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控影帝的追妻日常(林皖苏晓晓)全本免费完结小说_小说完结免费声控影帝的追妻日常林皖苏晓晓
时间: 2025-09-13 08:03:42
说起签约,那天林皖刚把速溶咖啡倒进杯子,门铃声就响了。
她握着勺子的手顿了顿,耳朵贴在门板上听了两秒——不是外卖员的敲门声,倒像是有人刻意放轻了力度,一下一下,透着股耐心。
透过猫眼往外看,楼道声控灯亮着,站在门口的是个穿浅灰色衬衫的男人,手里捧着个文件夹,笑得客气又恳切。
是《声声入心》的导演,张弛。
第一次是上周,林皖隔着门说“没兴趣”,首接拒了;第二次是前天,她听他在门外讲了半小时综艺策划,最后还是以“怕麻烦”为由挂了电话。
林皖深吸口气,慢吞吞拉开门。
“张导,我都说了……林皖老师,就耽误您十分钟。”
张弛没等她把拒绝的话说完,往前递了递文件夹,眼神亮得很,“这次我带了新东西,您一定得看看。”
楼道里的风灌进来,吹得林晚额前的碎发飘了飘。
她犹豫了下,还是侧身让他进来,顺手把客厅的小灯打开——暖黄的光只照亮了半张沙发,剩下的地方还浸在阴影里,像她习惯性藏起来的自己。
“您坐。”
她指了指亮着的那半边沙发,自己则靠在玄关的柜子旁,保持着安全距离。
张弛也不客套,坐下后先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叠照片。
照片上是偏远山区的配音工作室,墙面斑驳,设备老旧,几个孩子围着麦克风,眼睛亮得像星星。
“这是我们上个月去采风拍的。”
他指着照片,声音沉了些,“现在很多传统配音题材,比如地方戏曲配音、古籍有声化,都快没人做了。
年轻人觉得没市场,老艺人找不到传承人,再过几年,这些声音可能就彻底没了。”
林皖的目光落在照片里那个握着麦克风的小女孩身上,指尖无意识地蜷了蜷。
她大学时跟着老师做过古籍有声化的课题,知道那些晦涩的文字要变成有温度的声音,有多难,也知道这份难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坚持。
“我们做《声声入心》,不只是想做声音竞技。”
张弛又拿出一份策划案,翻到“特别单元”那页,“每期都会专门留出时间,介绍这些濒危的配音题材。
您是业内少有的能驾驭多种声线、又懂传统配音的老师,要是您能来,这些声音就能被更多人听见——说不定就能有人因为您,愿意去学、去传承。”
他看着林皖的眼睛,语气格外认真:“这不是单纯的综艺,是给这些快消失的声音,找个能被看见的窗口。”
林皖垂着眼,没说话。
咖啡的热气在杯子里飘着,模糊了她的眼神。
她不是没心动过——那些被遗忘的声音,像藏在旧书里的书签,总让她想起自己刚入行时,对着麦克风反复练习古籍诵读的日子。
“还有件事,我觉得您可能会在意。”
张弛话锋一转,从手机里调出一段视频,是沈砚新剧片花的剪辑,配着网友的吐槽弹幕,“沈砚老师的台词问题,您应该也听说了。
他这次来节目,是真心想提升,还特意跟我们提,希望能跟业内厉害的配音老师多学习。”
林皖的指尖猛地顿住。
沈砚。
这个名字她太熟悉了。
他是顶流,是大银幕上光芒万丈的影帝,也是她藏在手机相册里的“偶像”——大学时她看他演的文艺片,他在里面演一个沉默的修书人,虽然台词不多,可那双眼睛里的专注,让她记了好多年。
后来知道他台词被嘲,她还偷偷对着他的片花练过配音,想着“要是能帮他调整下语气就好了”。
“双buff”的劝说像颗石子,精准砸中了林皖心里最软的地方。
她望着杯子里晃动的咖啡,想起照片里孩子的眼睛,想起沈砚片花里紧绷的侧脸,又想起自己每次配完音,对着镜子说“要是再勇敢点就好了”的模样。
“我……”她张了张嘴,声音有点发紧,“我可以去。”
张弛眼睛一亮,刚要说话,就被林皖打断。
“但我有个条件。”
她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点不容商量的坚持,“全程不露脸。
不管是录制还是后期剪辑,镜头只能拍我的手,或者麦克风,最多……最多拍个剪影。
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长什么样。”
这是她最后的底线。
她习惯了藏在声音背后,习惯了隔着麦克风和世界打交道。
一旦露脸,那些因为配音而生出的勇气,好像就会瞬间消失,只剩下那个连跟邻居打招呼都要提前练习的林晚。
张弛愣了下,随即笑起来,点头如捣蒜:“没问题!
