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过繁星(林辉沈星阑)免费小说阅读_免费小说完整版胜过繁星(林辉沈星阑)
时间: 2025-09-13 08:30:31
香港的冬夜没有雪,只有刺骨的湿冷。
杜晓梅裹紧外套,快步走在北角的街道上。
霓虹灯在潮湿的空气中晕染开来,模糊了这座城市的轮廓。
己经是晚上十点,她刚刚下班,手中的便当盒里装着给林瑜留的晚餐——公司楼下茶餐厅买的叉烧饭,可能己经凉透了。
杜晓梅轻手轻脚地放下包,看到林瑜房间门缝下还透出灯光。
她犹豫了一下,轻轻敲门。
"小瑜,睡了吗?
"里面传来匆忙收拾东西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林瑜穿着睡衣,头发乱蓬蓬的,眼睛有些红肿。
"妈,你回来了。
"她小声说,下意识地挡住书桌。
杜晓梅注意到女儿试图藏起的东西——那是一本相册,从北京带来的全家福。
她的心猛地一紧。
"吃饭了吗?
妈妈带了叉烧饭。
"她尽量让声音轻松些。
林瑜摇摇头:"我不饿。
"她顿了顿,声音更小了,"今天学校发了中期成绩单..."杜晓梅接过那张薄薄的纸,上面的数字让她怔住了。
数学68分,英语72分,中文刚及格——这完全不是林瑜应有的水平。
"老师说我跟不上教学进度,"林瑜的声音带着哭腔,"粤语听课还是很吃力,而且教材和北京不一样..."杜晓梅抱住女儿,感受到她单薄肩膀的颤抖。
这几个月来,她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竟然没发现女儿在学习上遇到这么大的困难。
"周末妈妈给你找个补习老师,"她轻声说,"没关系,慢慢来。
"林瑜却挣脱了她的怀抱,语气突然激动起来:"不只是学习的问题!
同学们讨论的电视剧我没看过,他们说的明星我不认识,连最简单的流行语我都听不懂!
他们笑我的口音,笑我不会说地道的粤语..."她哽咽着说:"今天小组讨论时,没有人愿意和我一组。
Cindy最后和我一组,但我知道她也不情愿。
"杜晓梅心如刀绞。
她想起自己白天在公司的处境——何尝不是如此?
同事们的粤语闲聊她插不进嘴,午餐时大家讨论的港剧她没看过,甚至连下午茶应该点什么都不知道规矩。
今天下午,她又一次在会议上犯错。
当主管用流利的英语询问项目进度时,她因为紧张理解错了问题,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
会议室里压抑的笑声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Amy,如果你不能胜任这个项目,我可以交给别人。
"主管的话说得客气,但眼神中的不满显而易见。
杜晓梅只能连连道歉,保证会加班赶上进度。
她想起银行卡里所剩无几的余额,想起下个月要交的房租,想起林瑜需要的补习费...调岗?
降薪?
她连想都不敢想。
与此同时,在北京,林辉正冒着严寒从快餐店下班。
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他却浑然不觉,满脑子都是今天课堂上没完全弄懂的一道物理题。
"等等我!
"沈星阑从后面追上来,把围巾分一半裹在林辉脖子上,"这么冷的天,也不戴围巾,想冻感冒啊?
"林辉勉强笑了笑:"忘了。
今天老师讲的那个电磁感应公式,你听懂了吗?
""当然懂了,晚上去你家给你讲讲。
"沈星阑搓着手哈气,"叔叔今晚又加班?
"林辉点点头,眼神黯淡:"这周第西天了。
我总觉得爸有事瞒着我。
"回到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林辉第一时间打开电暖气。
房间里冷得像冰窖,墙壁上结着一层薄薄的水汽。
他拿出课本,却忍不住先看了眼手机——没有父亲的短信。
"先吃饭吧。
"沈星阑从书包里掏出两个还温热的饭盒,"我妈特意多做了些,说给你补补营养。
"林辉感激地接过饭盒,心里却一阵酸楚。
他想起远在香港的母亲和妹妹,不知道她们是否吃得好,穿得暖。
深夜,当林辉和沈星阑正在挑灯夜读时,林辉注意到好友在看手机,表情有些奇怪。
"怎么了?
