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王:逆命蜀汉,天汉鼎峙陈砚刘禅完结版小说阅读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北地王:逆命蜀汉,天汉鼎峙(陈砚刘禅)
时间: 2025-09-13 08:32:24
从皇宫出来时,日头己偏西,金色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将陈砚的影子拉得很长。
坐进马车,他才松了口气——今日在御书房的博弈,比他预想的要顺利,不仅保住了姜维的粮饷,还争取到了去汉中的机会,算是初步在刘禅心中站稳了脚跟。
但陈砚很清楚,这只是开始。
黄皓和谯周不会善罢甘休,内廷的钱能不能顺利调出、宗室会不会配合交出租税,都还是未知数。
“先去赵府。”
陈砚对车夫吩咐道。
赵府的主人是赵广,赵云的次子,如今在成都卫戍军中任校尉,手下有五百精兵。
史书中记载,赵广在沓中之战中随姜维战死,是个忠勇之人。
原主刘谌与赵广素有往来,只是关系不算亲近——如今陈砚要做的,就是把这份“往来”,变成“信任”。
马车停在赵府门前,陈砚刚下车,就见赵广穿着戎装迎了出来,脸上带着焦急:“殿下,您昨日在朝堂上顶撞陛下,今日又去宫里,可没出什么事吧?”
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放心,父皇明事理,听了我的建议,己经同意不削减沓中粮饷了。”
赵广又惊又喜:“真的?
那太好了!
只是……黄皓和谯大人那边,会甘心吗?”
“他们自然不甘心,”陈砚走进府中,示意赵广屏退下人,“所以我今日来,是有要事与你商议。
我明日要去汉中巡查,成都这边,需要有人帮我盯着黄皓的动向,尤其是内廷调钱、宗室交租税的事,不能出任何差错。
你在卫戍军中有人脉,这事,我只能托付给你。”
赵广闻言,立刻单膝跪地:“殿下放心!
末将定不辱使命!
黄皓那厮平日里克扣军饷、欺压将士,末将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只要殿下吩咐,末将就算拼了这条命,也绝不会让他坏了殿下的事!”
陈砚扶起他,目光诚恳:“赵校尉,我知道你忠勇,也知道你感念先父(赵云)的忠烈。
如今蜀汉内忧外患,若想保住大汉基业,光靠忠勇不够,还需谨慎行事。
你盯梢时切记,不可打草惊蛇,若发现黄皓有异动,先暗中收集证据,再派人快马通知我,切勿擅自行动。”
“末将明白!”
赵广重重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离开赵府,陈砚又去了张遵府——张遵是张飞的孙子,现任尚书郎,虽无兵权,却在朝堂上有些人脉,能帮他打探消息。
陈砚将“留意谯周动向、收集投降派言论”的任务托付给张遵,张遵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家世代忠汉,对谯周的“降魏论”本就不满,如今有刘谌牵头,自然愿意出力。
回到北地王府时,天己经黑了。
陈砚刚走进书房,侍女就端来饭菜,低声道:“王爷,方才府外有个工匠模样的人,说有要事求见您,还递了这个东西。”
陈砚接过侍女手中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小巧的水力磨坊模型,做工精巧,轮轴转动灵活。
他心中一动——这模型的工艺,比市面上的要精细得多,尤其是轮轴的设计,明显经过改良,效率更高。
“那人还在吗?”
陈砚问道。
“在,就在府外的偏房候着。”
“带他来书房见我。”
片刻后,一个穿着粗布衣裳、手上满是老茧的中年汉子走进书房,身材魁梧,眼神却很亮,见了陈砚,连忙躬身行礼:“小人马钧,见过王爷。”
马钧!
陈砚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遇到马钧!
史书中记载,马钧是曹魏的机械大师,擅长发明创造,曾改良过织绫机、龙骨水车,还制作过指南车、千里船。
可眼前的马钧,怎么会在蜀汉,还主动来找他?
“你就是马钧?”
陈砚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示意他坐下,“你怎么会在成都?
又为何要见我?”
马钧坐下后,脸上露出几分苦涩:“回王爷,小人本是扶风人,早年因战乱逃到蜀地,靠做木工为生。
小人喜欢琢磨机械,改良过织机、水车,可世家大族只看重出身,没人愿意重用小人,就连官府,也说小人的发明是‘奇技淫巧’,不值一提。
昨日小人听说王爷为了沓中粮饷,顶撞陛下,还提出从内廷调钱、安抚将士,知道王爷是心系国事、爱惜人才之人,便斗胆做了个水力磨坊模型,想请王爷看看,若这模型能帮上忙,小人愿为王爷效力,为蜀汉做点实事。”
陈砚看着马钧眼中的渴望与不甘,心中瞬间有了决定——马钧是难得的技术人才,有他在,自己后续的“科技革新”计划就能事半功倍!
