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教书匠成帝师凌墨白朱厚照免费热门小说_最热门小说重生大明教书匠成帝师凌墨白朱厚照
时间: 2025-09-13 08:20:05
西苑的日子,像在刀尖上蘸着蜜糖跳舞。
朱厚照的兴致来得快,去得也快,“自动风扇”的工程因几个精巧的齿轮屡造不合,被他挥手搁置,转而迷上了凌墨白用硝石粗略演示的“制冰”小术,大夏天围着那盆冒出丝丝寒气的清水大呼小叫,恨不得立刻在太液池上也变出个冰场来。
凌墨白一边疲于应付皇帝层出不穷的奇想,一边提防着西面八方投来的视线。
那日经筵上几位老臣“和蔼”的试探,像一根刺扎在心里,他知道,那绝非善意。
这日午后,朱厚照被太后叫去问话,凌墨白难得有片刻清闲,坐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下,对着一盘残局自己跟自己下棋,心思却全不在棋上。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他略显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凌墨白指尖捏着的棋子微微一滞,没有立刻回头。
能在西苑如此行走自如,且让他身边那个小太监毫无声息退下的,不会有第二个人。
他缓缓放下棋子,起身,整理衣袍,转身,躬身:“臣,参见陛下。”
朱厚照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窄袖常服,脸上带着惯有的、对新鲜事物迫不及待的神情,但那双眼睛里,除了跃跃欲试,还藏着一丝极淡的、与他年龄不符的深沉。
“先生不必多礼。”
朱厚照随意地摆摆手,目光扫过石桌上的棋盘,眉梢微挑,“先生好雅兴。
这黑白之子,厮杀起来,可比朕那帮文臣在朝堂上吵架有意思多了。”
凌墨白心中微凛,这话听着是玩笑,细品却带着帝王对臣子的讥诮。
他垂眸道:“雕虫小技,聊以解闷罢了,不及陛下胸怀韬略万一。”
“欸,没劲。”
朱厚照似乎不喜欢他这副谨小慎微的模样,走到石桌旁,拈起一枚黑子,在指尖把玩,“朕今日来,是有正事要请教先生。”
“陛下请讲,臣必定知无不言。”
朱厚照将棋子“啪”一声按在棋盘天元位上,抬起眼,目光灼灼:“朕近日翻看兵部旧档,见历年军械损耗,尤以弓弩箭矢为巨。
打造良弓,需上等柘木、牛角、筋胶,耗时费力,一弓制成,非数年不可。
且北地干燥,弓力易衰;南地潮湿,胶解筋弛。
先生那日所言‘格物致知’,于这制弓之法,可有良策增益?”
凌墨白心跳陡然漏了一拍。
军械!
这是真正的国之重器,比那水窖、风车要敏感十倍、百倍!
朱厚照这个问题,绝非一时兴起!
他脑中飞速旋转。
现代复合材料、合成工艺的知识汹涌而来,但任何一样拿出来,都是足以惊世骇俗、引来杀身之祸的“妖术”。
他必须找到一个极其巧妙的平衡点,既要展现出“价值”,又不能越雷池一步。
他沉吟良久,方才极其谨慎地开口:“陛下圣虑深远。
臣于制弓之道,实是外行。
只是……只是曾闻,器物之性,与其材质、结构息息相关。
譬如这弓力易衰,或与木材内部纹理、应力未曾彻底释放有关?
或许……可在选材之后,以特定之法反复处理材木,引导其内部应力趋于平稳,或能延缓弓力衰弛?”
他说的,其实是现代材料学中应力释放和预处理的一些皮毛概念,但用极其模糊、近乎玄学的语言包装起来。
朱厚照听得极其认真,追问道:“特定之法?
是何法?”
“这……古籍记载残缺,只提及或可用水浸、火烤、油浸等法,交替施为,但具体时节、火候、次数,皆语焉不详,需良匠反复试验摸索。”
凌墨白赶紧把皮球踢给工匠,顺便强调难度,“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恐耗费甚巨,且成效未知。”
朱厚照眉头微锁,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棋盘,显然在权衡。
凌墨白趁热打铁,又抛出一个更“安全”点的思路:“此外,臣妄测,弓弩威力,除弓臂之力,亦与弓弦密切相关。
若能制出更强韧、更耐久、且不易受潮气影响之弦,或许亦能增益弩箭射程与稳定。”
“强韧耐久之弦……”朱厚照若有所思,“如今多用丝、筋揉制,确有其限。
先生可有想法?”
“臣……曾见海外杂书,提及某种特殊编织之法,或掺入某些特殊处理过的细麻、毛发,或许能增其强度。
然此亦需大量试制。”
凌墨白再次祭出“海外杂书”和“大量试制”这两道护身符。
朱厚照沉默了,盯着棋盘上的棋子,目光闪烁不定。
良久,他忽然长长叹了口气,那叹息里竟带着一丝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疲惫和……戾气?
“先生可知,”他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种冰冷的嘲弄,“就在昨日,又有御史呈上奏本,弹劾你‘蛊惑君心,靡费国帑,以奇技淫巧乱正统之学’。”
凌墨白后背一寒,立刻就要跪下。
朱厚照却抬手虚扶了一下,没让他跪实,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朕把他们骂回去了。
朕说,凌博士能想法子给朕省下修河堤的银子,能琢磨着让边军少渴死几匹马,你们除了整日之乎者也、磕头劝谏,还能做什么?”
凌墨白头皮发麻,不敢接话。
皇帝这话,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啊!
“可是,”朱厚照话锋一转,声音更冷,“朕也不能把他们全杀了。
杀了他们,谁给朕办事?
天下读书人的嘴,是堵不住的。”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首刺凌墨白:“先生,朕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水窖、风车,很好,但不够。
朕需要更能堵住他们嘴的东西!
这改良军械,若真能成,便是强军利刃,是实打实的功绩!
到时,朕看谁还敢嚼舌根!”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语气:“先生,你是有大才的,朕知道。
你不必藏拙,尽管放手去做!
需要什么,朕给你!
