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楷秦厉(穿越傀儡皇帝,我杀出个新天下!)全章节在线阅读_(穿越傀儡皇帝,我杀出个新天下!)完结版免费阅读
我睁眼时,先帝刚咽气。龙椅未暖,后宫已乱。原身是个蠢货,被妃子牵着鼻子走。
兵部调令要她批红,内阁奏折她先过目。沈昭容,一个妃子,权倾朝野。我冷笑,这江山不是她的玩具。登基第一夜,我召锦衣卫入宫。冷宫大门轰然关闭。沈家满门抄斩,血洗三更。朝臣惊醒:这皇帝,换人了。我不是来跪着当傀儡的。我是来杀出个新天下的。
1永昌元年,子时三刻。我睁眼时,先帝刚好咽气。烛火在窗纸上晃,像鬼影爬墙。
龙榻冷得刺骨,我躺在上面,四肢发软,像是被人抽过一遍筋骨。
脑子里却清楚得很——我不是这具身子的原主。他是大宇新帝,登基三年,懦弱无能,被一个妃子架着走。朝政她批,兵符她圈,连早膳吃什么都要她点头。而我,是五天前穿进来的。原主死前最后一眼,看见的是沈昭容坐在御案后,朱笔轻点,写下“准奏”二字。那支笔,本该握在皇帝手里。我撑着坐起,喉咙干得冒烟。
外头风雨拍窗,殿内只有两个宫女守着,低着头,眼皮都不敢抬。我知道她们是谁的人。
我摸到腰间那把刀——断霜。刀柄冰凉,纹路刻着龙鳞。这把御刀从不离身,原主连握都握不稳。但我能。我不是来当皇帝的。我是来夺命的。沈昭容今晚不会来。
先帝刚死,她要等明日早朝,当众提出“垂帘听政”。一道诏书下来,皇帝就成了摆设,连印章都是她盖。还剩六时辰。我掀被下床,腿一软,差点跪倒。这具身体太虚了,酒色掏空,经脉如朽木。但我站着没动,等那阵晕过去。门口小太监探头,看见我起身,吓得缩回去。我叫住他:“去东厂,召秦厉。
”他抖得像筛糠:“陛下……夜里不得擅传……”我没说话,走过去,一手掐住他手指,猛地一拧。咔。他惨叫一声,跪在地上哭嚎。我蹲下来,盯着他眼睛:“你去,或许死。
不去,现在就死。”他爬出去的姿势像条瘸狗。我回到榻前,从枕下抽出一块铜符——半块龙纹,暗红锈迹,是先帝私授东厂暗卫的信物。原主不知道,我知道。我在现代搞过情报战,这种东西,从来不会只给一个人。秦厉来得很快。三十五岁,面如枯木,一身黑袍,跪在殿中连呼吸都压着。他是东厂提督,先帝亲手养的刀,专门杀见不得光的人。我扔出铜符。他接住,没看,直接收进袖子。“听令。”我说,“你现在去玄甲军偏营,找副统领陈枭。他弟弟上月被沈衍当街打死,尸首都找不到。
你拿这符,告诉他——清君侧,诛奸妃,事成之后,京营归他。
”他抬头:“陛下……调军需兵符与丞相联署……”“不必。”我打断,“先帝暴毙,奸妃弑君,遗诏密启,东厂奉旨行事。你只管带人去,把陈枭控制住,让他下令调兵。
若他不从,当场格杀。”他瞳孔一缩。我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不是规矩,这是造反。
但我不讲规矩。“你若不去,”我盯着他,“明天 sunrise 之前,东厂三百七十二人,一个不留。”他额头磕地,起身退走,没再问一句。我写下三道密旨。
第一道:玄甲军围沈府,男丁尽斩,女眷没入教坊,鸡犬不留。第二道:锁拿沈昭容,打入冷宫,断其食水,铁链穿琵琶骨,押入地牢。第三道:封锁宫门,凡私通外庭者,立斩无赦。写完,我吹熄蜡烛,站在窗前等。雨越下越大。一个时辰后,宫外传来马蹄声,密集如鼓。玄甲军动了。又过半刻,东厂番子翻墙入宫,回报:“沈府已围,沈衍拒捕,已被斩于后门。陈枭持令接管京营,沈家亲兵溃散。”我点头。再半个时辰,沈昭容被抓。
她被押到冷宫门口时还在笑,披发赤足,眉心那点朱砂艳得像血。看见我站在阶上,她忽然止笑,眼神一颤。“你……”她声音轻了,“你不是他。”我没动。她猛地往前扑,chains 拉得哗啦响:“你到底是谁?!萧彻早该死了!他连话都不敢大声说!
