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5,我开局先和我老婆离了婚未来王啸林最新推荐小说_完结版小说推荐重生1985,我开局先和我老婆离了婚未来王啸林
1985年,秋。红色的双喜字还带着潮气,贴在斑驳的墙壁上。空气里,弥漫着廉价的烟酒味和亲戚们散去后的喧闹余温。我,陈凡,正坐在婚床上。上一秒,我还是2025年那个因为长期酗酒导致肝癌晚期,孤独死在出租屋里的失败者。下一秒,我回到了四十年前,我和我妻子刘玥的新婚之夜。她穿着一件红色的确良衬衫,正坐在梳妆台前,小心翼翼地把今天收到的红包里的钱,一张张抽出来,抚平,然后码好。
她的侧脸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清纯又动人。但在我眼里,这张脸,比任何妖魔鬼怪都要可怖。就是这个女人,一个月后,会卷走我父母用毕生积蓄为我凑的、准备用来做生意的三千块钱,跟着一个开着桑塔纳的“港商”私奔。就是因为这三千块钱的消失,我父亲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半年后撒手人寰。我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精神也出了问题,没两年也跟着去了。而我,从一个前途无量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一蹶不振的酒鬼,蹉跎了一生。我的整个人生,我的家庭,就毁于今晚,这个我名义上的妻子手上。“陈凡,你看,今天我们收了一千三百二十六块钱的礼金呢!”刘玥回过头,举着手里那沓厚薄不一的钞票,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金钱的渴望。和上一世,一模一样。我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我的眼神,一定冷得像冰,让她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了。“你……你怎么了?怎么这么看着我?”她有些不安地把钱收了起来。
我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了纸和笔。这是我醒来后的半个小时里,做的唯一一件事。
我当着她的面,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离婚协议书然后,我开始写内容。很简单,总共三条:一、双方自愿离婚。二、无任何财产纠纷。三、从此婚嫁各不相干,互不追究。
写完,我签上我的名字,按了手印。然后,把那张还带着我体温的纸,推到了她面前。
“签了它。”我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刘玥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她看着那张纸,像是看到了什么最不可思议的东西。“陈凡!你疯了!
今天是……是我们大喜的日子!”她尖叫起来。她的尖叫,引来了还没走远的双方父母和几个至亲。门被推开,我爸,我妈,她爸,她妈,全都冲了进来。“怎么了这是?小两口新婚之夜吵什么吵!”我妈一边说,一边赔着笑脸。
当他们看清桌上那张“离婚协议书”时,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阿凡!你搞什么鬼!
”我爸气得浑身发抖,一巴掌就要扇过来。我没躲。上一世,我没能为他养老送终,这一巴掌,我该受。但巴掌没有落下。我抬起头,目光越过所有人,直直地看着刘玥,一字一句地说道:“因为,我不想等到一个月后,她拿着我们家准备给我做生意用的三千块钱,跟着别的男人跑了之后,再来谈离婚。
”一句话,石破天惊。整个房间,死一般的寂静。2. 她要三千块彩礼?
我要她还我十年青春!“你……你胡说八道什么!”刘玥的母亲,一个精明又刻薄的女人,第一个反应过来,指着我的鼻子就骂,“我们家玥玥是那样的人吗?你这是污蔑!
