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根:岁月的田埂(根生秀莲)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推荐黄土根:岁月的田埂根生秀莲
时间: 2025-09-13 07:27:55
1983年的春天,黄土坡村的日头毒得像要把人烤出油来。
天刚蒙蒙亮,东边山坳里只浮起一点淡粉的光,李根生就扛着锄头出了门。
土坯墙的院门上还挂着去年秋收时编的玉米皮帘子,被晨风一吹,簌簌落下来几片干碎的皮屑,粘在他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后襟上。
他没走村口那条土路,绕着村后的坡地往上爬。
根生蹲下来,用指甲抠了抠土块,土块一捏就碎成了面,顺着指缝往下漏。
他叹了口气,把锄头往地上一戳,锄头把上的老漆剥落了好几块,露出里面的木头纹理,磨得油光水滑——这是爹年轻时用过的锄头,传到他手里,又用了快十年。
“根生哥,蹲这儿瞅啥呢?”
身后传来脆生生的声音,根生回头,看见村妇联主任王秀莲挎着个竹篮子往上走,篮子里装着刚从自家菜园摘的小葱和菠菜,绿油油的,在这干黄的坡地上格外扎眼。
秀莲中等身材,皮肤是常年在地里晒出来的麦色,额前的碎发用一根红绳拢着,眼睛亮得像山泉水,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
“瞅这麦子,”根生指了指地里的苗,“再不下雨,今年怕是又要荒了。”
秀莲蹲下来,拔起一棵麦苗,根须细得像线,上面没沾多少土。
“可不是嘛,包产到户头一年,咱都盼着能多收点,偏赶上这春旱。”
她把麦苗扔回地里,拍了拍手上的土,“你是不是又在琢磨改梯田的事?”
根生愣了一下,挠了挠头:“你咋知道?”
“猜的呗。”
秀莲笑了,“前阵子我去镇里开妇联会,听农技站的人说,坡地改梯田能保水,还能增产。
你这心思,全写在脸上了。”
她往根生身边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要是真打算干,我去帮你找农技站要图纸,他们那儿有现成的样板。”
根生心里一动。
他早就想过改梯田,可一来没技术,二来怕爹反对,一首没敢提。
秀莲这么一说,他像心里开了扇窗,亮堂了不少。
“那敢情好!
就是……”他犹豫了一下,“俺爹那人你也知道,老脑筋,怕是不答应。”
“老脑筋也怕饿肚子不是?”
秀莲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先把图纸弄来,咱们再慢慢劝。
我先去镇上了,下午给你回话。”
说着,她挎起篮子,顺着坡地往下走,蓝布衫的下摆被风吹得飘起来。
根生望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地里的麦子,咬了咬牙。
不管爹同不同意,这事儿得试试。
中午回家,灶屋里飘着玉米糊糊的香味。
小妹根花正蹲在灶门口烧火,两条乌黑的长辫子垂在胸前,手里攥着一根柴火,往灶膛里添。
她今年十九岁,是家里最小的,也是唯一读过初中的,皮肤白净,眼睛又大又亮,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
“三哥回来啦?”
根花抬头看见他,笑着站起来,“饭快好了,爹在屋里抽烟呢。”
根生“嗯”了一声,放下锄头,走进里屋。
爹李老栓正坐在炕沿上抽旱烟,背驼得厉害,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进蚊子。
看见根生进来,他眼皮抬了抬,没说话,只把烟袋锅在炕沿上磕了磕。
“爹,”根生在炕边坐下,搓了搓手,“俺有个事想跟你商量。”
“说。”
李老栓的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
“咱把坡地改成梯田吧,再修条水渠引黄河的水,这样就不怕旱了,还能多收粮。”
根生一口气说完,紧张地看着爹的脸。
果然,李老栓把烟袋往桌上一摔,眼睛瞪了起来:“你小子是不是疯了?
那坡地是祖宗传下来的,改了坏风水!
修水渠?
得花多少钱?
多少力气?
你拿啥修?”
“俺找农技站要图纸,找村民搭伙干,秀莲也说帮俺……秀莲秀莲,你就听那丫头的!”
李老栓打断他,“她一个妇道人家,懂啥种地?
俺告诉你,这事想都别想!
老老实实种你的地,别瞎折腾!”
根生还想再劝,院门外传来大嫂赵氏的大嗓门:“根福!
你死哪儿去了?
该喂猪了不知道?”
