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根:岁月的田埂(根生秀莲)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_完本小说黄土根:岁月的田埂根生秀莲
时间: 2025-09-13 07:27:55
日头爬到头顶,晒得黄土坡村的土路冒起了白烟。
李根生扛着那把磨亮的锄头,没回自家院子,反倒拐到了村口的老槐树下。
这棵老槐树得三个人合抱才能围住,枝桠横斜,像撑开的一把巨伞,是村里人的“聚散地”——闲时蹲这儿抽烟扯家常,忙时歇这儿喘口气。
他把锄头往树干上一靠,摸出烟荷包和火镰。
火镰“咔嗒”一响,火星溅到烟丝上,他吸了一口,烟圈慢悠悠地飘起来,裹着他眉间的愁绪。
早上跟爹吵的那架还堵在心里。
李老栓把旱烟袋摔在炕沿上,骂他“不知天高地厚要毁了李家的地”,那声音粗哑,像钝刀子割肉。
大哥根福被大嫂赵氏看得紧,连递个眼神都不敢。
改梯田的事,刚冒头就被浇了盆冷水。
“蹲这儿叹啥气?
烟都快烧到手指头了。”
一个脆生生的声音插进来,带着点笑。
根生抬头,看见王秀莲挎着个竹编药筐走过来,筐沿上搭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帕子。
她刚从村西头给张婆婆送完药,药筐里还剩着几株艾草和蒲公英,绿油油的,透着股清苦气。
秀莲挨着他蹲下,也不说话,就看着他手里的烟杆。
她今天换了件月白色的粗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银簪子绾着,耳后别着一朵刚摘的野蔷薇,粉嫩嫩的,衬得她麦色的脸亮堂了不少。
根生把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苦笑道:“还能叹啥?
俺爹那关,过不了。”
“过不了就绕着走,实在绕不过就拆了它。”
秀莲拿起药筐里的艾草,揉了揉,“你爹反对,无非是怕瞎折腾、白受累。
可他也知道,这坡地再这么种下去,一年比一年收得少。
去年春旱,你家少收了多少?
他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没叹过气?”
根生愣了愣。
还真让秀莲说中了。
去年旱得最凶的时候,他不止一次看见爹半夜坐在炕沿上抽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着满脸的愁。
“光愁没用,得找门路。”
秀莲把揉碎的艾草撒在地上,驱虫,“前几天我去镇里开妇联会,跟农技站的王技术员聊了聊。
他说咱这坡地改梯田最合适,保水保肥,只要按图纸施工,增产三成不成问题。
他那儿还有现成的样板图纸,要是你真打算干,我去帮你要过来。”
根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蒙尘的灯被擦了擦。
“真的?
那图纸能给咱?”
“咋不能?”
秀莲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王技术员说,现在政策鼓励农民搞增产,只要是正经干事的,他们都支持。
不过有个条件——要是真动工,他得来指导,怕咱瞎鼓捣坏了章法。”
“那太好了!”
根生猛地站起来,锄头都被带得晃了晃,“只要能改好地,咋都行!”
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秀莲笑得更欢了:“看你急的。
图纸我明天去镇里拿,你先别急着跟你爹说,等图纸到手了,咱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先合计合计,拿出个实在章程,再跟他老人家谈,他心里也有底。”
根生连连点头。
秀莲这话说得在理,比他一股脑冲上去硬顶强多了。
“还是你想得周到。
那……那找哪些人合适?”
“村东头的王老憨,他家三亩坡地去年旱得颗粒无收,肯定愿意干;还有南坡的李石头,为人实诚,有力气;西头的张寡妇,带着俩娃,就靠那二亩地过活,早就盼着能改改地了。”
秀莲掰着手指头数,“这几户都是实在人,跟你一样,受够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根生心里的石头落了大半,连带着觉得头顶的日头都不那么晒了。
“行!
等图纸来了,俺就去找他们!”
