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梢有风过林星晚陈砚热门的小说_热门小说在线阅读林梢有风过林星晚陈砚
时间: 2025-09-13 07:27:25
九月初,暑气未消。
南方的梧桐叶尚且宽大浓绿,只是边缘悄悄染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黄。
林星晚拖着一个半旧的行李箱,站在江市一中的校门口,微微仰头看着那鎏金的、在午后阳光下有些晃眼的校名牌匾。
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甜香和新修剪过的草坪的清涩气味,混杂着暑假过后特有的、空旷了一个夏天的教学楼尘埃落定的味道。
从江南水乡的小镇到省重点中学,三个小时的火车,仿佛穿越了整个世界。
父亲早逝后,母亲所有的期望和焦虑都变成了压在她肩上的重量——必须优秀,必须出人头地,必须离开那个“没有出息”的小地方。
江市一中,就是这期望里最至关重要的一站。
“高二(3)班,林星晚,是吧?”
班主任张老师是个温和的中年女人,戴着细边眼镜,笑容有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欢迎你。
宿舍在女生楼307,这是钥匙和课程表。
下午没事可以先熟悉一下环境,图书馆、教学楼都认认路。”
林星晚接过东西,轻声道谢,声音像羽毛一样轻。
“别紧张,”张老师似乎看穿了她的拘谨,声音更柔和了些,“一中学习氛围是紧张点,但同学们都很好相处。
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
林星晚点点头,垂下眼睫。
好相处?
她并不擅长这个。
她更擅长的是和书本、和钢琴、和自己相处。
办理完入住手续,将不多的行李塞进靠窗的床位,同寝的女生还没来。
空荡荡的六人间,只有她一个人呼吸的声音。
一种莫名的窒息感悄然蔓延。
她需要找个地方喘口气,一个不那么空旷也不那么逼仄的地方。
凭着指示牌,她走进了图书馆。
下午的阳光被巨大的落地窗切割成一道道光柱,斜斜地打在深褐色的木质书架上,空气中无数微尘在光带里无声地飞舞。
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排列出幽深而安静的甬道,书香和旧纸张特有的味道宁静地弥漫着。
这里很好。
安静,且有边界。
她放轻脚步,漫无目的地在书架间穿梭,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冰凉的触感。
心情似乎也在这份静谧中慢慢沉淀下来。
突然,一阵轻微的眩晕毫无预兆地袭来。
眼前的光斑开始跳跃、放大,视野边缘泛起模糊的黑边。
胃里隐隐有些不适,心跳也莫名加快了节奏。
她这才想起,因为忙着整理和赶路,中午几乎没吃什么东西。
低血糖的老毛病,偏偏在这个时候找上门。
她下意识地想扶住身旁的书架稳住自己,脚步却是一个虚浮的踉跄。
就在她以为自己要狼狈地撞上书架,惊动这一室安宁时——一只有力的手及时而稳当地从侧面扶住了她的胳膊。
同时,另一只手臂几乎是下意识地,在她腰后轻轻托了一下,防止她彻底软倒。
“小心。”
一个清冽的、略显冷淡的男声在她头顶响起,像初春融化的雪水敲打在溪石上。
林星晚惊魂未定地抬头。
光影恰好在他身后交织,为他轮廓分明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却也让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只能看清他微抿的薄唇和线条清晰的下颌。
他很高,她需要微微仰视。
隔着薄薄的夏季校服,他手掌的温度透过布料熨贴在她的手臂和腰侧,那温度似乎比周围的空气要灼热一些,烫得她有些不自在。
“谢…谢谢。”
她慌忙站首身体,试图摆脱那陌生的触碰,脸颊不受控制地微微发热。
她的动作太急,后退时手肘不小心带到了身后的一排书架。
“哗啦——”几本书应声跌落,散落在地板上。
其中一本厚重的、书脊是墨绿色的书,恰好摊开在她脚边。
阳光正好落在那一页纸上,一行清晰的字迹映入她的眼帘:”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霍乱时期的爱情》。
林星晚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而那只扶住她的手,在她站稳后便礼貌地松开,收了回去。
“没事?”
男生又问了一句,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太多关心的意味,只是基本的礼貌。
林星晚摇摇头,耳根的热度还未褪去,不敢再看他的眼睛,慌忙蹲下身去捡掉落的书。
“没事,不好意思,我……”她也说不清是在为撞到书道歉,还是为刚才的狼狈道歉。
男生也蹲了下来,默不作声地帮她将书一一拾起,放回书架。
他的手指修长干净,骨节分明,动作有条不紊。
在递过最后一本书——《霍乱时期的爱情》——时,他的目光似乎无意地、极快地在她因为低头而露出的白皙脖颈处扫过。
那里,靠近锁骨的地方,有一枚小小的、淡粉色的蝴蝶状胎记。
他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几乎无法捕捉。
林星晚全部心思都放在自己的窘迫上,丝毫没有察觉。
她接过书,小声再次道谢:“谢谢。”
男生站起身,只是微微颔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便离开了。
背影挺拔清瘦,很快消失在层层叠叠的书架尽头。
仿佛刚才那短暂的交集,只是图书馆光影交错间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
林星晚抱着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站在原地,心脏还在因为刚才的惊吓和那莫名的触碰而砰砰首跳。
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清冽的、像是雪松又像是薄荷的淡淡气息。
她低头,看着书上那句关于“本能”的话,又下意识地抬手,轻轻碰了碰锁骨上的那只小蝴蝶。
风穿过半开的窗,拂过图书馆窗外茂密的树梢,发出沙沙的轻响。
一切似乎没什么不同。
却又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个平静的午后,悄然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南方的梧桐叶尚且宽大浓绿,只是边缘悄悄染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黄。
林星晚拖着一个半旧的行李箱,站在江市一中的校门口,微微仰头看着那鎏金的、在午后阳光下有些晃眼的校名牌匾。
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甜香和新修剪过的草坪的清涩气味,混杂着暑假过后特有的、空旷了一个夏天的教学楼尘埃落定的味道。
从江南水乡的小镇到省重点中学,三个小时的火车,仿佛穿越了整个世界。
父亲早逝后,母亲所有的期望和焦虑都变成了压在她肩上的重量——必须优秀,必须出人头地,必须离开那个“没有出息”的小地方。
江市一中,就是这期望里最至关重要的一站。
“高二(3)班,林星晚,是吧?”
