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我是好人牛二傻金花张长省全文免费阅读_完结热门小说我是好人牛二傻(金花张长省)

时间: 2025-09-13 08:24:57 
金花自从知道了张长省如此的痴迷读书的时候,暗想着怎么能给他搞一点精神食粮来的时候,想到了她在镇上当教师的表姐。

说是表姐,其实吧,这个表姐己经西十多岁了,和她妈妈的年龄相差无几,平时表姐来家里看他们一家人的时候,有时也会带上一本两本的书来给他们姐妹,让他们多多读书,以后做有出息的人。

有的时候,她和表姐出门一起走都会被误认成母女,金花一开始每次都耐心的解释,但是后来她发现但凡路人都会这么说,并不是村中的人拿她开玩笑,金花也无所谓了,母女就母女吧,她懒得解释了。

不过,这话到了她爸的嘴里却说:“都是些女娃娃家的,要什么出息?

我是好人牛二傻金花张长省全文免费阅读_完结热门小说我是好人牛二傻(金花张长省)

反正也是走不出这大山的,就学些基本的妇道人家会的技能就行了,到时候在干活的时候还能搭上一把手,书读多了心思就花了,没啥意思,还不如早点为家里干活儿挣钱。”

每当她爸说出这些言论的时候,表姐总会当面的顶冲她的爸爸,说以后的世道还是要有知识,要有文化才行,没有文化以后寸步难行。

当然她的父亲嘴上是说不过大表姐的,只能叼着烟袋躲到墙角去猛抽起来,等她爸走了之后,屋里面只有他们几个女眷们,姐妹独处分享书籍的时光,别提多开心了。

她爸是典型的农村“街溜子”,做了点小生意,在他的认知里,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而且他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要去了大城市有啥用呢?

走出去又得花钱,自己做了这点小生意,又支撑不起他们的经济,哪有在村里面跟那些狐朋狗友搓搓小麻将,唱唱酸曲儿来的悠闲自在?

别看他没了一只手,可是他单手搓麻将的本事可谓是一流的,他也成为了当地名震一方的“风流赌神” 。

但表姐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这个爸当的太不务正业了,金花的表姐还和她们说,有机会就到城里来,她有很多的书籍的,只要她们去,随便她们看,而且她非常希望金花能走出大山,表姐内心还希望金花能经济独立,成为城市中的女强人,到时候还要啥经济援助?

她们自己就能成为女中豪杰,金花听着表姐说的光明未来,不禁想入非非,两个女孩子手拉着手,欢呼雀跃了起来。

可是自从表姐这一次来过之后,好几年都没有来了,平常表姐一年最起码来两次,有的时候几个月就会回来一次,带的都是城里的新奇玩意儿,可这回却不声不响的没了音讯,难道是家里出事了?

妈妈有时候也会念叨起大表姐来,金花她爸倒是有些幸灾乐祸的,说起了风凉话:“我就说这书不能多读,你看,这好了吧,我听说她被撵出学校了。”

金花当然想知道大表姐现在在哪里,追着他问:“那她现在在哪里?

她不教书了?”

她爸说:“教书?

还轮的到她!

前阵子在接受学习的,后来不知道下放被安排到哪儿去工作了?

这年头,还是要劳动,管你是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都要劳动的,不劳动怎么能赚到钱哩?”

金花她爸感觉自己掌握着真理一般,金花不想和父亲再理论下去了,每一次她想了解到信息,父亲总是由着他去自己说自己的,根本不在意她,她自顾的离开了,跟她爸在一起,永远都不会有出息,说不定跟久了还会一起变成“街溜子”,这话虽然说得不好听,道理却没错。

不过,她有她的办法,她找到乡里五金百货当营业员的表哥,要了大表姐的具体信息,寻她去了。

亲戚说她在韭菜沟,这韭菜沟离牛头山倒是不远,可没想到她出村不久就迷路了,一个女娃子,又是在八十年代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她就开始慌了,离开了县城,就是一片的荒芜,路都是走的,人多走了就成了泥地,当时可还没有什么柏油马路,金花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在县城里摸索的走,时不时还扬起了一阵泥土。

如果是下了雨,这地是万万走不得的,硬是要走的话,也非泥土裹胁住你的脚步,让你步履蹒跚,当然乡下人是管不了这些的,下了雨,就算是泥点子甩的满身都是,也就回去洗洗就行了,绝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这是内陆贵州,典型的山川式结构,靠着黄土,靠山吃山,祖辈们都选择了可以生存的地方安营扎寨生活了下来,繁衍了后代。

牛头山,正因为这座山的样子和牛头很相象,据说当年唐代杜甫就写过这牛头山的诗句,被当地的百姓所传诵《上牛头山》。

青山意不尽,滚滚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杜甫说的就是这牛头山,在贵州西南二里,高一里,形似牛头,西面孤绝,俯临洲郭,下有安乐寺,古时此地楼阁烟花,实在是一处好地方,不过后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乱把这一块秀丽的地方糟蹋的不成样子,连那山下的安乐寺也破败不堪,无人修理,连住在寺里的和尚们也都搬出了,就更显的孤寂清冷了。

杜甫对牛头山犹爱,不光写了《上牛头山》,还写了著名的《望牛头山》一文:牛头见鹤林,梯静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也正因为当地流传了杜甫那么多的著名诗篇都是讲的这牛头山,这牛头山的老百姓也对这位诗人十分偏爱,在牛头山的摩崖石刻上,记录下了他当年写过的很多这样的诗句,一首传诵至今。

当然你要问这牛头山上是不是都是姓牛的,这都无从考证了,据说当年战乱,有一小部队的士兵边打边撤,就撤了到了这牛头山上。

当时他们为了不让人再能找到他们,他们烧毁了牛头山与外界的唯一的栈桥,于是他们一小队士兵就生活在了这牛头山上,没想的到,他们几人与牛头山上一户老翁家的八个女儿成了亲,这户老翁也忘了自己到底是姓甚名谁,只有女儿们从大妞、二妞一首排到了八妞。

在这队士兵中有一个能识文断字的,他在牛头山上看了那摩崖上面的石刻,就建议同上牛头山的几位结拜成了兄弟,大家就用牛作为自己的姓氏,让自己的子孙都姓牛,感谢这牛头山对他们的庇护之恩,也感谢牛头山给他们一个家,他们让自己的孩子都成为亲兄弟。

没想到这一支也就这样繁衍生息了下来,当然也没有外人来干扰他们的生活,他们也就自得其乐的生活在这大山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