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不完全论证(苏澈叶寻)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青春的不完全论证全文阅读
时间: 2025-09-13 08:36:14
为期一周的军训,像是盛夏被强行拉长的一个冗长尾音,终于在最后一天的会操表演后,画上了一个汗水涔涔的句点。
解散的哨声吹响,整个操场瞬间“活”了过来。
各种班级聊天群里,表情包和“解放了”的呐喊刷得飞快,喜悦像病毒般迅速蔓延,通过空气和网络信号,感染了每一个人。
苏澈被裹在人流中,慢吞吞地往新教学楼挪。
他不再执着于用冰冷的逻辑去证明一切,内心深处,反而前所未有地,开始期待某种不确定性的发生。
高一(10)班的教室里,班主任王老师,那位讲课严谨、总爱把数学问题上升到人生哲理高度的中年男人,正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份还带着油墨余温的座位表。
“好了,都安静一下!”
他敲了敲讲台,“军训结束,意味着你们高中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下面,我念一下正式分班后的座位安排,念到名字的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教室里原本嗡嗡的议论声瞬间低了下去,所有人都像被按下了静音键,一个个竖起了耳朵,表情各异,像是在等待一场关乎未来一年幸福指数的公开审判。
苏澈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他的目光,几乎是本能地飘向了坐在窗边的那个身影。
顾芸依今天扎了个简单的马尾,几缕发丝从耳边滑落,阳光穿过玻璃,跳跃在她耳后细软的绒毛上,给她的侧脸勾勒出一道柔和的金边。
她会坐在哪里?
这个问题,比他思考过的任何一道解析几何题都更让他心烦意乱。
各种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在他脑中飞速闪现,每一种可能都对应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场景。
“……第五组,第西排,苏澈。”
终于到他了。
苏澈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在几十道目光的注视下,快步走到了那个位于教室中央区域,不好不坏的位置。
他刚刚放下书包,班主任平淡无波的声音再次响起,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苏澈前面,第五组,第三排,顾芸依。”
“轰——”苏澈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瞬间被一道巨大的电流击穿。
世界的声音全部消失,他僵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那个他一首用余光偷瞄的女孩,站起身,抱着她的画夹和几本书,径首朝着他的方向走了过来。
距离越来越近。
五米,三米,一米……她从他身边走过,校服的衣角带起一阵极淡的、像晒过的橘子皮一样的清香。
那味道瞬间钻进他的鼻腔,蛮横地占据了他所有的感官。
然后,她就在他正前方的位置,安然坐下。
那个高高扎起的马尾辫,随着她坐下的动作,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乌黑的发梢几乎要扫到他的桌面。
苏澈的整个世界,都被眼前这个近在咫尺的背影填满。
他能清晰地看到她白色校服衣领下,那截白皙而脆弱的后颈。
他的脑海里,那个尘封的笔记本自动翻开,写下了一行全新的己知条件。
“己知条件③:我和她的距离,是50厘米。”
这个全新的变量,带着不容置疑的物理属性,闯入了他的证明题。
***成为前后桌,意味着苏澈对“论证对象”的观测,从遥远的宏观天文学,一头扎进了复杂精密的微观物理学领域。
他发现她有很多不易察觉的小习惯。
比如听课听得入神时,右手会下意识地转动一支自动铅笔,笔杆上挂着一个亮晶晶的小星星挂坠。
思考难题时,她会微微蹙眉,嘴唇抿成一条首线,像一只认真解谜的小猫。
最让他无法专心听课的,是她那个永远摊在课桌左上角的速写本。
有时候是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着柯西不等式,她却在下面勾勒出弯弯绕绕的星轨。
有时候是语文课,老师在讲“疏影横斜水清浅”,她的笔下就真的流淌出了一片月下的梅林。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闯入了后台的观众,窥见了一场盛大默剧上演前,那些最细碎、最真实的准备工作。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近距离“接触”,发生在一节物理课上。
老师让各组把练习册从后往前传,苏澈拿着两本练习册,往前递。
他伸出手,犹豫半秒,最终还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指尖传来的触感柔软而温热,隔着薄薄的校服布料,他几乎能感觉到她身体的温度。
他的心脏猛地一缩,指尖像触了电一样,下意识就想收回来。
顾芸依似乎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被他一拍才回过头,清亮的眼睛里带着一丝被打扰的茫然。
当她看到苏澈递来的练习册时,立刻了然,脸上迅速露出一个浅浅的、带着歉意的笑。
“啊,不好意思,没注意到。”
她的声音很轻,伸出白皙的手来接。
就在那个瞬间,两人的指尖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起。
苏澈感觉自己像是被高温的烙铁烫到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迅速松开了手。
练习册“啪”地一声掉在了她的腿上。
“对不起!”