接着是大哥根福唯唯诺诺的回应:“来了来了,这就去。”
根生皱了皱眉,起身走出里屋。
大哥根福正被赵氏推着往外走,根福比根生大七岁,身高差不多,就是体型偏瘦,背有点驼,脸上总带着讨好的笑,头发也稀稀拉拉的,穿一件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褂子。
看见根生,他脚步顿了顿,想说什么,又被赵氏扯了一把。
“大哥,”根生叫住他,“俺想跟你说个事。”
赵氏叉着腰站在一旁,撇着嘴:“有啥好说的?
分家了,各过各的,别整天找你大哥瞎掺和。”
“不是瞎掺和,”根生耐着性子说,“俺想改梯田、修水渠,要是成了,大家都能多收粮。
大哥,你要是有空,能不能来搭把手?”
根福眼睛亮了亮,刚要点头,赵氏就拽了他一把,凑到他耳边低声骂:“你傻啊?
那是赔本的买卖!
咱可没钱没力陪他折腾!”
然后又转向根生,语气尖刻:“根生,不是大嫂说你,你都二十八了,也该懂点事了。
别整天想些不着边际的,先想想自己啥时候娶媳妇吧!”
根福被赵氏说得低下头,不敢看根生,嗫嚅着:“根生,俺……俺家里还有猪要喂,先走了。”
说完,就被赵氏推着走了,一路还能听见赵氏的数落声。
根生站在院子里,心里堵得慌。
爹反对,大哥被大嫂管着,这事儿刚开头就碰了壁。
“三哥,别难受。”
根花端着一碗玉米糊糊走过来,递给他,“俺支持你。
俺攒了点零花钱,你拿着买工具。”
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包,塞到根生手里。
根生打开手帕,里面是几张毛票和一堆钢镚,加起来也就几块钱。
他鼻子一酸,把钱塞回根花手里:“你自己留着,三哥不用。”
“你拿着嘛。”
根花把钱又推回去,“俺一个姑娘家,也用不了多少。
三哥,你别放弃,俺觉得你说得对,改了梯田,咱就不用再看天吃饭了。”
根生看着小妹真诚的眼睛,心里的堵得慌散了些。
是啊,不能就这么放弃。
下午,秀莲果然拿着一叠图纸来了。
她把图纸摊在根生家的炕桌上,指着上面的线条说:“你看,这是梯田的剖面图,坡度多少,田埂多宽,都写得明明白白。
农技站的王技术员说,要是咱们真干,他可以来指导。”
根生凑过去看,图纸上的线条密密麻麻,他虽然不太懂,但看着那规整的梯田样式,心里就觉得踏实。
“太好了!”
他搓着手,“就是这钱和人手……人手的话,咱先找那些跟咱一样受够了春旱的人家。”
秀莲说,“我打听了,村东头的老王家、村西的李家,还有南坡的几家,去年都因为缺水少收了粮,肯定愿意干。
钱的话,我发动村里的妇女缝布鞋卖,一双能卖五毛钱,多缝几双,总能凑够买工具的钱。”
根生看着秀莲,心里满是感激。
这姑娘,不仅泼辣能干,还心思活络,真是他的好帮手。
“那俺明天就去挨家挨户找村民说!”
“别急,”秀莲笑了,“先把你爹的思想工作做通了。
他是族里的老人,要是他点头了,村里的老人们也能少些反对的声音。”
根生点点头,觉得秀莲说得有道理。
可一想到爹的脾气,他又犯了难。
“俺爹那人,倔得像头驴,怕是不好劝。”
“慢慢来,总能找到法子的。”
秀莲拍了拍他的胳膊,“我先回去了,晚上召集妇女们商量缝布鞋的事,明天给你准信。”
秀莲走后,根生拿着图纸,坐在炕沿上琢磨。
他想,不管爹多倔,他都得再试试。
毕竟,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更是全村人的事。
傍晚,根福偷偷溜进了根生家。
他手里拿着一把新磨的锄头,递给根生:“根生,俺知道你想干大事,这锄头你先用着。
俺……俺夜里能来搭把手,就是别让你大嫂知道。”
根生接过锄头,锄头刃磨得雪亮,映着根福讨好的笑脸。
他心里一暖,拍了拍根福的肩膀:“大哥,谢谢你。”
“谢啥,都是亲兄弟。”
根福压低声音,“俺也觉得你说得对,就是你大嫂那人,你也知道……”他叹了口气,“俺先走了,要是被她发现了,又得闹。”
看着根福匆匆离去的背影,根生握着锄头的手紧了紧。
他知道,虽然眼前困难重重,但只要有人支持他,他就不能放弃。
夜色渐浓,黄土坡村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和风吹过老槐树的沙沙声。
根生坐在油灯下,看着摊在桌上的梯田图纸,心里的念头越来越坚定。
他要让这片干渴的黄土坡,长出希望的庄稼;要让村里的人,都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
窗外,月亮慢慢爬上了山头,洒下清冷的光,照在根生坚毅的脸上。
春旱的心事,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只等着一场雨,就能破土而出。
天刚蒙蒙亮,东边山坳里只浮起一点淡粉的光,李根生就扛着锄头出了门。
土坯墙的院门上还挂着去年秋收时编的玉米皮帘子,被晨风一吹,簌簌落下来几片干碎的皮屑,粘在他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后襟上。
他没走村口那条土路,绕着村后的坡地往上爬。
根生蹲下来,用指甲抠了抠土块,土块一捏就碎成了面,顺着指缝往下漏。
他叹了口气,把锄头往地上一戳,锄头把上的老漆剥落了好几块,露出里面的木头纹理,磨得油光水滑——这是爹年轻时用过的锄头,传到他手里,又用了快十年。
“根生哥,蹲这儿瞅啥呢?”