“这就对了嘛。”
秀莲挎起药筐,“我先回家了,明天一早去镇里,下午给你送图纸。
对了——”她回头看了根生一眼,眼神里带着点打趣,“别再蹲这儿愁眉苦脸了,再愁,老槐树都要跟着你叹气了。”
说完,她踩着土路往村里走,蓝布衫的下摆被风吹得飘起来,像只轻快的蝴蝶。
根生看着她的背影,摸了摸烟荷包,心里敞亮得很,连抽旱烟都觉得比往常香。
他扛着锄头往家走,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路过村头的磨盘时,看见几个小孩在那儿追着玩,手里拿着用玉米杆做的“大刀”,喊得震天响。
黄土坡村的日子,就像这磨盘,磨着苦,也磨着盼头。
快到家门口时,听见院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根生推开门,看见小妹根花正蹲在他的锄头旁边,手里捏着个手帕包,往他挂在墙上的烟荷包里塞东西。
根花今年十九岁,是家里最小的,也是唯一读过初中的。
她皮肤白净,不像村里其他姑娘那样晒得黝黑,两条乌黑的长辫子垂在胸前,发梢用红头绳扎着。
听见开门声,她吓了一跳,手里的手帕包“啪嗒”掉在地上,露出里面的几张毛票和一堆钢镚。
“三、三哥,你咋回来了?”
根花脸都红了,赶紧蹲下去捡钱,手忙脚乱的,把钢镚撒了一地。
根生走过去,帮她捡起来,笑着问:“你这是干啥呢?
偷偷摸摸的。”
根花低着头,把钱重新包进手帕里,声音细得像蚊子哼:“俺……俺听说你要改梯田,肯定要用钱买工具。
这是俺攒的零花钱,虽然不多,你拿着先用。”
根生看着手帕里的钱,最大的是一张五毛的,剩下的都是一毛、两毛的,还有不少一分、两分的钢镚,一看就是攒了很久的。
他心里一暖,鼻子有点发酸,把钱塞回根花手里:“傻丫头,三哥有钱,不用你的。
你自己留着,买块花布做件新衣裳。”
“俺不要新衣裳。”
根花把钱又推回去,抬头看着根生,眼睛亮闪闪的,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三哥办事,俺得帮衬。
俺读过书,要是需要记账、写东西,俺也能帮忙。
娘在世的时候常说,一家人就得互相帮衬着过。”
提到娘,根生的心里更软了。
娘走得早,根花是他和大哥、二姐一手带大的,兄妹几个感情最深。
他摸了摸根花的头,头发软软的,像小时候一样。
“好,那三哥收下你的心意。
钱你先留着,要是真不够了,再找你要,行不?”
根花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眼睛弯成了月牙。
“嗯!
俺这就去把俺的笔记本找出来,以后记账的事就交给俺了!”
说着,她拿着手帕包,蹦蹦跳跳地跑进了里屋。
根生看着她的背影,嘴角也忍不住翘了起来。
他走到墙根下,把锄头挂好,摸了摸烟荷包——刚才根花还是偷偷塞了几枚钢镚进去,硬硬的,硌着手心,却暖得很。
院里的老枣树抽出了新叶,嫩黄的,在风里轻轻晃。
根生蹲下来,看着地上的土——这土是黄的,是干的,却埋着庄稼人的希望。
他想起秀莲说的话,想起根花亮闪闪的眼睛,想起大哥偷偷塞给他的锄头,心里的决心更坚定了。
改梯田,修水渠,不是瞎折腾,是为了让这黄土坡长出更多的粮食,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让黄土坡村的人,都能挺首腰杆过日子。
正想着,院门外传来了大哥根福的声音,压得很低:“根生,你在家不?”
根生走出去,看见根福蹲在院墙外,探头探脑的,像只受惊的兔子。
他手里拿着一把新磨的镰刀,刀把上缠着防滑的布条。
“大哥,咋了?”
根福左右看了看,确定赵氏不在,才把镰刀递过来:“这把镰刀你拿着,刚磨好的,快得很。
俺……俺夜里要是能溜出来,就去帮你整地。
你可千万别让你大嫂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又得跟俺闹。”
根生接过镰刀,刀柄被根福的手焐得暖暖的。
他看着大哥讨好又带着点愧疚的笑,心里五味杂陈。
“大哥,谢谢你。
你要是不方便,不用勉强。”
“不勉强,不勉强。”
根福摆了摆手,“都是亲兄弟,你干正事,俺咋能不帮?
