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当后妈(姜昭昭王腊梅)免费小说阅读_免费小说完整版穿越七零当后妈(姜昭昭王腊梅)
时间: 2025-09-13 08:29:49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老槐树还浸在薄雾里,姜家的厨房就亮起了昏黄的灯光。
王腊梅坐在灶台前,手里攥着烧火棍,眼神却有些发空——这一宿她几乎没合眼,满脑子都是闺女下乡的事,翻来覆去地琢磨,越想越愁,索性干脆爬起来做早饭。
铁锅烧热,倒上小半勺油,油花滋滋响的时候,她把揉好的面团擀成薄饼,贴着锅边溜进去,很快就飘出一股麦香。
又切了个大土豆,擦成细丝,大火快炒,撒上点盐和葱花,一盘喷香的土豆丝就出锅了。
忙完这一切,天己经亮透了,王腊梅擦了擦额角的汗,走到堂屋门口扬声喊:“保国,昭昭,超超!
都起来吃饭了,再不起饼该凉了!”
屋里很快传来动静。
姜超揉着眼睛第一个跑出来,看见桌上的烙饼眼睛都亮了;姜保国慢腾腾地收拾好,手里还拿着个磨得发亮的搪瓷缸;姜昭昭最后出来,刚洗漱完,脸上还带着点没睡醒的软意。
一家人围着方桌坐下,没有“食不言”的规矩,筷子碰撞瓷碗的声响里,王腊梅放下筷子,看向姜昭昭,语气带着点试探:“昭昭,妈想了一晚上,眼下找工作的事急不来,不如……我托咱院儿附近的王媒婆给你留意留意,遇着合适的对象先看看?
咱们两手准备,总比干等着强。”
“啊?
相亲?”
姜昭昭手里的饼差点掉在桌上,眼睛都睁大了。
她在21世纪凭着“年轻不着急”躲过了家里的催婚,没成想穿到七零年代,刚十八就要被安排相亲,这剧情也太猝不及防了。
“妈,我还小呢,不想相亲……这不是没办法嘛。”
王腊梅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她的手,“就是先看看,又不是定下来。
万一遇着家境好、能帮衬着避下乡的,那不是两全其美?
要是没合适的,咱就当多认识个人,不碍事。”
姜昭昭看着母亲眼底的红血丝,心里那点抗拒慢慢软了。
她知道妈是为了她好,怕她真去了乡下受苦,才急着想办法。
沉默了几秒,她还是点了点头:“行吧,听妈的。”
一旁的姜保国见状,也放下碗开口:“昭昭,你也别太有压力,相亲的事慢慢来。
中午我不回了,去你二叔卫国那儿一趟,问问他厂里有没有招工的名额。”
“爸,二叔那儿……应该没希望吧?”
姜昭昭皱了皱眉。
她知道二叔姜卫国的事——当年为了娶二婶李文,拿老丈人李建军(原钢铁厂主任)手里的进厂名额,硬是倒插门去了李家。
前几年跟家里几乎断了联系,首到去年老丈人退休,他接了主任的位置,才偶尔跟家里走动两句,关系本就生分。
“要是有机会,小叔早跟您说了。”
“我知道你小叔不容易,”姜保国叹了口气,指尖摩挲着碗沿,“可你是他亲侄女,再怎么生分,这点忙总该帮衬着问问。
万一成了呢?”
姜昭昭张了张嘴,想劝父亲别去碰钉子,可看着他眼底的期盼,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低下头,咬了一口手里的烙饼,麦香混着油香在嘴里散开,心里却堵得慌——为了让她避开下乡,爸妈真是把能想的办法、能求的人,都盘算遍了。
吃完早饭,碗筷收拾利落后,家里的人就陆续出了门。
姜父姜保国推着自行车,跟姜母王腊梅并肩走在前面,一个要去钢铁厂上班,一个得赶去食堂准备午饭;姜超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嘴里还哼着学校教的歌,没走两步又回头冲姜昭昭喊:“姐,我放学给你带糖人啊!”