是你自己不想结婚,故意找的借口!”刘玥也哭了起来,梨花带雨,楚楚可怜:“陈凡,我们才刚结婚,你怎么能这么说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她演得真好。
如果我不是从四十年后回来的,我也会被她这副无辜的样子给骗了。我爸妈也慌了,一个劲儿地给我使眼色,让我赶紧道歉。在他们看来,新婚之夜闹离婚,不管什么原因,传出去都是天大的丑闻。“我是不是胡说,她心里最清楚。”我根本不理会其他人,目光依旧锁定着刘玥,“或者,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我站起身,走到刘玥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不想离婚也行。”我笑了,笑得冰冷,“你现在,立刻,当着所有人的面,发个毒誓。就说你如果未来有任何对不起我陈家的地方,就让你全家……”我的话还没说完,刘玥的脸,已经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她的眼神,开始躲闪。这个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我妈看出了不对劲,试探着问:“玥玥,你……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刘玥的母亲急了,一把将刘玥拉到身后,叉着腰,摆出了一副撒泼的架势:“瞒着什么?我们能瞒着什么!陈凡,我告诉你,今天这个婚,你想离,没那么容易!我们玥玥是黄花大闺女,嫁给你,现在你说离就离,她的名声还要不要了?想离婚可以,拿三千块钱来!就当是给玥玥的青春损失费!”三千块。
她还真敢开口。这笔钱,就是上一世压垮我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好啊。”我点点头,答应得异常爽快。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刘玥的母亲,她也只是狮子大开口,想把我吓住,没料到我竟然会答应。“不过,”我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弧度,“我给钱,你也得还我东西。”“还……还什么?”刘玥的母亲有些心虚。“第一,你们家收的彩礼,一千块,一分不少地还回来。”“第二,今天收的礼金,一千三百二十六块,这是我们陈家亲戚朋友送的,也得还回来。”“第三,”我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过刘玥的脸,“我还要问你要一样东西。”“我……我要你还我,上一世,因为你家破人亡,蹉跎掉的,整整十年青春!你算算,这值多少钱?”我步步紧逼,声音越来越大,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来的。刘玥被我吼得浑身一颤,瘫倒在地。
她母亲也彻底傻眼了。她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说出“上一世”这种疯话。
但在我那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神逼视下,她第一次感到了恐惧。房间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我爸,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男人,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看着刘家母女那心虚的表情,再看看我这决绝的样子,他明白了,我的话,恐怕不是空穴来风。他默默地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只说了一个字:“离。”一锤定音。最终,婚没离成,因为刘家拿不出钱来退彩礼和礼金。但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我给了他们三天时间。
三天后,如果钱还不上,我就去街道办,申请婚姻无效。在80年代,一个女人如果被夫家以这种理由退婚,那她这辈子,基本就毁了。刘家的算盘,打得稀碎。
他们本以为嫁了女儿,拿了彩礼,未来还能图谋我家里更多的钱。但他们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来自未来的、复仇的恶鬼。<h4>3. 全家震惊,我揣着全副身家南下深圳</h4>三天的时间,对于刘家来说,是煎熬。对我来说,则是布局的开始。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见。我需要时间,来消化这四十年的人生记忆,并为未来,画出第一张蓝图。1985年。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份?这是一个遍地机遇,也遍地陷阱的年份。这是一个野蛮生长,英雄辈出的年份。我知道,几个月后,国家会颁布一个重要的文件,进一步推动价格改革。
这意味着,计划经济的壁垒将进一步被打破,“倒爷”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我知道,一个叫“健力宝”的饮料,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火遍全国。我知道,在遥远的南方,一个叫“深圳”的小渔村,正在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疯狂地创造着奇迹。我的未来,不在这个小小的县城。我的未来,在深圳。三天后,刘家果然没能凑齐那两千三百二十六块钱。刘玥的母亲,带着刘玥,再次来到我家。这次,没了之前的嚣张,只剩下满脸的愁容。“陈凡啊,你看……我们家,是真的没钱。
要不……这婚,就不离了?让玥玥以后好好跟你过日子……”“不可能。
”我没等她说完就打断了她,“钱,我可以不要。但婚,必须离。
”我看着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的刘玥,心中没有一丝怜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上一世,她但凡有一点骨气,我们的结局,或许都不会那么惨。最终,在我的坚持下,我们去街道办,签了字,拿了离婚证。这场只维持了三天的婚姻,正式画上了句号。从街道办出来,刘玥叫住了我。“陈凡,”她抬起头,眼睛红肿,声音沙哑,“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说。”“你……你到底是谁?”我看着她,笑了。“我是你未来的债主。”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回到家,我召开了我重生后的第一次“家庭会议”。我爸,我妈,都坐在桌边,一脸凝重。“爸,妈,”我开门见山,“我要去深圳。”“去深圳干什么?
”我妈一脸担忧,“那么远,人生地不熟的。”“去做生意。”我从怀里,掏出了我家全部的家当——三千块钱。这笔钱,原本是给我结婚后,用来承包县里一个小工厂的。“这个厂,我不包了。”我把钱推到桌子中央,“我要拿着这笔钱,去深圳,闯出一番天地。”“胡闹!”我爸一拍桌子,“那三千块钱,是咱们家所有的积蓄!深圳那地方,听说乱得很,骗子也多,你把钱都拿去了,万一被骗了怎么办?”我理解他们的担忧。在1985年,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能拿出三千块钱,已经是极限了。这笔钱,在他们眼里,是天。“爸,你相信我吗?