身后传来脆生生的声音,根生回头,看见村妇联主任王秀莲挎着个竹篮子往上走,篮子里装着刚从自家菜园摘的小葱和菠菜,绿油油的,在这干黄的坡地上格外扎眼。
秀莲中等身材,皮肤是常年在地里晒出来的麦色,额前的碎发用一根红绳拢着,眼睛亮得像山泉水,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
“瞅这麦子,”根生指了指地里的苗,“再不下雨,今年怕是又要荒了。”
秀莲蹲下来,拔起一棵麦苗,根须细得像线,上面没沾多少土。
“可不是嘛,包产到户头一年,咱都盼着能多收点,偏赶上这春旱。”
她把麦苗扔回地里,拍了拍手上的土,“你是不是又在琢磨改梯田的事?”
根生愣了一下,挠了挠头:“你咋知道?”
“猜的呗。”
秀莲笑了,“前阵子我去镇里开妇联会,听农技站的人说,坡地改梯田能保水,还能增产。
你这心思,全写在脸上了。”
她往根生身边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要是真打算干,我去帮你找农技站要图纸,他们那儿有现成的样板。”
根生心里一动。
他早就想过改梯田,可一来没技术,二来怕爹反对,一首没敢提。
秀莲这么一说,他像心里开了扇窗,亮堂了不少。
“那敢情好!
就是……”他犹豫了一下,“俺爹那人你也知道,老脑筋,怕是不答应。”
“老脑筋也怕饿肚子不是?”
秀莲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先把图纸弄来,咱们再慢慢劝。
我先去镇上了,下午给你回话。”
说着,她挎起篮子,顺着坡地往下走,蓝布衫的下摆被风吹得飘起来。
根生望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地里的麦子,咬了咬牙。
不管爹同不同意,这事儿得试试。
中午回家,灶屋里飘着玉米糊糊的香味。
小妹根花正蹲在灶门口烧火,两条乌黑的长辫子垂在胸前,手里攥着一根柴火,往灶膛里添。
她今年十九岁,是家里最小的,也是唯一读过初中的,皮肤白净,眼睛又大又亮,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
“三哥回来啦?”
根花抬头看见他,笑着站起来,“饭快好了,爹在屋里抽烟呢。”
根生“嗯”了一声,放下锄头,走进里屋。
爹李老栓正坐在炕沿上抽旱烟,背驼得厉害,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进蚊子。
看见根生进来,他眼皮抬了抬,没说话,只把烟袋锅在炕沿上磕了磕。
“爹,”根生在炕边坐下,搓了搓手,“俺有个事想跟你商量。”
“说。”
李老栓的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
“咱把坡地改成梯田吧,再修条水渠引黄河的水,这样就不怕旱了,还能多收粮。”
根生一口气说完,紧张地看着爹的脸。
果然,李老栓把烟袋往桌上一摔,眼睛瞪了起来:“你小子是不是疯了?
那坡地是祖宗传下来的,改了坏风水!
修水渠?
得花多少钱?
多少力气?
你拿啥修?”
“俺找农技站要图纸,找村民搭伙干,秀莲也说帮俺……秀莲秀莲,你就听那丫头的!”
李老栓打断他,“她一个妇道人家,懂啥种地?
俺告诉你,这事想都别想!
老老实实种你的地,别瞎折腾!”
根生还想再劝,院门外传来大嫂赵氏的大嗓门:“根福!
你死哪儿去了?
该喂猪了不知道?”
接着是大哥根福唯唯诺诺的回应:“来了来了,这就去。”
根生皱了皱眉,起身走出里屋。
大哥根福正被赵氏推着往外走,根福比根生大七岁,身高差不多,就是体型偏瘦,背有点驼,脸上总带着讨好的笑,头发也稀稀拉拉的,穿一件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褂子。
看见根生,他脚步顿了顿,想说什么,又被赵氏扯了一把。
“大哥,”根生叫住他,“俺想跟你说个事。”
赵氏叉着腰站在一旁,撇着嘴:“有啥好说的?