完全没问题!
我们本来就想给神秘嘉宾留悬念,您这个要求,刚好契合我们的策划!”
他站起身,伸手想跟她握个手,又想起她刚才的拘谨,转而把文件夹递过去:“那我们今天就把合同签了?
您放心,所有条款都按您的要求改好了,绝对保证您的隐私。”
林皖接过文件夹,指尖碰到纸页,有点发烫。
她快速翻到最后一页,签下“晚声”两个字——字迹清秀,却带着点藏不住的力道。
送张弛出门时,楼道声控灯刚好灭了。
黑暗里,张弛的声音透着雀跃:“林皖老师,下周见!
您放心,我们一定让您在节目里,把声音的力量发挥到最好!”
门“咔哒”一声关上,林皖靠在门板上,心脏还在砰砰跳。
她低头看着手里的合同,“晚声”两个字在灯光下格外清晰。
手机在兜里震了下,是苏晓晓发来的消息:“听说《声声入心》的导演找你了?
你没答应吧?
那节目要露脸的,你肯定不行!”
林皖握着手机,嘴角忍不住往上翘了翘,回了条消息:“答应了。
不过我不露脸,只出声。”
那边秒回:“!!!
林皖你可以啊!
敢上综艺了!
是不是为了沈砚?
快说实话!”
林皖看着“沈砚”两个字,脸颊又热起来。
她没再回复,而是走到书桌前,把合同放进抽屉,然后拿起麦克风——绒布套还没拆,摸起来软软的。
窗外的天己经黑了,路灯的光透过窗帘缝钻进来,在麦克风上投下一道细瘦的光。
林皖对着麦克风小声说:“就当……是和角色一起,走向光的第一步吧。”
麦克风的网罩上,好像还沾着上次哭戏时的水汽,凉丝丝的,却让她心里,慢慢暖了起来。
她握着勺子的手顿了顿,耳朵贴在门板上听了两秒——不是外卖员的敲门声,倒像是有人刻意放轻了力度,一下一下,透着股耐心。
透过猫眼往外看,楼道声控灯亮着,站在门口的是个穿浅灰色衬衫的男人,手里捧着个文件夹,笑得客气又恳切。
是《声声入心》的导演,张弛。
第一次是上周,林皖隔着门说“没兴趣”,首接拒了;第二次是前天,她听他在门外讲了半小时综艺策划,最后还是以“怕麻烦”为由挂了电话。
林皖深吸口气,慢吞吞拉开门。
“张导,我都说了……林皖老师,就耽误您十分钟。”
张弛没等她把拒绝的话说完,往前递了递文件夹,眼神亮得很,“这次我带了新东西,您一定得看看。”
楼道里的风灌进来,吹得林晚额前的碎发飘了飘。
她犹豫了下,还是侧身让他进来,顺手把客厅的小灯打开——暖黄的光只照亮了半张沙发,剩下的地方还浸在阴影里,像她习惯性藏起来的自己。
“您坐。”
她指了指亮着的那半边沙发,自己则靠在玄关的柜子旁,保持着安全距离。
张弛也不客套,坐下后先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叠照片。
照片上是偏远山区的配音工作室,墙面斑驳,设备老旧,几个孩子围着麦克风,眼睛亮得像星星。
“这是我们上个月去采风拍的。”
他指着照片,声音沉了些,“现在很多传统配音题材,比如地方戏曲配音、古籍有声化,都快没人做了。
年轻人觉得没市场,老艺人找不到传承人,再过几年,这些声音可能就彻底没了。”
林皖的目光落在照片里那个握着麦克风的小女孩身上,指尖无意识地蜷了蜷。
她大学时跟着老师做过古籍有声化的课题,知道那些晦涩的文字要变成有温度的声音,有多难,也知道这份难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坚持。
“我们做《声声入心》,不只是想做声音竞技。”
张弛又拿出一份策划案,翻到“特别单元”那页,“每期都会专门留出时间,介绍这些濒危的配音题材。
您是业内少有的能驾驭多种声线、又懂传统配音的老师,要是您能来,这些声音就能被更多人听见——说不定就能有人因为您,愿意去学、去传承。”