你不是他!”我拔刀。刀光一闪,她发带断了。黑发散下来,披在肩上,像一匹泼墨。
我一步步走近,刀尖抵住她喉咙。她没退。“你说得对。”我声音很平,“我不是他。
他是懦夫,所以死。我是皇帝,所以我活。”她瞪着我,嘴唇发抖。“这江山,”我压低声音,“不养废物,也不养女人干政。”我回头:“穿骨。”两个番子上前,铁钩穿过她琵琶骨,她惨叫一声,跪倒在地。我看着她被拖进地牢,没再多说一个字。
秦厉回来时,天边刚泛白。他跪下:“沈家上下一百三十七口,尽数伏诛。首级已悬午门,血书‘谋逆者,族诛’。”我嗯了一声。他犹豫片刻:“宫中……已有传言,说先帝非正常死亡,疑为……陛下所为。”我冷笑:“让他们说。
”“若沈党余孽反扑……”“反扑?”我转头看他,“他们连主子都保不住,还谈什么党?
传令下去,三日内,凡沈姓官员,一律停职待查。有藏匿者,同罪论处。”他低头:“是。
”我走回殿中,龙袍未换,血气未散。坐在龙椅上,我才觉得这身子有点热了。
原主活了二十一年,三年帝位,被人当狗牵着走。我活了二十五年,前二十年在战场杀人,后五年穿进这具烂壳子,一睁眼就是绝境。但我不是来求生的。我是来掌权的。
沈昭容以为皇帝软弱可欺,以为天下尽在她手。她不知道,她扶起来的不是病猫,是狼。
一头披着龙袍的狼。她错在,把权谋当情戏演。而我,把政变当战术打。先帝死,我醒。
她掌权,我忍。她布局,我等。等的就是这一刻——夜未尽,血已洗牌。门外传来脚步声。
秦厉又来了,声音压得极低:“徐御史在偏殿候着,说要上奏先帝丧仪。”我闭眼。徐慎,御史中丞,清流代表,原是赵党门生,但骨头硬。这种人,现在还敢来见我,说明他看懂了风向。“让他等。”我说,“等我换身干净衣服。”我起身,走到铜镜前。
镜中人脸色苍白,眼窝深陷,但那双眼——冷得像铁。这双眼睛不属于病弱皇帝。
属于一个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指挥官。我整了整衣领,腰佩断霜,走出殿门。风停了。
天快亮了。昨夜血雨,已随夜风歇。可我知道,这才刚开始。沈家倒了,但朝堂还在。
赵元楷还没动,藩镇还在看。我需要更多刀,更多火,更多人头落地。我不是仁君。
我不需要爱这江山。我只要,驯服它。2天光刚透,我站在铜盆前,水面上浮着几缕暗红。
洗过手,指尖还黏着血丝。宫人低着头换下龙袍,新衣领口压住昨夜留下的淤痕。
秦厉在殿外等我。“周文远昨夜收了三封密信,一封来自西北,两封经礼部驿道转出。
”他嗓音像砂石磨过铁板,“信使已被截在城门,人还活着。”我点头。“让他活着。
今日早朝,他会自己把信交出来。”钟响三声,百官入殿。我踏上玉阶时,赵元楷已在班首。
白须齐整,袍角无尘,像一座不动的山。他没看我,目光落在空着的垂帘位置——那是沈昭容过去站的地方。群臣跪拜,山呼万岁。我落座,指尖轻敲龙椅扶手。礼部尚书周文远出列,捧笏上前。“启奏陛下,先帝驾崩,国丧未举,宫闱却已血流成河。”他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沈氏虽有干政之嫌,然未经廷议定罪,便族诛满门,锁妃冷宫,恐违祖制,伤天和。”我看着他。他顿了顿,继续道:“臣请陛下,赦免昭容,还其位份,以正宫纲,安天下士人之心。”身后几位御史立刻跟进附议。
有人低头,有人挺胸,但意思一样:要我认错。我缓缓起身。“周文远。”我开口,声音不大,却盖过殿内所有呼吸,“你昨夜,可曾收信?”他一愣。“臣……不知陛下所指。
”“西北藩王写给你的信。”我盯着他眼睛,“说你帮他运盐铁出关,他许你三城赋税分成。
信上还说,‘待朝局动荡,共分天下’。”殿内骤静。他脸色变了。“陛下!此乃污蔑!