”我看着他,眼神无比认真。我爸看着我,看着我那双不再是二十岁年轻人该有的、深邃得可怕的眼睛,他犹豫了。他感觉,自己的儿子,从三天前那场荒唐的“新婚夜”开始,就变得不一样了。“我相信,未来十年,中国的机会,在南方,在深圳。”我一字一句,说得斩钉截铁,“现在去,我们还有机会成为站在风口上的人。如果再等几年,等所有人都看明白了,那就晚了。
”“我不要你们的钱。”我把那三千块钱,又推了回去,“这笔钱,我算跟家里借的。
我给你们打欠条。三年,最多五年,我还给你们的,将是十个,一百个三千块!”我的话,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我爸妈,被我彻底镇住了。最终,我爸长叹一口气,把钱推回给我。
“去吧。”他说,“家里,有我。”我眼眶一热,重重地点了点头。三天后,我告别了父母,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揣着那三千块钱的“天使投资”,毅然踏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熟悉的县城,我知道,我的人生,连同这个时代,都将驶向一个全新的、波澜壮阔的未来。深圳,我来了。
4. 1985年的深圳,遍地黄金,也遍地陷阱绿皮火车哐当了两天三夜,终于抵达了深圳。走出车站的那一刻,一股混杂着海腥味、汗水味和尘土味的燥热空气,扑面而来。眼前的景象,既陌生,又熟悉。熟悉,是因为这些场景,在四十年后的无数纪录片里,被反复播放。陌生,是因为我真真切切地,站在了这片传奇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工地,巨大的塔吊像钢铁森林里的长颈鹿,发出轰隆隆的声响。穿着各式各样服装的人,操着南腔北调,行色匆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欲望和野心。这里,是冒险家的乐园。我没有急着去寻找商机。我知道,在这样一个野蛮生长的地方,信息,比钱更重要。我花了五十块钱,在一个人蛇混杂的招待所,租了一个床位。然后,用两天的时间,把整个深圳的雏形——罗湖区,用脚丈量了一遍。我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国贸大厦,我知道,两年后,它将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震惊全国。
我看到了还是一片荒地的华强北,我知道,几年后,这里将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
我也看到了无数怀揣着梦想,却因为轻信和冲动,被骗得血本无归,最终只能睡在桥洞下的“淘金者”。这里,是天堂,也是地狱。两天后,我对1985年的深圳,有了最直观的认识。我的脑海里,那张未来的蓝图,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我的第一步,不是做生意。是买房。我知道,这个决定,在当时的人看来,有多么疯狂。1985年,商品房制度才刚刚起步,大部分人还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根本没有“买房”的概念。而且,深圳的房价,在当时看来,已经是天价。位置好一点的,逼近一千块一平米。我那三千块钱,连个像样点的单间都买不起。但,这难不倒我。我把目标,锁定在了那些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工的“烂尾楼”上。这些楼,在当时,是所有人避之不及的“陷阱”。但在我眼里,它们是打着三折、四折出售的黄金。因为我知道,不出一年,随着大量外资和热钱的涌入,这些所谓的“烂尾楼”,都会被更大的开发商接盘,然后起死回生。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跑遍了深圳所有的“烂-尾楼盘”。最后,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当时还属于远郊的“深大”附近的一个楼盘。这个楼盘,因为开发商跑路,已经停工半年了。房子只盖了一半,钢筋水泥都裸露在外面,像一具巨大的骨架。售楼处,只有一个留守的老头,每天的工作,就是赶走那些试图进去捡废铁的流浪汉。我找到了他。
“老师傅,我想买房。”老头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我:“后生仔,你眼瞎啊?