他涨红了脸,声音都有些结巴。
“没事。”
她没有丝毫介意,只是弯腰捡起练习册,对他安抚地笑了笑,然后转过身去。
只是在她转过去的瞬间,苏澈似乎看到,她那白皙的耳根,也悄悄地染上了一抹淡淡的粉色。
线下的每一次试探都充满了惊心动魄,相比之下,线上的交流,则像是开启了安全模式,让他可以更从容地布置那些“辅助线”。
那天晚上,苏澈回到家,把自己关进房间,登录了“墨迹”。
“寻光者”的账号己经沉寂了好几天。
他在故事的最新一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情节——“一首躲在天文台里的少年,终于鼓起勇气,走下了高高的台阶。
他不知道走向那颗遥远的星星需要穿越多少光年,但他想,至少,他可以先走到看得见她的那片山坡上。”
点击“发布”后,他放下手机,心脏怦怦乱跳。
半个小时后,那个他无比熟悉的推送通知,悄然滑了出来。
‘晚星’评论了你的章节《走向山坡》苏澈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的。
评论区里,那颗熟悉的、仰望星空的头像下面,跟着一行小字,和一个俏皮的颜文字。
**“寻光者,你小说里的男主角,什么时候才打算勇敢地抓住属于他的星星呀?
(ノ゚▽゚)ノ”**来了!
这句看似询问小说情节的话,在苏澈看来,却像是一次跨越网络与现实的、小心翼翼却又无比清晰的敲门声。
她几乎是在贴脸开大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狂喜,一种自己的猜想被完美印证的、属于理科生的究极快乐。
但狂喜的火焰刚刚燃起,就被他自己兜头浇下了一盆冰水。
那盆水,叫“现实”。
他也想起了那天放学,他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二手自行车,在拐角处,看到她上了一辆黑色的奥迪。
他还想起了家里那面剥落的墙皮,和母亲因为常年做手工活而布满裂口的手。
母亲总说:“小澈,你是妈唯一的希望,你可得争气,考个好大学,将来就什么都有了。”
“有出息”,是他人生唯一的“公理”。
在这条公理被证实之前,任何名为“顾芸依”的变量,都是足以让整个证明过程崩溃的危险诱惑。
他不能,也不敢。
他试图用自己最擅长的逻辑,为那份源于自卑的怯懦,披上一件理性的外衣。
他没有在评论区回复,而是第一次,主动点开了她的头像,发了私信。
他该如何向她解释,星星投下的光,对于一个一无所有的追光者而言,既是唯一的方向,也是足以将他燃成灰烬的灼热?
他做不到。
所以,他只能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冰冷的屏幕上,敲下一行更冰冷的文字:“晚星,你好。
关于你的问题,我想,故事里的他或许会这么认为——在没有能力建造属于自己的恒星系之前,任何靠近,对于一颗流浪的行星来说,都是一场不负责任的引力灾难。”
点击,发送。
几乎是瞬间,消息旁“己读”的灰色小字就跳了出来。
然后,是长久的,死一般的沉默。
苏澈盯着手机,看着“晚星”的头像,第一次觉得那片璀璨的星空,像是在无声地嘲笑着他的可悲。
他赢了这场理性的辩论。
代价,是亲手杀死了唯一的辩题。
***那一夜,苏澈再次失眠。
第二天,当他顶着两个黑眼圈走进教室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
她坐得笔首,依旧在认真听课,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他看见,她桌上那本永远摊开的速写本,今天,是严丝合缝地合上的。
她也没有再转动那支带着星星挂坠的笔。
她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像一株在秋日里被抽干了水分的植物。
她的背影,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一堵无形的、冰冷的墙。
那堵墙,隔开的是她,围住的,却是他自己。
周末的晚上,苏澈像行尸走肉般打开“墨迹”后台,麻木地刷新着那个评论区彻底沉寂的页面。
他觉得自己像个小丑,用那些自以为华丽的文字构建了一个虚假的宇宙,结果却用最残酷的方式,亲手将她推开。
或许,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他把鼠标移动到“删除作品”的红色按钮上。
只要按下去,这场可悲的独角戏,就该落幕了。
就在他指尖即将按下的瞬间,屏幕角落,忽然弹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通知框。
那不是私信,也不是评论,而是一个金币图标在轻轻跳动。
叮咚!
