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玉七杀李忘生李正阳完整版在线阅读_李忘生李正阳完整版阅读
时间: 2025-09-13 08:23:20
十年光阴,足以让顽石生苔,沧海扬尘,也能将一个惊惶失措的孩童,打磨成一块沉默的石头。
北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在“威远镖局”陈旧的旗幡上,发出猎猎的声响。
旗幡下,两扇厚重的黑漆大门敞开着,露出里面宽敞却略显凌乱的庭院。
几辆满载货物的镖车停在院中,车辕上凝着厚厚的白霜。
一个穿着半旧靛蓝色棉布劲装的青年,背对着大门,正仔细地检查着镖车车轮上的铁箍。
他身形挺拔,肩背宽阔,动作沉稳利落,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老练。
棉布头巾低低压着,遮住了大半额头,只露出线条略显冷硬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
他叫李三,镖局里的人都这么叫他。
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只知道十年前的一个雪夜,总镖头赵铁鹰把他从外面捡了回来,从此便在镖局里扎了根。
从打杂、喂马,到跟着走短镖、学拳脚,一步步熬成了能独当一面的镖师。
话不多,活儿却做得极扎实,是块让人放心的料。
“李三!
手脚麻利点!
这趟‘雪里红’走得急,晌午前必须出城!”
一个粗豪的声音响起,镖局二把手,人称“铁掌”的周泰,挺着肚子走过来,拍了拍李三的肩膀,力道不小。
李三——或者说,李忘生——身体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
他抬起头,露出一张平凡无奇的脸。
肤色是常年走镖晒出的古铜色,眉眼疏淡,鼻梁挺首,嘴唇有些薄,组合在一起,便是一种丢进人堆里就再也找不出来的普通。
唯有那双眼睛,沉静得像两口深潭,偶尔抬眸时,会掠过一丝极淡、极快、难以捕捉的锐利,如同冰层下蛰伏的刀锋,转瞬即逝。
“知道了,周头儿。”
李忘生的声音不高,带着点沙哑,是那种常年寡言少语养成的声线。
他应了一声,继续低头检查车轮,手指在冰冷的铁箍上划过,关节处带着薄茧。
十年了。
威远镖局成了他的壳,李三这个名字成了他的面具。
他像一块被遗忘在角落的磨刀石,日复一日地打磨着自己,也磨砺着心底那从未冷却的仇恨。
玄阴教主,那个青铜面具下的身影,是他每一个午夜梦回时最清晰的梦魇。
怀里的半块玉佩,是他活着的唯一意义。
他利用走镖之便,足迹踏遍北地十三州,明里是押镖送货,暗地里却像最耐心的猎犬,不放过任何一丝关于玄阴教、关于那半块玉佩的蛛丝马迹。
十年追索,线索如同断线的风筝,飘渺无踪。
玄阴教行事诡秘,势力盘根错节,远非当年那个偏安一隅的李家庄所能想象。
他甚至不敢过多打听,生怕一丝风吹草动,便引来灭顶之灾。
只能等,只能忍,像埋在雪地里的炭,等待一个燃爆的契机。
“都听好了!”
总镖头赵铁鹰洪亮的声音在庭院中响起。
他年近六旬,身材依旧魁梧,须发己见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腰板挺得笔首,站在那里便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是李忘生的救命恩人,也是这十年来唯一给予他庇护的人。
李忘生对他,有感激,也有愧疚——他隐瞒了太多。
“这趟镖非同小可!”
赵铁鹰环视众人,目光在李忘生身上停留了一瞬,“押送的是‘宝丰隆’钱庄送往云州分号的十万两现银!
货真价实的雪花银!
走的是老官道,经黑石峡,过饮马川,最后抵达云州城!
路途不算远,但眼下这年景,道上不太平!
各路牛鬼蛇神都盯着这块肥肉!
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他顿了顿,声调拔高:“押镖的规矩,不用我再啰嗦!
镖在人在,镖亡人亡!
这趟镖,由周泰带队,李三、王五、赵六,还有八个趟子手跟着!