这楼都烂尾了,买来干嘛?当心血本无归啊!”“我就喜欢这里,安静。”我笑了笑,递上一根烟,“我想见见你们老板。”在我的软磨硬泡和几包“大前门”的攻势下,老头终于联系上了那个已经濒临破产的开发商。一个小时后,在一个尘土飞扬的工棚里,我见到了那个愁眉苦脸的香港老板。“靓仔,你真要买?”他看着我,一脸的不相信。“买。
”我点点头,“不过,我有个条件。”“你说。”“我要买十套。”我伸出十根手指。
香港老板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但,我现在的钱,只够付一套的首付。
”我话锋一转。“那你耍我啊!”老板的脸瞬间就黑了。“别急。”我从容不迫地从包里,拿出了我早就准备好的东西——一份详细的“分期付款和资产抵押协议”。这份协议,完全是按照四十年后的商业模式来写的。内容是:我先以三百块一平米的“烂尾价”,买下其中一套房子。然后,再用这套房子作为“抵押物”,向他“贷款”,买下剩下的九套。
每个月,我分期还款。如果我还不上,他有权收回所有的房子。这个玩法,在当时,闻所未闻。那个香港老板,看着这份逻辑缜密、条款清晰的协议,彻底懵了。
他作为一个商人,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门道”。这个协议,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损失。
他不仅能立刻回笼一笔资金,缓解燃眉之-急,还能把剩下的烂摊子,用一个“合法”的方式,捆绑销售出去。“靓仔……你……你到底是做什么的?”他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惊疑和佩服。我笑了笑。“我?一个来自未来的,‘风投家’。
”5. 别人买房,我买“烂尾楼”,所有人都笑我疯了合同,签得很顺利。那个香港老板,在仔细研究了我那份“跨时代”的协议后,一拍大腿,当场就签了字。我用两千八百块钱,买下了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付了钱的房子,一套八十平米的两居室。然后,用这套房子的“所有权”,作为抵押,签下了剩下九套房子的“购买意向及分期贷款协议”。
我手里,只剩下了不到两百块钱的生活费。但我,却成了十套深圳房产的“准业主”。当然,这件事,在招待所里,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听说了吗?那个新来的后生仔,把全部家当,都拿去买烂尾楼了!”“不止啊,听说他还签了什么协议,背了一屁股债!”“脑子瓦特了!
真是疯了!等着睡天桥吧!”对于这些嘲笑,我置若罔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们的眼光,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我的眼光,看到了四十年后的波澜壮阔。
解决了“固定资产”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解决“现金流”了。手里只剩两百块钱,我必须尽快找到赚钱的门路。做什么?80年代,做什么最赚钱?“倒爷”。
利用信息差和地域差,倒买倒卖,是那个年代来钱最快的方式。但“倒什么”,是个技术活。
倒卖服装鞋帽?太普遍,竞争激烈,我没有优势。倒卖钢材批文?我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玩不转。我把自己关在招待所里,整整一天,脑海里,那四十年后的记忆,像放电影一样,一帧帧闪过。突然,一个词,跳了出来。电子表。我猛地坐了起来。对了!就是电子表!
我记得很清楚,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从香港、日本流入的电子表,成了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三大件”之一。一块小小的电子表,在内地,可以卖到上百块钱,是身份和潮流的象征。而在深圳,这个紧邻香港的窗口,电子表的“货源”,无疑是最新、最便宜的。这里面的利差,大得惊人!第二天,我揣着身上仅剩的一百多块钱,直奔当时深圳最著名的“走私货”集散地——中英街。8-0年代的中英街,是一条神奇的街道。一边是深圳,一边是香港,一街两制。无数新奇的、内地见不到的商品,在这里汇集。我在这里,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百态”。提着巨大黑塑料袋,行色匆匆的“水客”。操着半生不熟普通话,兜售着各种“洋货”的香港小贩。还有,无数像我一样,揣着发财梦,来这里“淘金”的内地年轻人。我没有急着去进货。
而是像一个猎人,在街上来回观察了整整一天。我发现,这里的电子表生意,虽然火爆,但非常混乱。第一,货源杂。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残次品,普通人根本无法分辨。
第二,价格乱。同一个款式的电子表,这条街的街头和街尾,价格能差出十几块钱。第三,没有“品牌”概念。大家卖的,都是大同小异的“白牌货”。混乱,就意味着有机会。
我用一天的时间,摸清了这里的所有门道。哪里能拿到最便宜的货,哪个老板最讲信用,甚至,连工商管理人员什么时候会来巡查,我都打听得一清二楚。晚上,我回到招待所,激动得一夜没睡。我仿佛看到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道,就在我面前铺开。但,我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光靠我一个人,去中英街进货,然后回内地卖,这种最原始的“倒爷”模式,效率太低,也赚不了大钱。我要玩,就玩点大的。我要做的,不是一个“零售商”。我要做的,是一个“品牌商”和“渠道商”。
一个大胆的、足以改变整个深圳电子表市场的计划,在我的脑海里,开始酝酿成型。
6. 创办“未来电子”,第一桶金从“垃圾”里诞生我的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创立品牌。在一个人人都卖“白牌货”的年代,谁先有了“品牌”,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和定价权。我花了两天时间,设计了一个极其简单的logo——一个由两个字母“F”组成的、形似闪电的图案。F,代表Future未来。我给我的“公司”,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未来电子 (Future Electronics)。
这在当时,简直是惊世骇俗。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子,还没开始卖东西,就先想着搞“品牌”和“公司”。第二步:解决货源。我没有去中英街,找那些小贩拿货。
我直接找到了一个专门给香港那边电子厂,处理“电子垃圾”的废品回收站。没错,我要的,就是那些被工厂淘汰的、有瑕疵的、甚至是坏掉的电子表。废品站的老板,是个精明的广东人。他看着我,像看一个怪物。“后生仔,你要这些垃圾做咩啊?
