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全家团圆吕征王晓霞免费小说完整版_完结版小说阅读重生后全家团圆(吕征王晓霞)
时间: 2025-09-13 07:31:03
说干就干。
第二天,吕征就正式向生产队提出了承包后山荒地的申请。
队长抽着旱烟,眯着眼打量了他半晌:“征小子,那地可犟得很,石头比土多,往年队里集体种都没啥收成,你确定要包?
这可要算清楚工分抵扣的。”
吕征站得笔首,眼神笃定,“力气我有的是,慢慢养,地总能养肥。”
王晓霞站在他身侧,也赶紧道:“队长,我们不怕吃苦。
家里人口多了,总得想法子多找补点口粮。”
队长看看吕征,又看看王晓霞怀里嗷嗷待哺的娃娃,最终点了点头:“成!
有这股劲头就好。
先包给你两年,看看你能折腾出啥样。”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有人佩服吕征的胆量和力气,但也少不了闲言碎语。
“啧,当兵当傻了?
那破地能长出金疙瘩?”
“怕是急着挣表现吧?
出去一圈,回来就知道蛮干。”
“晓霞也是,刚生完孩子也不拦着点,由着他胡闹。”
这些话或多或少传进王晓霞耳朵里,她只当没听见。
她深知吕征不是蛮干的人,他心里有盘算。
而且,她前世活到了2023年,虽然对农事不算精通,但也知道土地不会辜负真心付出的人,更何况,她还有一些模糊的“知识”可以悄悄提醒。
垦荒的日子异常艰苦。
天不亮,吕征就扛着镢头、铁锹上山。
王晓霞安顿好念安,拜托刘凤照看着,也提着水壶和用布包着的杂面饼子跟了去。
吕征力气大,负责刨除大的树根和石头,王晓霞就跟在后面,用锄头细细地敲碎土块,捡出里面的碎石。
太阳毒辣,汗水滴进泥土里,瞬间就被吸干。
吕征赤着膊,旧伤疤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王晓霞看着心疼,递过水去:“歇会儿吧,不急在这一时。”
吕征接过水壶猛灌几口,摇摇头:“早点弄好,早点下种,秋里才能见着粮食。”
他抹了把汗,看着初具雏形的田垄,眼里有光,“你看,这地细细翻过来,底下的土还是有点肥力的。”
中午,刘凤会带着青青送来午饭。
青青穿着打补丁的小褂子,看到爹娘,像只小燕子似的飞奔过来,小心翼翼地避开新翻的泥土,递上饼子。
“爹爹,娘,吃饭!”
刘凤看着这一大片被翻整出来的土地,啧啧称奇:“征小子,晓霞,你们俩可真行!
这地瞧着比前几天顺眼多了。”
一家人就坐在田埂边的树荫下,吃着简单的饭食。
念安被放在一旁的树荫下,咿咿呀呀地挥动着小手。
虽然劳累,但看着这片一点点被驯服的土地,希望就在眼前。
王晓霞偶尔会状似无意地提起:“干妈,我好像听人说过,这种坡地,种红薯前垫一层草肥能保墒?”
或者:“征哥,这地边挖条浅沟,下雨是不是能存住点水?”
吕征起初没在意,后来发现她说的似乎都有点道理,便也试着去做。
他越来越发现,自己这个媳妇,好像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眼神里多了种沉静和一种说不清的……通透?
青青上学堂的事,吕征抓得紧。
他特意抽空去了趟村小学。
所谓的学校,其实就是两间旧祠堂改的土坯房,一个老师教着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
老师是个戴着眼镜、面容清瘦的中年人,姓陈。
“女娃上学?”
陈老师推了推眼镜,“认几个字也好,将来记工分不吃亏。”
吕征却很认真:“陈老师,麻烦您多费心。
我不指望她考状元,但希望她能多读点书,明事理。”
他悄悄塞过去两个攒下的鸡蛋。
陈老师叹了口气,收下了鸡蛋:“放心吧,吕同志,来了学校,我都会教。”
青青上学第一天,王晓霞给她换上了一件最整齐的褂子,虽然依旧洗得发白。
刘凤用碎布头给她缝了个小书包。
小丫头紧张又兴奋,小手紧紧攥着书包带子。
吕征和王晓霞一起送她到学校门口。
“好好听先生话。”
王晓霞理理她的头发。
“嗯!”
青青用力点头,眼睛亮亮的。
吕征没多说,只摸了摸她的头:“去吧。”
看着那个小小的身影怯生生地走进教室,夫妻俩在门口站了很久。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弥补前世遗憾的重要一步。
傍晚青青放学回来,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一进门就嚷嚷:“爹,娘,先生今天教我写名字了!
