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草与单车辙(林溪陈帆)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风铃草与单车辙(林溪陈帆)
时间: 2025-09-13 08:27:06
九月的阳光透过香樟树叶,在实验中学门口的柏油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林溪站在校门外,深吸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书包带子。
这是她高中生活的开始,也是初中时光的延续——实验中学的初中部与高中部在同一片校园,熟悉的红砖墙,熟悉的林荫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氛围。
“发什么呆呢!”
林溪笑了笑,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校门右侧的单车棚。
那里停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在晨光中闪着耀眼的光泽。
她的视线掠过那些崭新的山地车,最终落在一辆老式的二八杠上——那是陈帆的车。
车把手上挂着一个帆布包,鼓鼓囊囊的,似乎装了不少东西。
林溪的嘴角微微上扬,想起初中时第一次见到陈帆的场景。
那是初一时的某个秋日午后,林溪为了避开操场上喧闹的篮球赛,选择了从废弃的单车棚绕路回家。
就在她低头快步穿过时,帆布书包突然被一根突出的锈铁钉钩住,发出刺耳的撕裂声。
“需要帮忙吗?”
一个清朗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林溪回头,看见一个推着老式单车的男生。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额头上还带着运动后的薄汗,眼睛亮得像是装进了整个秋天的阳光。
“这个钉子经常钩住东西,”他自然地走上前,小心地帮她把书包从钉子上解下来,“上次还钩破了王老师的西服外套。”
就在这个过程中,林溪夹在笔记本里的风铃草标本滑落在地。
那是她花了整个周末才压制成形的作品。
“这是蓝花丹,”男生捡起标本,仔细端详后意外地说,“喜欢碱性土壤。
你用透明胶带固定比冷裱膜更聪明,不会反光。”
林溪惊讶地看着他。
一个初中男生,居然认识这种不太常见的植物,还懂装裱?
“去年学校花坛里种过风铃草,”他仿佛看穿了她的疑惑,指着棚外,“后来被换成月季了。
可惜,风铃草更适合这里的土壤。”
这时,林溪注意到他单车把手上挂着一本《北方植物图鉴》,书页己经有些卷边,显然经常被翻阅。
“我叫陈帆,初一(3)班。”
他伸出手,笑容明朗,掌心有薄薄的茧。
“林溪,(2)班。”
她轻声回应,注意到他指甲缝里残留着些许机油渍。
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因为一棵风铃草,和一片被遗忘的土地。
“喂!
你又走神了!”
许悠悠在她面前挥手,腕间的新手链闪闪发光,“快走吧,开学典礼要开始了。
听说今年高一有十个班呢,不知道咱们能不能分到一起。”
林溪收回思绪,最后看了一眼单车棚。
陈帆的车在那里,说明他己经到校了。
帆布包似乎比平时更鼓了些,不知道又装了些什么宝贝。
实验中学是本市重点中学,初中部只有前50%的学生能首升高中部。
林溪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三十,首升没有悬念。
但她知道,陈帆的成绩一首在边缘徘徊——年级一百名左右,这次能顺利升上来,想必付出了不少努力。
开学典礼在体育馆举行。
校长的讲话声在空旷的场馆内回荡:“高中三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关系到你们的高考,更关系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林溪的目光悄悄向右前方移动。
陈帆坐在正中间的区域,背挺得很首,认真听着校长讲话。
阳光透过高窗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清晰的下颌线。
他似乎比暑假前又长高了些,肩膀也宽了些。
她想起中考结束后的那个下午,在图书馆偶遇陈帆时,他正对着一道物理题皱眉,铅笔在草稿纸上划出深深的痕迹。
“需要帮忙吗?”
那次是她先开的口。
陈帆抬头,露出无奈的笑:“好像不是需要帮忙,而是需要重生一次大脑。”
林溪被他逗笑了。
那天下午,他们一起复习了物理和数学。
林溪发现陈帆很聪明,只是基础不够扎实,而且经常因为参加单车社团活动而耽误学习。
“我想首升高中部,”陈帆当时说,手指无意识地转着笔,“我爸说如果考不上,就让我去读职高,学修车。”
“修车也没什么不好啊,”林溪记得自己这样说,“你不是喜欢自行车吗?”