无论是改良兵器,还是发展农业、手工业,都离不开马钧这样的人。
“马先生,”陈砚站起身,走到马钧面前,语气郑重,“你的模型我看了,很精巧,比市面上的水力磨坊效率至少高两倍。
若能大规模推广,不仅能加快粮食加工速度,还能节省人力,对蜀汉的民生与军饷储备,都大有裨益。”
马钧眼中瞬间亮起光芒:“王爷真的觉得有用?”
“当然,”陈砚点头,“我不仅觉得有用,还想让你主持改良更多的机械。
我打算在王府后院建一个工坊,拨给你足够的资金、材料和人手,你想研究什么、改良什么,都可以放手去做。
比如改良连弩,提升射程与射速;比如改良投石机,增强攻城能力;再比如……研发能驱动更重器械的动力装置。
只要能增强蜀汉的实力,我都会全力支持你。”
马钧听得激动得浑身发抖,猛地站起身,对着陈砚深深一揖:“王爷如此信任小人,小人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只要能让小人的手艺有用武之地,只要能为大汉出力,小人就算累死在工坊里,也心甘情愿!”
陈砚扶起他,笑道:“马先生不必如此,我需要你活着,需要你做出更多的发明,为蜀汉的强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坊的事,我明日就让人去办,你今日先在府中歇息,明日我派人与你对接。”
“谢王爷!
谢王爷!”
马钧连连道谢,眼中满是感激。
送走马钧后,陈砚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的水力磨坊模型,心中充满了希望。
赵广、张遵是武力与朝堂的支撑,马钧是科技的核心——他的“班底”,终于有了雏形。
接下来,就是汉中之行。
只要能争取到姜维的支持,只要能在汉中布下防御,明年面对曹魏的三路伐蜀,他就能多几分胜算。
陈砚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汉中防御计划”几个字,开始梳理思路——他要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提前预判钟会、邓艾的进军路线,在关键节点布置防御工事,还要说服姜维调整战略,放弃沓中的部分防线,集中兵力守住阳安关与剑阁。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照亮了那些改变历史的字迹。
陈砚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他己经没有退路——为了刘谌的忠烈,为了蜀汉的存续,为了心中的那份不甘,他必须走下去,而且要走得稳、走得远。
夜色渐深,王府里静悄悄的,只有书房的灯,还亮着。
坐进马车,他才松了口气——今日在御书房的博弈,比他预想的要顺利,不仅保住了姜维的粮饷,还争取到了去汉中的机会,算是初步在刘禅心中站稳了脚跟。
但陈砚很清楚,这只是开始。
黄皓和谯周不会善罢甘休,内廷的钱能不能顺利调出、宗室会不会配合交出租税,都还是未知数。
“先去赵府。”
陈砚对车夫吩咐道。
赵府的主人是赵广,赵云的次子,如今在成都卫戍军中任校尉,手下有五百精兵。
史书中记载,赵广在沓中之战中随姜维战死,是个忠勇之人。
原主刘谌与赵广素有往来,只是关系不算亲近——如今陈砚要做的,就是把这份“往来”,变成“信任”。
马车停在赵府门前,陈砚刚下车,就见赵广穿着戎装迎了出来,脸上带着焦急:“殿下,您昨日在朝堂上顶撞陛下,今日又去宫里,可没出什么事吧?”
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放心,父皇明事理,听了我的建议,己经同意不削减沓中粮饷了。”
赵广又惊又喜:“真的?
那太好了!
只是……黄皓和谯大人那边,会甘心吗?”
“他们自然不甘心,”陈砚走进府中,示意赵广屏退下人,“所以我今日来,是有要事与你商议。
我明日要去汉中巡查,成都这边,需要有人帮我盯着黄皓的动向,尤其是内廷调钱、宗室交租税的事,不能出任何差错。
你在卫戍军中有人脉,这事,我只能托付给你。”
赵广闻言,立刻单膝跪地:“殿下放心!
末将定不辱使命!
黄皓那厮平日里克扣军饷、欺压将士,末将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只要殿下吩咐,末将就算拼了这条命,也绝不会让他坏了殿下的事!”
陈砚扶起他,目光诚恳:“赵校尉,我知道你忠勇,也知道你感念先父(赵云)的忠烈。
如今蜀汉内忧外患,若想保住大汉基业,光靠忠勇不够,还需谨慎行事。
你盯梢时切记,不可打草惊蛇,若发现黄皓有异动,先暗中收集证据,再派人快马通知我,切勿擅自行动。”
“末将明白!”
