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碗开局:我在古代送外卖(凌风王大锤)最新章节列表
时间: 2025-09-13 07:30:29
药香在王大锤家的土坯房里弥漫,老妇人喝完药后沉沉睡去,呼吸终于平稳下来。
王大锤搓着手,脸上的焦虑散去大半,转身从灶台上端过一碗温热的米汤,硬塞到凌风手里:“快喝了垫垫,刚抓药折腾那么久,肯定又饿了。”
凌风没推辞,接过粗瓷碗一饮而尽。
温热的米汤滑过喉咙,熨帖了还在隐隐作痛的胃。
“大锤哥,这竹筐是要送东市的?”
凌风指了指竹筐。
王大锤叹了口气:“是啊,跟张老板说好昨天送过去的,这一拖,又要扣钱了。
可我这腿……”他拍了拍缠着布条的右腿,眉头又皱了起来。
凌风心里一动。
东市离这儿不算近,从贫民窟出发,要先绕过大半条西市街,再穿过两条巷子才能到。
王大锤腿伤没法动,这竹筐要是再耽误,不仅拿不到钱,说不定还得赔违约金。
“大锤哥,要不我帮你送过去?”
凌风脱口而出,“正好我一会儿没事,送完竹筐,还能顺便帮你问问张老板,能不能宽限几天结钱。”
王大锤眼睛一亮,又很快暗了下去:“可你刚跑了趟仁心堂,来回都两里地了,再去东市……你这身子能扛住?”
“没事,我年轻,歇会儿就好。”
凌风笑了笑,心里己经盘算起路线。
前世跑外卖时,他最擅长的就是规划路线,哪条路不堵车,哪条路能抄近道,脑子里都有张活地图。
刚才去仁心堂时,他就留意过周围的街巷,从贫民窟到东市竹器铺,其实不用绕西市主街——顺着北边的窄巷走,能少走半里地,还能避开西市门口的人流。
见凌风坚持,王大锤也不再推辞,连忙把竹筐捆好:“那你路上小心,要是累了就歇会儿。
对了,隔壁李婶说想让你帮着捎袋面粉回来,她孙子病了,没法出门,说给你两文钱跑腿费,你看行不?”
“当然行!”
凌风眼睛更亮了。
两文钱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而且多跑一单,就能多熟悉一遍路线,正好能验证他的“最优路径”行不行得通。
他帮王大锤把竹筐搬到背上——竹筐不算重,就是体积大了点,好在他身子虽瘦,力气倒还有些。
又接过李婶递来的十文钱和布袋,仔细揣进怀里,跟两人打了招呼,便转身出了门。
按照脑子里规划的路线,凌风没有走平时人多的南巷,而是拐进了北边的窄巷。
窄巷里大多是低矮的民房,偶尔有几个行人,路面虽然坑洼,却比主街清净不少。
他脚步轻快,背着竹筐也不觉得吃力,心里默默记着沿途的标记——张家的歪脖子槐树、李家墙根的石磨、巷口的老井……这些以后都能当认路的参照。
走了约莫一刻钟,就到了窄巷尽头,再拐个弯,就是东市的侧门。
比他预想的还快了半炷香时间!
凌风心里一阵窃喜,看来这“最优路径”在古代也管用。
东市的竹器铺很好找,门口堆着不少竹筐、竹篮,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正坐在门口算账,正是王大锤说的张老板。
“张老板,我是替王大锤来送竹筐的。”
凌风放下竹筐,擦了擦额角的汗。
张老板抬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竹筐,眉头皱了皱:“怎么才送来?
昨天就该到了。”
凌风连忙解释:“张老板,实在对不住,王大锤哥前两天摔了腿,没法走路,这不才让我帮忙送过来。
他还让我跟您说,能不能宽限几天结钱,等他腿好了,立马就来给您赔罪。”
张老板听了,脸色缓和了些:“原来是这样,那倒不怪他。
这竹筐编得还不错,钱的事,等他腿好了再说吧。”
他顿了顿,又看了凌风一眼,“你是他邻居?
叫什么名字?”