姜昭昭笑着挥了挥手,看着三人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外,才慢慢收回目光。
院子里瞬间静了下来,只剩下老槐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铛声,衬得这屋子越发空旷。
她转身回了屋,坐在炕沿上,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身下粗布褥子的针脚。
没了家人的唠叨和弟弟的吵闹,闲下来的时光突然变得难熬,那些被暂时压下去的烦恼,又像潮水似的涌了上来——还是下乡的事。
她是真的不想去。
前世在21世纪,她虽说是个普通白领,却也没吃过什么苦,连快递都习惯让放在代收点,唯一沾过“体力活”的经历,不过是团建时在农家乐摘了两串葡萄。
而现在这具身体,原主是早产儿,虽说被姜家精心养了十八年,可底子还是弱,走快两步都容易喘,真要去了乡下,天天扛锄头、割麦子、挑水浇地,她哪里扛得住?
怕是没等熬过第一个秋收,身体就先垮了。
姜昭昭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把眼下的路在心里过了一遍——想避开下乡,明面上就两条路。
一条是找份正式工作。
只要能进工厂、供销社或者国营单位,有了编制,就能名正言顺地留在城里。
可这路难走得很,昨天爸妈跑了一天都没打听着半点消息,这年头的工作名额比金子还金贵,“一个萝卜一个坑”都算宽松的,往往消息刚传出来,就被有关系、有门路的人抢光了。
更别说妈提过的“顶她食堂的岗”,她是真没兴趣——一辈子围着灶台转,每天重复打饭、盛菜的活计,想想都觉得闷得慌。
另一条路,就是妈早上说的相亲结婚。
找个城里有工作、家境稳当的对象,成了家,自然就能留在京市,不用去乡下遭罪。
可结婚哪是儿戏?
她穿来才七天,对这个年代的人和事都还透着陌生,更别说跟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过一辈子。
再说,就算真要相亲,也得遇着合适的人,哪能说成就能成?
思来想去,两条路都走得艰难。
姜昭昭往后靠在墙上,望着屋顶熏得发黑的椽子,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烦也没用啊。”
她对着空屋子小声嘀咕了一句,指尖掐了掐掌心。
眼下没别的办法,只能先顺着爸妈的意思,一边等爸去二叔那儿的消息,一边应付着相亲的事,走一步看一步。
至少,她还有疼她的爸妈,有个热闹的家,比起那些一穿越就孤苦无依的人,己经算幸运了。
姜昭昭深吸一口气,从炕沿上站起来——与其坐在这儿愁眉苦脸,不如找点事做,先把这日子过下去再说。
王腊梅坐在灶台前,手里攥着烧火棍,眼神却有些发空——这一宿她几乎没合眼,满脑子都是闺女下乡的事,翻来覆去地琢磨,越想越愁,索性干脆爬起来做早饭。
铁锅烧热,倒上小半勺油,油花滋滋响的时候,她把揉好的面团擀成薄饼,贴着锅边溜进去,很快就飘出一股麦香。
又切了个大土豆,擦成细丝,大火快炒,撒上点盐和葱花,一盘喷香的土豆丝就出锅了。
忙完这一切,天己经亮透了,王腊梅擦了擦额角的汗,走到堂屋门口扬声喊:“保国,昭昭,超超!
都起来吃饭了,再不起饼该凉了!”
屋里很快传来动静。
姜超揉着眼睛第一个跑出来,看见桌上的烙饼眼睛都亮了;姜保国慢腾腾地收拾好,手里还拿着个磨得发亮的搪瓷缸;姜昭昭最后出来,刚洗漱完,脸上还带着点没睡醒的软意。
一家人围着方桌坐下,没有“食不言”的规矩,筷子碰撞瓷碗的声响里,王腊梅放下筷子,看向姜昭昭,语气带着点试探:“昭昭,妈想了一晚上,眼下找工作的事急不来,不如……我托咱院儿附近的王媒婆给你留意留意,遇着合适的对象先看看?
咱们两手准备,总比干等着强。”
“啊?
相亲?”
姜昭昭手里的饼差点掉在桌上,眼睛都睁大了。
她在21世纪凭着“年轻不着急”躲过了家里的催婚,没成想穿到七零年代,刚十八就要被安排相亲,这剧情也太猝不及防了。
“妈,我还小呢,不想相亲……这不是没办法嘛。”
王腊梅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她的手,“就是先看看,又不是定下来。
万一遇着家境好、能帮衬着避下乡的,那不是两全其美?