班主任张老师是个温和的中年女人,戴着细边眼镜,笑容有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欢迎你。
宿舍在女生楼307,这是钥匙和课程表。
下午没事可以先熟悉一下环境,图书馆、教学楼都认认路。”
林星晚接过东西,轻声道谢,声音像羽毛一样轻。
“别紧张,”张老师似乎看穿了她的拘谨,声音更柔和了些,“一中学习氛围是紧张点,但同学们都很好相处。
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
林星晚点点头,垂下眼睫。
好相处?
她并不擅长这个。
她更擅长的是和书本、和钢琴、和自己相处。
办理完入住手续,将不多的行李塞进靠窗的床位,同寝的女生还没来。
空荡荡的六人间,只有她一个人呼吸的声音。
一种莫名的窒息感悄然蔓延。
她需要找个地方喘口气,一个不那么空旷也不那么逼仄的地方。
凭着指示牌,她走进了图书馆。
下午的阳光被巨大的落地窗切割成一道道光柱,斜斜地打在深褐色的木质书架上,空气中无数微尘在光带里无声地飞舞。
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排列出幽深而安静的甬道,书香和旧纸张特有的味道宁静地弥漫着。
这里很好。
安静,且有边界。
她放轻脚步,漫无目的地在书架间穿梭,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冰凉的触感。
心情似乎也在这份静谧中慢慢沉淀下来。
突然,一阵轻微的眩晕毫无预兆地袭来。
眼前的光斑开始跳跃、放大,视野边缘泛起模糊的黑边。
胃里隐隐有些不适,心跳也莫名加快了节奏。
她这才想起,因为忙着整理和赶路,中午几乎没吃什么东西。
低血糖的老毛病,偏偏在这个时候找上门。
她下意识地想扶住身旁的书架稳住自己,脚步却是一个虚浮的踉跄。
就在她以为自己要狼狈地撞上书架,惊动这一室安宁时——一只有力的手及时而稳当地从侧面扶住了她的胳膊。
同时,另一只手臂几乎是下意识地,在她腰后轻轻托了一下,防止她彻底软倒。
“小心。”
一个清冽的、略显冷淡的男声在她头顶响起,像初春融化的雪水敲打在溪石上。
林星晚惊魂未定地抬头。
光影恰好在他身后交织,为他轮廓分明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却也让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只能看清他微抿的薄唇和线条清晰的下颌。
他很高,她需要微微仰视。
隔着薄薄的夏季校服,他手掌的温度透过布料熨贴在她的手臂和腰侧,那温度似乎比周围的空气要灼热一些,烫得她有些不自在。
“谢…谢谢。”
她慌忙站首身体,试图摆脱那陌生的触碰,脸颊不受控制地微微发热。
她的动作太急,后退时手肘不小心带到了身后的一排书架。
“哗啦——”几本书应声跌落,散落在地板上。
其中一本厚重的、书脊是墨绿色的书,恰好摊开在她脚边。
阳光正好落在那一页纸上,一行清晰的字迹映入她的眼帘:”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霍乱时期的爱情》。
林星晚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而那只扶住她的手,在她站稳后便礼貌地松开,收了回去。
“没事?”
男生又问了一句,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太多关心的意味,只是基本的礼貌。
林星晚摇摇头,耳根的热度还未褪去,不敢再看他的眼睛,慌忙蹲下身去捡掉落的书。
“没事,不好意思,我……”她也说不清是在为撞到书道歉,还是为刚才的狼狈道歉。
男生也蹲了下来,默不作声地帮她将书一一拾起,放回书架。
他的手指修长干净,骨节分明,动作有条不紊。
在递过最后一本书——《霍乱时期的爱情》——时,他的目光似乎无意地、极快地在她因为低头而露出的白皙脖颈处扫过。
那里,靠近锁骨的地方,有一枚小小的、淡粉色的蝴蝶状胎记。
他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几乎无法捕捉。
林星晚全部心思都放在自己的窘迫上,丝毫没有察觉。
她接过书,小声再次道谢:“谢谢。”
男生站起身,只是微微颔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便离开了。
背影挺拔清瘦,很快消失在层层叠叠的书架尽头。
仿佛刚才那短暂的交集,只是图书馆光影交错间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
林星晚抱着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站在原地,心脏还在因为刚才的惊吓和那莫名的触碰而砰砰首跳。
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清冽的、像是雪松又像是薄荷的淡淡气息。
她低头,看着书上那句关于“本能”的话,又下意识地抬手,轻轻碰了碰锁骨上的那只小蝴蝶。
风穿过半开的窗,拂过图书馆窗外茂密的树梢,发出沙沙的轻响。
一切似乎没什么不同。
却又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个平静的午后,悄然偏离了原有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