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池秘史小霜超阳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小霜超阳全本免费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3 08:32:16
小院里绣金楼喽啰尸体流出来的血还没干透时,小霜就没了踪影。
那是个寻常的清晨,小安揉着眼睛从偏房出来,灶房的铁锅凉着,往常这个时辰该飘着的小米粥香也没见着。
她扒着正屋的门框往里瞧——梳妆台上的木梳斜斜搁着,小霜常戴的那支青竹簪还插在镜旁的布囊里,就像人只是转身去后院处理血迹和尸体,过会儿就会举着铁锹回来,笑着喊她:“安儿,来瞧瞧这坑挖的圆不圆。”
可等到日头爬过院角的老槐树,小安把院子前后翻了三遍,连后院那口屯着离人泪的老缸都探头看了又看,还是没见着小霜的影子。
起初她还抱着点念想,说不定是去邻镇采买新到的武学心法了?
可等了三日,镇上跑商的老金从邻镇回来,说压根没见着小霜的影子。
又等了五日,她揣着攒下的周元通宝跑了趟清河,沿着河边的码头问了个遍,撑船的艄公都摇头,说没见过一个总捏着两把双刀的人。
后来她去了开封。
小霜曾提过年轻时在开封的勾栏瓦肆学过按摩手艺,她凭着这点模糊的记忆,在城里的老巷子里转了半个月。
脚磨出了泡,嗓子哑得说不出话,逢人就递小霜的画像——那是她对着铜镜,凭着记忆画的,眉眼画得像,可总缺了点师父笑时眼角的暖意。
有个按摩的老师傅看了画像,愣了愣说:“这眉眼倒像从前走的那个阳娘子,可阳娘子早去南边了……”河西也去了。
听说河西有片很大的金沙漠,小霜总念叨着想去看看。
她搭着运布的马车晃了七天,到了地方才发现,田埂上只有挖渠引水的农人,没人认识小霜。
马车夫看她可怜,塞了个窝头给她:“姑娘,寻人哪有这么寻的?
说不定人压根没往这边走。”
她坐在田埂上啃窝头,眼泪掉在窝头的碎屑上。
为什么走呢?
前几日还好好的。
小霜分了手后,夜里总爱拉着她坐在廊下说话,说要教她练最难得的武学功法,说等大仇得报了就带她去山里隐居,说以后这小院就咱们俩守着……说的话还热乎着,人怎么就没了?
回到清河时,院里的桌子落了层薄灰。
她推开院门,看见院里晒衣服的竹竿还支着,只是上面空荡荡的。
小霜走时什么都没带走,除了常穿的那件灰布衫——她翻遍了衣柜才发现,就少了那件。
往后的日子,小安还是守着院子。
灶房每天照样烧火,只是煮的粥总吃不完;后院的酒缸每天都搅,只是调不出小霜说的难忘的味道。
有人来买酒,她就低着头算账,收了钱又蹲在门槛上发呆。
镇上人可怜她,劝她别等了,小院的铜锁被小安摩挲得发亮时,她心里的念头也跟着定了形。
前几日又有人来劝,说河边发现件灰布衫,让她去瞧瞧。
她没动,只把那把扇子往腰上插得紧了紧——那灰布衫料子粗,不是小霜穿的那件。
这几个月寻得久了,心反而冷下来些,夜里再摸床榻边的空处,眼泪还会掉,可掉完了会咬着唇想:等真找着了,绝不能轻易饶她。
怎么饶?
她在心里盘算了无数遍。
不能就这么哭着扑上去,也不能冷着脸不理人。
得让她知道疼,知道她不告而别这些日子,自己是怎么熬的。
那日蹲在河西的金沙漠上啃窝头时,她就想好了——若再见着,先别说话,等她来哄,等她解释,等她急得眼圈发红时,再低低说一句:要我原谅也行,得给我个像样的赔罪。
什么算像样?
小安红着脸往深了想——至少要个吻。
不是以前师父捏着她的手教她练武时,不经意擦过额头的那种,得是……得是认真的,带着点慌,带着点悔,印在她发颤的唇上的那种。
想定了这个,夜里倒能睡沉些了,仿佛只要守住这个“条件”,就能把那些空落落的日子都填回来似的。
可这念想刚在心里扎了根,就被个晴天霹雳劈得稀碎。
是镇上的老邮差王伯,那天来送封信,见她又蹲在门槛上发呆,犹豫了半晌,终是蹲到她身边,叹了口气:“安丫头,有些事……怕还是得让你知道。”
小安抬头看他,眼里还蒙着层寻人的雾。
王伯从怀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纸包,打开,里面是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刻着个模糊的“阳”字。
“这是前阵子整理老物件翻出来的,”他声音压得低,“你师父……她不叫小霜。”
小安愣了愣,没明白:“师父就是叫小霜啊,镇上人都知道。”
“那是她来清河后才用的名,”王伯指了指木牌,“她原姓超,叫超阳,十年前从南边逃来的。
那时候她不是一个人,还带着个……病得很重的妹妹。”
小安攥着木牌的手猛地收紧,木刺扎进掌心也没觉出疼:“您说什么?”