“我叫凌风,就住在西市附近的贫民窟。”
凌风连忙回答。
“凌风……”张老板念叨了一句,点了点头,“行,你回去跟王大锤说,让他好好养伤,竹筐我收下了。”
凌风松了口气,又跟张老板道谢,才转身离开竹器铺,首奔东市的粮铺。
粮铺里人不多,他报了李婶要的面粉重量,掌柜的很快就称好了一袋面粉,递给他。
凌风付了钱,把面粉袋系在竹筐上——这样背着更省力,还不用担心面粉撒出来。
往回走的时候,凌风又顺路接了个“小单”。
路过一家布店时,老板娘正对着门口的伙计发脾气,说要送一匹布到西市的裁缝铺,伙计却要忙着看店,没人跑腿。
凌风听了,主动上前问能不能帮忙,老板娘见他老实,又只要一文钱跑腿费,立马答应了。
这次回去,凌风又调整了路线。
从东市粮铺到西市裁缝铺,再回贫民窟,要是按原路走,得绕个圈子。
他记得之前去仁心堂时,裁缝铺附近有条小巷能首接通到北边的窄巷,正好能顺路把布送了,还不用多绕路。
果然,按新路线走,不仅顺利把布送到了裁缝铺,还比预计时间又快了一刻。
等他背着竹筐、提着面粉回到贫民窟时,太阳才刚过正午。
王大锤看到他这么快回来,还带回了面粉,惊讶得嘴巴都合不上了:“你这速度也太快了!
我之前送竹筐去东市,来回至少要一个时辰,你这才半个多时辰就回来了?”
“我走了北边的窄巷,抄了近道,比主街快不少。”
凌风笑着放下东西,把张老板的话转达给王大锤,又把李婶的面粉递过去。
李婶拿着面粉,又把两文钱塞到凌风手里,笑得合不拢嘴:“凌风啊,真是太谢谢你了!
你这孩子不仅勤快,还这么利索,比我家那小子还靠谱!”
正说着,隔壁的赵大叔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几文钱:“凌风,听说你帮大锤和李婶跑腿了?
我家老婆子想吃西市的糖糕,可我要看着铺子走不开,你能不能帮着捎两块?
给你一文钱跑腿费。”
“当然能!”
凌风立马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一下午,凌风就没闲着。
帮赵大叔买糖糕,帮隔壁的王大娘送书信给她在西市酒楼当伙计的儿子,还帮贫民窟里的张大爷买了两味便宜的草药……他每次都走最短的路线,效率极高,原本要跑好几趟的路,他规划好顺序,一趟就能办完。
等到傍晚的时候,凌风算了算,一共跑了八单,赚了十五文钱,还得了不少“实物报酬”——李婶给的半个窝头,赵大叔塞的一块糖糕,王大娘送的一小把青菜。
最重要的是,他把贫民窟到西市、东市的主要路线都摸熟了,脑子里那张“京兆西市地图”越来越清晰,甚至还发现了好几条没人走的近道。
回到自己的破屋,凌风把十五文钱小心翼翼地放在木桌的抽屉里,又把得来的食物摆好。
看着这些“战利品”,他心里一阵踏实。
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靠自己的能力挣到的第一笔钱,虽然不多,却比前世拿再多的提成还要让他开心。
王大锤端着一碗粥走了进来,看到桌上的钱和食物,笑着说:“凌风,你今天可真是帮了不少人的忙。
现在大家都知道,贫民窟有个叫凌风的小子,跑腿又快又靠谱,以后肯定有更多人找你!”
凌风接过粥,喝了一口,心里盘算着。
现在只是帮邻居跑腿,范围还太小,赚的钱也有限。
要是能把业务扩展到西市的商铺,帮他们送货物、送书信,甚至帮西市的富人家送点心、送衣物,那生意肯定能做大。
不过,要做更大的生意,首先得有个“招牌”,让更多人知道他;其次,得有更高效的办法,比如记清楚每个客户的需求,规划好每天的路线,这样才能接更多的单。
凌风放下粥碗,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眼睛里闪着光。
他想起前世外卖平台的“订单系统”,虽然现在没有手机和电脑,但他可以用本子记下来,把每个订单的地址、需求、报酬都写清楚,这样就能一目了然。
“大锤哥,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凌风抬头看向王大锤,“以后要是有更多人找我跑腿,我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
等你腿好了,要是不嫌弃,咱们可以一起干——我负责规划路线、接订单,你负责帮忙送一些重点的货物,赚到的钱咱们平分,你看怎么样?”
王大锤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起来。
他腿好了之后,还是想干泥瓦匠,但泥瓦匠的活不稳定,要是能跟凌风一起跑腿,多一份收入,也是好事。
而且凌风这孩子聪明、靠谱,跟他一起干,肯定不会吃亏。
“好!”
王大锤重重地点了点头,“等我腿好了,咱们就一起干!
我力气大,能送重活,保证不给你拖后腿!”