""没什么,"沈星阑迅速收起手机,"班级群里的无聊消息。
"但林辉敏锐地察觉到好友的隐瞒。
在他的坚持下,沈星阑终于不情愿地拿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募捐信息,为林辉爷爷筹医疗费。
发起人正是沈星阑。
"你哪来的爷爷住院的消息?
"林辉震惊地问。
沈星阑低下头:"对不起,我前天去医院给我妈取药,偶然看到叔叔在缴费处...我逼问了好久,他才告诉我实情。
"林辉猛地站起来,抓起外套就往外冲。
沈星阑急忙追上去:"你去哪?
""去医院!
我爸一个人扛了这么久,我居然一点都没察觉!
"寒夜里,两个少年在空旷的街道上奔跑。
林辉的心跳得厉害,既为爷爷的病情担心,又为父亲的隐瞒感到心痛。
在医院走廊里,他们看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林家强蜷缩在长椅上睡着了,身上只盖着一件旧外套,手里还紧紧攥着缴费单。
旁边的垃圾桶里,放着吃了一半的馒头。
"爸..."林辉的声音哽咽了。
林家强惊醒过来,慌乱地试图藏起缴费单:"小辉?
你怎么来了?
这么晚不应该在家复习吗?
"林辉抱住父亲消瘦的身躯,泪水终于落下:"对不起,爸,我应该早点发现的...我们一起面对,好不好?
"在香港,杜晓梅也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夜晚。
她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璀璨的维多利亚港。
手机里是她刚刚查到的机票价格——春节回家的费用是她一个月工资的两倍。
她知道林瑜一首想家,知道女儿偷偷看着北京带来的相册流泪。
但是账上的数字冷酷地提醒着她:要么加班赚够钱回家过年,要么省钱给林瑜请补习老师。
两者似乎无法兼顾。
林瑜悄悄走到她身边:"妈,你在看什么?
""看星星。
"杜晓梅轻声说,"北京的星空比这里明亮多了。
"林瑜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妈,我们春节不回北京了。
""为什么?
你不是一首想家吗?
""期末考要复习,"林瑜低下头,声音有些发抖,"而且...而且Cindy说春节香港有很多好玩的活动,我想和她一起去看看。
"杜晓梅抱紧女儿,既为她的懂事欣慰,又为她的早熟心痛。
她知道,女儿在说谎——昨天还看到她偷偷在计算北京和香港的距离。
第二天,杜晓梅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没有申请调岗,而是接下了更多的加班任务。
每天下班后,她自学粤语到深夜,周末带着林瑜去图书馆和博物馆,用免费的方式帮助女儿了解这座城市。
她开始利用午休时间向同事请教工作上的问题,下班后留在公司练习软件操作。
她的努力渐渐有了回报——在最近的项目会议上,她第一次完整准确地回答了所有提问。
"Amy,进步很大。
"主管难得地给出了肯定。
在北京,林辉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
他在沈星阑的帮助下制定了更合理的学习计划,虽然仍然打工,但保证了基本的休息时间。
周末去医院陪爷爷时,他会把课本带去,一边守候一边复习。
"小辉,别太累着。
"林家强看着儿子眼下的黑眼圈,心疼地说。
"没事的爸,"林辉抬起头,给了父亲一个坚定的笑容,"我和星阑说好了,要一起考上好大学。
等爷爷好了,我们一家团聚的时候,我要给你们最好的生活。
"一个月后的视频通话中,两地的家人都看到了彼此的变化。
"妈,小瑜,你们看起来气色好多了,"林辉笑着说,"香港的水土果然养人。
""哥,你才是在北京过得不错吧?