俺就是……就是没你那股子闯劲。”
他叹了口气,“俺先走了,你大嫂该找俺了。”
看着根福匆匆离去的背影,根生握着镰刀,站在院子里。
阳光洒在他身上,暖融融的。
虽然爹还没同意,虽然前路还有不少困难,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秀莲出主意,有小妹帮忙,有大哥暗中支持,还有那些盼着改变的村民——这事儿,一定能成。
他走进里屋,从炕席下摸出一张纸,又找出根花用剩下的铅笔头,开始凭着记忆,画自家坡地的样子。
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每一笔都透着希望。
窗外的日头慢慢往西斜,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墙上,像一株倔强生长的庄稼,扎根在这片黄土里,盼着风调雨顺,盼着五谷丰登。
李根生扛着那把磨亮的锄头,没回自家院子,反倒拐到了村口的老槐树下。
这棵老槐树得三个人合抱才能围住,枝桠横斜,像撑开的一把巨伞,是村里人的“聚散地”——闲时蹲这儿抽烟扯家常,忙时歇这儿喘口气。
他把锄头往树干上一靠,摸出烟荷包和火镰。
火镰“咔嗒”一响,火星溅到烟丝上,他吸了一口,烟圈慢悠悠地飘起来,裹着他眉间的愁绪。
早上跟爹吵的那架还堵在心里。
李老栓把旱烟袋摔在炕沿上,骂他“不知天高地厚要毁了李家的地”,那声音粗哑,像钝刀子割肉。
大哥根福被大嫂赵氏看得紧,连递个眼神都不敢。
改梯田的事,刚冒头就被浇了盆冷水。
“蹲这儿叹啥气?
烟都快烧到手指头了。”
一个脆生生的声音插进来,带着点笑。
根生抬头,看见王秀莲挎着个竹编药筐走过来,筐沿上搭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帕子。
她刚从村西头给张婆婆送完药,药筐里还剩着几株艾草和蒲公英,绿油油的,透着股清苦气。
秀莲挨着他蹲下,也不说话,就看着他手里的烟杆。
她今天换了件月白色的粗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银簪子绾着,耳后别着一朵刚摘的野蔷薇,粉嫩嫩的,衬得她麦色的脸亮堂了不少。
根生把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苦笑道:“还能叹啥?
俺爹那关,过不了。”
“过不了就绕着走,实在绕不过就拆了它。”
秀莲拿起药筐里的艾草,揉了揉,“你爹反对,无非是怕瞎折腾、白受累。
可他也知道,这坡地再这么种下去,一年比一年收得少。
去年春旱,你家少收了多少?
他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没叹过气?”
根生愣了愣。
还真让秀莲说中了。
去年旱得最凶的时候,他不止一次看见爹半夜坐在炕沿上抽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映着满脸的愁。
“光愁没用,得找门路。”
秀莲把揉碎的艾草撒在地上,驱虫,“前几天我去镇里开妇联会,跟农技站的王技术员聊了聊。
他说咱这坡地改梯田最合适,保水保肥,只要按图纸施工,增产三成不成问题。
他那儿还有现成的样板图纸,要是你真打算干,我去帮你要过来。”
根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蒙尘的灯被擦了擦。
“真的?
那图纸能给咱?”
“咋不能?”
秀莲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王技术员说,现在政策鼓励农民搞增产,只要是正经干事的,他们都支持。
不过有个条件——要是真动工,他得来指导,怕咱瞎鼓捣坏了章法。”
“那太好了!”
根生猛地站起来,锄头都被带得晃了晃,“只要能改好地,咋都行!”
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秀莲笑得更欢了:“看你急的。
图纸我明天去镇里拿,你先别急着跟你爹说,等图纸到手了,咱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先合计合计,拿出个实在章程,再跟他老人家谈,他心里也有底。”
根生连连点头。
秀莲这话说得在理,比他一股脑冲上去硬顶强多了。
“还是你想得周到。
那……那找哪些人合适?”
“村东头的王老憨,他家三亩坡地去年旱得颗粒无收,肯定愿意干;还有南坡的李石头,为人实诚,有力气;西头的张寡妇,带着俩娃,就靠那二亩地过活,早就盼着能改改地了。”
秀莲掰着手指头数,“这几户都是实在人,跟你一样,受够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根生心里的石头落了大半,连带着觉得头顶的日头都不那么晒了。
“行!
等图纸来了,俺就去找他们!”
“这就对了嘛。”
秀莲挎起药筐,“我先回家了,明天一早去镇里,下午给你送图纸。
对了——”她回头看了根生一眼,眼神里带着点打趣,“别再蹲这儿愁眉苦脸了,再愁,老槐树都要跟着你叹气了。”
说完,她踩着土路往村里走,蓝布衫的下摆被风吹得飘起来,像只轻快的蝴蝶。
根生看着她的背影,摸了摸烟荷包,心里敞亮得很,连抽旱烟都觉得比往常香。
他扛着锄头往家走,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路过村头的磨盘时,看见几个小孩在那儿追着玩,手里拿着用玉米杆做的“大刀”,喊得震天响。
黄土坡村的日子,就像这磨盘,磨着苦,也磨着盼头。
快到家门口时,听见院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根生推开门,看见小妹根花正蹲在他的锄头旁边,手里捏着个手帕包,往他挂在墙上的烟荷包里塞东西。
根花今年十九岁,是家里最小的,也是唯一读过初中的。
她皮肤白净,不像村里其他姑娘那样晒得黝黑,两条乌黑的长辫子垂在胸前,发梢用红头绳扎着。
听见开门声,她吓了一跳,手里的手帕包“啪嗒”掉在地上,露出里面的几张毛票和一堆钢镚。
“三、三哥,你咋回来了?”