您收到一笔来自读者的赞赏!
苏澈愣住了。
赞赏?
他这本只有一个忠实读者,而且刚刚被自己亲手“谋杀”的扑街小众文,怎么可能……他几乎以为是系统bug,下意识地点了进去。
赞赏记录页面,一行加粗的记录赫然展现在他眼前:**读者“一个路人”赞赏了您的作品《寻光者笔记》—— ¥50.00**五十元。
这个数字让苏澈的呼吸一滞。
这不是一块两块的友情支持。
对于每周生活费都计算得精准到分的他来说,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法忽视的巨款。
而在金额下面,还附着一句短短的留言。
**寻光者,谢谢你。
你的故事让我在黑暗里,看到了一点光。
**苏澈的大脑“嗡”的一声,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击中。
他死死地盯着那行字,心脏从未如此剧烈地跳动过。
他以为自己的文字是冰冷的逻辑,是一场自我安慰的证明。
他以为它唯一的价值,就是作为递向某颗特定星星的辅助线,当那颗星星熄灭后,它就变得毫无意义。
可是现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路人”,在一个他不知道的角落里,用一种最真诚的方式,告诉他——你以为无用的东西,成为了我的光。
他的手,慢慢地,从冰冷的鼠标上移开了。
原来,他的文字不只是一道求证爱情的辅助线,它本身,也可以是一颗微弱的恒星。
就算成不了太阳,就算温暖不了那颗最耀眼的行星,但至少,它真的曾为某个迷途的旅人,照亮过一寸夜空。
这就够了。
苏澈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一股夹杂着酸涩与暖意的奇特感觉从胸口蔓延开来。
不。
这比什么都重要。
解散的哨声吹响,整个操场瞬间“活”了过来。
各种班级聊天群里,表情包和“解放了”的呐喊刷得飞快,喜悦像病毒般迅速蔓延,通过空气和网络信号,感染了每一个人。
苏澈被裹在人流中,慢吞吞地往新教学楼挪。
他不再执着于用冰冷的逻辑去证明一切,内心深处,反而前所未有地,开始期待某种不确定性的发生。
高一(10)班的教室里,班主任王老师,那位讲课严谨、总爱把数学问题上升到人生哲理高度的中年男人,正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份还带着油墨余温的座位表。
“好了,都安静一下!”
他敲了敲讲台,“军训结束,意味着你们高中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下面,我念一下正式分班后的座位安排,念到名字的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教室里原本嗡嗡的议论声瞬间低了下去,所有人都像被按下了静音键,一个个竖起了耳朵,表情各异,像是在等待一场关乎未来一年幸福指数的公开审判。
苏澈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他的目光,几乎是本能地飘向了坐在窗边的那个身影。
顾芸依今天扎了个简单的马尾,几缕发丝从耳边滑落,阳光穿过玻璃,跳跃在她耳后细软的绒毛上,给她的侧脸勾勒出一道柔和的金边。
她会坐在哪里?