路上一切听周头儿安排!
谁要是出了岔子,别怪我赵铁鹰翻脸不认人!”
“是!
总镖头!”
众人齐声应诺,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
李忘生默默听着,将最后一个车轮检查完毕。
十万两现银……确实是一块足以让任何人眼红的肥肉。
这趟镖,注定不会太平。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
那里除了镖局制式的腰刀,还贴身藏着一柄短剑。
剑身狭长,比寻常匕首略长,是他用走镖攒下的钱,请城中最好的铁匠,用精钢反复锻打而成,剑身没有任何标记,只在靠近护手处,刻了一道极浅、几乎看不见的波浪纹——那是他父亲李正阳佩剑上的标记,是他唯一能保留的念想。
他需要这趟镖。
云州地处边陲,消息混杂,或许……能有新的线索。
而且,押送如此重镖,本身就是一种掩护,能让他更自然地出现在一些平时难以涉足的区域。
“李三!”
周泰又喊了一声,“你负责断后!
机灵点!”
“明白。”
李忘生应道,声音依旧平淡无波。
他走到分配给自己的那匹黄骠马旁,动作熟练地检查鞍鞯、肚带,然后翻身上马。
马匹喷了个响鼻,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一团白雾。
镖队缓缓启程。
沉重的车轮碾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发出沉闷的声响。
李忘生控马走在队伍最后,微微低着头,目光低垂,仿佛对周遭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只有他自己知道,眼角的余光如同最精密的筛子,不动声色地扫过街道两旁每一个可疑的角落,屋檐下,巷子口,茶馆二楼半开的窗户……风雪似乎小了些,但寒意更甚。
威远镖局的旗幡在风中招展,护送着这支沉默的队伍,缓缓驶出城门,驶入一片银装素裹、危机西伏的茫茫雪原。
李忘生握紧了腰刀的刀柄,冰冷的触感透过薄薄的棉手套传来。
十年霜刃未曾试。
这一次,或许就是试刃之时。
他心中默念着那个名字,那个戴着青铜面具的梦魇,怀里的半块玉佩隔着衣物,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像一颗沉寂了太久、却始终不肯熄灭的火种。
北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在“威远镖局”陈旧的旗幡上,发出猎猎的声响。
旗幡下,两扇厚重的黑漆大门敞开着,露出里面宽敞却略显凌乱的庭院。
几辆满载货物的镖车停在院中,车辕上凝着厚厚的白霜。
一个穿着半旧靛蓝色棉布劲装的青年,背对着大门,正仔细地检查着镖车车轮上的铁箍。
他身形挺拔,肩背宽阔,动作沉稳利落,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老练。
棉布头巾低低压着,遮住了大半额头,只露出线条略显冷硬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
他叫李三,镖局里的人都这么叫他。
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只知道十年前的一个雪夜,总镖头赵铁鹰把他从外面捡了回来,从此便在镖局里扎了根。
从打杂、喂马,到跟着走短镖、学拳脚,一步步熬成了能独当一面的镖师。
话不多,活儿却做得极扎实,是块让人放心的料。
“李三!
手脚麻利点!
这趟‘雪里红’走得急,晌午前必须出城!”