你看!”
她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画了“吕青青”三个字。
虽然写得东倒西歪,但吕征和王晓霞却看得无比认真,仿佛那是世上最好看的字。
“写得真好!”
王晓霞夸赞。
吕征眼里有笑意,弯腰抱起女儿:“我闺女就是聪明!”
吕征没有忘记寻找岳父岳母的承诺。
他去县里送公粮的机会终于来了。
临走前一晚,王晓霞几乎一夜没睡,翻来覆去。
吕征握住她的手:“别急,我一定尽力去打听。”
县城的景象比村里繁华许多。
交完公粮,吕征按照记忆,找到了在县武装部工作的老战友赵卫国。
两人当年是一个班的兄弟,过命的交情。
赵卫国见到他,又惊又喜:“吕征!
你小子!
都说你……回来了就好!
回来了就好!”
两人找了个小饭馆,点了两碗面,边吃边聊。
吕征大致说了自己“失踪”后的经历(自然是简化且模糊了真相的版本),然后压低声音:“卫国,这次来,还有件事想拜托你。”
他拿出那张全家福的照片,“这是我岳父岳母一家,前些年下放了,后来就没了音信。
只知道大概方向是西北,具体哪个农场、干校,一点信都没有。
你在系统里,能不能帮着悄悄打听打听?”
赵卫国接过照片,面色凝重起来。
他仔细看了看,沉吟道:“这事……有点麻烦。
那时候档案管理混乱,很多人下放后辗转多地,名字都对不上号。
而且……”他欲言又止。
“而且什么?”
吕征敏锐地察觉到什么。
赵卫国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老吕,你‘失踪’的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你回来的报告我隐约看过一眼,里面有些地方语焉不详。
你岳家这事,又牵扯到下放……我建议你打听归打听,一定要格外小心,别动静太大。
有些人,有些事,可能还没过去。”
吕征的心猛地一沉。
战友的话印证了他内心的某些猜测。
之前的“意外”和岳家的失联,背后或许真有隐情。
他郑重地点点头:“我明白。
多谢提醒。
打听的事,务必谨慎,有丝毫消息,想办法给我捎个信就行。”
带着一丝线索的希望和更深的警惕,吕征他知道,未来的路,除了生活的艰辛,可能还隐藏着未知的风浪。
但他想着家里等待他的妻子儿女,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无论多难,他都要守护好这个家,找到失散的亲人,查清一切的真相。
第二天,吕征就正式向生产队提出了承包后山荒地的申请。
队长抽着旱烟,眯着眼打量了他半晌:“征小子,那地可犟得很,石头比土多,往年队里集体种都没啥收成,你确定要包?
这可要算清楚工分抵扣的。”
吕征站得笔首,眼神笃定,“力气我有的是,慢慢养,地总能养肥。”
王晓霞站在他身侧,也赶紧道:“队长,我们不怕吃苦。
家里人口多了,总得想法子多找补点口粮。”
队长看看吕征,又看看王晓霞怀里嗷嗷待哺的娃娃,最终点了点头:“成!
有这股劲头就好。
先包给你两年,看看你能折腾出啥样。”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有人佩服吕征的胆量和力气,但也少不了闲言碎语。
“啧,当兵当傻了?
那破地能长出金疙瘩?”
“怕是急着挣表现吧?
出去一圈,回来就知道蛮干。”
“晓霞也是,刚生完孩子也不拦着点,由着他胡闹。”
这些话或多或少传进王晓霞耳朵里,她只当没听见。
她深知吕征不是蛮干的人,他心里有盘算。
而且,她前世活到了2023年,虽然对农事不算精通,但也知道土地不会辜负真心付出的人,更何况,她还有一些模糊的“知识”可以悄悄提醒。
垦荒的日子异常艰苦。
天不亮,吕征就扛着镢头、铁锹上山。
王晓霞安顿好念安,拜托刘凤照看着,也提着水壶和用布包着的杂面饼子跟了去。
吕征力气大,负责刨除大的树根和石头,王晓霞就跟在后面,用锄头细细地敲碎土块,捡出里面的碎石。
太阳毒辣,汗水滴进泥土里,瞬间就被吸干。
吕征赤着膊,旧伤疤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王晓霞看着心疼,递过水去:“歇会儿吧,不急在这一时。”
吕征接过水壶猛灌几口,摇摇头:“早点弄好,早点下种,秋里才能见着粮食。”
他抹了把汗,看着初具雏形的田垄,眼里有光,“你看,这地细细翻过来,底下的土还是有点肥力的。”
中午,刘凤会带着青青送来午饭。
青青穿着打补丁的小褂子,看到爹娘,像只小燕子似的飞奔过来,小心翼翼地避开新翻的泥土,递上饼子。
“爹爹,娘,吃饭!”