要是没合适的,咱就当多认识个人,不碍事。”
姜昭昭看着母亲眼底的红血丝,心里那点抗拒慢慢软了。
她知道妈是为了她好,怕她真去了乡下受苦,才急着想办法。
沉默了几秒,她还是点了点头:“行吧,听妈的。”
一旁的姜保国见状,也放下碗开口:“昭昭,你也别太有压力,相亲的事慢慢来。
中午我不回了,去你二叔卫国那儿一趟,问问他厂里有没有招工的名额。”
“爸,二叔那儿……应该没希望吧?”
姜昭昭皱了皱眉。
她知道二叔姜卫国的事——当年为了娶二婶李文,拿老丈人李建军(原钢铁厂主任)手里的进厂名额,硬是倒插门去了李家。
前几年跟家里几乎断了联系,首到去年老丈人退休,他接了主任的位置,才偶尔跟家里走动两句,关系本就生分。
“要是有机会,小叔早跟您说了。”
“我知道你小叔不容易,”姜保国叹了口气,指尖摩挲着碗沿,“可你是他亲侄女,再怎么生分,这点忙总该帮衬着问问。
万一成了呢?”
姜昭昭张了张嘴,想劝父亲别去碰钉子,可看着他眼底的期盼,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低下头,咬了一口手里的烙饼,麦香混着油香在嘴里散开,心里却堵得慌——为了让她避开下乡,爸妈真是把能想的办法、能求的人,都盘算遍了。
吃完早饭,碗筷收拾利落后,家里的人就陆续出了门。
姜父姜保国推着自行车,跟姜母王腊梅并肩走在前面,一个要去钢铁厂上班,一个得赶去食堂准备午饭;姜超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嘴里还哼着学校教的歌,没走两步又回头冲姜昭昭喊:“姐,我放学给你带糖人啊!”
姜昭昭笑着挥了挥手,看着三人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外,才慢慢收回目光。
院子里瞬间静了下来,只剩下老槐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铛声,衬得这屋子越发空旷。
她转身回了屋,坐在炕沿上,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身下粗布褥子的针脚。
没了家人的唠叨和弟弟的吵闹,闲下来的时光突然变得难熬,那些被暂时压下去的烦恼,又像潮水似的涌了上来——还是下乡的事。
她是真的不想去。
前世在21世纪,她虽说是个普通白领,却也没吃过什么苦,连快递都习惯让放在代收点,唯一沾过“体力活”的经历,不过是团建时在农家乐摘了两串葡萄。
而现在这具身体,原主是早产儿,虽说被姜家精心养了十八年,可底子还是弱,走快两步都容易喘,真要去了乡下,天天扛锄头、割麦子、挑水浇地,她哪里扛得住?
怕是没等熬过第一个秋收,身体就先垮了。
姜昭昭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把眼下的路在心里过了一遍——想避开下乡,明面上就两条路。
一条是找份正式工作。
只要能进工厂、供销社或者国营单位,有了编制,就能名正言顺地留在城里。
可这路难走得很,昨天爸妈跑了一天都没打听着半点消息,这年头的工作名额比金子还金贵,“一个萝卜一个坑”都算宽松的,往往消息刚传出来,就被有关系、有门路的人抢光了。
更别说妈提过的“顶她食堂的岗”,她是真没兴趣——一辈子围着灶台转,每天重复打饭、盛菜的活计,想想都觉得闷得慌。
另一条路,就是妈早上说的相亲结婚。
找个城里有工作、家境稳当的对象,成了家,自然就能留在京市,不用去乡下遭罪。
可结婚哪是儿戏?
她穿来才七天,对这个年代的人和事都还透着陌生,更别说跟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过一辈子。
再说,就算真要相亲,也得遇着合适的人,哪能说成就能成?
思来想去,两条路都走得艰难。
姜昭昭往后靠在墙上,望着屋顶熏得发黑的椽子,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烦也没用啊。”
她对着空屋子小声嘀咕了一句,指尖掐了掐掌心。
眼下没别的办法,只能先顺着爸妈的意思,一边等爸去二叔那儿的消息,一边应付着相亲的事,走一步看一步。
至少,她还有疼她的爸妈,有个热闹的家,比起那些一穿越就孤苦无依的人,己经算幸运了。
姜昭昭深吸一口气,从炕沿上站起来——与其坐在这儿愁眉苦脸,不如找点事做,先把这日子过下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