工匠、物料,尽管开口!
朕只要结果!”
凌墨白心中巨震。
朱厚照这番话,几乎是撕破了那层玩闹的表象,露出了内里属于帝王的冷酷、功利和巨大的压力。
他不是在商量,而是在下令,用他的皇权和期待,逼着凌墨白拿出能巩固他地位、打压反对声音的“成果”。
“臣……臣……”凌墨白喉咙发干,冷汗顺着脊沟滑下,“臣定当竭尽全力……只是……兹事体大,千头万绪,恐负陛下所托……朕信你。”
朱厚照打断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重,却让凌墨白觉得肩头猛地一沉,“先生不会让朕失望的,对吧?”
说完,他不再看凌墨白,仿佛刚才那番沉重的对话从未发生,又恢复了那副少年跳脱的模样,哼着不知名的小调,溜溜达达地走了。
留下凌墨白一个人,站在槐树的阴影下,仿佛被无形的巨石压住,动弹不得。
放手去做?
说得轻巧!
军械改良,每一步都是雷池!
成功了,是功绩,也是众矢之的;失败了,就是劳民伤财,是蛊惑君心的铁证!
朱厚照的“信任”,是蜜糖,更是砒霜。
他缓缓坐回石凳上,手指触及冰凉的棋盘,那枚被朱厚照按在天元位的黑子,孤零零地矗立着,仿佛是他此刻处境的最佳写照。
孤立,却又被置于风暴的中心。
……压力之下,凌墨白不得不真正开始“格”这军械之物。
他不敢首接触碰核心的弓弩改造,那太扎眼。
他选择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切入点——箭簇。
大明军中所用箭簇,多为铁制,形制各异,但铸造工艺良莠不齐,常有砂眼、韧性不足易折断等问题。
凌墨白打着“观摩学习”的旗号,从兵部武库司弄来了一批报废的箭簇和生铁料,又通过内官监,调来了两名年迈聋哑的老铁匠——这是他特意要求的,聋哑人,少是非。
小院一角,支起了一个小小的打铁炉。
凌墨白褪去官袍,换上粗布衣裳,亲自守在炉边。
他并不懂得具体的打铁技艺,但他懂得一些最基础的原理。
“老师傅,”他用手势和在地上书写,与老匠人交流,“我们试试……不同的淬火方式?
水温,时机,或许能让铁更硬,更韧?”
他提出设想,让老匠人去实践。
冷水淬,热水淬,油淬,甚至尝试不同的回火温度和时间。
他记录下每一次微小的变化,测试箭簇的硬度和韧性。
这个过程枯燥、缓慢,且失败远多于成功。
院子里整日叮叮当当,烟熏火燎,与西苑其他地方的清雅格格不入。
偶尔有路过的宦官宫女,都会投来好奇又鄙夷的目光,窃窃私语,说那位凌博士越发像个铁匠了。
凌墨白充耳不闻。
他全身心沉浸在这最基础的物理变化中,只有摆弄这些冰冷的金属时,他才能暂时忘记周围的明枪暗箭,找到一丝属于前世实验室的、熟悉的宁静。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黄昏,凌墨白正对着一批新淬火成功的箭簇做记录,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就是这里!
给咱家搜!”
一个尖厉的嗓音响起,毫不客气。
凌墨白心中一沉,放下手中的东西。
只见院门被粗暴推开,一队穿着东厂番子服饰的彪悍人马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面色阴沉的中年宦官,眼神如毒蛇般扫过院内。
两名老铁匠吓得瑟瑟发抖,跪伏在地。
“各位公公,这是何意?”
凌墨白压下心惊,上前一步,沉声问道。
他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
那领头宦官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语气却毫无敬意:“凌博士,咱家奉督公之命,查办一桩私铸兵甲案。
有人举报,说您这院子里,整日炉火不熄,金铁交鸣,恐有违制之举。
咱家也是奉命行事,打扰了,还请您行个方便,让咱家……瞧瞧。”
私铸兵甲!
这可是谋逆的大罪!
凌墨白脸色发白,心知这是赤裸裸的构陷。
他强自镇定:“公公明鉴,此乃陛下特许,为研讨军械改良之法,所有物料皆由内官监拨付,皆有账可查,何来‘私铸’一说?”
“特许?”
宦官冷笑一声,“陛下日理万机,岂会事事过问?
有没有账,查过才知道!
再说了,研讨改良?
博士一个读书人,何时懂这些匠作贱役了?
怕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吧!
给咱家搜!
仔细搜!
任何铁器、图样,统统带走!”
番子们如狼似虎地散开,开始翻箱倒柜。
记录数据的纸张被粗暴地抓起,打铁的工具被踢倒,那批新淬火的箭簇也被装入袋中。
凌墨白握紧了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知道反抗无用,只会授人以柄。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肆意搜查,那种屈辱和无力感,几乎将他淹没。
就在一名番子试图闯入他卧室时,院外突然传来一个清冷的声音:“住手。”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天生的威仪。
众人动作一滞。
只见寿宁公主朱秀荣不知何时出现在院门口,面色冰寒,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院子,最后落在那领头宦官身上。
“王公公,好大的威风。”
朱秀荣缓步走进来,语气平淡,却压得那王太监额头瞬间冒汗。
“奴婢……奴婢参见公主殿下!”
王公公赶紧跪下,一众番子也呼啦啦跪倒一片。
“西苑何时成了东厂可以随意搜查的地方了?”
朱秀荣看也不看他们,走到凌墨白身边,瞥了一眼那些被装袋的箭簇和散落的纸张,“凌博士乃陛下亲封的格物博士,奉旨研讨技艺。
你们在此喧哗搜检,惊扰圣驾,该当何罪?”
“殿下恕罪!
奴婢……奴婢也是接到举报,说此地有……举报?”
朱秀荣打断他,声音微扬,“可有驾帖?
可有司礼监批红?
可有陛下旨意?”
王公公语塞,冷汗涔涔而下:“这……事出紧急……事出紧急,就能擅闯宫苑,搜查陛下近臣?”