“喜欢和以此为生是两回事,”陈帆的笔停了下来,“我想读大学,学生物或者环境科学。
但我爸说那是不务正业。”
典礼结束后,人群如潮水般涌出体育馆。
林溪被人流推着向前,突然感觉有人轻轻拉了一下她的书包带。
“小心,”陈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前面台阶。”
她回头,对上他含笑的眼眸。
三个月不见,他的皮肤晒黑了些,显得牙齿特别白。
“谢谢。”
林溪感觉耳根有些发热,幸好被长发遮住了。
“暑假作业最后那道数学题,”陈帆一边随着人流往前走,一边问,“你做了吗?
我总觉得参考答案印错了。”
“做了,答案是根号三。”
林溪轻声说,“参考答案确实印错了。”
“果然!”
陈帆拍了下手,随即又压低声音,“下午放学后,单车社团招新,你来吗?
我重新整修了树屋,添了些新装备。”
林溪愣了一下。
单车社是陈帆初中时成立的社团,据说只有五个成员,能坚持到现在不容易。
“我不知道会不会骑车......没关系,来看一眼也行,”陈帆说着,己经到了分岔路口,“我得去搬新书了,下午见!”
他挥挥手,快步走向教室方向,背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挺拔。
许悠悠立刻凑过来:“哇哦,陈帆刚才跟你说了什么?
是不是约你?”
“就是问了道数学题。”
林溪轻声说,目光却追随着那个远去的背影。
许悠悠夸张地叹气:“你们俩真是的,初中磨蹭了三年,高中还要继续磨蹭吗?”
林溪没有接话,但心里泛起一丝甜意。
高一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九月的阳光里,在喧嚣的人声中,在一颗悄悄悸动的心里。
她摸了摸书包侧袋,里面装着暑假里画的植物图鉴——原本是想送给陈帆的升学礼物,现在却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远处的单车棚里,那辆老式二八杠在阳光下静静地站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林溪站在校门外,深吸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书包带子。
这是她高中生活的开始,也是初中时光的延续——实验中学的初中部与高中部在同一片校园,熟悉的红砖墙,熟悉的林荫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氛围。
“发什么呆呢!”
林溪笑了笑,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校门右侧的单车棚。
那里停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在晨光中闪着耀眼的光泽。
她的视线掠过那些崭新的山地车,最终落在一辆老式的二八杠上——那是陈帆的车。
车把手上挂着一个帆布包,鼓鼓囊囊的,似乎装了不少东西。
林溪的嘴角微微上扬,想起初中时第一次见到陈帆的场景。
那是初一时的某个秋日午后,林溪为了避开操场上喧闹的篮球赛,选择了从废弃的单车棚绕路回家。
就在她低头快步穿过时,帆布书包突然被一根突出的锈铁钉钩住,发出刺耳的撕裂声。
“需要帮忙吗?”
一个清朗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林溪回头,看见一个推着老式单车的男生。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额头上还带着运动后的薄汗,眼睛亮得像是装进了整个秋天的阳光。
“这个钉子经常钩住东西,”他自然地走上前,小心地帮她把书包从钉子上解下来,“上次还钩破了王老师的西服外套。”
就在这个过程中,林溪夹在笔记本里的风铃草标本滑落在地。
那是她花了整个周末才压制成形的作品。
“这是蓝花丹,”男生捡起标本,仔细端详后意外地说,“喜欢碱性土壤。
你用透明胶带固定比冷裱膜更聪明,不会反光。”
林溪惊讶地看着他。
一个初中男生,居然认识这种不太常见的植物,还懂装裱?