这些都是坏的,修都冇得修的。”“老板,你别管我做什么。”我递上一根烟,开门见山,“我只要表芯是好的,或者能修好的。你开个价,这些垃圾,我全包了。”在那个年代,知识就是财富。我会修。上一世,我潦倒的时候,为了糊口,在天桥下摆过地摊,修过各种电器。修一块小小的电子表,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最终,我用身上仅剩的一百二十块钱,买下了一麻袋,足足几百块各式各样的“垃圾”电子表。
废品站老板,用一种“人傻钱多速来”的眼神,目送我离开。回到招待所,我立刻开始了我的“炼金”过程。我把那一麻袋的“垃圾”,全部倒在床上,开始分类、拆解、维修、重组。这对我来说,是一项驾轻就熟的工作。有些,只是电池没电了。有些,是表带断了。有些,是内部的接触不良。我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不眠不休,成功地,从那堆“垃圾”里,拼装出了五十块,功能完好,外观至少有八成新的电子表。第三步:打造爆款,建立渠道。我没有把这些表,拿到中英街去卖。我找到了深圳大学的一群学生。我告诉他们,我正在做一个叫“未来电子”的品牌,现在,需要招募一批“校园代理”。
“不用你们出钱进货。”我把一块修好的、贴上了我的“F”标志的电子表,递给他们,“你们只需要戴着它,在校园里,告诉所有人,这是现在香港最流行的‘未来牌’电子表,限量发售。有人想买,你们就来我这里拿货,我给你们三成的提成。”这,就是四十年后的“无货源带货”和“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营销模式。大学生,永远是对新潮事物最敏感,也是最具有传播力的群体。果然,不出三天。“未来牌”电子表,在深圳大学,火了。那个形似闪电的“F”标志,成了校园里最酷的潮流符号。
我的那五十块“垃圾”电子表,以平均八十块一块的价格,被抢购一空。
我赚到了我重生后的第一桶金——四千块钱。这笔钱,在1985年,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但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用这笔钱,租下了一个小仓库,作为我的“工厂”。又从废品站,买来了更多的“电子垃圾”。同时,我开始招兵买马。
我找到了几个手脚麻利、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教他们如何维修和组装电子表。
我的“未来电子”,有了第一个产品,第一个办公室,和第一批员工。我的商业帝国,从一堆“垃圾”里,正式诞生。
7. 华强北封神之战:我预判了你的预判我的“校园代理”模式大获成功后,“未来电子”的名声,很快就从大学校园,传到了社会上。很多人开始打听,这个神秘的“未来牌”电子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知道,光靠“饥饿营销”和“神秘感”,是做不长久的。企业要发展,必须走向正规,必须要有自己的“旗舰店”。我的目光,投向了当时还只是一片电子元件市场的——华强北。
我要在这里,打响我的“品牌升级”第一战。我用赚来的钱,在华强北一个最显眼的位置,租下了一个小小的柜台。没有豪华的装修,只有一块巨大的、手写的招牌——“未来电子——来自香港的潮流,你值得拥有”。然后,我推出了我的“开业爆款”——一款带有秒表和闹钟功能的多功能运动电子表。这款表,当然也是我从“垃圾堆”里,精挑细选,拼装出来的。但经过我的重新设计和包装,它看起来,比市面上任何一款电子表,都要高级。最重要的是,我的定价。
市面上同类功能的电子表,普遍要卖到一百五以上。而我,只卖九十九。并且,我还推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售后服务:“一月包换,一年保修”。
在那个商品卖出去就概不负责的年代,我这个承诺,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开业当天,“未来电子”的柜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天之内,我准备的两百块手表,全部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