赵广重重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离开赵府,陈砚又去了张遵府——张遵是张飞的孙子,现任尚书郎,虽无兵权,却在朝堂上有些人脉,能帮他打探消息。
陈砚将“留意谯周动向、收集投降派言论”的任务托付给张遵,张遵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家世代忠汉,对谯周的“降魏论”本就不满,如今有刘谌牵头,自然愿意出力。
回到北地王府时,天己经黑了。
陈砚刚走进书房,侍女就端来饭菜,低声道:“王爷,方才府外有个工匠模样的人,说有要事求见您,还递了这个东西。”
陈砚接过侍女手中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小巧的水力磨坊模型,做工精巧,轮轴转动灵活。
他心中一动——这模型的工艺,比市面上的要精细得多,尤其是轮轴的设计,明显经过改良,效率更高。
“那人还在吗?”
陈砚问道。
“在,就在府外的偏房候着。”
“带他来书房见我。”
片刻后,一个穿着粗布衣裳、手上满是老茧的中年汉子走进书房,身材魁梧,眼神却很亮,见了陈砚,连忙躬身行礼:“小人马钧,见过王爷。”
马钧!
陈砚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遇到马钧!
史书中记载,马钧是曹魏的机械大师,擅长发明创造,曾改良过织绫机、龙骨水车,还制作过指南车、千里船。
可眼前的马钧,怎么会在蜀汉,还主动来找他?
“你就是马钧?”
陈砚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示意他坐下,“你怎么会在成都?
又为何要见我?”
马钧坐下后,脸上露出几分苦涩:“回王爷,小人本是扶风人,早年因战乱逃到蜀地,靠做木工为生。
小人喜欢琢磨机械,改良过织机、水车,可世家大族只看重出身,没人愿意重用小人,就连官府,也说小人的发明是‘奇技淫巧’,不值一提。
昨日小人听说王爷为了沓中粮饷,顶撞陛下,还提出从内廷调钱、安抚将士,知道王爷是心系国事、爱惜人才之人,便斗胆做了个水力磨坊模型,想请王爷看看,若这模型能帮上忙,小人愿为王爷效力,为蜀汉做点实事。”
陈砚看着马钧眼中的渴望与不甘,心中瞬间有了决定——马钧是难得的技术人才,有他在,自己后续的“科技革新”计划就能事半功倍!
无论是改良兵器,还是发展农业、手工业,都离不开马钧这样的人。
“马先生,”陈砚站起身,走到马钧面前,语气郑重,“你的模型我看了,很精巧,比市面上的水力磨坊效率至少高两倍。
若能大规模推广,不仅能加快粮食加工速度,还能节省人力,对蜀汉的民生与军饷储备,都大有裨益。”
马钧眼中瞬间亮起光芒:“王爷真的觉得有用?”
“当然,”陈砚点头,“我不仅觉得有用,还想让你主持改良更多的机械。
我打算在王府后院建一个工坊,拨给你足够的资金、材料和人手,你想研究什么、改良什么,都可以放手去做。
比如改良连弩,提升射程与射速;比如改良投石机,增强攻城能力;再比如……研发能驱动更重器械的动力装置。
只要能增强蜀汉的实力,我都会全力支持你。”
马钧听得激动得浑身发抖,猛地站起身,对着陈砚深深一揖:“王爷如此信任小人,小人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只要能让小人的手艺有用武之地,只要能为大汉出力,小人就算累死在工坊里,也心甘情愿!”
陈砚扶起他,笑道:“马先生不必如此,我需要你活着,需要你做出更多的发明,为蜀汉的强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坊的事,我明日就让人去办,你今日先在府中歇息,明日我派人与你对接。”
“谢王爷!
谢王爷!”
马钧连连道谢,眼中满是感激。
送走马钧后,陈砚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的水力磨坊模型,心中充满了希望。
赵广、张遵是武力与朝堂的支撑,马钧是科技的核心——他的“班底”,终于有了雏形。
接下来,就是汉中之行。
只要能争取到姜维的支持,只要能在汉中布下防御,明年面对曹魏的三路伐蜀,他就能多几分胜算。
陈砚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汉中防御计划”几个字,开始梳理思路——他要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提前预判钟会、邓艾的进军路线,在关键节点布置防御工事,还要说服姜维调整战略,放弃沓中的部分防线,集中兵力守住阳安关与剑阁。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照亮了那些改变历史的字迹。
陈砚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他己经没有退路——为了刘谌的忠烈,为了蜀汉的存续,为了心中的那份不甘,他必须走下去,而且要走得稳、走得远。
夜色渐深,王府里静悄悄的,只有书房的灯,还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