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嫁给村霸以后(周跃进刘时茵)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_完结小说1986嫁给村霸以后周跃进刘时茵
时间: 2025-09-13 07:51:43
日光从糊着报纸的窗缝渗进来,张桂芬握着锅铲的手顿在半空,铁锅里的葱花正“滋啦”炸开。
她盯着门口那个身影,辫子乱糟糟的,左脸颊的肿起在昏暗光线下泛着青,像块被踩烂的茄子。
“脸怎么了?”
锅铲“哐当”磕在铁锅沿上,葱花糊成焦黑。
“没事,不小心摔的!”
她抄起水瓢往铁锅里舀水:“早就跟你说了,别跟纪家那小子走太近,你就是不听!”
张桂芬突然生气地把水瓢摔在灶台,溅起的水花扑了自己一脸,她指着女儿脖子上的红痕,“你看看你这脖子!
是不是周跃进干的?
啊?”
“是我自己摔的!”
刘时茵垂着脑袋,像只斗败的公鸡,“妈,你别说了……我能不说吗?”
张桂芬把她拽到水缸前,“你看看你自己!
为了纪家那小子,你连脸都不要了?”
水面映出刘时茵红肿的脸颊和脖子上的红印子,张桂芬的倒影在水中扭曲,眼眶突然红了,“你爸走得早,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不是让你去给人作践的!”
“妈,”刘时茵的声音哽咽了,“纪年他……别跟我提他!”
张桂芬拉起她的手,“你看看你这双手,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也没让你下过地,你倒好,没日没夜纳鞋底,卖了钱全贴给纪家了!
你图什么?”
“妈,你忘了爸去世那年,你生病住院,他是怎么帮着照顾你的吗?
是他求着家里拿了那点可怜的积蓄出来帮我们!”
张桂芬被女儿呛得无话可说。
母女俩不欢而散。
刘时茵觉得浑身都痛,很累,只想好好睡一觉。
周跃进拎着大包小包跨进厨房时,张桂芬正往陶罐里装晒干的菊花。
“桂芬婶子,忙着呢?”
周跃进堆起笑脸,将手里的礼品袋往灶台一放,“我来看看茵茵!”
“茵茵休息了,你回去吧!”
她没回头,神色冷淡,“我们家不待客!”
“休息了?”
周跃进探着脖子往里屋瞅。
“婶子,茵茵的脸,不是我打的!”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瓶上海牌红花油放在灶台上,“给她抹抹!”
“您放心,我会对茵茵负责的,我己经让我妈去找媒婆了,明天应该就能上门来!”
张桂芬装菊花的手一抖,转身把周跃进推出厨房,“到外头说,别把茵茵吵醒了!”
“婶子,我知道你不喜欢我,但我是真心想娶茵茵!”
他压低声音,从口袋里掏出个油包纸,“我妈说了,只要茵茵点头,立马给1500块彩礼,还帮纪年报上最好的中专……”张桂芬的心跳漏了一拍。
1500百块钱彩礼。
那是一笔巨款。
“中专?”
她接过,指尖触到油纸下硬邦邦的棱角——是个小铁盒,“纪年想考大学,上中专干嘛?”
“大学哪是说考就考的?”
周跃进往前凑了凑,“婶子,您想想,纪年就算考上了,谁供他?
我这是为你们好!”
他指了指铁盒,“这里面是我的一点心意,您拿着花!
给茵茵买两件好的衣服!”
张桂芬打开铁盒一看,里面果然躺着一叠十块钱。
她仔细想了想,真考上,她那傻女儿一双手怕是迟早要废掉,如果真能摆脱纪家,未尝不是件好事?
虽然他们家帮过自己,但还人情可以换种方法。
“不仅如此,我爸还能托关系让茵茵去厂办仓库当保管员,坐办公室吹电扇,月底拿二十八块固定工资!
去厂里干半月就够买台蝴蝶牌缝纫机!
这不比天天戳得满手针眼强?”