看起来没那么累了。
"林瑜注意到哥哥眼中的神采。
杜晓梅和林家强隔着屏幕相视一笑,虽然什么都没说,但眼中都有了希望的光芒。
挂断视频后,林辉对父亲说:"爸,以后有事不要一个人扛了。
我们是一家人,应该共同面对。
"林家强点点头,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长大了。
"窗外,北京的雪花又开始飘落。
而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灯光依旧璀璨。
两座城市,同一个冬夜。
杜晓梅裹紧外套,快步走在北角的街道上。
霓虹灯在潮湿的空气中晕染开来,模糊了这座城市的轮廓。
己经是晚上十点,她刚刚下班,手中的便当盒里装着给林瑜留的晚餐——公司楼下茶餐厅买的叉烧饭,可能己经凉透了。
杜晓梅轻手轻脚地放下包,看到林瑜房间门缝下还透出灯光。
她犹豫了一下,轻轻敲门。
"小瑜,睡了吗?
"里面传来匆忙收拾东西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林瑜穿着睡衣,头发乱蓬蓬的,眼睛有些红肿。
"妈,你回来了。
"她小声说,下意识地挡住书桌。
杜晓梅注意到女儿试图藏起的东西——那是一本相册,从北京带来的全家福。
她的心猛地一紧。
"吃饭了吗?
妈妈带了叉烧饭。
"她尽量让声音轻松些。
林瑜摇摇头:"我不饿。
"她顿了顿,声音更小了,"今天学校发了中期成绩单..."杜晓梅接过那张薄薄的纸,上面的数字让她怔住了。
数学68分,英语72分,中文刚及格——这完全不是林瑜应有的水平。
"老师说我跟不上教学进度,"林瑜的声音带着哭腔,"粤语听课还是很吃力,而且教材和北京不一样..."杜晓梅抱住女儿,感受到她单薄肩膀的颤抖。
这几个月来,她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竟然没发现女儿在学习上遇到这么大的困难。
"周末妈妈给你找个补习老师,"她轻声说,"没关系,慢慢来。
"林瑜却挣脱了她的怀抱,语气突然激动起来:"不只是学习的问题!
同学们讨论的电视剧我没看过,他们说的明星我不认识,连最简单的流行语我都听不懂!
他们笑我的口音,笑我不会说地道的粤语..."她哽咽着说:"今天小组讨论时,没有人愿意和我一组。
Cindy最后和我一组,但我知道她也不情愿。
"杜晓梅心如刀绞。
她想起自己白天在公司的处境——何尝不是如此?
同事们的粤语闲聊她插不进嘴,午餐时大家讨论的港剧她没看过,甚至连下午茶应该点什么都不知道规矩。
今天下午,她又一次在会议上犯错。
当主管用流利的英语询问项目进度时,她因为紧张理解错了问题,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
会议室里压抑的笑声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Amy,如果你不能胜任这个项目,我可以交给别人。
"主管的话说得客气,但眼神中的不满显而易见。
杜晓梅只能连连道歉,保证会加班赶上进度。
她想起银行卡里所剩无几的余额,想起下个月要交的房租,想起林瑜需要的补习费...调岗?
降薪?
她连想都不敢想。
与此同时,在北京,林辉正冒着严寒从快餐店下班。
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他却浑然不觉,满脑子都是今天课堂上没完全弄懂的一道物理题。
"等等我!
"沈星阑从后面追上来,把围巾分一半裹在林辉脖子上,"这么冷的天,也不戴围巾,想冻感冒啊?
"林辉勉强笑了笑:"忘了。
今天老师讲的那个电磁感应公式,你听懂了吗?
""当然懂了,晚上去你家给你讲讲。
"沈星阑搓着手哈气,"叔叔今晚又加班?
"林辉点点头,眼神黯淡:"这周第西天了。
我总觉得爸有事瞒着我。
"回到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林辉第一时间打开电暖气。
房间里冷得像冰窖,墙壁上结着一层薄薄的水汽。
他拿出课本,却忍不住先看了眼手机——没有父亲的短信。
"先吃饭吧。
"沈星阑从书包里掏出两个还温热的饭盒,"我妈特意多做了些,说给你补补营养。
"林辉感激地接过饭盒,心里却一阵酸楚。
他想起远在香港的母亲和妹妹,不知道她们是否吃得好,穿得暖。
深夜,当林辉和沈星阑正在挑灯夜读时,林辉注意到好友在看手机,表情有些奇怪。
"怎么了?