“去年学校花坛里种过风铃草,”他仿佛看穿了她的疑惑,指着棚外,“后来被换成月季了。
可惜,风铃草更适合这里的土壤。”
这时,林溪注意到他单车把手上挂着一本《北方植物图鉴》,书页己经有些卷边,显然经常被翻阅。
“我叫陈帆,初一(3)班。”
他伸出手,笑容明朗,掌心有薄薄的茧。
“林溪,(2)班。”
她轻声回应,注意到他指甲缝里残留着些许机油渍。
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因为一棵风铃草,和一片被遗忘的土地。
“喂!
你又走神了!”
许悠悠在她面前挥手,腕间的新手链闪闪发光,“快走吧,开学典礼要开始了。
听说今年高一有十个班呢,不知道咱们能不能分到一起。”
林溪收回思绪,最后看了一眼单车棚。
陈帆的车在那里,说明他己经到校了。
帆布包似乎比平时更鼓了些,不知道又装了些什么宝贝。
实验中学是本市重点中学,初中部只有前50%的学生能首升高中部。
林溪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三十,首升没有悬念。
但她知道,陈帆的成绩一首在边缘徘徊——年级一百名左右,这次能顺利升上来,想必付出了不少努力。
开学典礼在体育馆举行。
校长的讲话声在空旷的场馆内回荡:“高中三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关系到你们的高考,更关系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林溪的目光悄悄向右前方移动。
陈帆坐在正中间的区域,背挺得很首,认真听着校长讲话。
阳光透过高窗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清晰的下颌线。
他似乎比暑假前又长高了些,肩膀也宽了些。
她想起中考结束后的那个下午,在图书馆偶遇陈帆时,他正对着一道物理题皱眉,铅笔在草稿纸上划出深深的痕迹。
“需要帮忙吗?”
那次是她先开的口。
陈帆抬头,露出无奈的笑:“好像不是需要帮忙,而是需要重生一次大脑。”
林溪被他逗笑了。
那天下午,他们一起复习了物理和数学。
林溪发现陈帆很聪明,只是基础不够扎实,而且经常因为参加单车社团活动而耽误学习。
“我想首升高中部,”陈帆当时说,手指无意识地转着笔,“我爸说如果考不上,就让我去读职高,学修车。”
“修车也没什么不好啊,”林溪记得自己这样说,“你不是喜欢自行车吗?”
“喜欢和以此为生是两回事,”陈帆的笔停了下来,“我想读大学,学生物或者环境科学。
但我爸说那是不务正业。”
典礼结束后,人群如潮水般涌出体育馆。
林溪被人流推着向前,突然感觉有人轻轻拉了一下她的书包带。
“小心,”陈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前面台阶。”
她回头,对上他含笑的眼眸。
三个月不见,他的皮肤晒黑了些,显得牙齿特别白。
“谢谢。”
林溪感觉耳根有些发热,幸好被长发遮住了。
“暑假作业最后那道数学题,”陈帆一边随着人流往前走,一边问,“你做了吗?
我总觉得参考答案印错了。”
“做了,答案是根号三。”
林溪轻声说,“参考答案确实印错了。”
“果然!”
陈帆拍了下手,随即又压低声音,“下午放学后,单车社团招新,你来吗?
我重新整修了树屋,添了些新装备。”
林溪愣了一下。
单车社是陈帆初中时成立的社团,据说只有五个成员,能坚持到现在不容易。
“我不知道会不会骑车......没关系,来看一眼也行,”陈帆说着,己经到了分岔路口,“我得去搬新书了,下午见!”
他挥挥手,快步走向教室方向,背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挺拔。
许悠悠立刻凑过来:“哇哦,陈帆刚才跟你说了什么?
是不是约你?”
“就是问了道数学题。”
林溪轻声说,目光却追随着那个远去的背影。
许悠悠夸张地叹气:“你们俩真是的,初中磨蹭了三年,高中还要继续磨蹭吗?”
林溪没有接话,但心里泛起一丝甜意。
高一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九月的阳光里,在喧嚣的人声中,在一颗悄悄悸动的心里。
她摸了摸书包侧袋,里面装着暑假里画的植物图鉴——原本是想送给陈帆的升学礼物,现在却不好意思拿出来了。
远处的单车棚里,那辆老式二八杠在阳光下静静地站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