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李穗《八零重生不做垫脚石,我不任人欺》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周建明李穗)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3 07:47:10
九月的风,裹着桂花香飘进了土坯房。
李穗猛地睁开眼。
不是冰窟窿里那种能冻裂骨头的冷,也不是冰水灌进喉咙的窒息感。
身下是铺着两层粗布褥子的土炕,褥子边角补着浅灰色的补丁,是外婆李桂兰去年冬天连夜缝的。
李穗彻底清醒。
她的手指先于意识动了动,触到炕上铺着的蓝白格子床单,粗粝的棉线蹭过指腹,真实得让她眼眶发紧。
前世最后那刻,她的手泡在冰水里,早没了这种清晰的触感,只剩麻木的疼。
李穗僵硬地转头,炕边的竹椅上,外婆李桂兰正佝偻着背收整红薯干。
老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领口扣得严严实实,花白的头发用同色的头巾裹着,只漏出几缕贴在鬓角。
她面前放着个竹编的大匾,匾里的红薯被切成半指厚的薄片,在透过窗棂的阳光下泛着暖黄的光,边缘己经微微卷起,散着甜香。
见李穗醒了,李桂兰立刻停下手里翻红薯干的动作。
粗糙的手指捏起块烤得边缘焦脆的红薯干,凑到她嘴边,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却满是疼惜。
“穗穗醒啦?
快尝尝,今年后坡地的红薯甜,我特意挑了最面的烤给你留着,刚凉透,不烫嘴。”
那手指上满是老茧,指关节因为常年做活有些变形,却稳稳地捏着那块红薯干,连一丝晃动都没有。
李穗盯着那只手,突然想起前世外婆走的时候,这双手还攥着她的手腕。
最后一点温度凉下去的时候,她连哭都不敢大声。
那时的周建明就站在门口,盯着外婆枕头下那枚玉坠的眼神,像极了饿狼。
“外婆……”李穗的声音发颤,她伸手抓住外婆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布褂传过来,暖得让她眼泪瞬间涌了上来。
李桂兰被她突然的动作吓了一跳,见她眼泪掉下来,慌得赶紧放下红薯干,用袖口擦她的脸颊。
老人的袖口洗得软塌塌的,带着阳光的味道,蹭过皮肤时一点都不糙。
“这孩子,咋还哭了?
是不是做噩梦了?
不怕啊,外婆在呢,有外婆在,啥坏人都近不了你身。”
李穗用力摇头,眼泪却掉得更凶。
她不敢说自己梦到了什么。
在那前世悲惨的过去,外婆喝了周建明换过的药,上吐下泻半个月,最后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妈抱着外婆的棺材哭到晕厥,转头就被周建明灌了掺了药的米汤。
自己被周建明和张翠兰拖到村后的冰窟窿边,林薇薇攥着她的玉坠,笑得一脸得意。
那些不是梦,是她真真切切经历过的地狱。
李穗吸了吸鼻子,目光扫过屋里的陈设。
靠墙的旧木柜上,放着去年年底,妈用攒了半年的布票换的布料,来缝制的棉袄,领口还剩半朵没完工的梅花。
柜子旁边的小方桌上,摆着个缺了口的粗瓷碗,碗里还剩小半碗昨天的玉米糊糊,用布盖着。
灶房方向传来簌簌的声响,是妈在淘洗玉米。
水流过铝盆的声音,玉米粒碰撞的声音,清晰得能让人想象出她弯腰干活的样子。
一切都和记忆里1980的那个秋天分毫不差。
这时候,外婆还没开始喝那碗补药。
妈还没被周建明的甜言蜜语哄得放松警惕。
林薇薇也还没借着走亲戚的名义踏进李家的门。
而顾晏廷……那个她到死都没见过一面的未婚夫,现在还未出现。
想到这里,李穗猛地摸向自己的脖子,红绳勒在锁骨处,手指往下探,立刻触到一枚温润的硬物。
是那枚家传的和田玉坠。
玉坠比拇指盖略大些,雕刻着简单的缠枝纹,摸起来滑溜溜的,还带着她皮肤的温度。
她下意识地用意念往玉坠里探,下一秒,一个约莫半间屋大的空间突然出现在意识里。
空间里亮堂堂的,角落里堆着袋五十斤装的玉米种,粗麻布的袋子上印着红星生产队的字样,是外婆上个月托人从镇上粮站换的。
旁边叠着一沓蓝布票,每张都印着壹尺的字样,边角整整齐齐,一共二十张,是外婆给她攒着做新衣服的。
最里面还藏着个小木盒,打开能看到三块银元,银元上的光绪元宝字样还很清晰,是外婆的陪嫁,说要留着给她当嫁妆。
这些东西,和前世她偶然发现空间时看到的一模一样。
她真的回来了。
回到了所有悲剧都没发生之前。
“穗穗?