他看着林皖的眼睛,语气格外认真:“这不是单纯的综艺,是给这些快消失的声音,找个能被看见的窗口。”
林皖垂着眼,没说话。
咖啡的热气在杯子里飘着,模糊了她的眼神。
她不是没心动过——那些被遗忘的声音,像藏在旧书里的书签,总让她想起自己刚入行时,对着麦克风反复练习古籍诵读的日子。
“还有件事,我觉得您可能会在意。”
张弛话锋一转,从手机里调出一段视频,是沈砚新剧片花的剪辑,配着网友的吐槽弹幕,“沈砚老师的台词问题,您应该也听说了。
他这次来节目,是真心想提升,还特意跟我们提,希望能跟业内厉害的配音老师多学习。”
林皖的指尖猛地顿住。
沈砚。
这个名字她太熟悉了。
他是顶流,是大银幕上光芒万丈的影帝,也是她藏在手机相册里的“偶像”——大学时她看他演的文艺片,他在里面演一个沉默的修书人,虽然台词不多,可那双眼睛里的专注,让她记了好多年。
后来知道他台词被嘲,她还偷偷对着他的片花练过配音,想着“要是能帮他调整下语气就好了”。
“双buff”的劝说像颗石子,精准砸中了林皖心里最软的地方。
她望着杯子里晃动的咖啡,想起照片里孩子的眼睛,想起沈砚片花里紧绷的侧脸,又想起自己每次配完音,对着镜子说“要是再勇敢点就好了”的模样。
“我……”她张了张嘴,声音有点发紧,“我可以去。”
张弛眼睛一亮,刚要说话,就被林皖打断。
“但我有个条件。”
她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点不容商量的坚持,“全程不露脸。
不管是录制还是后期剪辑,镜头只能拍我的手,或者麦克风,最多……最多拍个剪影。
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长什么样。”
这是她最后的底线。
她习惯了藏在声音背后,习惯了隔着麦克风和世界打交道。
一旦露脸,那些因为配音而生出的勇气,好像就会瞬间消失,只剩下那个连跟邻居打招呼都要提前练习的林晚。
张弛愣了下,随即笑起来,点头如捣蒜:“没问题!
完全没问题!
我们本来就想给神秘嘉宾留悬念,您这个要求,刚好契合我们的策划!”
他站起身,伸手想跟她握个手,又想起她刚才的拘谨,转而把文件夹递过去:“那我们今天就把合同签了?
您放心,所有条款都按您的要求改好了,绝对保证您的隐私。”
林皖接过文件夹,指尖碰到纸页,有点发烫。
她快速翻到最后一页,签下“晚声”两个字——字迹清秀,却带着点藏不住的力道。
送张弛出门时,楼道声控灯刚好灭了。
黑暗里,张弛的声音透着雀跃:“林皖老师,下周见!
您放心,我们一定让您在节目里,把声音的力量发挥到最好!”
门“咔哒”一声关上,林皖靠在门板上,心脏还在砰砰跳。
她低头看着手里的合同,“晚声”两个字在灯光下格外清晰。
手机在兜里震了下,是苏晓晓发来的消息:“听说《声声入心》的导演找你了?
你没答应吧?
那节目要露脸的,你肯定不行!”
林皖握着手机,嘴角忍不住往上翘了翘,回了条消息:“答应了。
不过我不露脸,只出声。”
那边秒回:“!!!
林皖你可以啊!
敢上综艺了!
是不是为了沈砚?
快说实话!”
林皖看着“沈砚”两个字,脸颊又热起来。
她没再回复,而是走到书桌前,把合同放进抽屉,然后拿起麦克风——绒布套还没拆,摸起来软软的。
窗外的天己经黑了,路灯的光透过窗帘缝钻进来,在麦克风上投下一道细瘦的光。
林皖对着麦克风小声说:“就当……是和角色一起,走向光的第一步吧。”
麦克风的网罩上,好像还沾着上次哭戏时的水汽,凉丝丝的,却让她心里,慢慢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