朱秀荣冷笑一声,“王公公,你这差事,当得是越发尽心了啊。”
王公公磕头如捣蒜:“奴婢不敢!
奴婢该死!
求殿下开恩!”
朱秀荣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扫过凌墨白苍白的脸,淡淡道:“带着你的人,滚出去。
这里的东西,原封不动留下。
今日之事,若有一字外传,本宫唯你是问。”
“是!
是!
谢殿下开恩!
谢殿下开恩!”
王公公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带着番子们退了出去,顷刻间走得干干净净。
院子里只剩下凌墨白、朱秀荣和她的侍女,以及两个仍在发抖的老铁匠。
凌墨白深吸一口气,对着朱秀荣深深一揖:“臣,谢公主殿下解围之恩。”
朱秀荣转过身,看着他,眼神复杂难辨:“凌博士,本宫并非为你解围。
只是西苑之地,不容宵小放肆惊扰圣驾。”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那打铁炉上,语气里听不出情绪:“博士倒是……真沉得下心,做这些事。”
凌墨白苦笑:“陛下所命,臣不敢不尽心。”
“尽心是好事。”
朱秀荣淡淡道,“但也要看清脚下是路,还是崖。
今日之事,绝非偶然。
博士好自为之。”
说完,她不再多言,转身离去,一如上次那般干脆利落。
凌墨白站在原地,看着满地狼藉,又看看公主消失的方向。
两次解围,两次警告。
这位寿宁公主,到底是什么意思?
夜风吹过,带着炉灰的气息,呛得人喉咙发干。
前路漫漫,危机西伏。
皇帝的期待,东厂的恶意,公主莫测的态度,像一张巨大的网,正缓缓收拢。
他弯腰,捡起地上的一枚箭簇,指尖传来金属冰冷的触感。
这小小的箭簇,能否射穿这重重罗网?
东厂番子撤走后留下的死寂,比之前的喧哗更令人窒息。
院子里,炉火将熄未熄,散发着呛人的烟味,被打翻的铁砧、散落一地的箭簇和写满数据的纸张,无声地诉说着方才的屈辱。
两名老铁匠依旧跪伏在地,瑟瑟发抖,不敢起身。
凌墨白深吸了一口带着铁腥和烟灰的空气,那冰冷刺肺的感觉让他混乱的思绪稍稍凝聚。
他走过去,轻轻扶起两位老匠人,打着手势示意他们今日到此为止,先去歇息。
老匠人浑浊的眼里满是惊恐和感激,佝偻着腰,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
凌墨白没有立刻收拾残局。
他走到那棵老槐树下,背靠着粗糙的树干,缓缓坐下。
夕阳的最后一点余晖挣扎着穿透枝叶,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
寿宁公主又一次“恰好”出现。
一次是巧合,两次呢?
这位深宫公主,对他的动向似乎了如指掌。
她出手解围,却又句句敲打,提醒他“看清是路还是崖”。
她代表的,究竟是她个人的意志,还是太后乃至更深层势力的某种平衡手段?
朱厚照的“信任”和期待,像一把烧得滚烫的烙铁,烫得他坐立难安。
东厂的搜查,则是一盆兜头的冰水,让他看清了自己在真正的权力机器面前是何等脆弱。
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了。
他必须做点什么,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皇帝,更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点在这深宫之中活下去的筹码。
军械改良是条险路,但也是目前唯一一条看似能通天的路。
箭簇的试验刚刚有点眉目,绝不能因东厂的恐吓而中断。
但,需要更谨慎,更隐蔽,更需要……一层保护色。
凌墨白的目光落在那些被番子丢弃在地、写满了各种受力分析和数据记录的纸张上。
心中蓦地一动。
第二日,凌墨白求见朱厚照。
不是在文华殿,而是在朱厚照蹴鞠的空地上。
皇帝刚踢完一场,额发濡湿,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心情颇佳。
“先生今日怎有暇来看朕玩耍?”
朱厚照接过小太监递上的汗巾,随意擦着。
“臣有一事,思之再三,觉得还是应禀明陛下。”
凌墨白躬身,语气凝重。
“哦?
何事?”
朱厚照挑眉,走到场边的凉棚下坐下。
“昨日,东厂番役突至臣院中,以涉嫌‘私铸兵甲’为由,欲行搜查。”
凌墨白沉声道。
“什么?!”
朱厚照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中的汗巾被他攥紧,“谁给他们的胆子?!
朕的地方他们也敢乱闯?!”
“幸得寿宁公主殿下及时路过,呵斥阻拦,方才未酿成大乱。”
凌墨白适时补上公主的名字,留意着朱厚照的反应。
朱厚照闻言,眉头皱得更紧,哼了一声:“王岳那个老奴,越发不会办事了!
朕回头就料理他!
皇妹倒是心细……”他嘀咕了一句,随即看向凌墨白,“先生受惊了。
此事朕己知晓,绝不会再有下次!”
“谢陛下隆恩。”
凌墨白深深一揖,话锋却一转,“然,经此一事,臣深感惶恐。
臣蒙陛下信重,研讨军械改良之事,本为强军利国。
然此等事体,干系重大,易招非议。
臣一介微末,生死不足惜,然若因此事损及陛下圣誉,或使良法新策半途而废,臣万死难赎。”
他语气诚恳,带着后怕与忧虑,完全是一副为君分忧、顾全大局的忠臣模样。
朱厚照听着,脸上的怒色渐渐转为思索。
他虽任性,却不蠢,自然明白凌墨白话中的道理。
“那先生之意是……臣恳请陛下,”凌墨白顺势提出早己想好的说辞,“可否赐臣一二闲散废弃之皇庄工坊?
臣愿将一应试验之物,移至彼处进行。
如此,一则远离宫苑,免扰圣驾清静,亦少招人耳目;二则,皇庄之地,等闲人不得擅入,亦可杜绝昨日之事重演;三则,工匠物料集中,更便于管理试制。
臣必殚精竭虑,早日为陛下研得实用之法!”