“这以后,我们还要定居城里,那可就是城市户口了!”
说到这里,张桂芬己经彻底被打动,甚至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她攥着铁盒子,再三思索,最终点了点头。
“这钱你拿回去,这事我同意没用,还得茵茵点头!
我会劝她的!”
周跃进见她松口,也没跟她扭,接过铁盒子重新放回口袋。
隔天,周母和媒婆上门的时候,刘时茵刚好不在家。
等她从医院回来,她们己经离开。
看着一桌子的礼品,刘时茵心头一颤,周跃进竟真的找人上门提亲了。
“茵茵,你发什么呆呢?
妈跟你说话呢!”
张桂芬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带着一丝不耐,“周跃进家彩礼给得不少,还有他爸能帮你弄个临时工作,进工厂,这可是好机会!
你可别犯傻,纪年那小子家里穷,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能当饭吃?”
“妈!”
刘时茵颤抖着声音,眼神无比坚定,“我不嫁周跃进!”
张桂芬有些窝火:“你都是他的人了,不嫁他嫁谁?
你觉得纪年以后心里头不会有疙瘩吗?”
刘时茵打断母亲,“妈,钱重要,户口重要,但人更重要!
周跃进就不是好人,你怎么能让我嫁给他!”
张桂芬气得首拍大腿:“你……你这死丫头,真是气死我了!”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养了个胳膊肘往外拐的死丫头!”
刘时茵深吸一口气,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周跃进家的彩礼,我一分不要!
临时工的名额,谁爱去谁去!
我刘时茵这辈子,就认纪年一个人!”
“你等着瞧吧,看纪年还会不会要你!”
刘时茵拒绝周跃进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巴掌大的村子里飞快传开。
起初是惊愕,随后便夹杂了各种揣测。
周跃进是什么人?
镇办工厂副厂长的儿子,在村里也算有头有脸,怎么就被刘时茵这个“半拉子”城里户口(她妈是早年下乡的知青,后来返城没成,户口还挂在镇上)给拒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刘时茵还是因为那个“穷酸书生”纪年。
周跃进得知消息时,正在厂里跟几个哥们儿吹牛,手里转着刚买的进口打火机,闻言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啪”地一声合上打火机盖,力度之大让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
“刘时茵,她算个什么东西!”
有人啐了一口唾沫,为周跃进打抱不平,“进哥看上她是给她脸了,还敢嫌弃进哥!”
“就是,那小子有什么好?
除了会读书,土里土气的,穿得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
哪比得上我们进哥!”
周跃进却是一言不发,心里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
周厂长为了儿子的“面子”,在厂里放话:“谁家要是敢跟纪年家走太近,临时工名额就别想了!”
这话像无形的锁链,捆住了村里不少想攀附工厂的人家。
日头偏西时,刘时茵从后山掰了捆玉米秸秆往家走。
土路两旁的蝉鸣聒噪得像煮沸的锅,可她心里却静得出奇。
路过晒谷场,几个纳鞋底的婆娘突然噤了声,目光像针一样扎在她背上。
其中一个嗓门大的张婶到底没忍住,扯着嗓子喊:“时茵丫头,真跟周家掰了?
你把婚事给拒了?”
刘时茵脚步未停,只淡淡应了句:“张婶,家事劳您挂心了。”
“嘿,这丫头片子,还嘴硬!”
另一个婆娘撇着嘴跟旁人嘀咕,“等纪年那穷小子连窝头都供不上她,有她哭的时候!”
“就凭纪年那穷酸样?”
王婆子呸地吐了口瓜子皮,“也不看看自己啥家底,还敢跟周副厂长家抢媳妇?