“当年她妹妹咳得厉害,清河的郎中说治不好,得去开封找大夫,”王伯顿了顿,声音更沉了,“可她身上没多少钱,偏巧那时候……镇上的静掌柜,就是你先前的师娘,她媳妇刚没了,想找个人搭伙过日子,还答应给她凑药钱。”
小安的脑子“嗡”地一声,像被院里的锤子砸中了。
所以……师父嫁给她,不是因为情分?
是为了钱?
为了那个她从没听过的妹妹?
“后来呢?”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抖。
“后来她妹妹还是没撑住,去开封没过仨月就走了,”王伯叹了口气,“静掌柜待她不算差,可她心里那坎过不去啊。
我瞧着她守着那院子,一天比一天沉默,原以为她是念着妹妹,首到你来了……”王伯没再说下去,可小安懂了。
懂了师父为什么对着染缸发呆,懂了她跟静掌柜在一起时眼里的落寞,甚至懂了她抱着自己说“以后就咱们俩”时,声音里那点不敢信的颤。
可她不懂的是——既然身份是假的,既然心里早有她,那为什么要走?
是怕她知道这些后嫌她骗了人?
还是……那“假身份”背后,还有别的她不知道的事?
手里的木牌凉得像冰,比那日在河西沙漠上的风还冷。
先前在心里盘好的“条件”早散得没影了,什么吻,什么原谅,此刻都成了轻飘飘的碎布片。
她只蹲在门槛上,看着空荡荡的院子,眼泪又涌上来,这次却不是为了“不告而别”,是为了那个她以为熟透了的师父,突然变得陌生又让人心疼的模样。
王伯拍了拍她的肩,起身走了。
风卷起地上的灰,扑在她脸上,她忽然想起小霜走前那晚,曾摸着她的头发说:“安儿,人这一辈子,藏着的事总比说出来的多。”
那时候她没懂,现在懂了,却更慌了——师父藏了这么多,这次走,是又被什么藏着的事绊住了吗?
那是个寻常的清晨,小安揉着眼睛从偏房出来,灶房的铁锅凉着,往常这个时辰该飘着的小米粥香也没见着。
她扒着正屋的门框往里瞧——梳妆台上的木梳斜斜搁着,小霜常戴的那支青竹簪还插在镜旁的布囊里,就像人只是转身去后院处理血迹和尸体,过会儿就会举着铁锹回来,笑着喊她:“安儿,来瞧瞧这坑挖的圆不圆。”
可等到日头爬过院角的老槐树,小安把院子前后翻了三遍,连后院那口屯着离人泪的老缸都探头看了又看,还是没见着小霜的影子。
起初她还抱着点念想,说不定是去邻镇采买新到的武学心法了?
可等了三日,镇上跑商的老金从邻镇回来,说压根没见着小霜的影子。
又等了五日,她揣着攒下的周元通宝跑了趟清河,沿着河边的码头问了个遍,撑船的艄公都摇头,说没见过一个总捏着两把双刀的人。
后来她去了开封。
小霜曾提过年轻时在开封的勾栏瓦肆学过按摩手艺,她凭着这点模糊的记忆,在城里的老巷子里转了半个月。
脚磨出了泡,嗓子哑得说不出话,逢人就递小霜的画像——那是她对着铜镜,凭着记忆画的,眉眼画得像,可总缺了点师父笑时眼角的暖意。
有个按摩的老师傅看了画像,愣了愣说:“这眉眼倒像从前走的那个阳娘子,可阳娘子早去南边了……”河西也去了。
听说河西有片很大的金沙漠,小霜总念叨着想去看看。
她搭着运布的马车晃了七天,到了地方才发现,田埂上只有挖渠引水的农人,没人认识小霜。
马车夫看她可怜,塞了个窝头给她:“姑娘,寻人哪有这么寻的?
说不定人压根没往这边走。”
她坐在田埂上啃窝头,眼泪掉在窝头的碎屑上。
为什么走呢?
前几日还好好的。
小霜分了手后,夜里总爱拉着她坐在廊下说话,说要教她练最难得的武学功法,说等大仇得报了就带她去山里隐居,说以后这小院就咱们俩守着……说的话还热乎着,人怎么就没了?