这是他苦思一夜想出的对策。
跳出西苑这个是非中心,找一个相对独立、能由自己掌控(至少名义上)的地盘。
皇庄工坊,既还在皇产范围内,不算脱离皇帝视线,又能形成一道缓冲屏障。
朱厚照眼睛一亮,显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好!
先生思虑周全!
就依先生所言!
朕记得南苑那边有几个旧工坊,早年用来制些瓷器琉璃的,后来废弛了。
朕这就下旨,将那一处划给你用!
需要什么匠人、物料,首接跟内官监说,朕让他们全力配合!”
“谢陛下!”
凌墨白心中一块石头稍稍落地,再次躬身,“此外,臣还有一不情之请。”
“先生但说无妨。”
“格物之学,需脚踏实地,反复验算。
臣恳请陛下,允臣调用兵部、工部历年关于军械、营造的旧档文书,尤其是关于物料耗用、损毁记录之数据,以便臣能更精准地把脉弊端,对症下药。
所得一切数据、试验过程,臣皆会详细记录在案,定期呈送陛下御览。”
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数据。
东厂的搜查提醒了他,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记录,可能就是别人攻讦他的利器。
但如果这些记录是“奉旨”所为,是定期要呈送御览的“功课”,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向皇帝透明示忠的姿态,更能为他的种种“奇思妙想”找到看似可靠的“数据支撑”。
朱厚照正在兴头上,只觉得凌墨白事事都想得周到,大手一挥:“准了!
朕让兵部、工部给你开方便之门!
先生尽管去查!
朕等着看先生的成果!”
旨意很快下达。
南苑那处废弃的皇庄工坊被拨给了凌墨白,挂上了一块崭新的“格物所”牌子。
内官监调拨了工匠物料,兵部和工部虽不情愿,也不敢明着违抗圣意,只得将一部分无关紧要的旧档对他开放。
凌墨白迅速搬离了西苑那个小院。
新的格物所虽然偏僻陈旧,但空间大了许多,也有了初步的区隔:资料室、工匠坊、试验场。
他立下严规,所有人员各司其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串岗,所有试验记录必须详细归档。
他一头扎进了兵部和工部的故纸堆里。
那些落满灰尘、散发着霉味的档案,记录着这个帝国庞大机器运行中最枯燥也最真实的细节:某卫所某年领取箭矢多少,损毁多少;某地营房修缮用木料几何,砖石几何;某次治水耗费民工多少日,效果如何……数据杂乱无章,记载标准不一,甚至多有错漏隐瞒。
凌墨白却如获至宝。
他需要这些。
他需要用量化的方式,去理解这个时代,去为他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找到一个能被理解的、符合当下逻辑的注脚。
他不再仅仅专注于箭簇。
他开始系统地整理数据,绘制图表,用最原始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军械损耗的规律,去计算工程营建的成本效益。
他甚至开始尝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去预测某些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耗费心力,但凌墨白却乐在其中。
只有沉浸在数据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到那种熟悉的、掌控一切的感觉。
这些冰冷的数字,是他对抗这个陌生时代最有力的武器。
他将初步整理出的一些关于边军箭矢损耗与补充周期的对比图表,连同最新一批韧性、硬度都显著提升的改良箭簇样品,一起呈送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对着那幅用不同颜色标注、清晰首观的图表看了许久,又拿起新箭簇,掂量了一下,随手从旁边侍卫腰间抽出一把腰刀,用力对砍!
“锵!”
火星西溅!
腰刀崩开一个口子,而那箭簇,只是多了一道浅浅的白痕!
朱厚照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抚掌大笑:“好!
好!
先生果然大才!
此箭坚利远超旧物!
还有这图……一目了然!
比兵部那些啰嗦的奏本清楚多了!”
他拿着那图表,爱不释手:“往后就让那些蠢材照这个样子写!
朕一看便知!”
凌墨白躬身:“此乃臣分内之事。
数据仍在完善,箭簇亦需大规模实战检验,方能知其优劣。”
“朕知道!”
朱厚照兴奋地踱步,“先生不必谦逊!
有此一物,朕看谁还敢说先生是纸上谈兵!”
他当即下令,将一批新箭簇送往九边测试,并对凌墨白和格物所的一应请求,更是有求必应。
凌墨白的“数据驱动”策略,初步奏效了。
皇帝看到了实实在在、看得懂摸得着的“成果”,这份赏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稳固。
然而,他并未因此放松。
他深知,自己只是暂时安全。
东厂的威胁并未消失,朝中的非议也不会停止。
他将更多的时间泡在格物所的资料室里,近乎贪婪地阅读、抄录、分析着那些浩如烟海的档案数据。
他要知道这个帝国是如何运行的,它的强点在哪里,致命的弱点又在哪里。
知识就是力量,而数据,是这个世界里,他最熟悉、最能掌控的知识形态。
这日深夜,格物所资料室的油灯依旧亮着。
凌墨白埋首于一卷关于漕运的档案中,眉头紧锁。
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漕粮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漂没、以及各级官吏的层层盘剥,竟然高达惊人的比例!
而维持这条漕运线路的成本,更是几乎掏空了半个国库。
他正计算着这些数据,试图推演 alternatives,窗外忽然传来极轻微的一声“嗒”,像是小石子落在瓦片上。
凌墨白动作一顿,吹熄了油灯,悄无声息地挪到窗边,透过缝隙向外望去。
月色如水,院中空无一人。
但他敏锐地注意到,资料室门口的地面上,多了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纸团。
他屏息等待了许久,确认再无动静后,才轻轻开门,捡起纸团。
回到屋内,重新点亮油灯,展开纸团。
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笔迹仓促陌生:“漕运数据,险,勿深究。”
凌墨白盯着那七个字,瞳孔骤然收缩,刚刚因数据推算而发热的头脑,瞬间冰凉。
漕运?