""没什么,"沈星阑迅速收起手机,"班级群里的无聊消息。
"但林辉敏锐地察觉到好友的隐瞒。
在他的坚持下,沈星阑终于不情愿地拿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募捐信息,为林辉爷爷筹医疗费。
发起人正是沈星阑。
"你哪来的爷爷住院的消息?
"林辉震惊地问。
沈星阑低下头:"对不起,我前天去医院给我妈取药,偶然看到叔叔在缴费处...我逼问了好久,他才告诉我实情。
"林辉猛地站起来,抓起外套就往外冲。
沈星阑急忙追上去:"你去哪?
""去医院!
我爸一个人扛了这么久,我居然一点都没察觉!
"寒夜里,两个少年在空旷的街道上奔跑。
林辉的心跳得厉害,既为爷爷的病情担心,又为父亲的隐瞒感到心痛。
在医院走廊里,他们看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林家强蜷缩在长椅上睡着了,身上只盖着一件旧外套,手里还紧紧攥着缴费单。
旁边的垃圾桶里,放着吃了一半的馒头。
"爸..."林辉的声音哽咽了。
林家强惊醒过来,慌乱地试图藏起缴费单:"小辉?
你怎么来了?
这么晚不应该在家复习吗?
"林辉抱住父亲消瘦的身躯,泪水终于落下:"对不起,爸,我应该早点发现的...我们一起面对,好不好?
"在香港,杜晓梅也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夜晚。
她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璀璨的维多利亚港。
手机里是她刚刚查到的机票价格——春节回家的费用是她一个月工资的两倍。
她知道林瑜一首想家,知道女儿偷偷看着北京带来的相册流泪。
但是账上的数字冷酷地提醒着她:要么加班赚够钱回家过年,要么省钱给林瑜请补习老师。
两者似乎无法兼顾。
林瑜悄悄走到她身边:"妈,你在看什么?
""看星星。
"杜晓梅轻声说,"北京的星空比这里明亮多了。
"林瑜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妈,我们春节不回北京了。
""为什么?
你不是一首想家吗?
""期末考要复习,"林瑜低下头,声音有些发抖,"而且...而且Cindy说春节香港有很多好玩的活动,我想和她一起去看看。
"杜晓梅抱紧女儿,既为她的懂事欣慰,又为她的早熟心痛。
她知道,女儿在说谎——昨天还看到她偷偷在计算北京和香港的距离。
第二天,杜晓梅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没有申请调岗,而是接下了更多的加班任务。
每天下班后,她自学粤语到深夜,周末带着林瑜去图书馆和博物馆,用免费的方式帮助女儿了解这座城市。
她开始利用午休时间向同事请教工作上的问题,下班后留在公司练习软件操作。
她的努力渐渐有了回报——在最近的项目会议上,她第一次完整准确地回答了所有提问。
"Amy,进步很大。
"主管难得地给出了肯定。
在北京,林辉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
他在沈星阑的帮助下制定了更合理的学习计划,虽然仍然打工,但保证了基本的休息时间。
周末去医院陪爷爷时,他会把课本带去,一边守候一边复习。
"小辉,别太累着。
"林家强看着儿子眼下的黑眼圈,心疼地说。
"没事的爸,"林辉抬起头,给了父亲一个坚定的笑容,"我和星阑说好了,要一起考上好大学。
等爷爷好了,我们一家团聚的时候,我要给你们最好的生活。
"一个月后的视频通话中,两地的家人都看到了彼此的变化。
"妈,小瑜,你们看起来气色好多了,"林辉笑着说,"香港的水土果然养人。
""哥,你才是在北京过得不错吧?
看起来没那么累了。
"林瑜注意到哥哥眼中的神采。
杜晓梅和林家强隔着屏幕相视一笑,虽然什么都没说,但眼中都有了希望的光芒。
挂断视频后,林辉对父亲说:"爸,以后有事不要一个人扛了。
我们是一家人,应该共同面对。
"林家强点点头,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长大了。
"窗外,北京的雪花又开始飘落。
而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灯光依旧璀璨。
两座城市,同一个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