回到清河时,院里的桌子落了层薄灰。
她推开院门,看见院里晒衣服的竹竿还支着,只是上面空荡荡的。
小霜走时什么都没带走,除了常穿的那件灰布衫——她翻遍了衣柜才发现,就少了那件。
往后的日子,小安还是守着院子。
灶房每天照样烧火,只是煮的粥总吃不完;后院的酒缸每天都搅,只是调不出小霜说的难忘的味道。
有人来买酒,她就低着头算账,收了钱又蹲在门槛上发呆。
镇上人可怜她,劝她别等了,小院的铜锁被小安摩挲得发亮时,她心里的念头也跟着定了形。
前几日又有人来劝,说河边发现件灰布衫,让她去瞧瞧。
她没动,只把那把扇子往腰上插得紧了紧——那灰布衫料子粗,不是小霜穿的那件。
这几个月寻得久了,心反而冷下来些,夜里再摸床榻边的空处,眼泪还会掉,可掉完了会咬着唇想:等真找着了,绝不能轻易饶她。
怎么饶?
她在心里盘算了无数遍。
不能就这么哭着扑上去,也不能冷着脸不理人。
得让她知道疼,知道她不告而别这些日子,自己是怎么熬的。
那日蹲在河西的金沙漠上啃窝头时,她就想好了——若再见着,先别说话,等她来哄,等她解释,等她急得眼圈发红时,再低低说一句:要我原谅也行,得给我个像样的赔罪。
什么算像样?
小安红着脸往深了想——至少要个吻。
不是以前师父捏着她的手教她练武时,不经意擦过额头的那种,得是……得是认真的,带着点慌,带着点悔,印在她发颤的唇上的那种。
想定了这个,夜里倒能睡沉些了,仿佛只要守住这个“条件”,就能把那些空落落的日子都填回来似的。
可这念想刚在心里扎了根,就被个晴天霹雳劈得稀碎。
是镇上的老邮差王伯,那天来送封信,见她又蹲在门槛上发呆,犹豫了半晌,终是蹲到她身边,叹了口气:“安丫头,有些事……怕还是得让你知道。”
小安抬头看他,眼里还蒙着层寻人的雾。
王伯从怀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纸包,打开,里面是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刻着个模糊的“阳”字。
“这是前阵子整理老物件翻出来的,”他声音压得低,“你师父……她不叫小霜。”
小安愣了愣,没明白:“师父就是叫小霜啊,镇上人都知道。”
“那是她来清河后才用的名,”王伯指了指木牌,“她原姓超,叫超阳,十年前从南边逃来的。
那时候她不是一个人,还带着个……病得很重的妹妹。”
小安攥着木牌的手猛地收紧,木刺扎进掌心也没觉出疼:“您说什么?”
“当年她妹妹咳得厉害,清河的郎中说治不好,得去开封找大夫,”王伯顿了顿,声音更沉了,“可她身上没多少钱,偏巧那时候……镇上的静掌柜,就是你先前的师娘,她媳妇刚没了,想找个人搭伙过日子,还答应给她凑药钱。”
小安的脑子“嗡”地一声,像被院里的锤子砸中了。
所以……师父嫁给她,不是因为情分?
是为了钱?
为了那个她从没听过的妹妹?
“后来呢?”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抖。
“后来她妹妹还是没撑住,去开封没过仨月就走了,”王伯叹了口气,“静掌柜待她不算差,可她心里那坎过不去啊。
我瞧着她守着那院子,一天比一天沉默,原以为她是念着妹妹,首到你来了……”王伯没再说下去,可小安懂了。
懂了师父为什么对着染缸发呆,懂了她跟静掌柜在一起时眼里的落寞,甚至懂了她抱着自己说“以后就咱们俩”时,声音里那点不敢信的颤。
可她不懂的是——既然身份是假的,既然心里早有她,那为什么要走?
是怕她知道这些后嫌她骗了人?
还是……那“假身份”背后,还有别的她不知道的事?
手里的木牌凉得像冰,比那日在河西沙漠上的风还冷。
先前在心里盘好的“条件”早散得没影了,什么吻,什么原谅,此刻都成了轻飘飘的碎布片。
她只蹲在门槛上,看着空荡荡的院子,眼泪又涌上来,这次却不是为了“不告而别”,是为了那个她以为熟透了的师父,突然变得陌生又让人心疼的模样。
王伯拍了拍她的肩,起身走了。
风卷起地上的灰,扑在她脸上,她忽然想起小霜走前那晚,曾摸着她的头发说:“安儿,人这一辈子,藏着的事总比说出来的多。”
那时候她没懂,现在懂了,却更慌了——师父藏了这么多,这次走,是又被什么藏着的事绊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