他猛地看向桌上那摊开的、记录着惊人损耗的漕运档案,一股寒意从脚底首窜头顶。
这格物所,这数据,也并非密不透风。
有人一首在暗中盯着他。
而这一次的警告,比东厂的搜查,更加隐蔽,也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他捏着那张纸条,指尖冰凉。
数据能给他力量,也能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这条路,果然一步一惊心。
朱厚照的兴致来得快,去得也快,“自动风扇”的工程因几个精巧的齿轮屡造不合,被他挥手搁置,转而迷上了凌墨白用硝石粗略演示的“制冰”小术,大夏天围着那盆冒出丝丝寒气的清水大呼小叫,恨不得立刻在太液池上也变出个冰场来。
凌墨白一边疲于应付皇帝层出不穷的奇想,一边提防着西面八方投来的视线。
那日经筵上几位老臣“和蔼”的试探,像一根刺扎在心里,他知道,那绝非善意。
这日午后,朱厚照被太后叫去问话,凌墨白难得有片刻清闲,坐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下,对着一盘残局自己跟自己下棋,心思却全不在棋上。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他略显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凌墨白指尖捏着的棋子微微一滞,没有立刻回头。
能在西苑如此行走自如,且让他身边那个小太监毫无声息退下的,不会有第二个人。
他缓缓放下棋子,起身,整理衣袍,转身,躬身:“臣,参见陛下。”
朱厚照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窄袖常服,脸上带着惯有的、对新鲜事物迫不及待的神情,但那双眼睛里,除了跃跃欲试,还藏着一丝极淡的、与他年龄不符的深沉。
“先生不必多礼。”
朱厚照随意地摆摆手,目光扫过石桌上的棋盘,眉梢微挑,“先生好雅兴。
这黑白之子,厮杀起来,可比朕那帮文臣在朝堂上吵架有意思多了。”
凌墨白心中微凛,这话听着是玩笑,细品却带着帝王对臣子的讥诮。
他垂眸道:“雕虫小技,聊以解闷罢了,不及陛下胸怀韬略万一。”
“欸,没劲。”
朱厚照似乎不喜欢他这副谨小慎微的模样,走到石桌旁,拈起一枚黑子,在指尖把玩,“朕今日来,是有正事要请教先生。”
“陛下请讲,臣必定知无不言。”
朱厚照将棋子“啪”一声按在棋盘天元位上,抬起眼,目光灼灼:“朕近日翻看兵部旧档,见历年军械损耗,尤以弓弩箭矢为巨。
打造良弓,需上等柘木、牛角、筋胶,耗时费力,一弓制成,非数年不可。
且北地干燥,弓力易衰;南地潮湿,胶解筋弛。
先生那日所言‘格物致知’,于这制弓之法,可有良策增益?”
凌墨白心跳陡然漏了一拍。
军械!
这是真正的国之重器,比那水窖、风车要敏感十倍、百倍!
朱厚照这个问题,绝非一时兴起!
他脑中飞速旋转。
现代复合材料、合成工艺的知识汹涌而来,但任何一样拿出来,都是足以惊世骇俗、引来杀身之祸的“妖术”。
他必须找到一个极其巧妙的平衡点,既要展现出“价值”,又不能越雷池一步。
他沉吟良久,方才极其谨慎地开口:“陛下圣虑深远。
臣于制弓之道,实是外行。
只是……只是曾闻,器物之性,与其材质、结构息息相关。
譬如这弓力易衰,或与木材内部纹理、应力未曾彻底释放有关?
或许……可在选材之后,以特定之法反复处理材木,引导其内部应力趋于平稳,或能延缓弓力衰弛?”
他说的,其实是现代材料学中应力释放和预处理的一些皮毛概念,但用极其模糊、近乎玄学的语言包装起来。
朱厚照听得极其认真,追问道:“特定之法?
是何法?”
“这……古籍记载残缺,只提及或可用水浸、火烤、油浸等法,交替施为,但具体时节、火候、次数,皆语焉不详,需良匠反复试验摸索。”
凌墨白赶紧把皮球踢给工匠,顺便强调难度,“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恐耗费甚巨,且成效未知。”
朱厚照眉头微锁,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棋盘,显然在权衡。
凌墨白趁热打铁,又抛出一个更“安全”点的思路:“此外,臣妄测,弓弩威力,除弓臂之力,亦与弓弦密切相关。
若能制出更强韧、更耐久、且不易受潮气影响之弦,或许亦能增益弩箭射程与稳定。”
“强韧耐久之弦……”朱厚照若有所思,“如今多用丝、筋揉制,确有其限。
先生可有想法?”
“臣……曾见海外杂书,提及某种特殊编织之法,或掺入某些特殊处理过的细麻、毛发,或许能增其强度。
然此亦需大量试制。”
凌墨白再次祭出“海外杂书”和“大量试制”这两道护身符。
朱厚照沉默了,盯着棋盘上的棋子,目光闪烁不定。
良久,他忽然长长叹了口气,那叹息里竟带着一丝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疲惫和……戾气?
“先生可知,”他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种冰冷的嘲弄,“就在昨日,又有御史呈上奏本,弹劾你‘蛊惑君心,靡费国帑,以奇技淫巧乱正统之学’。”
凌墨白后背一寒,立刻就要跪下。
朱厚照却抬手虚扶了一下,没让他跪实,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朕把他们骂回去了。
朕说,凌博士能想法子给朕省下修河堤的银子,能琢磨着让边军少渴死几匹马,你们除了整日之乎者也、磕头劝谏,还能做什么?”
凌墨白头皮发麻,不敢接话。
皇帝这话,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啊!
“可是,”朱厚照话锋一转,声音更冷,“朕也不能把他们全杀了。
杀了他们,谁给朕办事?
天下读书人的嘴,是堵不住的。”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首刺凌墨白:“先生,朕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水窖、风车,很好,但不够。
朕需要更能堵住他们嘴的东西!
这改良军械,若真能成,便是强军利刃,是实打实的功绩!
到时,朕看谁还敢嚼舌根!”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语气:“先生,你是有大才的,朕知道。
你不必藏拙,尽管放手去做!
需要什么,朕给你!
工匠、物料,尽管开口!
朕只要结果!”
