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让我教纨绔,反手打造成帝师(温知夏李铁柱)免费小说全集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系统让我教纨绔,反手打造成帝师(温知夏李铁柱)
时间: 2025-09-13 08:29:23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温知夏就把张狗蛋和李铁柱从被窝里薅了起来。
“一日之计在于晨!
都起来,跟我做‘清风健体术’!”
她精神抖擞,虽然自己心里也打着鼓,但院长的气势必须拿捏住。
温知夏凭着记忆里的图解和注解,开始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
起初动作还有些生涩别扭,但几遍下来,身体渐渐活动开,竟也觉得气血通畅,头脑清明了不少。
狗蛋和铁柱一开始觉得这动作有些滑稽,但看院长做得认真,也便有样学样。
一套动作做完,三人都微微出了层薄汗,呼吸却格外舒畅。
“院长,做完这个,好像……好像没那么冷了,读书也有劲儿了!”
铁柱惊讶道。
狗蛋也用力点头:“感觉肚子饿得更快了!”
温知夏失笑:“饿了就好好吃饭,身体好了,才能读得进书。
以后这便是我们清风书院的晨课。”
早饭后,温知夏将昨晚挑灯夜战整理出来的几张纸摊开。
那是她结合原主父亲的手稿和一些现代记忆,绞尽脑汁写画出来的“招生简章”和“蒙学快易通”样品。
简章用最首白的话写道:清风书院,有教无类!
束脩可议!
包教包会!
限招蒙童五名,先到先得!
附赠独家启蒙窍诀!
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但笑容可掬的读书小人。
而那“蒙学快易通”样品,则是她将《三字经》开头几句编成了更朗朗上口、带点故事性的顺口溜,旁边配上简单的图画帮助理解。
字迹算不上多好,但胜在清晰有趣。
“狗蛋,铁柱,你们认认,这上面的字都认得吗?
觉得好不好记?”
温知夏把样品递给他们。
两个少年凑过来看,狗蛋指着顺口溜念了几句,眼睛一亮:“院长,这个比光背书好玩!
好像一下就记住了!”
铁柱也点头:“画也好看。”
温知夏心里稍稍有了点底。
她将招生简章抄写了十来份,又把那“蒙学快易通”的前几句多写了几份当作样例。
“走,先生带你们去趟集市。”
温知夏揣上东西,又小心翼翼地从几乎见底的米缸里舀出最后一点米,准备去换点最便宜的粗盐和菜种——堆肥需要时间,眼前的吃食还得精打细算。
清水镇集市不算热闹,但己是这附近最有人气的地方。
温知夏让狗蛋和铁柱分头行动,去集市入口、镇口的槐树下、还有那间唯一的杂货铺门口张贴招生简章。
她自己则去了粮铺。
贴告示的过程并不顺利。
两个半大孩子,穿的又破旧,贴的东西内容还如此“夸张”,引来了不少好奇和质疑的目光。
“清风书院?
不就那个快倒闭的破地方吗?
还招生?”
“束脩可议?
怕是根本收不起钱吧!”
“独家窍诀?
唬人的吧……女先生?
能教出什么好?”
议论声不大不小,恰好能飘进狗蛋和铁柱的耳朵里。
两人面皮薄,听得面红耳赤,但还是梗着脖子,认真地把最后一张告示贴好。
温知夏换完东西回来,看到的就是两个垂头丧气、像是打了败仗似的少年。
“院长……他们……他们都不信……”狗蛋嗫嚅道。
温知夏拍拍他们的肩膀,神色如常:“别人说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坚持下去。
走吧,回去还有好多事呢。”
她知道,仅靠几张告示,很难立刻招到学生。
但她播下了种子,接下来就是等待,以及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回到书院,温知夏立刻投入“创作”。
她需要更多能拿得出手的“样品”,证明她的教学方法确实“有点东西”。
她反复翻阅原主父亲的手稿,结合自己作为现代人的思维优势,将记忆中的一些识字法、记忆法、趣味讲解融入其中,用尽量工整的小楷抄录在有限的宣纸上。
日子就在晨练、打扫、照料菜地、钻研教学和等待中过去了三天。
这期间,没有任何人上门询问入学事宜。
狗蛋和铁柱每天晨练后都伸长脖子往门口看,眼神从期待渐渐变为失望。
温知夏心里也急,那三十两银子的债务像悬在头顶的利剑。
但她不能表现出来,反而要更加镇定,甚至开始给狗蛋和铁柱上起了小课,就用她自编的那套方法。
“这个‘曰’字,像不像一张嘴巴在说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你们想象一下,天是黑的,地是黄的,宇宙很大很大,一片混沌……”她的课确实和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同,充满了联想和画面感。
狗蛋和铁柱听得津津有味,以往觉得艰涩枯燥的内容似乎也变得容易了些。
第西天下午,温知夏正在后院检查堆肥的发酵情况,忽听前院传来狗蛋有些紧张又带着点兴奋的喊声:“院长!
院长!
有人来了!”
温知夏心猛地一跳,赶紧拍了拍手上的土,整理了一下衣襟,快步走向前院。
只见院门口,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服、面色愁苦的中年汉子,正牵着一个约莫七八岁、同样衣衫褴褛但眼睛很大的小男孩,犹犹豫豫地朝里面张望。
汉子手里,紧紧捏着一张皱巴巴的招生简章。
那汉子看到温知夏出来,局促地搓了搓手,声音干涩地问道:“请、请问……您就是温院长?
这上面写的……束脩可议,是真的吗?”
温知夏压下心中的激动,露出一个尽可能温和的笑容:“正是。
大哥请进来说话吧。”
叮!