臣忠于社稷,岂会通敌!”我没动。秦厉从殿侧走出,手中托着一只油纸包。我示意他打开。
油纸摊开,露出半张信笺。上面字迹与周文远奏折如出一辙,内容正是私通藩镇、密谋割据。
“这信,”我说,“是你门下小吏从你书房火盆里抢出来的。火没点着,纸只焦了一角。
”周文远猛地抬头,眼神乱了。“你若不信,”我淡淡道,“现在可以去摸一摸袖口。
你今早出门前,是不是烧了什么?灰烬还沾在指甲缝里。”他下意识缩手。我抬手。
锦衣卫上前,当众搜身。在他内袖夹层,抽出另一张未烧尽的信纸。群臣哗然。
赵元楷依旧站着,没动,也没说话。但他眼角抽了一下。我重新坐下。“周文远,你还有何话说?”他扑通跪下。“陛下!这是栽赃!是东厂构陷忠良!臣愿对天发誓,绝无二心!”“发誓?”我冷笑,“你昨晚就发过誓。在给藩王的回信里写:‘事成之后,先杀御史台,再废科举’。”他张口,却发不出声。“来人。”我抬手,“廷杖四十,当场执行。”殿前武士立刻上前,按他伏地。第一杖落下,血溅在玉阶上,像泼了一碗红漆。
他惨叫,第二杖下去,声音就哑了。第三杖,他开始抽搐。到第十杖,他已经不动了,但杖刑继续。二十、三十、四十。最后一杖打完,他整个人瘫在血泊里,气若游丝。
我站起身,扫视群臣。“再议沈氏者,与此同罚。”没人敢抬头。散朝后,徐慎在偏殿等我。
他没穿官服,只披一件旧袍,手里攥着一份名单。“陛下。”他声音低,“昨夜礼部有七名官员连夜出城,被城门司拦下。他们身上都带着赵元楷亲笔信,内容是‘共守礼法,还政于臣’。”我接过名单,一眼扫完。“赵元楷想逼宫?
”“不是逼宫。”徐慎摇头,“是劝退。他联合六部十三司,准备今日联名上奏,说陛下昨夜擅杀,有失仁德,请求‘归政太庙,闭关修省’。”我笑了。“他以为我是原主?
以为杀了沈家,我就该收手?”徐慎没笑。“他觉得您会怕。怕士林清议,怕史笔如刀。
”“那我偏不让刀停。”我转身走向御案,提笔写下诏书。“开设特科。”我边写边说,“不拘门第,不限籍贯,凡寒门孤贫、才学出众者,皆可应试。试题由你出,考官由你定,录取由你批。”徐慎一震。“陛下……这等于断赵党根基。”“就是要断。
”我把诏书递给他,“他们垄断科举三十年,门生遍布朝堂。我不动赵元楷,但我要让他变成孤家寡人。”他接过诏书,手微微发抖。“陛下……此举风险极大。
若世家联合抵制,特科无人应试……”“会有人来的。”我说,“天下读书人,不止一个赵党。穷书生想出头,寒士想改命,他们等这一天,比谁都久。”他低头,良久,躬身一拜。“老臣……定不负所托。”他走后,我坐在案前,翻开一本册子。
是昨夜抄家时从沈府密室搜出的账本。第一页,写着三个名字,用朱笔圈着。
周文远、李维、赵元楷。下面一行小字:“年供黄金三千两,事成后共掌中枢。
”我合上册子,放在火盆上。火苗窜起,烧着了纸角。门外传来脚步声。秦厉进来,低声说:“周文远死了。抬出宫时,嘴里还在吐血沫。”“埋了。”我说。“赵元楷刚回府,立刻闭门谢客。门生陆续登门,已有二十七人。”我点头。“传我口谕,特科三日后开考。
榜文贴满各州府,驿道加急,三日必达。”秦厉应声要走。我叫住他。“等一下。
”我从案下取出另一本薄册,封皮空白。“去查这上面的人。都是当年沈家提拔的官员。
查他们近三年的收支、宅邸买卖、妻妾来源。”“陛下是想……顺藤摸瓜?”“不是摸瓜。
”我盯着他,“是挖根。赵元楷以为自己干净,可他门下这些人,早被沈家喂饱了。
他们敢咬我,我就让他们知道,吃下去的,都得吐出来。”他接过册子,退出殿外。
我独自坐在殿中,火盆里的账本已烧成灰。窗外,日头正高。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得灰烬轻轻打转。我伸手拨了拨炭火,火星飞起,落在手背上,烫出一个小点。我没甩手。
就在这时,徐慎去而复返,脸色变了。“陛下!”他声音发紧,“礼部刚报,有三名特科考生……在来京途中遇劫,至今下落不明。”3徐慎前脚刚走,后脚秦厉就进了殿。他站在门边,没跪,也没说话,只把一份卷宗放在御案上。
火盆里的灰还在飘,他袖口沾了点,拍了拍。“三名考生,最后一站是安平驿。
”他声音还是那副砂石磨铁的调子,“驿丞说他们当晚住下,次日清晨被人叫醒,说官道塌方,改走山道。等巡防营发现时,马车烧了,人没了,考引化成灰。”“人没了?
