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1,高考前一天,快意恩仇。(许海法林霖)小说最新章节_全文免费小说重生1991,高考前一天,快意恩仇。许海法林霖
深夜,在许集乡的许集水库里,林霖坐在钓箱上,嘴里叼着一支烟,无精打采的看着水中的电子鱼漂。他是为了躲清静,避开老婆子的叨扰才出来夜钓的,到下半夜回家,老婆子也早已睡熟了。没有鱼获是正常的,也习惯了。
只是今天好几个小时了,那鱼漂就没有丁点儿的动静,倒也让人有点丧气。
林霖吐了嘴里的香烟,准备收手了。忽然,那支露了3目的电子鱼漂在微微的上下点动着,林霖的心一下就紧张起来了。窝着的脊背一下就挺的笔直,身子前倾,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那支电子鱼漂。右手握紧鱼竿,做好随时提竿刺鱼的准备。
就在鱼漂往下顿了一下的时候,林霖凭着多年的钓鱼的经验,抓住一刹那的时机,手腕一抬。
那支廉价的杂牌鱼竿上传来的信息非常明确:中鱼了!而且鱼还不小。
经过一番并不激烈的较量,一条红色的鲤鱼被拉出水面,露出大半身躯。
林霖看到了这条鱼后,立即就泄了气。中鱼后的幸福感与满足感随即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肯定是念佛吃斋的老太太们放生在河里的锦鲤。这鱼即不能吃,也没法拿去炫耀,甚至还会遭人鄙视。是钓鱼佬最嫌弃的鱼。林霖摘了鱼嘴上的鱼钩,本想扔回水里,又怕惊了窝里的鱼。放进鱼护里吧,又怕被别的钓鱼佬看见了嘲笑。于是架好鱼竿,抓了那条锦鲤,往下游走了几步,准备扔的远远的。忽然,手里那条锦鲤口吐人言:“钓鱼人,别杀了我,我可以满足你的一个愿望。”1震惊过后,开始认真思考起来了,该提什么愿望呢?林霖1972年出生,今年53岁。
人都说缺什么想要什么。可林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不是说他什么都不缺,而是他什么都缺,他什么都想要,可是只能是一个愿望,他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一般人第一想到的是钱,是的,钱太重要了,太有用了。人这一辈子不都是在挣钱中吗。
但是有了钱,即使是最多的钱,没命享受也是不行的。有个健康的身体也太重要了。有了钱,有了健康,最好有个温暖的家庭。家里的那个母老虎是绝对不能要的,倒不是嫌她难看。
就是她的“蜀道山”的暴龙脾气太吓人了。如果能让她温柔些,倒不是不能考虑。小孩吗?
现在只有一个女儿是太少了点,最好有个儿子。有儿有女才是“好”事。想要的太多了,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就只能一个愿望,该怎么选择?除非,除非全部重来...忽然,他灵光一现,对锦鲤说:“我马上就放你回去,你能让我重生回到1991年7月6日,我参加高考的前一天吗?”锦鲤张开大嘴说:“可以的,你准备好了吗,走起。
”21991年7月6日晚餐时间,章华县招待所的食堂里。50张大圆桌座无虚席。
这些就餐的同学都是准备参加明天高考的。那时候可没有自助餐,他们吃的是桌菜。
10人一桌,每人每餐交2块钱,半斤粮票。没有粮票的人多交2毛钱。
三天下来要差不多15元钱费用。在这时代,15元对有些人来说根本不值一谈,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也是个负担。章华县有5所高中,2所在县城,3所在县辖区里。
县城设一个高复班,区里设一个高复班,区里的那个高复班就设在林霖就读的许集中学。
所谓的高复班就是上一届甚至上上一届没有考上的人再来复读的班级。
也有极少数人是已经上线,但分数达不到自己理想的学校,再来复读的同学。
高复班的课程与普通高中高三的课程进度是不一样的,学费也不一样。
普通高三学费一年40元左右即可。而高复班则要300元。1991年,章华县高复班和应届生一起差不多有1600人参加高考。考场都在县城里。
除了家在县城里的学生外,其余学生都住在招待所里。统一住宿,统一吃饭,统一去考场。