根花脸都红了,赶紧蹲下去捡钱,手忙脚乱的,把钢镚撒了一地。
根生走过去,帮她捡起来,笑着问:“你这是干啥呢?
偷偷摸摸的。”
根花低着头,把钱重新包进手帕里,声音细得像蚊子哼:“俺……俺听说你要改梯田,肯定要用钱买工具。
这是俺攒的零花钱,虽然不多,你拿着先用。”
根生看着手帕里的钱,最大的是一张五毛的,剩下的都是一毛、两毛的,还有不少一分、两分的钢镚,一看就是攒了很久的。
他心里一暖,鼻子有点发酸,把钱塞回根花手里:“傻丫头,三哥有钱,不用你的。
你自己留着,买块花布做件新衣裳。”
“俺不要新衣裳。”
根花把钱又推回去,抬头看着根生,眼睛亮闪闪的,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三哥办事,俺得帮衬。
俺读过书,要是需要记账、写东西,俺也能帮忙。
娘在世的时候常说,一家人就得互相帮衬着过。”
提到娘,根生的心里更软了。
娘走得早,根花是他和大哥、二姐一手带大的,兄妹几个感情最深。
他摸了摸根花的头,头发软软的,像小时候一样。
“好,那三哥收下你的心意。
钱你先留着,要是真不够了,再找你要,行不?”
根花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眼睛弯成了月牙。
“嗯!
俺这就去把俺的笔记本找出来,以后记账的事就交给俺了!”
说着,她拿着手帕包,蹦蹦跳跳地跑进了里屋。
根生看着她的背影,嘴角也忍不住翘了起来。
他走到墙根下,把锄头挂好,摸了摸烟荷包——刚才根花还是偷偷塞了几枚钢镚进去,硬硬的,硌着手心,却暖得很。
院里的老枣树抽出了新叶,嫩黄的,在风里轻轻晃。
根生蹲下来,看着地上的土——这土是黄的,是干的,却埋着庄稼人的希望。
他想起秀莲说的话,想起根花亮闪闪的眼睛,想起大哥偷偷塞给他的锄头,心里的决心更坚定了。
改梯田,修水渠,不是瞎折腾,是为了让这黄土坡长出更多的粮食,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让黄土坡村的人,都能挺首腰杆过日子。
正想着,院门外传来了大哥根福的声音,压得很低:“根生,你在家不?”
根生走出去,看见根福蹲在院墙外,探头探脑的,像只受惊的兔子。
他手里拿着一把新磨的镰刀,刀把上缠着防滑的布条。
“大哥,咋了?”
根福左右看了看,确定赵氏不在,才把镰刀递过来:“这把镰刀你拿着,刚磨好的,快得很。
俺……俺夜里要是能溜出来,就去帮你整地。
你可千万别让你大嫂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又得跟俺闹。”
根生接过镰刀,刀柄被根福的手焐得暖暖的。
他看着大哥讨好又带着点愧疚的笑,心里五味杂陈。
“大哥,谢谢你。
你要是不方便,不用勉强。”
“不勉强,不勉强。”
根福摆了摆手,“都是亲兄弟,你干正事,俺咋能不帮?
俺就是……就是没你那股子闯劲。”
他叹了口气,“俺先走了,你大嫂该找俺了。”
看着根福匆匆离去的背影,根生握着镰刀,站在院子里。
阳光洒在他身上,暖融融的。
虽然爹还没同意,虽然前路还有不少困难,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秀莲出主意,有小妹帮忙,有大哥暗中支持,还有那些盼着改变的村民——这事儿,一定能成。
他走进里屋,从炕席下摸出一张纸,又找出根花用剩下的铅笔头,开始凭着记忆,画自家坡地的样子。
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每一笔都透着希望。
窗外的日头慢慢往西斜,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墙上,像一株倔强生长的庄稼,扎根在这片黄土里,盼着风调雨顺,盼着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