”我盯着他,“是死了,还是跑了?”“活的。”他抬眼,“有人看见他们被蒙着头押上黑车,往北去了。押车的是锦衣卫服色,但没挂腰牌。
”我手指在案上敲了一下。锦衣卫不挂腰牌出勤,只有两种情况:私调、或执行见不得光的命令。“霍震知道这事?”“他昨儿去了北镇抚司,待了两个时辰。出来时,烧了一堆文书。”我笑了。霍震是赵元楷的人,这点我早知道。
但他一直藏得深,表面忠勤,从不越界。现在动特科考生,等于直接踩我脸。这不是贪,是宣战。“叫陈枭。”我说。秦厉顿了顿。“陈枭?锦衣卫千户?”“就是他。”我站起身,“别人查锦衣卫,是自查自护。他查,才叫监察。”陈枭半个时辰后到。高个子,脸冷,进殿不慌,跪得干脆。他在锦衣卫十年,从不站队,也不结交同僚,连喝酒都独来独往。
这种人,要么蠢,要么极聪明。我更信后者。“北镇抚司密档,你去查。
”我把秦厉带来的卷宗推过去,“三名考生失踪,押送的是锦衣卫。我要知道是谁下的令,钱从哪出,人被藏在哪。”他翻开卷宗,眉头没动,手指却顿了一下。
“指挥使霍震……会准我查?”“他不准,你也得查。”我看着他,“从现在起,你直报于我。出了事,我担。”他合上卷宗,点头。“臣,领命。”人走后,秦厉低声问:“真信得过他?”“不信。”我靠回椅背,“但比霍震听话的,现在就得用。
”三天后,陈枭回来。他把一本账册放桌上,封面空白,边角磨损。“锦衣卫近三年,以‘边饷押运’名义调拨银三百二十七万两。”他声音低,“实际到账不足百万。
差额走的是‘暗桩支应’条目,签字是霍震亲笔。”我翻开账册,一页页看。
每一笔都有去向:某月某日,十万两转礼部某员外郎名下商号;某日二十万两购地,地主是赵元楷侄媳。这不是贪,是系统性瓜分国库。“还有这个。”陈枭又递上一份口供,“北镇抚司一个文书,昨夜主动投案。他说霍震私下收了沈家旧部二十万两黄金,放走了七名通缉要犯,包括沈衍的幼子。”我合上账册。终于动到根了。“秦厉。”我抬头,“去把霍震请来。别惊动别人,就说朕要问北疆军报。”霍震一个时辰后到。他穿得整,袍子没皱,胡子也修过,进来跪得稳,像不知道自己要死。“陛下召臣,可是北线有军情?
”我没答,只把账册推过去。他看了一眼,脸色没变,但手指收了收。
“这账……臣不知来源。恐是伪造。”“伪造?”我笑了笑,“那我问你,沈衍之子,现在在哪?”他猛地抬头。我知道他慌了。沈家余党是绝密,他若没参与,根本不知道这人还活着。“你不说,也有人会说。”我慢慢道,“陈枭已经查实,你收了二十万两金,放人出城。你当朕的诏狱是摆设?”他咬牙。“陛下!臣纵有错,也是为稳朝局!沈家虽败,余党未清,若大肆抓捕,恐激变!臣所为,实为社稷计!
”“社稷?”我冷笑,“你为社稷,收了赵元楷门生三十七万两?买田置宅,妻妾换了四个?
连儿子都送去江南,改名换姓?”他身子一抖。“你……你怎会……”“你以为东厂没人?
”我盯着他,“你以为你藏得好?”他忽然抬头,眼里有了光。“东厂?”他冷笑一声,“那群太监,也配查我?他们自己都脏得发臭!秦厉每年收赵相‘岁贡’十万,整整五年!
东厂才是赵党的狗!”我沉默。他见我不出声,胆子大了。“陛下!您信陈枭,不信我?
他十年前就和沈家走得太近!他妻子的哥哥,是沈府管家!您以为他干净?
他才是沈家埋得最深的棋!”我依旧没动。他喘着气,还想说。我抬手。
门外进来两个锦衣卫,把他架起来。他挣扎。“你不能杀我!我是三朝老臣!
