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不行,我便造谣跪行林薇最新推荐小说_完结版小说推荐行善不行,我便造谣跪行林薇
“后悔吗?陈先生。”镁光灯在我脸上胡乱地闪烁,晃得我有些睁不开眼。
女记者将话筒又递近了一些,那块海绵几乎要触碰到我的嘴唇。我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个笑容,和网络上那个“恶魔”的形象截然不同。“后悔,”“我后悔,用了这么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方式。”“但如果再来一次,为了那二十万,为了那条小生命,我还是会选择做一个混蛋。”1.我的故事,要从那个燥热的午后说起。
我刚在公司楼下的“兰州拉面”解决完我的午餐,一碗加了双份辣子的牛肉面让我浑身冒汗,正准备返回那个方方正正的格子间,继续下午枯燥的表格工作。就在公司门口不远的街角,围了一小撮人。人群的喧嚣和夏日的蝉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烦躁的旋律。
本着一个社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我本打算绕开走。但人群中央传出的,断断续续的、带着绝望的哭泣,还是勾起了我那点所剩无几的好奇心。我挤了进去。
一个约莫三十岁的女人,头发凌乱,面色蜡黄,怀里抱着一个看起来不到周岁的婴儿,直挺挺地跪在滚烫的人行道地砖上。她的额头抵着地面,每一次磕头,都发出沉闷的碰撞。
她身前铺着一张打印出来的A4纸,上面用加粗的字体写着“求求好心人,救救我的孩子”,下面是几张医院的诊断证明复印件,被汗水和灰尘弄得有些模糊。孩子在她怀里,脸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呼吸急促,小小的身体偶尔抽动一下,连哭闹的力气都没有了。
“谁能救救我的孩子…求求你们了…”女人的哭求已经不成调子,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哀鸣。
“唉,现在这种骗子太多了,上次我就在地铁口看见一个,说是家里人出车祸了,转头就看见他在后面小巷里数钱。”“可不是嘛,这孩子看起来是真病了,但谁知道是不是租来的道具?”“二十万啊,狮子大开口,我们普通人哪拿得出来。
”“走吧走吧,别看了,万一被讹上就麻烦了。”围观的人群议论纷纷,投向女人的目光里,同情、怀疑、麻木交织在一起。他们就像是付费观看一出悲情戏的观众,短暂地释放了一下自己的道德优越感,然后便心安理得地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很快,人群散去,只剩下那个女人和她怀里的孩子,像一座被世界遗忘的孤岛。我站在她面前,夏日的阳光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正好将她笼罩其中。她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缓缓抬起头,布满血丝的双眼茫然地看着我。那是一双已经被绝望彻底浸透的眼睛,看不到任何光亮。
“她说,丈夫跑了,孩子得了重病,需要二十万医疗费,求好心人帮助,她可以做任何事。
”这是我从刚才旁观者的议论中拼凑出的信息。我蹲下身,与她平视。“任何事?
”我笑了一下,刻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玩味且轻浮,“你确定吗?”她愣住了,似乎没料到最后一个留下来的人会问出这样的话。她打量着我,一个穿着普通T恤和牛仔裤的年轻男人,胸口的工牌还没来得及摘下。
我的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怀好意的挑衅,继续追问:“也包括…你的身体?
”她的面色瞬间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抱着孩子的手臂下意识地收紧。
屈辱、愤怒、还有一丝被看穿的难堪,在她眼中交替闪过。她或许设想过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赤裸裸的羞辱。时间仿佛静止了。她看着我,我看着她。
我能看到她内心剧烈的天人交战。尊严和孩子的性命,哪个更重?对一个母亲来说,这从来不是一个选择题。漫长的沉默后,她闭上眼,两行清泪滑落,然后,极其缓慢,却又无比坚定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心中某个地方,轻轻地塌陷了一块。
我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变得严肃起来。“很好。”我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她,“我可以帮你,但你必须完全按照我说的去做。”她猛地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之火,像风中残烛,却在努力地燃烧。“我…我该怎么做?