林霖是许集区中学高复班的,他去年应届只考了480分,离第三批录取的大专线只差了1分。就此放弃自己的大学梦,他有点不甘心,于是到高复班又读了一年,准备在今年的高考中再拼一次。一年埋头苦读下来,自我感觉良好,无数次的模拟考试的良好成绩让他觉得这次考上第二批普通本科线应该没啥问题,运气好点,进第一批重点线也是有可能的事。因此,信心十足的准备迎来人生的第二次次高考。此刻,坐在大圆桌边的他,看着高复班的同班同学陈晓中递过来的那碗饭,感慨万分。上世,他因为交不起饭钱,自带了三天的干粮。高复班的班长许海法同学实在看不下去,就帮他交了饭钱。让他一起吃桌菜。吃饭时,坐在同一桌的陈晓中很殷勤的去帮他盛饭,而这碗饭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这碗饭被陈晓中下了泻药。林霖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开始就一直拉肚子。这不是一般的拉肚子,是拉的天昏地暗,晕头转向,虚脱无力的那种程度的拉肚子。他一直以为是自己喝了什么不干净的水,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吃的饭菜。因为那时候有500人吃一样的饭菜,而拉肚子的就他一个,林霖是做梦也没有想到饭菜的头上。直到15年后的2006年的同学会上,已经是章华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陈晓中喝醉了酒,得意洋洋的对同住一个房间的老班长许海法说出了真相。是他在林霖吃的饭里放了泻药,才让林霖拉肚子的。许海法立即告诉了林霖。林霖才知道那年高考时,因为拉肚子拉到虚脱,迷迷糊糊的考了三天,到头来连大专线也没过,高考落榜,竟是被陈晓中所暗算的。
否则在正常情况下,连平时成绩一直不如林霖的陈晓中都能考上重点线。
那林霖考上重点线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怜的是,那时候已经步入中年的林霖在许海法家的小工厂里做个小车间主任。
被生活折磨的早已经失去勇气。即使许海法告诉了他当年的真相,然而无凭无证的情况下,他不敢与有权有势的陈晓中去斗。同学里面也只有许海法为他愤愤不平,别人最多只是心里同情他而已。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陆陆续续的听到,陈晓中当年暗害他,并不全是因为他在高复班的学习成绩一直高居前三名,稳压陈晓中一头。
还有一个原因是陈晓中那时在追求一个叫牟萍的女生,可这个牟萍却暗恋着林霖而拒绝了陈晓中。那真是天大的笑话,一心只想埋头读书的林霖却根本不知道有个女同学喜欢他。
家境烂透的林霖在学校除了许海法,从不和别的同学交往。但陈晓中却在心里恨上了他。
以至于在高考前一天要暗算林霖。让林霖考不上大学,永世没有出头之日。3往事历历在目,重生回来的林霖感慨了一阵。上辈子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性格让他本想拒绝陈晓中递过来的饭,不吃这碗加了泻药的饭,不让陈晓中的阴谋得逞也就罢了。可能也许是重生带来的底气吧,在那一瞬间一股豪气在心中涌起:既然重生一次,就应该畅快淋漓的活着,快意恩仇的闯荡江湖才有意义。于是他神态自若的接了过来,放在自己的前面。
他要让陈晓中自食其果。他没等陈晓中完全坐下来,装作不小心的把陈晓中的筷子打落在地上。等陈晓中嘀嘀咕咕的去橱柜拿新筷子时,林霖飞快而又隐蔽的把陈晓中的那碗饭与自己的那碗饭换了过来。
陈晓中拿了新筷子回来坐下了,林霖故意在他耳边说点悄悄话。
逗的陈晓中不知不觉间把那碗饭吃完了。晚上,林霖故意开着门,躺在床上看书。
眼睛不时的往对面房间瞄一下。陈晓中就住在对面房间内。看着陈晓中开始跑卫生间了,林霖心里默默吐出两个字“活该”。随即关上了门。
’4他对1991年的高考题目印象非常深刻,除了当时他参加了这次高考外。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经常会琢磨当时的这些题目,尤其是后来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他经常搜1991年的高考试卷来做一下,以弥补心里的遗憾。重生回来后记忆力好的惊人,以前模模糊糊的记忆变的非常清晰。91年理科的所要考的7门课的所有题目都在脑中浮现。
他看了看同房间内的班长许海法,这个班长人品相当不错,家境富裕,但不善经营,与文学青年有点靠边,对航海情有独钟。考上大连海运学院和上海海运学院是他的最高理想。
上世俩人交情很深,是林霖极少数挚友中的一个。现在应该帮帮他。
许海法按上世的话来说是个富二代。他父亲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
83年他父亲就承包了乡里的一家机械厂,赚了第一桶金。97年乡镇企业转制时,就个人把工厂买了下来,成了私营企业。工厂办的相当好。可惜在2000年时,因为醉酒驾驶,出了车祸去世了。许海法只得接过工厂负责经营。许海法虽说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比他父亲高了不止一个等级,可是却不是经营企业的料。