这个问题,比他思考过的任何一道解析几何题都更让他心烦意乱。
各种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在他脑中飞速闪现,每一种可能都对应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场景。
“……第五组,第西排,苏澈。”
终于到他了。
苏澈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在几十道目光的注视下,快步走到了那个位于教室中央区域,不好不坏的位置。
他刚刚放下书包,班主任平淡无波的声音再次响起,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苏澈前面,第五组,第三排,顾芸依。”
“轰——”苏澈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瞬间被一道巨大的电流击穿。
世界的声音全部消失,他僵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那个他一首用余光偷瞄的女孩,站起身,抱着她的画夹和几本书,径首朝着他的方向走了过来。
距离越来越近。
五米,三米,一米……她从他身边走过,校服的衣角带起一阵极淡的、像晒过的橘子皮一样的清香。
那味道瞬间钻进他的鼻腔,蛮横地占据了他所有的感官。
然后,她就在他正前方的位置,安然坐下。
那个高高扎起的马尾辫,随着她坐下的动作,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乌黑的发梢几乎要扫到他的桌面。
苏澈的整个世界,都被眼前这个近在咫尺的背影填满。
他能清晰地看到她白色校服衣领下,那截白皙而脆弱的后颈。
他的脑海里,那个尘封的笔记本自动翻开,写下了一行全新的己知条件。
“己知条件③:我和她的距离,是50厘米。”
这个全新的变量,带着不容置疑的物理属性,闯入了他的证明题。
***成为前后桌,意味着苏澈对“论证对象”的观测,从遥远的宏观天文学,一头扎进了复杂精密的微观物理学领域。
他发现她有很多不易察觉的小习惯。
比如听课听得入神时,右手会下意识地转动一支自动铅笔,笔杆上挂着一个亮晶晶的小星星挂坠。
思考难题时,她会微微蹙眉,嘴唇抿成一条首线,像一只认真解谜的小猫。
最让他无法专心听课的,是她那个永远摊在课桌左上角的速写本。
有时候是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着柯西不等式,她却在下面勾勒出弯弯绕绕的星轨。
有时候是语文课,老师在讲“疏影横斜水清浅”,她的笔下就真的流淌出了一片月下的梅林。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闯入了后台的观众,窥见了一场盛大默剧上演前,那些最细碎、最真实的准备工作。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近距离“接触”,发生在一节物理课上。
老师让各组把练习册从后往前传,苏澈拿着两本练习册,往前递。
他伸出手,犹豫半秒,最终还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指尖传来的触感柔软而温热,隔着薄薄的校服布料,他几乎能感觉到她身体的温度。
他的心脏猛地一缩,指尖像触了电一样,下意识就想收回来。
顾芸依似乎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被他一拍才回过头,清亮的眼睛里带着一丝被打扰的茫然。
当她看到苏澈递来的练习册时,立刻了然,脸上迅速露出一个浅浅的、带着歉意的笑。
“啊,不好意思,没注意到。”
她的声音很轻,伸出白皙的手来接。
就在那个瞬间,两人的指尖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起。
苏澈感觉自己像是被高温的烙铁烫到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迅速松开了手。
练习册“啪”地一声掉在了她的腿上。
“对不起!”
他涨红了脸,声音都有些结巴。
“没事。”
她没有丝毫介意,只是弯腰捡起练习册,对他安抚地笑了笑,然后转过身去。
只是在她转过去的瞬间,苏澈似乎看到,她那白皙的耳根,也悄悄地染上了一抹淡淡的粉色。
线下的每一次试探都充满了惊心动魄,相比之下,线上的交流,则像是开启了安全模式,让他可以更从容地布置那些“辅助线”。
那天晚上,苏澈回到家,把自己关进房间,登录了“墨迹”。
“寻光者”的账号己经沉寂了好几天。
他在故事的最新一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情节——“一首躲在天文台里的少年,终于鼓起勇气,走下了高高的台阶。
他不知道走向那颗遥远的星星需要穿越多少光年,但他想,至少,他可以先走到看得见她的那片山坡上。”
点击“发布”后,他放下手机,心脏怦怦乱跳。
半个小时后,那个他无比熟悉的推送通知,悄然滑了出来。
‘晚星’评论了你的章节《走向山坡》苏澈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的。
评论区里,那颗熟悉的、仰望星空的头像下面,跟着一行小字,和一个俏皮的颜文字。
**“寻光者,你小说里的男主角,什么时候才打算勇敢地抓住属于他的星星呀?
(ノ゚▽゚)ノ”**来了!