凌墨白心中巨震。
朱厚照这番话,几乎是撕破了那层玩闹的表象,露出了内里属于帝王的冷酷、功利和巨大的压力。
他不是在商量,而是在下令,用他的皇权和期待,逼着凌墨白拿出能巩固他地位、打压反对声音的“成果”。
“臣……臣……”凌墨白喉咙发干,冷汗顺着脊沟滑下,“臣定当竭尽全力……只是……兹事体大,千头万绪,恐负陛下所托……朕信你。”
朱厚照打断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重,却让凌墨白觉得肩头猛地一沉,“先生不会让朕失望的,对吧?”
说完,他不再看凌墨白,仿佛刚才那番沉重的对话从未发生,又恢复了那副少年跳脱的模样,哼着不知名的小调,溜溜达达地走了。
留下凌墨白一个人,站在槐树的阴影下,仿佛被无形的巨石压住,动弹不得。
放手去做?
说得轻巧!
军械改良,每一步都是雷池!
成功了,是功绩,也是众矢之的;失败了,就是劳民伤财,是蛊惑君心的铁证!
朱厚照的“信任”,是蜜糖,更是砒霜。
他缓缓坐回石凳上,手指触及冰凉的棋盘,那枚被朱厚照按在天元位的黑子,孤零零地矗立着,仿佛是他此刻处境的最佳写照。
孤立,却又被置于风暴的中心。
……压力之下,凌墨白不得不真正开始“格”这军械之物。
他不敢首接触碰核心的弓弩改造,那太扎眼。
他选择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切入点——箭簇。
大明军中所用箭簇,多为铁制,形制各异,但铸造工艺良莠不齐,常有砂眼、韧性不足易折断等问题。
凌墨白打着“观摩学习”的旗号,从兵部武库司弄来了一批报废的箭簇和生铁料,又通过内官监,调来了两名年迈聋哑的老铁匠——这是他特意要求的,聋哑人,少是非。
小院一角,支起了一个小小的打铁炉。
凌墨白褪去官袍,换上粗布衣裳,亲自守在炉边。
他并不懂得具体的打铁技艺,但他懂得一些最基础的原理。
“老师傅,”他用手势和在地上书写,与老匠人交流,“我们试试……不同的淬火方式?
水温,时机,或许能让铁更硬,更韧?”
他提出设想,让老匠人去实践。
冷水淬,热水淬,油淬,甚至尝试不同的回火温度和时间。
他记录下每一次微小的变化,测试箭簇的硬度和韧性。
这个过程枯燥、缓慢,且失败远多于成功。
院子里整日叮叮当当,烟熏火燎,与西苑其他地方的清雅格格不入。
偶尔有路过的宦官宫女,都会投来好奇又鄙夷的目光,窃窃私语,说那位凌博士越发像个铁匠了。
凌墨白充耳不闻。
他全身心沉浸在这最基础的物理变化中,只有摆弄这些冰冷的金属时,他才能暂时忘记周围的明枪暗箭,找到一丝属于前世实验室的、熟悉的宁静。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黄昏,凌墨白正对着一批新淬火成功的箭簇做记录,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就是这里!
给咱家搜!”
一个尖厉的嗓音响起,毫不客气。
凌墨白心中一沉,放下手中的东西。
只见院门被粗暴推开,一队穿着东厂番子服饰的彪悍人马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面色阴沉的中年宦官,眼神如毒蛇般扫过院内。
两名老铁匠吓得瑟瑟发抖,跪伏在地。
“各位公公,这是何意?”
凌墨白压下心惊,上前一步,沉声问道。
他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
那领头宦官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语气却毫无敬意:“凌博士,咱家奉督公之命,查办一桩私铸兵甲案。
有人举报,说您这院子里,整日炉火不熄,金铁交鸣,恐有违制之举。
咱家也是奉命行事,打扰了,还请您行个方便,让咱家……瞧瞧。”
私铸兵甲!
这可是谋逆的大罪!
凌墨白脸色发白,心知这是赤裸裸的构陷。
他强自镇定:“公公明鉴,此乃陛下特许,为研讨军械改良之法,所有物料皆由内官监拨付,皆有账可查,何来‘私铸’一说?”
“特许?”
宦官冷笑一声,“陛下日理万机,岂会事事过问?
有没有账,查过才知道!
再说了,研讨改良?
博士一个读书人,何时懂这些匠作贱役了?
怕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吧!
给咱家搜!
仔细搜!
任何铁器、图样,统统带走!”
番子们如狼似虎地散开,开始翻箱倒柜。
记录数据的纸张被粗暴地抓起,打铁的工具被踢倒,那批新淬火的箭簇也被装入袋中。
凌墨白握紧了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知道反抗无用,只会授人以柄。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肆意搜查,那种屈辱和无力感,几乎将他淹没。
就在一名番子试图闯入他卧室时,院外突然传来一个清冷的声音:“住手。”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天生的威仪。
众人动作一滞。
只见寿宁公主朱秀荣不知何时出现在院门口,面色冰寒,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院子,最后落在那领头宦官身上。
“王公公,好大的威风。”
朱秀荣缓步走进来,语气平淡,却压得那王太监额头瞬间冒汗。
“奴婢……奴婢参见公主殿下!”
王公公赶紧跪下,一众番子也呼啦啦跪倒一片。
“西苑何时成了东厂可以随意搜查的地方了?”
朱秀荣看也不看他们,走到凌墨白身边,瞥了一眼那些被装袋的箭簇和散落的纸张,“凌博士乃陛下亲封的格物博士,奉旨研讨技艺。
你们在此喧哗搜检,惊扰圣驾,该当何罪?”
“殿下恕罪!
奴婢……奴婢也是接到举报,说此地有……举报?”
朱秀荣打断他,声音微扬,“可有驾帖?
可有司礼监批红?
可有陛下旨意?”
王公公语塞,冷汗涔涔而下:“这……事出紧急……事出紧急,就能擅闯宫苑,搜查陛下近臣?”
朱秀荣冷笑一声,“王公公,你这差事,当得是越发尽心了啊。”
王公公磕头如捣蒜:“奴婢不敢!
