句话太像顾沉会说的了——那个曾经和她一起看海,能对着波浪滔滔不绝讲上半个小时的顾沉。
“你叔叔...经常教你摄影吗?”
林晞试探着问。
顾屿点头:“只要他在镇上就会教。
不过他经常出海,一次就是好几周。”
少年摆弄着相机,语气变得低落,“其实叔叔以前不爱拍照的,是因为我才...”他忽然停住,像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急忙转移话题:“林姐姐,你能教我如何拍人像吗?
我想给奶奶拍张好看的照片。”
林晞压下心中的疑问,温和地答应:“当然可以。
这个周末怎么样?
我们可以去海边拍。”
顾屿高兴地答应了,又聊了一会儿才离开。
少年走后,林晞久久无法平静。
顾沉因为顾屿才开始接触摄影?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周五上午,林晞带着初步完成的方案再次来到生态保护中心。
这次接待她的是位年轻的女研究员。
“顾博士正在接一个重要电话,请您稍等片刻。”
研究员热情地带林晞到休息区,“您要喝点什么吗?
我们这里的海藻茶很特别。”
等待的时候,林晞注意到休息区的布告栏上贴满了照片和简报。
她走近细看,发现大多是保护中心的工作照和研究成果展示。
其中一张照片吸引了她的注意——顾沉站在一艘考察船上,身后是浩瀚的海洋,他手中拿着一个标本瓶,眼神专注而坚定。
照片下的标注写着:“顾沉博士在南太平洋考察,2018年”。
“那是三年前的记录了。”
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晞转身,看到顾沉不知何时己经站在不远处。
他今天穿着白大褂,看起来更加有学者气质。
“那次考察历时西个月,我们发现了三个新的珊瑚物种。”
顾沉走到她身边,目光也落在那张照片上,“但也见证了珊瑚白化现象的严重程度。”
林晞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一丝沉重:“这就是你选择专注海洋保护的原因?”
顾沉默默点头,转身走向会议室:“来看方案吧。”
会议桌上,林晞详细介绍她的拍摄计划和创意理念。
顾沉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专业意见。
工作中的他严谨而敏锐,与那个疏离的他判若两人。
“我认为还可以增加一个章节,关注海洋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平衡。”
讨论接近尾声时,顾沉建议道,“青屿镇正在面临开发的压力,如何既保护生态又保障居民生计,是个重要议题。”
林晞惊讶地看着他:“我还以为你会纯粹从保护角度考虑。”
“保护不能以牺牲人的福祉为代价。”
顾沉的眼神变得深邃,“最好的保护是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七年...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是顾沉第一次主动提及时间跨度,林晞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她鼓起勇气问:“这七年...你一首在做海洋保护吗?”
顾沉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的大海:“大部分时间是。
在国外读了博士,参与了一些国际合作项目,最后决定回来。”
“为什么选择回来?”
林晞轻声问。
顾沉转头看她,眼神复杂:“很多原因。
奶奶年纪大了,小屿需要人照顾...而且这是家乡的海,保护它有特殊意义。”
林晞还想问什么,但顾沉己经站起身:“方案很好,就按这个执行吧。
下周我们可以开始实地拍摄。”
他送林晞到门口时,忽然说:“小屿说你们约了周末拍照?
谢谢你的时间,他一首想学人像摄影。”
“我很乐意教他。”
林晞犹豫了一下,“你...要一起来吗?”
顾沉显然没料到这个邀请,愣了片刻才回答:“周末我有个重要的视频会议,可能抽不出时间。”
林晞难掩失望,但只是点点头:“那下次吧。”
走出保护中心,林晞的心情比来时更加复杂。
顾沉不再是那个她记忆中理想主义的青年,而是一个有着沉重责任感和明确使命的男人。
这种变化既让她陌生,又让她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周六下午,林晞如约在海边等顾屿。
让她意外的是,顾沉也来了,虽然他解释说只是顺路送侄子过来。
“会议提前结束了。”
他简短地解释,站在不远处看顾屿兴奋地向林晞展示新学的摄影技巧。
林晞先教顾屿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像构图,然后亲自当模特让他练习。
少年学得很快,不久就能拍出相当不错的照片。
“叔叔,我来给你和林姐姐拍张合影吧!”
顾屿突然提议。
这个建议让两个大人都愣住了。
林晞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偷偷看向顾沉,发现他的耳根微微泛红。
“小屿,别闹...”顾沉刚要拒绝,却被林晞打断。
“好啊。”
她微笑着说,走到顾沉身边,“好久没有合影了。”
顾沉显然没料到林晞会同意,僵在原地不知所措。
林晞自然地靠近他,对顾屿说:“要拍好看点哦。”
顾屿高兴地举起相机:“叔叔,笑一个嘛!”
顾沉勉强扯出一个笑容,身体僵硬得像块木头。
林晞能感觉到他的紧张,这让她莫名感到一丝安慰——至少他不是完全无动于衷。
“完美!”
顾屿按下快门,然后跑过来展示照片。
照片中,林晞笑容自然,而顾沉的表情则有些僵硬,但他的目光却没有看镜头,而是微微偏向身边的林晞。
那种眼神中的复杂情绪,让林晞的心轻轻一颤。
就在这时,顾沉的手机响起。
他接完电话后,表情变得严肃:“保护中心有点急事,我得马上过去。
小屿...我送小屿回去吧。”
林晞主动提议,“正好我也该回工作室了。”
顾沉犹豫了一下,最终点点头:“那就麻烦你了。”
他看向林晞,眼神中有一丝她读不懂的情绪,“谢谢...为小屿做的一切。”
看着顾沉匆匆离去的背影,林晞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重逢以来,他第一次对她展现出些许柔软。
回工作室的路上,顾屿突然问:“林姐姐,你以前就认识叔叔,对吗?”
林晞愣了一下:“为什么这么问?”
“因为叔叔看你的眼神不一样。”
少年认真地说,“而且他书桌抽屉里有一张旧照片,上面那个女孩很像你。”
林晞的心猛地一跳。
顾沉还留着她的照片?
这七年里,他是否也曾想起过她?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海风带来远方海浪的声音。
林晞望着那片无边无际的蓝色,忽然觉得,或许时光深处的答案,正在慢慢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