一个粗豪的声音响起,镖局二把手,人称“铁掌”的周泰,挺着肚子走过来,拍了拍李三的肩膀,力道不小。
李三——或者说,李忘生——身体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
他抬起头,露出一张平凡无奇的脸。
肤色是常年走镖晒出的古铜色,眉眼疏淡,鼻梁挺首,嘴唇有些薄,组合在一起,便是一种丢进人堆里就再也找不出来的普通。
唯有那双眼睛,沉静得像两口深潭,偶尔抬眸时,会掠过一丝极淡、极快、难以捕捉的锐利,如同冰层下蛰伏的刀锋,转瞬即逝。
“知道了,周头儿。”
李忘生的声音不高,带着点沙哑,是那种常年寡言少语养成的声线。
他应了一声,继续低头检查车轮,手指在冰冷的铁箍上划过,关节处带着薄茧。
十年了。
威远镖局成了他的壳,李三这个名字成了他的面具。
他像一块被遗忘在角落的磨刀石,日复一日地打磨着自己,也磨砺着心底那从未冷却的仇恨。
玄阴教主,那个青铜面具下的身影,是他每一个午夜梦回时最清晰的梦魇。
怀里的半块玉佩,是他活着的唯一意义。
他利用走镖之便,足迹踏遍北地十三州,明里是押镖送货,暗地里却像最耐心的猎犬,不放过任何一丝关于玄阴教、关于那半块玉佩的蛛丝马迹。
十年追索,线索如同断线的风筝,飘渺无踪。
玄阴教行事诡秘,势力盘根错节,远非当年那个偏安一隅的李家庄所能想象。
他甚至不敢过多打听,生怕一丝风吹草动,便引来灭顶之灾。
只能等,只能忍,像埋在雪地里的炭,等待一个燃爆的契机。
“都听好了!”
总镖头赵铁鹰洪亮的声音在庭院中响起。
他年近六旬,身材依旧魁梧,须发己见花白,但眼神锐利如鹰,腰板挺得笔首,站在那里便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是李忘生的救命恩人,也是这十年来唯一给予他庇护的人。
李忘生对他,有感激,也有愧疚——他隐瞒了太多。
“这趟镖非同小可!”
赵铁鹰环视众人,目光在李忘生身上停留了一瞬,“押送的是‘宝丰隆’钱庄送往云州分号的十万两现银!
货真价实的雪花银!
走的是老官道,经黑石峡,过饮马川,最后抵达云州城!
路途不算远,但眼下这年景,道上不太平!
各路牛鬼蛇神都盯着这块肥肉!
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他顿了顿,声调拔高:“押镖的规矩,不用我再啰嗦!
镖在人在,镖亡人亡!
这趟镖,由周泰带队,李三、王五、赵六,还有八个趟子手跟着!
路上一切听周头儿安排!
谁要是出了岔子,别怪我赵铁鹰翻脸不认人!”
“是!
总镖头!”
众人齐声应诺,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
李忘生默默听着,将最后一个车轮检查完毕。
十万两现银……确实是一块足以让任何人眼红的肥肉。
这趟镖,注定不会太平。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
那里除了镖局制式的腰刀,还贴身藏着一柄短剑。
剑身狭长,比寻常匕首略长,是他用走镖攒下的钱,请城中最好的铁匠,用精钢反复锻打而成,剑身没有任何标记,只在靠近护手处,刻了一道极浅、几乎看不见的波浪纹——那是他父亲李正阳佩剑上的标记,是他唯一能保留的念想。
他需要这趟镖。
云州地处边陲,消息混杂,或许……能有新的线索。
而且,押送如此重镖,本身就是一种掩护,能让他更自然地出现在一些平时难以涉足的区域。
“李三!”
周泰又喊了一声,“你负责断后!
机灵点!”
“明白。”
李忘生应道,声音依旧平淡无波。
他走到分配给自己的那匹黄骠马旁,动作熟练地检查鞍鞯、肚带,然后翻身上马。
马匹喷了个响鼻,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一团白雾。
镖队缓缓启程。
沉重的车轮碾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发出沉闷的声响。
李忘生控马走在队伍最后,微微低着头,目光低垂,仿佛对周遭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只有他自己知道,眼角的余光如同最精密的筛子,不动声色地扫过街道两旁每一个可疑的角落,屋檐下,巷子口,茶馆二楼半开的窗户……风雪似乎小了些,但寒意更甚。
威远镖局的旗幡在风中招展,护送着这支沉默的队伍,缓缓驶出城门,驶入一片银装素裹、危机西伏的茫茫雪原。
李忘生握紧了腰刀的刀柄,冰冷的触感透过薄薄的棉手套传来。
十年霜刃未曾试。
这一次,或许就是试刃之时。
他心中默念着那个名字,那个戴着青铜面具的梦魇,怀里的半块玉佩隔着衣物,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像一颗沉寂了太久、却始终不肯熄灭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