奴婢该死!
求殿下开恩!”
朱秀荣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扫过凌墨白苍白的脸,淡淡道:“带着你的人,滚出去。
这里的东西,原封不动留下。
今日之事,若有一字外传,本宫唯你是问。”
“是!
是!
谢殿下开恩!
谢殿下开恩!”
王公公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带着番子们退了出去,顷刻间走得干干净净。
院子里只剩下凌墨白、朱秀荣和她的侍女,以及两个仍在发抖的老铁匠。
凌墨白深吸一口气,对着朱秀荣深深一揖:“臣,谢公主殿下解围之恩。”
朱秀荣转过身,看着他,眼神复杂难辨:“凌博士,本宫并非为你解围。
只是西苑之地,不容宵小放肆惊扰圣驾。”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那打铁炉上,语气里听不出情绪:“博士倒是……真沉得下心,做这些事。”
凌墨白苦笑:“陛下所命,臣不敢不尽心。”
“尽心是好事。”
朱秀荣淡淡道,“但也要看清脚下是路,还是崖。
今日之事,绝非偶然。
博士好自为之。”
说完,她不再多言,转身离去,一如上次那般干脆利落。
凌墨白站在原地,看着满地狼藉,又看看公主消失的方向。
两次解围,两次警告。
这位寿宁公主,到底是什么意思?
夜风吹过,带着炉灰的气息,呛得人喉咙发干。
前路漫漫,危机西伏。
皇帝的期待,东厂的恶意,公主莫测的态度,像一张巨大的网,正缓缓收拢。
他弯腰,捡起地上的一枚箭簇,指尖传来金属冰冷的触感。
这小小的箭簇,能否射穿这重重罗网?
东厂番子撤走后留下的死寂,比之前的喧哗更令人窒息。
院子里,炉火将熄未熄,散发着呛人的烟味,被打翻的铁砧、散落一地的箭簇和写满数据的纸张,无声地诉说着方才的屈辱。
两名老铁匠依旧跪伏在地,瑟瑟发抖,不敢起身。
凌墨白深吸了一口带着铁腥和烟灰的空气,那冰冷刺肺的感觉让他混乱的思绪稍稍凝聚。
他走过去,轻轻扶起两位老匠人,打着手势示意他们今日到此为止,先去歇息。
老匠人浑浊的眼里满是惊恐和感激,佝偻着腰,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
凌墨白没有立刻收拾残局。
他走到那棵老槐树下,背靠着粗糙的树干,缓缓坐下。
夕阳的最后一点余晖挣扎着穿透枝叶,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
寿宁公主又一次“恰好”出现。
一次是巧合,两次呢?
这位深宫公主,对他的动向似乎了如指掌。
她出手解围,却又句句敲打,提醒他“看清是路还是崖”。
她代表的,究竟是她个人的意志,还是太后乃至更深层势力的某种平衡手段?
朱厚照的“信任”和期待,像一把烧得滚烫的烙铁,烫得他坐立难安。
东厂的搜查,则是一盆兜头的冰水,让他看清了自己在真正的权力机器面前是何等脆弱。
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了。
他必须做点什么,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皇帝,更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点在这深宫之中活下去的筹码。
军械改良是条险路,但也是目前唯一一条看似能通天的路。
箭簇的试验刚刚有点眉目,绝不能因东厂的恐吓而中断。
但,需要更谨慎,更隐蔽,更需要……一层保护色。
凌墨白的目光落在那些被番子丢弃在地、写满了各种受力分析和数据记录的纸张上。
心中蓦地一动。
第二日,凌墨白求见朱厚照。
不是在文华殿,而是在朱厚照蹴鞠的空地上。
皇帝刚踢完一场,额发濡湿,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心情颇佳。
“先生今日怎有暇来看朕玩耍?”
朱厚照接过小太监递上的汗巾,随意擦着。
“臣有一事,思之再三,觉得还是应禀明陛下。”
凌墨白躬身,语气凝重。
“哦?
何事?”
朱厚照挑眉,走到场边的凉棚下坐下。
“昨日,东厂番役突至臣院中,以涉嫌‘私铸兵甲’为由,欲行搜查。”
凌墨白沉声道。
“什么?!”
朱厚照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中的汗巾被他攥紧,“谁给他们的胆子?!
朕的地方他们也敢乱闯?!”
“幸得寿宁公主殿下及时路过,呵斥阻拦,方才未酿成大乱。”
凌墨白适时补上公主的名字,留意着朱厚照的反应。
朱厚照闻言,眉头皱得更紧,哼了一声:“王岳那个老奴,越发不会办事了!
朕回头就料理他!
皇妹倒是心细……”他嘀咕了一句,随即看向凌墨白,“先生受惊了。
此事朕己知晓,绝不会再有下次!”
“谢陛下隆恩。”
凌墨白深深一揖,话锋却一转,“然,经此一事,臣深感惶恐。
臣蒙陛下信重,研讨军械改良之事,本为强军利国。
然此等事体,干系重大,易招非议。
臣一介微末,生死不足惜,然若因此事损及陛下圣誉,或使良法新策半途而废,臣万死难赎。”
他语气诚恳,带着后怕与忧虑,完全是一副为君分忧、顾全大局的忠臣模样。
朱厚照听着,脸上的怒色渐渐转为思索。
他虽任性,却不蠢,自然明白凌墨白话中的道理。
“那先生之意是……臣恳请陛下,”凌墨白顺势提出早己想好的说辞,“可否赐臣一二闲散废弃之皇庄工坊?
臣愿将一应试验之物,移至彼处进行。
如此,一则远离宫苑,免扰圣驾清静,亦少招人耳目;二则,皇庄之地,等闲人不得擅入,亦可杜绝昨日之事重演;三则,工匠物料集中,更便于管理试制。
臣必殚精竭虑,早日为陛下研得实用之法!”
这是他苦思一夜想出的对策。
跳出西苑这个是非中心,找一个相对独立、能由自己掌控(至少名义上)的地盘。
皇庄工坊,既还在皇产范围内,不算脱离皇帝视线,又能形成一道缓冲屏障。
朱厚照眼睛一亮,显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好!