刘凤看着这一大片被翻整出来的土地,啧啧称奇:“征小子,晓霞,你们俩可真行!
这地瞧着比前几天顺眼多了。”
一家人就坐在田埂边的树荫下,吃着简单的饭食。
念安被放在一旁的树荫下,咿咿呀呀地挥动着小手。
虽然劳累,但看着这片一点点被驯服的土地,希望就在眼前。
王晓霞偶尔会状似无意地提起:“干妈,我好像听人说过,这种坡地,种红薯前垫一层草肥能保墒?”
或者:“征哥,这地边挖条浅沟,下雨是不是能存住点水?”
吕征起初没在意,后来发现她说的似乎都有点道理,便也试着去做。
他越来越发现,自己这个媳妇,好像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眼神里多了种沉静和一种说不清的……通透?
青青上学堂的事,吕征抓得紧。
他特意抽空去了趟村小学。
所谓的学校,其实就是两间旧祠堂改的土坯房,一个老师教着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
老师是个戴着眼镜、面容清瘦的中年人,姓陈。
“女娃上学?”
陈老师推了推眼镜,“认几个字也好,将来记工分不吃亏。”
吕征却很认真:“陈老师,麻烦您多费心。
我不指望她考状元,但希望她能多读点书,明事理。”
他悄悄塞过去两个攒下的鸡蛋。
陈老师叹了口气,收下了鸡蛋:“放心吧,吕同志,来了学校,我都会教。”
青青上学第一天,王晓霞给她换上了一件最整齐的褂子,虽然依旧洗得发白。
刘凤用碎布头给她缝了个小书包。
小丫头紧张又兴奋,小手紧紧攥着书包带子。
吕征和王晓霞一起送她到学校门口。
“好好听先生话。”
王晓霞理理她的头发。
“嗯!”
青青用力点头,眼睛亮亮的。
吕征没多说,只摸了摸她的头:“去吧。”
看着那个小小的身影怯生生地走进教室,夫妻俩在门口站了很久。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弥补前世遗憾的重要一步。
傍晚青青放学回来,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一进门就嚷嚷:“爹,娘,先生今天教我写名字了!
你看!”
她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画了“吕青青”三个字。
虽然写得东倒西歪,但吕征和王晓霞却看得无比认真,仿佛那是世上最好看的字。
“写得真好!”
王晓霞夸赞。
吕征眼里有笑意,弯腰抱起女儿:“我闺女就是聪明!”
吕征没有忘记寻找岳父岳母的承诺。
他去县里送公粮的机会终于来了。
临走前一晚,王晓霞几乎一夜没睡,翻来覆去。
吕征握住她的手:“别急,我一定尽力去打听。”
县城的景象比村里繁华许多。
交完公粮,吕征按照记忆,找到了在县武装部工作的老战友赵卫国。
两人当年是一个班的兄弟,过命的交情。
赵卫国见到他,又惊又喜:“吕征!
你小子!
都说你……回来了就好!
回来了就好!”
两人找了个小饭馆,点了两碗面,边吃边聊。
吕征大致说了自己“失踪”后的经历(自然是简化且模糊了真相的版本),然后压低声音:“卫国,这次来,还有件事想拜托你。”
他拿出那张全家福的照片,“这是我岳父岳母一家,前些年下放了,后来就没了音信。
只知道大概方向是西北,具体哪个农场、干校,一点信都没有。
你在系统里,能不能帮着悄悄打听打听?”
赵卫国接过照片,面色凝重起来。
他仔细看了看,沉吟道:“这事……有点麻烦。
那时候档案管理混乱,很多人下放后辗转多地,名字都对不上号。
而且……”他欲言又止。
“而且什么?”
吕征敏锐地察觉到什么。
赵卫国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老吕,你‘失踪’的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你回来的报告我隐约看过一眼,里面有些地方语焉不详。
你岳家这事,又牵扯到下放……我建议你打听归打听,一定要格外小心,别动静太大。
有些人,有些事,可能还没过去。”
吕征的心猛地一沉。
战友的话印证了他内心的某些猜测。
之前的“意外”和岳家的失联,背后或许真有隐情。
他郑重地点点头:“我明白。
多谢提醒。
打听的事,务必谨慎,有丝毫消息,想办法给我捎个信就行。”
带着一丝线索的希望和更深的警惕,吕征他知道,未来的路,除了生活的艰辛,可能还隐藏着未知的风浪。
但他想着家里等待他的妻子儿女,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无论多难,他都要守护好这个家,找到失散的亲人,查清一切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