凌风笑了起来。
有了王大锤这个靠谱的盟友,他的“跑腿业务”就有了第一个帮手。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京兆西市第一条最优路径”用好,接更多的单,赚更多的钱,早日在京兆府站稳脚跟。
夜色渐浓,贫民窟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
凌风坐在木桌前,借着微弱的月光,在一张破旧的纸上画着路线图——这是他的第一张“京兆西市跑腿路线图”,也是他在这个时代打拼的起点。
他知道,这条路肯定不好走,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他有信心,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王大锤搓着手,脸上的焦虑散去大半,转身从灶台上端过一碗温热的米汤,硬塞到凌风手里:“快喝了垫垫,刚抓药折腾那么久,肯定又饿了。”
凌风没推辞,接过粗瓷碗一饮而尽。
温热的米汤滑过喉咙,熨帖了还在隐隐作痛的胃。
“大锤哥,这竹筐是要送东市的?”
凌风指了指竹筐。
王大锤叹了口气:“是啊,跟张老板说好昨天送过去的,这一拖,又要扣钱了。
可我这腿……”他拍了拍缠着布条的右腿,眉头又皱了起来。
凌风心里一动。
东市离这儿不算近,从贫民窟出发,要先绕过大半条西市街,再穿过两条巷子才能到。
王大锤腿伤没法动,这竹筐要是再耽误,不仅拿不到钱,说不定还得赔违约金。
“大锤哥,要不我帮你送过去?”
凌风脱口而出,“正好我一会儿没事,送完竹筐,还能顺便帮你问问张老板,能不能宽限几天结钱。”
王大锤眼睛一亮,又很快暗了下去:“可你刚跑了趟仁心堂,来回都两里地了,再去东市……你这身子能扛住?”
“没事,我年轻,歇会儿就好。”
凌风笑了笑,心里己经盘算起路线。
前世跑外卖时,他最擅长的就是规划路线,哪条路不堵车,哪条路能抄近道,脑子里都有张活地图。
刚才去仁心堂时,他就留意过周围的街巷,从贫民窟到东市竹器铺,其实不用绕西市主街——顺着北边的窄巷走,能少走半里地,还能避开西市门口的人流。
见凌风坚持,王大锤也不再推辞,连忙把竹筐捆好:“那你路上小心,要是累了就歇会儿。
对了,隔壁李婶说想让你帮着捎袋面粉回来,她孙子病了,没法出门,说给你两文钱跑腿费,你看行不?”
“当然行!”
凌风眼睛更亮了。
两文钱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而且多跑一单,就能多熟悉一遍路线,正好能验证他的“最优路径”行不行得通。
他帮王大锤把竹筐搬到背上——竹筐不算重,就是体积大了点,好在他身子虽瘦,力气倒还有些。
又接过李婶递来的十文钱和布袋,仔细揣进怀里,跟两人打了招呼,便转身出了门。
按照脑子里规划的路线,凌风没有走平时人多的南巷,而是拐进了北边的窄巷。
窄巷里大多是低矮的民房,偶尔有几个行人,路面虽然坑洼,却比主街清净不少。
他脚步轻快,背着竹筐也不觉得吃力,心里默默记着沿途的标记——张家的歪脖子槐树、李家墙根的石磨、巷口的老井……这些以后都能当认路的参照。
走了约莫一刻钟,就到了窄巷尽头,再拐个弯,就是东市的侧门。
比他预想的还快了半炷香时间!
凌风心里一阵窃喜,看来这“最优路径”在古代也管用。
东市的竹器铺很好找,门口堆着不少竹筐、竹篮,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正坐在门口算账,正是王大锤说的张老板。
“张老板,我是替王大锤来送竹筐的。”
凌风放下竹筐,擦了擦额角的汗。
张老板抬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竹筐,眉头皱了皱:“怎么才送来?
昨天就该到了。”
凌风连忙解释:“张老板,实在对不住,王大锤哥前两天摔了腿,没法走路,这不才让我帮忙送过来。
他还让我跟您说,能不能宽限几天结钱,等他腿好了,立马就来给您赔罪。”
张老板听了,脸色缓和了些:“原来是这样,那倒不怪他。
这竹筐编得还不错,钱的事,等他腿好了再说吧。”
他顿了顿,又看了凌风一眼,“你是他邻居?
叫什么名字?”
“我叫凌风,就住在西市附近的贫民窟。”
凌风连忙回答。
“凌风……”张老板念叨了一句,点了点头,“行,你回去跟王大锤说,让他好好养伤,竹筐我收下了。”
凌风松了口气,又跟张老板道谢,才转身离开竹器铺,首奔东市的粮铺。
粮铺里人不多,他报了李婶要的面粉重量,掌柜的很快就称好了一袋面粉,递给他。
凌风付了钱,把面粉袋系在竹筐上——这样背着更省力,还不用担心面粉撒出来。
往回走的时候,凌风又顺路接了个“小单”。
路过一家布店时,老板娘正对着门口的伙计发脾气,说要送一匹布到西市的裁缝铺,伙计却要忙着看店,没人跑腿。
凌风听了,主动上前问能不能帮忙,老板娘见他老实,又只要一文钱跑腿费,立马答应了。
这次回去,凌风又调整了路线。
从东市粮铺到西市裁缝铺,再回贫民窟,要是按原路走,得绕个圈子。
他记得之前去仁心堂时,裁缝铺附近有条小巷能首接通到北边的窄巷,正好能顺路把布送了,还不用多绕路。
果然,按新路线走,不仅顺利把布送到了裁缝铺,还比预计时间又快了一刻。
等他背着竹筐、提着面粉回到贫民窟时,太阳才刚过正午。
王大锤看到他这么快回来,还带回了面粉,惊讶得嘴巴都合不上了:“你这速度也太快了!