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刘时茵攥紧了手里的秸秆,指节泛白,只当没听见,加快脚步往前走。
可那些话像附骨之蛆,顺着风往耳朵里钻。
她知道,从拒绝周跃进的那一刻起,这村子里的唾沫星子就够她呛的。
没几天村里开始流传刘时茵“水性杨花”、“嫌贫爱富不成反赖上穷学生”的谣言。
刘时茵想这些话大多是周跃进的人或被他买通的人散播的,目的就是败坏她的名声,让她在村里待不下去,也让纪年的家人对她产生不满。
张桂芬本就因为女儿倒贴纪家心里头不得劲,这下更是觉得抬不起头,在家摔盆砸碗,骂刘时茵是不孝女。
她想起媒人掰着手指头算副厂长家的好处:村里有房子不说,镇上也有一栋小洋楼、家里还有车,能安排临时工名额不说,还能能转城市户口——那可是她熬了半辈子都没够着的城里门槛。
昨天夜里她偷偷翻出压在箱底的知青返城申请书,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公社干部用红笔勾出的“不符合政策”,女儿却毫不犹豫把机会拒之门外。
刘时茵红着眼圈,咬着牙不肯低头:“妈,那些都是谣言!
是周跃进他们故意散播的!
我和纪年是真心的,我们没做错事!”
“真心?
真心能当饭吃吗?
现在全村人都在看我们笑话!”
张桂芬越说越气,“我告诉你刘时茵,你要是再跟纪年不清不楚,我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女儿!”
张桂芬气得把面团往盆里重重一摔,发出“哐当”一声响。
昨儿周母提着点心匣子上门时,那股子假惺惺的热络劲儿还在眼前晃——“桂芬妹子,孩子们闹别扭呢,咱当妈的可不能较真”,话里话外全是“你女儿不识抬举”的鄙夷。
村口王婆子撞见她时,那声拖长了调子的“哟”,像根细针狠狠扎进她耳膜,连带着三十年前被公社干部训斥“思想落后”的屈辱感都翻了上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王二婶跟人唠嗑的声音:“桂芬嫂子又在屋里砸东西呢,那动静,怕是要把房顶掀了……”话音未落,就听见张桂芬疯了似的扑到门边,“砰”地甩上门,门闩撞在门框上,发出一声闷响。
刘时茵躲在屋里偷偷掉眼泪,既委屈又愤怒。
但事情发展到这里,远远还没结束。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更是将她打了个措手不及。
她盯着门口那个身影,辫子乱糟糟的,左脸颊的肿起在昏暗光线下泛着青,像块被踩烂的茄子。
“脸怎么了?”
锅铲“哐当”磕在铁锅沿上,葱花糊成焦黑。
“没事,不小心摔的!”
她抄起水瓢往铁锅里舀水:“早就跟你说了,别跟纪家那小子走太近,你就是不听!”
张桂芬突然生气地把水瓢摔在灶台,溅起的水花扑了自己一脸,她指着女儿脖子上的红痕,“你看看你这脖子!
是不是周跃进干的?
啊?”
“是我自己摔的!”
刘时茵垂着脑袋,像只斗败的公鸡,“妈,你别说了……我能不说吗?”
张桂芬把她拽到水缸前,“你看看你自己!
为了纪家那小子,你连脸都不要了?”
水面映出刘时茵红肿的脸颊和脖子上的红印子,张桂芬的倒影在水中扭曲,眼眶突然红了,“你爸走得早,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不是让你去给人作践的!”
“妈,”刘时茵的声音哽咽了,“纪年他……别跟我提他!”
张桂芬拉起她的手,“你看看你这双手,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也没让你下过地,你倒好,没日没夜纳鞋底,卖了钱全贴给纪家了!
你图什么?”
“妈,你忘了爸去世那年,你生病住院,他是怎么帮着照顾你的吗?
是他求着家里拿了那点可怜的积蓄出来帮我们!”
张桂芬被女儿呛得无话可说。
母女俩不欢而散。
刘时茵觉得浑身都痛,很累,只想好好睡一觉。
周跃进拎着大包小包跨进厨房时,张桂芬正往陶罐里装晒干的菊花。
“桂芬婶子,忙着呢?”
周跃进堆起笑脸,将手里的礼品袋往灶台一放,“我来看看茵茵!”
