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西岗的风,吹不走她的韧周建孙大凤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小说西岗的风,吹不走她的韧周建孙大凤

时间: 2025-09-13 08:09:44 

第一章 桃林里的“铁姑娘”1975年的夏天,西岗果牧场的桃林像被泼了桶蜜,连风里都裹着甜香。孙大凤踩着露水往二队的果园走,粗布褂子的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那上面还留着去年嫁接果树时被枝桠划的浅疤,早结了痂,成了她“果林老手”的勋章。“大凤姐,等等俺!”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是刚从南京来的知青小林,姑娘扎着两个麻花辫,裤腿上沾了泥,手里攥着个歪歪扭扭的嫁接刀,脸涨得通红,“昨天您教的劈接,俺还是没弄明白,早上试了棵小苗,皮都给剥破了……”孙大凤停下脚,回头看了眼小林手里蔫头耷脑的桃树苗,没责备,反而笑了:“急啥?俺刚学那会儿,把队里的老桃树种死了三棵,场长骂俺‘败家子’,俺愣是蹲在桃林里哭了半宿,第二天接着练。”她蹲下身,从兜里掏出块帕子擦了擦嫁接刀,“来,俺再教你一遍,记着,刀要快,切口要平,像给娃娃包伤口似的,得贴贴合合才成。”小林凑过去,看着孙大凤的手。那双手不好看,指关节粗得像小萝卜,掌心全是老茧,可做起活来却灵巧得很——刀刃在桃树枝上轻轻一旋,就削出个平滑的斜面,再把接穗对上,用塑料布缠紧,动作一气呵成,连气都没喘一口。“您这手艺,真是练出来的?

”小林忍不住问。孙大凤直起身,捶了捶腰:“不然呢?俺18岁嫁过来,第一天就跟着老场长下地,那会儿桃林里的草比人高,俺一天割两亩地,手上磨出血泡,挑破了裹层布接着干。哪像你们,城里来的娃娃,细皮嫩肉的,能跟着俺们在太阳底下晒,就已经很出息了。”正说着,远处传来吆喝声:“大凤!队里的化肥到了,老陈说让知青们也搭把手,每人挑两筐!”是队里的老职工王大叔。孙大凤眉头一皱,往那边走了两步:“王大叔,不行!知青们刚来,肩膀还嫩着呢,哪能挑两筐?最多一筐,而且得是半满的!”王大叔愣了愣:“这不是怕耽误活嘛?化肥堆在门口,得赶紧运到地里去。”“活要干,人也得顾着。”孙大凤声音脆生生的,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劲儿,“他们刚从城里来,没干过重活,要是把肩膀压坏了,往后咋跟俺们一起种果树?您要是急,俺多挑两筐,俺的肩膀扛得住。

”王大叔看着孙大凤挺直的腰板,叹了口气:“你啊,就是太护着这些娃娃了。行,听你的,知青们挑半筐,剩下的俺们老职工分了。”小林站在旁边,看着孙大凤的背影,心里暖烘烘的。来农场之前,她妈还跟她说“农村苦,人心杂”,可这半个月下来,孙大凤姐不仅手把手教她干活,还总想着护着她们这些知青——怕她们吃不惯玉米糊糊,自己家里做了白面馒头,偷偷塞给她们;晚上知青点的灯坏了,孙大凤拿着工具来修,还陪着她们聊家常,说“有啥难处就跟姐说,姐在这儿呢”。那天下午,孙大凤真的多挑了两筐化肥,往返于仓库和桃林之间,汗水把粗布褂子浸透了,贴在背上,像幅深色的地图。小林看着她,也咬着牙把半筐化肥往肩上扛,尽管走得踉踉跄跄,却没喊一声累。她心里想着,孙大凤姐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到了傍晚,化肥终于运完了。

孙大凤坐在桃树下歇脚,掏出水壶喝了口,小林递过来一块擦汗的毛巾:“大凤姐,您歇会儿吧,看您累的。”孙大凤接过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眼前绿油油的桃林,眼里亮闪闪的:“等秋天,这些桃树就能结果了。俺们二队,要种出全农场最好的桃子,让大家都能吃上甜果子。”小林点点头,跟着看向桃林。风一吹,桃树叶沙沙响,像是在应和孙大凤的话。她忽然觉得,在这片土地上,跟着这样的队长,再苦再累,也值了。

第二章 42块钱的家与“三军司令”1982年的春节,西岗果牧场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西岗的风,吹不走她的韧周建孙大凤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小说西岗的风,吹不走她的韧周建孙大凤

孙大凤家里却有些安静,她坐在煤油灯底下,手里拿着个账本,一笔一笔地算着账——夫妇俩一个月工资加起来42块钱,给四个孩子买衣服要10块,交学费要8块,柴米油盐要15块,剩下的9块,得留着应急,万一哪个孩子感冒发烧,还得买药。“孩他娘,别算了,先吃饭吧。”丈夫老周端着碗玉米粥走过来,碗里卧了个鸡蛋,推到孙大凤面前,“你这几天为了送老大去当兵的事,没睡好,补补。

”孙大凤看着碗里的鸡蛋,又推了回去:“给老三吃吧,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喊着饿。

”“老三有粥喝就行,你得保重身体。”老周叹了口气,“老大明天就要走了,你真舍得?