潜在招生对象出现!
请宿主把握机会!
系统的提示音也适时响起。
“一日之计在于晨!
都起来,跟我做‘清风健体术’!”
她精神抖擞,虽然自己心里也打着鼓,但院长的气势必须拿捏住。
温知夏凭着记忆里的图解和注解,开始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
起初动作还有些生涩别扭,但几遍下来,身体渐渐活动开,竟也觉得气血通畅,头脑清明了不少。
狗蛋和铁柱一开始觉得这动作有些滑稽,但看院长做得认真,也便有样学样。
一套动作做完,三人都微微出了层薄汗,呼吸却格外舒畅。
“院长,做完这个,好像……好像没那么冷了,读书也有劲儿了!”
铁柱惊讶道。
狗蛋也用力点头:“感觉肚子饿得更快了!”
温知夏失笑:“饿了就好好吃饭,身体好了,才能读得进书。
以后这便是我们清风书院的晨课。”
早饭后,温知夏将昨晚挑灯夜战整理出来的几张纸摊开。
那是她结合原主父亲的手稿和一些现代记忆,绞尽脑汁写画出来的“招生简章”和“蒙学快易通”样品。
简章用最首白的话写道:清风书院,有教无类!
束脩可议!
包教包会!
限招蒙童五名,先到先得!
附赠独家启蒙窍诀!
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但笑容可掬的读书小人。
而那“蒙学快易通”样品,则是她将《三字经》开头几句编成了更朗朗上口、带点故事性的顺口溜,旁边配上简单的图画帮助理解。
字迹算不上多好,但胜在清晰有趣。
“狗蛋,铁柱,你们认认,这上面的字都认得吗?
觉得好不好记?”
温知夏把样品递给他们。
两个少年凑过来看,狗蛋指着顺口溜念了几句,眼睛一亮:“院长,这个比光背书好玩!
好像一下就记住了!”
铁柱也点头:“画也好看。”
温知夏心里稍稍有了点底。
她将招生简章抄写了十来份,又把那“蒙学快易通”的前几句多写了几份当作样例。
“走,先生带你们去趟集市。”
温知夏揣上东西,又小心翼翼地从几乎见底的米缸里舀出最后一点米,准备去换点最便宜的粗盐和菜种——堆肥需要时间,眼前的吃食还得精打细算。
清水镇集市不算热闹,但己是这附近最有人气的地方。
温知夏让狗蛋和铁柱分头行动,去集市入口、镇口的槐树下、还有那间唯一的杂货铺门口张贴招生简章。
她自己则去了粮铺。
贴告示的过程并不顺利。
两个半大孩子,穿的又破旧,贴的东西内容还如此“夸张”,引来了不少好奇和质疑的目光。
“清风书院?
不就那个快倒闭的破地方吗?
还招生?”
“束脩可议?
怕是根本收不起钱吧!”
“独家窍诀?
唬人的吧……女先生?
能教出什么好?”
议论声不大不小,恰好能飘进狗蛋和铁柱的耳朵里。
两人面皮薄,听得面红耳赤,但还是梗着脖子,认真地把最后一张告示贴好。
温知夏换完东西回来,看到的就是两个垂头丧气、像是打了败仗似的少年。
“院长……他们……他们都不信……”狗蛋嗫嚅道。
温知夏拍拍他们的肩膀,神色如常:“别人说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坚持下去。
走吧,回去还有好多事呢。”
她知道,仅靠几张告示,很难立刻招到学生。
但她播下了种子,接下来就是等待,以及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回到书院,温知夏立刻投入“创作”。
她需要更多能拿得出手的“样品”,证明她的教学方法确实“有点东西”。
她反复翻阅原主父亲的手稿,结合自己作为现代人的思维优势,将记忆中的一些识字法、记忆法、趣味讲解融入其中,用尽量工整的小楷抄录在有限的宣纸上。
日子就在晨练、打扫、照料菜地、钻研教学和等待中过去了三天。
这期间,没有任何人上门询问入学事宜。
狗蛋和铁柱每天晨练后都伸长脖子往门口看,眼神从期待渐渐变为失望。
温知夏心里也急,那三十两银子的债务像悬在头顶的利剑。
但她不能表现出来,反而要更加镇定,甚至开始给狗蛋和铁柱上起了小课,就用她自编的那套方法。
“这个‘曰’字,像不像一张嘴巴在说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你们想象一下,天是黑的,地是黄的,宇宙很大很大,一片混沌……”她的课确实和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同,充满了联想和画面感。
狗蛋和铁柱听得津津有味,以往觉得艰涩枯燥的内容似乎也变得容易了些。
第西天下午,温知夏正在后院检查堆肥的发酵情况,忽听前院传来狗蛋有些紧张又带着点兴奋的喊声:“院长!
院长!
有人来了!”
温知夏心猛地一跳,赶紧拍了拍手上的土,整理了一下衣襟,快步走向前院。
只见院门口,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服、面色愁苦的中年汉子,正牵着一个约莫七八岁、同样衣衫褴褛但眼睛很大的小男孩,犹犹豫豫地朝里面张望。
汉子手里,紧紧捏着一张皱巴巴的招生简章。
那汉子看到温知夏出来,局促地搓了搓手,声音干涩地问道:“请、请问……您就是温院长?
这上面写的……束脩可议,是真的吗?”
温知夏压下心中的激动,露出一个尽可能温和的笑容:“正是。
大哥请进来说话吧。”
叮!
潜在招生对象出现!
请宿主把握机会!
系统的提示音也适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