发啥呆呢?”
门口传来李梅的声音。
她端着半盆淘洗干净的玉米走进来,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用手背随意擦了擦。
李梅穿着件浅粉色的碎花褂子,这是她嫁给周建明时穿的新衣服,虽然洗得有些褪色,却依旧衬得她脸色白净。
她见李穗盯着脖子上的玉坠出神,笑着说:“你外婆给你系的玉坠,可别弄丢了。
这是咱们李家传下来的,你太外婆传你外婆,现在传给你,是咱们李家的念想。”
李梅说话时,走到炕边放下铝盆,拿起柜子上干净的布擦了擦手。
李穗看着她的手,想起前世这双手最后连端碗的力气都没有,只能躺在床上流泪,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她攥紧玉坠,把眼泪憋回去,用力点头:“妈,我不丢,一辈子都不丢。”
李梅被她认真的样子逗笑了,伸手摸了摸她的头。
“这孩子,跟个小大人似的。
快起来吧,粥马上就熬好了,等会儿喝了粥,跟外婆去后坡拾点柴火,你爸说今天要去镇上买点东西,中午可能不回来吃饭。”
提到周建明,李穗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她记得清清楚楚,今天周建明根本不是去镇上买东西。
他是要把写给张翠兰的情书,偷偷塞给去镇上赶集的邻居王婶,让王婶帮忙捎去张翠兰家。
前世就是从这封信开始,周建明和张翠兰的联系越来越频繁。
李穗猛地睁开眼。
不是冰窟窿里那种能冻裂骨头的冷,也不是冰水灌进喉咙的窒息感。
身下是铺着两层粗布褥子的土炕,褥子边角补着浅灰色的补丁,是外婆李桂兰去年冬天连夜缝的。
李穗彻底清醒。
她的手指先于意识动了动,触到炕上铺着的蓝白格子床单,粗粝的棉线蹭过指腹,真实得让她眼眶发紧。
前世最后那刻,她的手泡在冰水里,早没了这种清晰的触感,只剩麻木的疼。
李穗僵硬地转头,炕边的竹椅上,外婆李桂兰正佝偻着背收整红薯干。
老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领口扣得严严实实,花白的头发用同色的头巾裹着,只漏出几缕贴在鬓角。
她面前放着个竹编的大匾,匾里的红薯被切成半指厚的薄片,在透过窗棂的阳光下泛着暖黄的光,边缘己经微微卷起,散着甜香。
见李穗醒了,李桂兰立刻停下手里翻红薯干的动作。
粗糙的手指捏起块烤得边缘焦脆的红薯干,凑到她嘴边,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却满是疼惜。
“穗穗醒啦?
快尝尝,今年后坡地的红薯甜,我特意挑了最面的烤给你留着,刚凉透,不烫嘴。”
那手指上满是老茧,指关节因为常年做活有些变形,却稳稳地捏着那块红薯干,连一丝晃动都没有。
李穗盯着那只手,突然想起前世外婆走的时候,这双手还攥着她的手腕。
最后一点温度凉下去的时候,她连哭都不敢大声。
那时的周建明就站在门口,盯着外婆枕头下那枚玉坠的眼神,像极了饿狼。
“外婆……”李穗的声音发颤,她伸手抓住外婆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布褂传过来,暖得让她眼泪瞬间涌了上来。
李桂兰被她突然的动作吓了一跳,见她眼泪掉下来,慌得赶紧放下红薯干,用袖口擦她的脸颊。
老人的袖口洗得软塌塌的,带着阳光的味道,蹭过皮肤时一点都不糙。
“这孩子,咋还哭了?