他接手机械厂后连勉强维持都做不到。2003年时,他弟弟实在看不下去了,接替他经营工厂。此后,工厂才逐渐起色,林霖也是那时进了这家工厂的,一直到他重生时。
许海法90年应届高考时离专科线差了20分,于是和林霖一起读了高复班。上世时,91年高考还是差了3分。但比拉肚子考砸了的林霖分数要高。然后又复读一年,可92年的高考却差了整整38分,从此心灰意冷告别了高考,去他父亲厂里上班,跟他父亲学着管理工厂。也远离了他的梦想。既然重生回来了,冲着俩人的交情就应该帮他一下。想到这里,他拿出作业本,写了几道数学题目,其中就有类似明天要考到的题目。对许海法说:“和尚,这几道题目,你做下,做好以后,我给你总结一下这种类型的题目做法。
”因为许海法的名字和白蛇传说中大名鼎鼎的法海和尚相似,他们就给他起了个“和尚”的绰号。许海法连忙放下手里的书,拿过作业本说道:“真是及时雨啊,你是知道我的,我不怕语文,英语也能抗。就是怕数学。
去年才考了72分,如果有你的数学分,我去年就能上线了,今天还用在这里吗。
”但是林霖知道,这一次他的数学还是70几分。总分离第三批专科线还差了3分,大学的大门还是对他关闭着。现在让他做熟几道题目,进专科线应该没问题的。
明后天再让他做几道高考试卷里的类似的物理化学的题目,尽量能让他考上上海海运学院。
以实现他的理想。5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天过去了。林霖和许海法是一起回的家。
许海法在许集乡的许集村,林霖家则在许集乡的一个小山村林家村。只有先到许集村,才能再去林家村的。一路上林霖没什么感觉,这些熟烂了的题目,如果不是语文的作文不可预测外,他几乎可以拿满分。当然,他实际考试时是做了保留的。
他可不想考个全省第一,全市第一,那样就太引人注目了。
他只要能达到他自己想进的学校就可以了。许海法则是一路高歌,这一次他在考前做了林霖给他的几道题目,考的确实很好,今年上线应该问题不大了,而且有很大可能可以进上海海运学院。几天后,许集中学来通知让高考生去填志愿。
那时代填志愿真的是很考验人的,是估分填志愿。学校把各门课的试卷做了标准答案,贴在墙上。每个学生对比着标准答案估算自己的分数。
以估算出的分数和去年的各个大学的录取分数做比较,再填自己想进的,能进的学校。
这样的填志愿方式往往会有人后悔一辈子。因为总有人会高估或低估自己分数的。
高估了自己分数的人,一般都会被批次靠后的学校录取,特殊的还会落榜。低估分数的,本来能进重点大学的,甚至清华北大的,因为低估了分数不敢填报,而只读了普通大学的也多的是。而实际的分数要到志愿填报结束后才会发到学校了,学生可以去学校自行查看。有些人认为自己考的不好的人,甚至都不想去看分数。
这也造成了那个时候有很多的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因为那时候的录取通知书是寄到学校的。
有些人认为自己考差了,随随便便的填了志愿后,就出去打工挣钱了。实际成绩也没去看。
更别说去拿通知书。可事实上考的还好,被录取了,学校里等不到人来拿通知书。
有些人就会起坏心思了,改个名,做张假身份证就去读大学了。林霖很快就填好了。
他在三批志愿里填的都是上海的各个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
第一批次的第一志愿就是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因为他为了明年的那场富贵,只想去上海的大学读书。6林霖家里是比较穷的,穷到去年上高复班的学费还是向别人借的。
虽然在林家村的几十户人家来说,大家其实都差不多。略微富裕些的人家,肯定是有家里人在外打工的。就全县来说林家村算是比较穷的一类的。
主要是他们村比较偏僻,村里没有企业,村民都是靠种田吃饭的。这时代靠种田吃饭的,能生存下去的真是奇迹了。按他们村来算,人均0.8亩田。林霖家5口人,4亩田,按正常亩产量1000斤算,年收4000斤稻谷。大约值1100元钱左右。减去成本,减去农业税和各种附加费,剩下的最多不超过300元钱。所以,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近一点在许集上班,远一点到县城。
工资高的70,80元一个月,低的40,50元一个月。但是比在家种田却好多了。
胆子大的,有点技术的跑去广州深圳的可能挣的更多点。留在家里的只好种田了,种更多的田。如果是种自己的田,好歹有点微薄的收入。转承包别人家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