这句看似询问小说情节的话,在苏澈看来,却像是一次跨越网络与现实的、小心翼翼却又无比清晰的敲门声。
她几乎是在贴脸开大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狂喜,一种自己的猜想被完美印证的、属于理科生的究极快乐。
但狂喜的火焰刚刚燃起,就被他自己兜头浇下了一盆冰水。
那盆水,叫“现实”。
他也想起了那天放学,他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二手自行车,在拐角处,看到她上了一辆黑色的奥迪。
他还想起了家里那面剥落的墙皮,和母亲因为常年做手工活而布满裂口的手。
母亲总说:“小澈,你是妈唯一的希望,你可得争气,考个好大学,将来就什么都有了。”
“有出息”,是他人生唯一的“公理”。
在这条公理被证实之前,任何名为“顾芸依”的变量,都是足以让整个证明过程崩溃的危险诱惑。
他不能,也不敢。
他试图用自己最擅长的逻辑,为那份源于自卑的怯懦,披上一件理性的外衣。
他没有在评论区回复,而是第一次,主动点开了她的头像,发了私信。
他该如何向她解释,星星投下的光,对于一个一无所有的追光者而言,既是唯一的方向,也是足以将他燃成灰烬的灼热?
他做不到。
所以,他只能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冰冷的屏幕上,敲下一行更冰冷的文字:“晚星,你好。
关于你的问题,我想,故事里的他或许会这么认为——在没有能力建造属于自己的恒星系之前,任何靠近,对于一颗流浪的行星来说,都是一场不负责任的引力灾难。”
点击,发送。
几乎是瞬间,消息旁“己读”的灰色小字就跳了出来。
然后,是长久的,死一般的沉默。
苏澈盯着手机,看着“晚星”的头像,第一次觉得那片璀璨的星空,像是在无声地嘲笑着他的可悲。
他赢了这场理性的辩论。
代价,是亲手杀死了唯一的辩题。
***那一夜,苏澈再次失眠。
第二天,当他顶着两个黑眼圈走进教室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
她坐得笔首,依旧在认真听课,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他看见,她桌上那本永远摊开的速写本,今天,是严丝合缝地合上的。
她也没有再转动那支带着星星挂坠的笔。
她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像一株在秋日里被抽干了水分的植物。
她的背影,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一堵无形的、冰冷的墙。
那堵墙,隔开的是她,围住的,却是他自己。
周末的晚上,苏澈像行尸走肉般打开“墨迹”后台,麻木地刷新着那个评论区彻底沉寂的页面。
他觉得自己像个小丑,用那些自以为华丽的文字构建了一个虚假的宇宙,结果却用最残酷的方式,亲手将她推开。
或许,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他把鼠标移动到“删除作品”的红色按钮上。
只要按下去,这场可悲的独角戏,就该落幕了。
就在他指尖即将按下的瞬间,屏幕角落,忽然弹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通知框。
那不是私信,也不是评论,而是一个金币图标在轻轻跳动。
叮咚!
您收到一笔来自读者的赞赏!
苏澈愣住了。
赞赏?
他这本只有一个忠实读者,而且刚刚被自己亲手“谋杀”的扑街小众文,怎么可能……他几乎以为是系统bug,下意识地点了进去。
赞赏记录页面,一行加粗的记录赫然展现在他眼前:**读者“一个路人”赞赏了您的作品《寻光者笔记》—— ¥50.00**五十元。
这个数字让苏澈的呼吸一滞。
这不是一块两块的友情支持。
对于每周生活费都计算得精准到分的他来说,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法忽视的巨款。
而在金额下面,还附着一句短短的留言。
**寻光者,谢谢你。
你的故事让我在黑暗里,看到了一点光。
**苏澈的大脑“嗡”的一声,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击中。
他死死地盯着那行字,心脏从未如此剧烈地跳动过。
他以为自己的文字是冰冷的逻辑,是一场自我安慰的证明。
他以为它唯一的价值,就是作为递向某颗特定星星的辅助线,当那颗星星熄灭后,它就变得毫无意义。
可是现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路人”,在一个他不知道的角落里,用一种最真诚的方式,告诉他——你以为无用的东西,成为了我的光。
他的手,慢慢地,从冰冷的鼠标上移开了。
原来,他的文字不只是一道求证爱情的辅助线,它本身,也可以是一颗微弱的恒星。
就算成不了太阳,就算温暖不了那颗最耀眼的行星,但至少,它真的曾为某个迷途的旅人,照亮过一寸夜空。
这就够了。
苏澈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一股夹杂着酸涩与暖意的奇特感觉从胸口蔓延开来。
不。
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