”孙大凤沉默了一会儿,看向里屋——老大周建军正坐在床边,摸着刚发的军装,脸上又激动又不舍。她走过去,帮儿子理了理衣领:“建军,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好好训练,别想家,家里有妈呢。”周建军点点头,眼眶红了:“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不给您丢脸。就是……就是您和爸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俺知道。

”孙大凤声音有点哑,她转过身,走到门口,偷偷抹了把眼泪。其实她哪能舍得?

老大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懂事,跟着她在桃林里干活,从不喊累。可上个月,村里征兵,老大非要去,说“国家需要人,俺是男子汉,得去保家卫国”。她一开始不同意,可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又想起自己当队长时总跟知青说“要为集体着想”,最终还是点了头。第二天早上,孙大凤送周建军去车站。车要开的时候,周建军从车窗里探出头:“妈,您回去吧!俺会给您写信的!”孙大凤挥着手,看着汽车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了,才蹲在路边哭了起来。老周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背:“别哭了,孩子是去做正事,咱们该高兴。”“俺知道……可俺就是想他。

”孙大凤哽咽着说。这之后的几年,孙大凤又先后把老二周建国、老三周建民送进了部队。

老二去了海军,老三去了陆军,加上老大在陆军,村里人都跟她开玩笑:“大凤啊,你这是要当‘三军司令’啊!”孙大凤听了,总是笑着摆手:“啥司令啊,就是孩子们愿意去部队,为国家出点力。”可没人知道,每次送儿子走,她都要躲在屋里哭好几天,夜里睡不着觉,就拿着儿子们的照片看,一遍遍地摸。有一天,村里的业余报道员小李来家里采访她,说要把她送子参军的事写成稿子,投给《南京日报》。

小李问她:“大凤婶,您一下子把三个儿子都送去当兵,就没犹豫过吗?

”孙大凤坐在小板凳上,手里缝着给儿子们寄去的棉衣,想了想说:“咋没犹豫?

俺也想让儿子们留在身边,守着家,守着桃林。可俺是队里的老职工,从小就听场长说‘没有国,哪有家’。国家需要人,孩子们又愿意去,俺咋能拦着?再说了,他们在部队里能学本事,能长见识,比在村里强。”小李把她的话记了下来,后来写了篇报道,标题叫《妈妈要当“三军司令”》,刊登在了《南京日报》上。

孙大凤看到报纸的时候,正坐在桃林里干活,她拿着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嘴角忍不住往上扬。那天晚上,她特意做了顿白面馒头,跟老周和女儿周建兰一起吃,说:“孩子们要是看到这报纸,肯定也高兴。”日子一天天过,42块钱的工资依旧紧巴巴的,可孙大凤从不抱怨。她依旧在桃林里干活,重活累活抢着干,家里的事也安排得井井有条。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做饭,送女儿上学,然后去桃林干活,中午回来给老周热饭,下午接着去桃林,晚上回来缝补衣服、算账,直到煤油灯快灭了才睡觉。女儿周建兰有时候会问她:“妈,您累不累啊?

”孙大凤摸了摸女儿的头:“累啥?看着你们一个个有出息,看着桃林里的果子一年比一年多,妈心里高兴。”她的心里,装着桃林,装着家,装着儿子们在部队的消息,也装着对未来的期盼。她相信,只要好好干,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第三章 桃熟了,人却走了1993年,孙大凤退休了。这一年,西岗果牧场的桃林又迎来了丰收,红彤彤的桃子挂满了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

孙大凤站在桃林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她在这片桃林里干了三十多年,从一个年轻的姑娘,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这片桃林,见证了她的青春,也见证了她的汗水。退休后的日子,清闲了不少。儿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老大周建军从部队转业后,在南京找了份工作,娶了个城里媳妇,生了个儿子;老二周建国留在部队,成了军官,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三周建民退伍后,回到了西岗,跟着别人学做生意,日子过得也算红火;女儿周建兰嫁给了邻村的小伙子,生了个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孙大凤和老周搬到了西岗家园的楼房里,楼上住着老同事的女儿,也就是后来写下她故事的那位邻居。每天早上,孙大凤都会去楼下的小花园散步,跟老姐妹们聊聊天,下午就回家做饭,等着老周从外面下棋回来。有时候,儿子们会带着孙子孙女来看他们,家里就热闹起来,孙大凤忙着给孩子们拿零食,给儿子们倒茶,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妈,您看,这是俺给您买的新衣服,您试试合不合身。”老大周建军拿着一件蓝色的外套,递到孙大凤面前。孙大凤接过外套,摸了摸布料:“又乱花钱,俺有衣服穿。”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暖烘烘的,她走进屋里,试了试外套,刚好合身。“妈穿这件衣服真好看!

”孙子周小宇拉着孙大凤的手,仰着小脸说。孙大凤抱起孙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还是俺的小宇会说话。”老周坐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笑着说:“孩子们孝顺,咱们就享享清福。”孙大凤点点头,心里想着,这辈子值了。

年轻时为集体奉献,中年时送子参军,现在老了,孩子们都孝顺,家庭和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命运却总爱开玩笑。2008年的秋天,西岗果牧场的桃子又熟了,孙大凤却接到了一个让她心碎的电话——小儿子周建民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她和老周赶紧赶到南京的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周建民,孙大凤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周建民瘦得不成样子,脸色苍白,看到孙大凤,勉强笑了笑:“妈,您来了。”“建民,你咋病成这样了?咋不早点跟妈说?”孙大凤握着儿子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俺不想让您担心。”周建民声音很轻,“妈,俺没事,过几天就能好。”可孙大凤知道,儿子在骗她。医生跟她说,周建民得的是癌症,已经到了晚期,没多少时间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