“茵茵休息了,你回去吧!”
她没回头,神色冷淡,“我们家不待客!”
“休息了?”
周跃进探着脖子往里屋瞅。
“婶子,茵茵的脸,不是我打的!”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瓶上海牌红花油放在灶台上,“给她抹抹!”
“您放心,我会对茵茵负责的,我己经让我妈去找媒婆了,明天应该就能上门来!”
张桂芬装菊花的手一抖,转身把周跃进推出厨房,“到外头说,别把茵茵吵醒了!”
“婶子,我知道你不喜欢我,但我是真心想娶茵茵!”
他压低声音,从口袋里掏出个油包纸,“我妈说了,只要茵茵点头,立马给1500块彩礼,还帮纪年报上最好的中专……”张桂芬的心跳漏了一拍。
1500百块钱彩礼。
那是一笔巨款。
“中专?”
她接过,指尖触到油纸下硬邦邦的棱角——是个小铁盒,“纪年想考大学,上中专干嘛?”
“大学哪是说考就考的?”
周跃进往前凑了凑,“婶子,您想想,纪年就算考上了,谁供他?
我这是为你们好!”
他指了指铁盒,“这里面是我的一点心意,您拿着花!
给茵茵买两件好的衣服!”
张桂芬打开铁盒一看,里面果然躺着一叠十块钱。
她仔细想了想,真考上,她那傻女儿一双手怕是迟早要废掉,如果真能摆脱纪家,未尝不是件好事?
虽然他们家帮过自己,但还人情可以换种方法。
“不仅如此,我爸还能托关系让茵茵去厂办仓库当保管员,坐办公室吹电扇,月底拿二十八块固定工资!
去厂里干半月就够买台蝴蝶牌缝纫机!
这不比天天戳得满手针眼强?”
“这以后,我们还要定居城里,那可就是城市户口了!”
说到这里,张桂芬己经彻底被打动,甚至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她攥着铁盒子,再三思索,最终点了点头。
“这钱你拿回去,这事我同意没用,还得茵茵点头!
我会劝她的!”
周跃进见她松口,也没跟她扭,接过铁盒子重新放回口袋。
隔天,周母和媒婆上门的时候,刘时茵刚好不在家。
等她从医院回来,她们己经离开。
看着一桌子的礼品,刘时茵心头一颤,周跃进竟真的找人上门提亲了。
“茵茵,你发什么呆呢?
妈跟你说话呢!”
张桂芬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带着一丝不耐,“周跃进家彩礼给得不少,还有他爸能帮你弄个临时工作,进工厂,这可是好机会!
你可别犯傻,纪年那小子家里穷,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能当饭吃?”
“妈!”
刘时茵颤抖着声音,眼神无比坚定,“我不嫁周跃进!”
张桂芬有些窝火:“你都是他的人了,不嫁他嫁谁?
你觉得纪年以后心里头不会有疙瘩吗?”
刘时茵打断母亲,“妈,钱重要,户口重要,但人更重要!
周跃进就不是好人,你怎么能让我嫁给他!”
张桂芬气得首拍大腿:“你……你这死丫头,真是气死我了!”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养了个胳膊肘往外拐的死丫头!”
刘时茵深吸一口气,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周跃进家的彩礼,我一分不要!
临时工的名额,谁爱去谁去!
我刘时茵这辈子,就认纪年一个人!”
“你等着瞧吧,看纪年还会不会要你!”
刘时茵拒绝周跃进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巴掌大的村子里飞快传开。
起初是惊愕,随后便夹杂了各种揣测。
周跃进是什么人?
镇办工厂副厂长的儿子,在村里也算有头有脸,怎么就被刘时茵这个“半拉子”城里户口(她妈是早年下乡的知青,后来返城没成,户口还挂在镇上)给拒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刘时茵还是因为那个“穷酸书生”纪年。
周跃进得知消息时,正在厂里跟几个哥们儿吹牛,手里转着刚买的进口打火机,闻言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啪”地一声合上打火机盖,力度之大让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
“刘时茵,她算个什么东西!”