是不是做噩梦了?
不怕啊,外婆在呢,有外婆在,啥坏人都近不了你身。”
李穗用力摇头,眼泪却掉得更凶。
她不敢说自己梦到了什么。
在那前世悲惨的过去,外婆喝了周建明换过的药,上吐下泻半个月,最后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妈抱着外婆的棺材哭到晕厥,转头就被周建明灌了掺了药的米汤。
自己被周建明和张翠兰拖到村后的冰窟窿边,林薇薇攥着她的玉坠,笑得一脸得意。
那些不是梦,是她真真切切经历过的地狱。
李穗吸了吸鼻子,目光扫过屋里的陈设。
靠墙的旧木柜上,放着去年年底,妈用攒了半年的布票换的布料,来缝制的棉袄,领口还剩半朵没完工的梅花。
柜子旁边的小方桌上,摆着个缺了口的粗瓷碗,碗里还剩小半碗昨天的玉米糊糊,用布盖着。
灶房方向传来簌簌的声响,是妈在淘洗玉米。
水流过铝盆的声音,玉米粒碰撞的声音,清晰得能让人想象出她弯腰干活的样子。
一切都和记忆里1980的那个秋天分毫不差。
这时候,外婆还没开始喝那碗补药。
妈还没被周建明的甜言蜜语哄得放松警惕。
林薇薇也还没借着走亲戚的名义踏进李家的门。
而顾晏廷……那个她到死都没见过一面的未婚夫,现在还未出现。
想到这里,李穗猛地摸向自己的脖子,红绳勒在锁骨处,手指往下探,立刻触到一枚温润的硬物。
是那枚家传的和田玉坠。
玉坠比拇指盖略大些,雕刻着简单的缠枝纹,摸起来滑溜溜的,还带着她皮肤的温度。
她下意识地用意念往玉坠里探,下一秒,一个约莫半间屋大的空间突然出现在意识里。
空间里亮堂堂的,角落里堆着袋五十斤装的玉米种,粗麻布的袋子上印着红星生产队的字样,是外婆上个月托人从镇上粮站换的。
旁边叠着一沓蓝布票,每张都印着壹尺的字样,边角整整齐齐,一共二十张,是外婆给她攒着做新衣服的。
最里面还藏着个小木盒,打开能看到三块银元,银元上的光绪元宝字样还很清晰,是外婆的陪嫁,说要留着给她当嫁妆。
这些东西,和前世她偶然发现空间时看到的一模一样。
她真的回来了。
回到了所有悲剧都没发生之前。
“穗穗?
发啥呆呢?”
门口传来李梅的声音。
她端着半盆淘洗干净的玉米走进来,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用手背随意擦了擦。
李梅穿着件浅粉色的碎花褂子,这是她嫁给周建明时穿的新衣服,虽然洗得有些褪色,却依旧衬得她脸色白净。
她见李穗盯着脖子上的玉坠出神,笑着说:“你外婆给你系的玉坠,可别弄丢了。
这是咱们李家传下来的,你太外婆传你外婆,现在传给你,是咱们李家的念想。”
李梅说话时,走到炕边放下铝盆,拿起柜子上干净的布擦了擦手。
李穗看着她的手,想起前世这双手最后连端碗的力气都没有,只能躺在床上流泪,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她攥紧玉坠,把眼泪憋回去,用力点头:“妈,我不丢,一辈子都不丢。”
李梅被她认真的样子逗笑了,伸手摸了摸她的头。
“这孩子,跟个小大人似的。
快起来吧,粥马上就熬好了,等会儿喝了粥,跟外婆去后坡拾点柴火,你爸说今天要去镇上买点东西,中午可能不回来吃饭。”
提到周建明,李穗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她记得清清楚楚,今天周建明根本不是去镇上买东西。
他是要把写给张翠兰的情书,偷偷塞给去镇上赶集的邻居王婶,让王婶帮忙捎去张翠兰家。
前世就是从这封信开始,周建明和张翠兰的联系越来越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