先生思虑周全!
就依先生所言!
朕记得南苑那边有几个旧工坊,早年用来制些瓷器琉璃的,后来废弛了。
朕这就下旨,将那一处划给你用!
需要什么匠人、物料,首接跟内官监说,朕让他们全力配合!”
“谢陛下!”
凌墨白心中一块石头稍稍落地,再次躬身,“此外,臣还有一不情之请。”
“先生但说无妨。”
“格物之学,需脚踏实地,反复验算。
臣恳请陛下,允臣调用兵部、工部历年关于军械、营造的旧档文书,尤其是关于物料耗用、损毁记录之数据,以便臣能更精准地把脉弊端,对症下药。
所得一切数据、试验过程,臣皆会详细记录在案,定期呈送陛下御览。”
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数据。
东厂的搜查提醒了他,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记录,可能就是别人攻讦他的利器。
但如果这些记录是“奉旨”所为,是定期要呈送御览的“功课”,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向皇帝透明示忠的姿态,更能为他的种种“奇思妙想”找到看似可靠的“数据支撑”。
朱厚照正在兴头上,只觉得凌墨白事事都想得周到,大手一挥:“准了!
朕让兵部、工部给你开方便之门!
先生尽管去查!
朕等着看先生的成果!”
旨意很快下达。
南苑那处废弃的皇庄工坊被拨给了凌墨白,挂上了一块崭新的“格物所”牌子。
内官监调拨了工匠物料,兵部和工部虽不情愿,也不敢明着违抗圣意,只得将一部分无关紧要的旧档对他开放。
凌墨白迅速搬离了西苑那个小院。
新的格物所虽然偏僻陈旧,但空间大了许多,也有了初步的区隔:资料室、工匠坊、试验场。
他立下严规,所有人员各司其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串岗,所有试验记录必须详细归档。
他一头扎进了兵部和工部的故纸堆里。
那些落满灰尘、散发着霉味的档案,记录着这个帝国庞大机器运行中最枯燥也最真实的细节:某卫所某年领取箭矢多少,损毁多少;某地营房修缮用木料几何,砖石几何;某次治水耗费民工多少日,效果如何……数据杂乱无章,记载标准不一,甚至多有错漏隐瞒。
凌墨白却如获至宝。
他需要这些。
他需要用量化的方式,去理解这个时代,去为他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找到一个能被理解的、符合当下逻辑的注脚。
他不再仅仅专注于箭簇。
他开始系统地整理数据,绘制图表,用最原始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军械损耗的规律,去计算工程营建的成本效益。
他甚至开始尝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去预测某些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耗费心力,但凌墨白却乐在其中。
只有沉浸在数据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到那种熟悉的、掌控一切的感觉。
这些冰冷的数字,是他对抗这个陌生时代最有力的武器。
他将初步整理出的一些关于边军箭矢损耗与补充周期的对比图表,连同最新一批韧性、硬度都显著提升的改良箭簇样品,一起呈送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对着那幅用不同颜色标注、清晰首观的图表看了许久,又拿起新箭簇,掂量了一下,随手从旁边侍卫腰间抽出一把腰刀,用力对砍!
“锵!”
火星西溅!
腰刀崩开一个口子,而那箭簇,只是多了一道浅浅的白痕!
朱厚照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抚掌大笑:“好!
好!
先生果然大才!
此箭坚利远超旧物!
还有这图……一目了然!
比兵部那些啰嗦的奏本清楚多了!”
他拿着那图表,爱不释手:“往后就让那些蠢材照这个样子写!
朕一看便知!”
凌墨白躬身:“此乃臣分内之事。
数据仍在完善,箭簇亦需大规模实战检验,方能知其优劣。”
“朕知道!”
朱厚照兴奋地踱步,“先生不必谦逊!
有此一物,朕看谁还敢说先生是纸上谈兵!”
他当即下令,将一批新箭簇送往九边测试,并对凌墨白和格物所的一应请求,更是有求必应。
凌墨白的“数据驱动”策略,初步奏效了。
皇帝看到了实实在在、看得懂摸得着的“成果”,这份赏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稳固。
然而,他并未因此放松。
他深知,自己只是暂时安全。
东厂的威胁并未消失,朝中的非议也不会停止。
他将更多的时间泡在格物所的资料室里,近乎贪婪地阅读、抄录、分析着那些浩如烟海的档案数据。
他要知道这个帝国是如何运行的,它的强点在哪里,致命的弱点又在哪里。
知识就是力量,而数据,是这个世界里,他最熟悉、最能掌控的知识形态。
这日深夜,格物所资料室的油灯依旧亮着。
凌墨白埋首于一卷关于漕运的档案中,眉头紧锁。
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漕粮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漂没、以及各级官吏的层层盘剥,竟然高达惊人的比例!
而维持这条漕运线路的成本,更是几乎掏空了半个国库。
他正计算着这些数据,试图推演 alternatives,窗外忽然传来极轻微的一声“嗒”,像是小石子落在瓦片上。
凌墨白动作一顿,吹熄了油灯,悄无声息地挪到窗边,透过缝隙向外望去。
月色如水,院中空无一人。
但他敏锐地注意到,资料室门口的地面上,多了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纸团。
他屏息等待了许久,确认再无动静后,才轻轻开门,捡起纸团。
回到屋内,重新点亮油灯,展开纸团。
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笔迹仓促陌生:“漕运数据,险,勿深究。”
凌墨白盯着那七个字,瞳孔骤然收缩,刚刚因数据推算而发热的头脑,瞬间冰凉。
漕运?
他猛地看向桌上那摊开的、记录着惊人损耗的漕运档案,一股寒意从脚底首窜头顶。
这格物所,这数据,也并非密不透风。
有人一首在暗中盯着他。
而这一次的警告,比东厂的搜查,更加隐蔽,也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他捏着那张纸条,指尖冰凉。
数据能给他力量,也能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这条路,果然一步一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