有人啐了一口唾沫,为周跃进打抱不平,“进哥看上她是给她脸了,还敢嫌弃进哥!”
“就是,那小子有什么好?
除了会读书,土里土气的,穿得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
哪比得上我们进哥!”
周跃进却是一言不发,心里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
周厂长为了儿子的“面子”,在厂里放话:“谁家要是敢跟纪年家走太近,临时工名额就别想了!”
这话像无形的锁链,捆住了村里不少想攀附工厂的人家。
日头偏西时,刘时茵从后山掰了捆玉米秸秆往家走。
土路两旁的蝉鸣聒噪得像煮沸的锅,可她心里却静得出奇。
路过晒谷场,几个纳鞋底的婆娘突然噤了声,目光像针一样扎在她背上。
其中一个嗓门大的张婶到底没忍住,扯着嗓子喊:“时茵丫头,真跟周家掰了?
你把婚事给拒了?”
刘时茵脚步未停,只淡淡应了句:“张婶,家事劳您挂心了。”
“嘿,这丫头片子,还嘴硬!”
另一个婆娘撇着嘴跟旁人嘀咕,“等纪年那穷小子连窝头都供不上她,有她哭的时候!”
“就凭纪年那穷酸样?”
王婆子呸地吐了口瓜子皮,“也不看看自己啥家底,还敢跟周副厂长家抢媳妇?
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刘时茵攥紧了手里的秸秆,指节泛白,只当没听见,加快脚步往前走。
可那些话像附骨之蛆,顺着风往耳朵里钻。
她知道,从拒绝周跃进的那一刻起,这村子里的唾沫星子就够她呛的。
没几天村里开始流传刘时茵“水性杨花”、“嫌贫爱富不成反赖上穷学生”的谣言。
刘时茵想这些话大多是周跃进的人或被他买通的人散播的,目的就是败坏她的名声,让她在村里待不下去,也让纪年的家人对她产生不满。
张桂芬本就因为女儿倒贴纪家心里头不得劲,这下更是觉得抬不起头,在家摔盆砸碗,骂刘时茵是不孝女。
她想起媒人掰着手指头算副厂长家的好处:村里有房子不说,镇上也有一栋小洋楼、家里还有车,能安排临时工名额不说,还能能转城市户口——那可是她熬了半辈子都没够着的城里门槛。
昨天夜里她偷偷翻出压在箱底的知青返城申请书,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公社干部用红笔勾出的“不符合政策”,女儿却毫不犹豫把机会拒之门外。
刘时茵红着眼圈,咬着牙不肯低头:“妈,那些都是谣言!
是周跃进他们故意散播的!
我和纪年是真心的,我们没做错事!”
“真心?
真心能当饭吃吗?
现在全村人都在看我们笑话!”
张桂芬越说越气,“我告诉你刘时茵,你要是再跟纪年不清不楚,我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女儿!”
张桂芬气得把面团往盆里重重一摔,发出“哐当”一声响。
昨儿周母提着点心匣子上门时,那股子假惺惺的热络劲儿还在眼前晃——“桂芬妹子,孩子们闹别扭呢,咱当妈的可不能较真”,话里话外全是“你女儿不识抬举”的鄙夷。
村口王婆子撞见她时,那声拖长了调子的“哟”,像根细针狠狠扎进她耳膜,连带着三十年前被公社干部训斥“思想落后”的屈辱感都翻了上来。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王二婶跟人唠嗑的声音:“桂芬嫂子又在屋里砸东西呢,那动静,怕是要把房顶掀了……”话音未落,就听见张桂芬疯了似的扑到门边,“砰”地甩上门,门闩撞在门框上,发出一声闷响。
刘时茵躲在屋里偷偷掉眼泪,既委屈又愤怒。
但事情发展到这里,远远还没结束。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更是将她打了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