赵相不会放过你!天下清议……”门关了。我坐了会儿,翻开账册,找到秦厉的名字。没有。
但霍震不会无的放矢。我提笔,在空白页写下“岁贡十万”四个字,然后合上。当晚,诏狱。
我亲自审霍震。他被绑在铁架上,嘴还在动。“陛下,若您放我一马,我愿供出赵元楷全部党羽。三十人,名单在我府中密匣……”“我不想听名单。”我打断他,“我想听东厂的事。”他一愣。“你说秦厉收钱,证据在哪?”“我……我有账本!
藏在城外庄子!是他亲信送来的!每年冬至,银子走漕船,到通州码头……”“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报?”他哑了。我笑了。“因为你和秦厉,是一条绳上的。你们一个收钱放人,一个收钱闭眼。赵元楷养你们,不是为了忠,是为了乱。”他瞪着我,忽然吼:“那你又能撑几天?赵相门生遍天下!你废一个,来十个!你杀得完吗?”我没答。
转身走了。出狱时,秦厉在廊下等我。“霍震招了。”我说。他低头。“那……如何处置?
”“明日午时,斩首示众。”我看着他,“锦衣卫失察纵恶,指挥使伏法。东厂呢?
”他一僵。“监查不力,即日裁撤。”我淡淡道,“旧东厂,散了。”他抬头,眼里有惊。
“新设东厂,提督陈枭。”我继续说,“专司监察锦衣卫、六部、及所有监察机构。
”他嘴唇动了动,没出声。“你放心。”我转身,手按上刀柄,“有功则赏,有罪则诛。
我不问忠心,只问结果。”他跪下,头低到地。我走出宫门时,天刚亮。风从东边来,吹得旗子啪啪响。陈枭站在台阶下,一身新制黑袍,腰佩铁牌。我走下台阶,停在他面前。
“新东厂第一道令。”我说,“查秦厉。近三年收支,往来书信,所有接触之人。”他一震,但没问为什么。“臣……领命。”我转身回殿。背后,风更大了。旗子撕裂了一角,飞起来,像只断翅的鸟。4清晨,太监在宫墙下捡起半截碎旗,灰扑扑的布条缠在指尖,像条死蛇。
他哆嗦着捧进殿,没敢说话,只跪着举过头顶。我盯着那块布,上面沾的灰像干涸的血。
风还在吹,殿外空了一半的旗杆晃了晃,发出铁扣摩擦的轻响。“陈枭呢?”我问。
“在值房候着,有急报。”秦厉站在门侧,声音比往常低,眼窝发青。我抬手。
他递来一份军书,火漆封口已被撕开。“西北八百里加急,三天前发的,昨夜才到。
”他顿了顿,“截报的是礼部驿丞,说是‘东厂裁撤,文书待审’。”我冷笑。赵元楷的手,伸得真长。翻开军书,字句简短,但每一行都像刀扎进来:肃王朱元朗起兵,破阳平关,屠守将全家,悬首城门。三日连克两关,兵锋直指潼关。檄文已发,称“陈枭乱政,秽乱朝纲”,要“清君侧,安社稷”。我合上军书,扔在案上。“召阁臣,一个时辰后,奉天殿议事。”秦厉没动。“陛下,陈枭说……潼关守将曾是沈家旧部,未必可靠。
”“那就让他也死。”我说,“传令玄甲军,整备三日口粮,随时出征。”他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劝,低头退了出去。半个时辰后,奉天殿。文官站了一片,赵元楷的人占了大半。
有人低头,有人偷瞄我脸色。没人提边患,倒有几个扯着东厂裁撤的事,说“监察无序,恐生大乱”。我坐在高阶上,没说话。直到陈枭进来,站到殿中,声音冷得像铁:“昨夜截获密信,礼部主事周延通敌,三日前向肃王送出潼关布防图。
”殿内一下静了。“信在哪?”一个御史出列,声音发紧。陈枭没理他,只看向我。我点头。
他从袖中抽出一张纸,展开,高举过头:“印鉴、笔迹、火漆,俱在。要不要当场比对?
”那御史脸白了,缩回队列。“还有谁要议东厂?”我开口。没人应。“那就议西北。
”我站起身,“肃王叛乱,三日破三关。你们说,怎么办?”话音落,一个白胡子老臣颤巍巍出列,是赵元楷门生李崇礼。“陛下,肃王毕竟是宗室,血脉相连。
不如遣使议和,许以重利,令其退兵。战事一起,百姓遭殃,国库空虚……”“国库空虚?
”我打断,“霍震贪的三百多万两银子,你记得?”他一僵。“现在敌军打到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