分家了,各过各的,别整天找你大哥瞎掺和。”
“不是瞎掺和,”根生耐着性子说,“俺想改梯田、修水渠,要是成了,大家都能多收粮。
大哥,你要是有空,能不能来搭把手?”
根福眼睛亮了亮,刚要点头,赵氏就拽了他一把,凑到他耳边低声骂:“你傻啊?
那是赔本的买卖!
咱可没钱没力陪他折腾!”
然后又转向根生,语气尖刻:“根生,不是大嫂说你,你都二十八了,也该懂点事了。
别整天想些不着边际的,先想想自己啥时候娶媳妇吧!”
根福被赵氏说得低下头,不敢看根生,嗫嚅着:“根生,俺……俺家里还有猪要喂,先走了。”
说完,就被赵氏推着走了,一路还能听见赵氏的数落声。
根生站在院子里,心里堵得慌。
爹反对,大哥被大嫂管着,这事儿刚开头就碰了壁。
“三哥,别难受。”
根花端着一碗玉米糊糊走过来,递给他,“俺支持你。
俺攒了点零花钱,你拿着买工具。”
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包,塞到根生手里。
根生打开手帕,里面是几张毛票和一堆钢镚,加起来也就几块钱。
他鼻子一酸,把钱塞回根花手里:“你自己留着,三哥不用。”
“你拿着嘛。”
根花把钱又推回去,“俺一个姑娘家,也用不了多少。
三哥,你别放弃,俺觉得你说得对,改了梯田,咱就不用再看天吃饭了。”
根生看着小妹真诚的眼睛,心里的堵得慌散了些。
是啊,不能就这么放弃。
下午,秀莲果然拿着一叠图纸来了。
她把图纸摊在根生家的炕桌上,指着上面的线条说:“你看,这是梯田的剖面图,坡度多少,田埂多宽,都写得明明白白。
农技站的王技术员说,要是咱们真干,他可以来指导。”
根生凑过去看,图纸上的线条密密麻麻,他虽然不太懂,但看着那规整的梯田样式,心里就觉得踏实。
“太好了!”
他搓着手,“就是这钱和人手……人手的话,咱先找那些跟咱一样受够了春旱的人家。”
秀莲说,“我打听了,村东头的老王家、村西的李家,还有南坡的几家,去年都因为缺水少收了粮,肯定愿意干。
钱的话,我发动村里的妇女缝布鞋卖,一双能卖五毛钱,多缝几双,总能凑够买工具的钱。”
根生看着秀莲,心里满是感激。
这姑娘,不仅泼辣能干,还心思活络,真是他的好帮手。
“那俺明天就去挨家挨户找村民说!”
“别急,”秀莲笑了,“先把你爹的思想工作做通了。
他是族里的老人,要是他点头了,村里的老人们也能少些反对的声音。”
根生点点头,觉得秀莲说得有道理。
可一想到爹的脾气,他又犯了难。
“俺爹那人,倔得像头驴,怕是不好劝。”
“慢慢来,总能找到法子的。”
秀莲拍了拍他的胳膊,“我先回去了,晚上召集妇女们商量缝布鞋的事,明天给你准信。”
秀莲走后,根生拿着图纸,坐在炕沿上琢磨。
他想,不管爹多倔,他都得再试试。
毕竟,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更是全村人的事。
傍晚,根福偷偷溜进了根生家。
他手里拿着一把新磨的锄头,递给根生:“根生,俺知道你想干大事,这锄头你先用着。
俺……俺夜里能来搭把手,就是别让你大嫂知道。”
根生接过锄头,锄头刃磨得雪亮,映着根福讨好的笑脸。
他心里一暖,拍了拍根福的肩膀:“大哥,谢谢你。”
“谢啥,都是亲兄弟。”
根福压低声音,“俺也觉得你说得对,就是你大嫂那人,你也知道……”他叹了口气,“俺先走了,要是被她发现了,又得闹。”
看着根福匆匆离去的背影,根生握着锄头的手紧了紧。
他知道,虽然眼前困难重重,但只要有人支持他,他就不能放弃。
夜色渐浓,黄土坡村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和风吹过老槐树的沙沙声。
根生坐在油灯下,看着摊在桌上的梯田图纸,心里的念头越来越坚定。
他要让这片干渴的黄土坡,长出希望的庄稼;要让村里的人,都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
窗外,月亮慢慢爬上了山头,洒下清冷的光,照在根生坚毅的脸上。
春旱的心事,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只等着一场雨,就能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