我之前送竹筐去东市,来回至少要一个时辰,你这才半个多时辰就回来了?”
“我走了北边的窄巷,抄了近道,比主街快不少。”
凌风笑着放下东西,把张老板的话转达给王大锤,又把李婶的面粉递过去。
李婶拿着面粉,又把两文钱塞到凌风手里,笑得合不拢嘴:“凌风啊,真是太谢谢你了!
你这孩子不仅勤快,还这么利索,比我家那小子还靠谱!”
正说着,隔壁的赵大叔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几文钱:“凌风,听说你帮大锤和李婶跑腿了?
我家老婆子想吃西市的糖糕,可我要看着铺子走不开,你能不能帮着捎两块?
给你一文钱跑腿费。”
“当然能!”
凌风立马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一下午,凌风就没闲着。
帮赵大叔买糖糕,帮隔壁的王大娘送书信给她在西市酒楼当伙计的儿子,还帮贫民窟里的张大爷买了两味便宜的草药……他每次都走最短的路线,效率极高,原本要跑好几趟的路,他规划好顺序,一趟就能办完。
等到傍晚的时候,凌风算了算,一共跑了八单,赚了十五文钱,还得了不少“实物报酬”——李婶给的半个窝头,赵大叔塞的一块糖糕,王大娘送的一小把青菜。
最重要的是,他把贫民窟到西市、东市的主要路线都摸熟了,脑子里那张“京兆西市地图”越来越清晰,甚至还发现了好几条没人走的近道。
回到自己的破屋,凌风把十五文钱小心翼翼地放在木桌的抽屉里,又把得来的食物摆好。
看着这些“战利品”,他心里一阵踏实。
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靠自己的能力挣到的第一笔钱,虽然不多,却比前世拿再多的提成还要让他开心。
王大锤端着一碗粥走了进来,看到桌上的钱和食物,笑着说:“凌风,你今天可真是帮了不少人的忙。
现在大家都知道,贫民窟有个叫凌风的小子,跑腿又快又靠谱,以后肯定有更多人找你!”
凌风接过粥,喝了一口,心里盘算着。
现在只是帮邻居跑腿,范围还太小,赚的钱也有限。
要是能把业务扩展到西市的商铺,帮他们送货物、送书信,甚至帮西市的富人家送点心、送衣物,那生意肯定能做大。
不过,要做更大的生意,首先得有个“招牌”,让更多人知道他;其次,得有更高效的办法,比如记清楚每个客户的需求,规划好每天的路线,这样才能接更多的单。
凌风放下粥碗,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眼睛里闪着光。
他想起前世外卖平台的“订单系统”,虽然现在没有手机和电脑,但他可以用本子记下来,把每个订单的地址、需求、报酬都写清楚,这样就能一目了然。
“大锤哥,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凌风抬头看向王大锤,“以后要是有更多人找我跑腿,我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
等你腿好了,要是不嫌弃,咱们可以一起干——我负责规划路线、接订单,你负责帮忙送一些重点的货物,赚到的钱咱们平分,你看怎么样?”
王大锤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起来。
他腿好了之后,还是想干泥瓦匠,但泥瓦匠的活不稳定,要是能跟凌风一起跑腿,多一份收入,也是好事。
而且凌风这孩子聪明、靠谱,跟他一起干,肯定不会吃亏。
“好!”
王大锤重重地点了点头,“等我腿好了,咱们就一起干!
我力气大,能送重活,保证不给你拖后腿!”
凌风笑了起来。
有了王大锤这个靠谱的盟友,他的“跑腿业务”就有了第一个帮手。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京兆西市第一条最优路径”用好,接更多的单,赚更多的钱,早日在京兆府站稳脚跟。
夜色渐浓,贫民窟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
凌风坐在木桌前,借着微弱的月光,在一张破旧的纸上画着路线图——这是他的第一张“京兆西市跑腿路线图”,也是他在这个时代打拼的起点。
他知道,这条路肯定不好走,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他有信心,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