”她急切地问。“现在,立刻回家去。”“用你的手机,拍一个抖音视频。
把你丈夫怎么跑的,孩子得了什么病,医院的诊断证明,需要多少钱,原原本本地说清楚,拍进去。记住,要真实,不要卖惨,把所有证明材料都拍得清清楚楚。发出去之后,剩下的,等我的消息。”她有些犹豫,这个方法和她想象中的“帮助”完全不一样。
“可是…发这个有用吗?”她不确定地问。“有没有用,你试了才知道。”我掏出手机,“联系方式给我,然后回家去做我让你做的事。别再跪在这里了,除了能让你膝盖磨破皮,不会有任何作用。”她看着我坚决的表情,又看了看怀里奄愈的孩子,最终还是咬着牙,和我交换了联系方式。我转身走回公司,身后,她也抱着孩子,蹒跚着离开了那个让她受尽屈辱的街角。回到格子间,空调的冷风吹散了我身上的燥热,却吹不散我心里的烦闷。同事们在讨论着晚上的聚餐,项目经理在催促进度报表,一切都和我离开前一模一样,仿佛刚才街角的那一幕只是一场幻觉。可我知道,那不是幻觉。
那个母亲绝望的眼神,已经烙在了我的脑海里。那一晚,我没有加班,准时回到了我那个租来的小单间。打开手机,点亮屏幕,我开始在抖音上搜索。
输入了那个女人的ID后,我很快找到了她发的视频。视频的质量很粗糙,镜头晃动,光线昏暗。她就坐在我白天见到的那个破旧的房间里,背景是斑驳的墙壁。她抱着孩子,用一种近乎麻木的语调,复述着自己的遭遇。丈夫的背叛,孩子的病情,高昂的医疗费…她没有哭,只是平静地陈述,但那种平静之下压抑的巨大悲痛,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让人感到窒อก。视频的最后,她把所有的诊断证明、缴费单,一张张地怼在镜头前,像是在展示自己最后的底牌。视频发布了三个小时,点赞两位数,评论个位数,大多是“加油”、“祝宝宝早日康复”之类的客套话。二十万的巨额缺口,和这几个廉价的祝福比起来,显得格外讽刺。它就像一滴水,落入了信息的汪洋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波澜。我对此毫不意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同情心早已被无数类似的故事消磨得所剩无几。没有反转,没有冲突,没有戏剧性的故事,是无法抓住大众眼球的。我给她发去了信息。“视频我看了。
”她几乎是秒回:“陈先生…是不是…没什么用?
”她的文字里都透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即将破灭的希望。“嗯,没什么用。
”我回复得直接了当。屏幕那头沉默了。我能想象到她此刻的表情,那刚刚燃起的微弱火苗,恐怕已经被我这句话彻底浇灭。过了许久,她才发来一句:“那…那该怎么办?
我…我真的什么都愿意做…”我看着那行字,深吸了一口烟。烟雾缭绕中,一个疯狂的计划在我脑中成型。“二十万,我可以帮你掏。”我打出这行字,然后删掉“帮”字,改成“我给你”。她的回复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和感叹号,激动得语无伦次:“真的吗?陈先生?您…您有什么要求?我…我…”“有一个要求。
”我掐灭烟头,眼神变得锐利,“明天早上九点,你抱着你的孩子,从你家门口开始,一路跪行到市中心的体育场。只要你能做到,二十万,我一分不少地给你。”消息发过去,又是一阵死寂般的沉默。这个要求,比白天我那句轻浮的“包括你的身体”要恶毒百倍。
那只是言语上的羞辱,而这个,是要将她的尊严,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任由成千上万的人围观、践踏。“为什么…”她问。“没有为什么。你只需要告诉我,做,还是不做。”我没有给她任何解释。这一次,她没有犹豫太久。“我做。”“很好。
”我回复道,“记住,全程必须有人录像。你最好让你邻居或者朋友帮你,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办法,把手机固定好,开着直播。我要看到全程的记录。”“好。
”结束了和她的对话,我靠在椅子上,看着窗外城市的霓虹,心中一片冰冷。
我在她的评论区留了言,内容自然是我刚刚私信给她的要求,和20万的承诺。第二天,我请了半天假。我没有去现场,而是待在家里,用另一个小号,点进了她邻居帮忙开的直播间。直播的标题很简单:“一个母亲的救赎”。镜头晃动着,画面里,林薇已经跪在了她家那栋老旧居民楼的楼下。她换了一身更耐磨的旧衣服,膝盖上简单地包裹了两层布。她怀里的孩子似乎睡着了,安详地贴在她胸口。九点整,她没有丝毫犹豫,双膝交替着,开始了缓慢而又艰难的爬行。从她家到体育场,导航显示,步行需要一个半小时。而跪行,没有人知道需要多久。一开始,路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路过的老大爷,投来诧异的目光。林薇低着头,只看着眼前那一方小小的地面,一步,又一步。直播间的人数,从几十个,慢慢涨到了几百个。弹幕开始出现。
“这是在干什么?行为艺术?”“标题写了,为了给孩子治病,有人出二十万让她跪行到体育场。”“卧槽?真的假的?哪个天杀的这么变态?
”“这妈妈也太伟大了…看哭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跪行的路线逐渐进入了城市的繁华路段。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拿出手机,对着她拍照、录像。各种角度的短视频,开始像病毒一样,在本地的抖音和微信群里扩散。
“惊!闹市街头,一女子为二十万当众跪行!”“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幕后黑手究竟是谁?”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迅速吸引了大量的点击。
我的手机开始不停地震动,各种新闻APP推送着这条刚刚发酵的热点。我看到镜头里,有人给她递水,她摇头拒绝。有人想塞给她几百块钱,她也摇头拒绝。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体育场。那个虚无缥缈的二十万,是支撑她全部信念的终点。她的膝盖早就磨破了,包裹的布渗出了血迹,在水泥地上拖出两条暗红色的印记。她的汗水浸透了衣衫,脸色苍白得像纸,但她的眼神,却异常的坚定。三个小时。整整三个小时。
当她终于跪行到体育场门口那片开阔的广场时,她整个人几乎已经虚脱。她靠着广场的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