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糖和闹钟必要与充分的我们(高三沈放)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免费阅读无弹窗薄荷糖和闹钟必要与充分的我们高三沈放
1我叫林西,高三重音文科生,擅长在关键时刻把人生过成综艺。
比如现在——清晨7:28,我从寝室一路狂奔到教学楼,怀里抱着还热乎的豆沙包,脚下穿着开学典礼抽奖中的“班级文明监督员”红袖章我自己都忘了摘,门口值周老师正举着秒表:“还有两分钟。” 我冲进教室门口那一刻,脚下一滑,整个人像一块会说话的物理实验砝码——“啪”的一声,华丽转身,准确地把豆沙包按在了一本A4厚度的笔记上。 全班安静到能听见我灵魂出去旅游的声音。
那本笔记的主人抬起头,黑框眼镜后面的眼神很冷静——那种“卷王不动如山”的冷静。
他叫沈放,年级第一,传说中能把选择题看出三种文化内涵的男人。
他看了看被我按成“豆沙花纹”的封面,淡淡地说:“你踩了我整个暑假的成果。
” 我:“……”我甚至能听见豆沙包在心里哭:你为什么要带我来这种地方。
我手忙脚乱地把笔记本拎起来,试图挽救:“我、我可以给你擦……我有纸!
” 我掏出口袋纸,抖出来一片粉色爱心抽纸,上面还印着“好运连连”。 全班:噗。
我一边擦一边道歉,边悄悄瞄到了笔记第一页——密密麻麻的知识框架、颜色分层、箭头、例题、总结、易错点,连页脚都标了“二刷时间:8.20—8.27”。 那一瞬间,我对他升起了两种复杂的情感: A. 惭愧我暑假二刷的是古装甜剧。
B. 好奇他为什么能把笔记写得像攻略地图。“算了。”沈放把笔记接过来,没有生气,只是抽出一张便签,写下两行字,塞到我手里。
跑步不看路指数:★★★★★ 注意力分配建议:路>豆沙包 我:……这人好毒舌。
但他把笔记翻到后面,随手用纸巾把沾到的豆沙印按干,再把被我练出“云纹”的封面换成了备用透明封皮。动作很快,冷静到像在做化学滴定。
我心里那只小鼓突然“咚”了一下。 糟了,我好像被一种叫“可靠”的气质击中了。
第一节下课,班主任端着作业本进来,清了清嗓子:“同学们,高三了,咱得搞个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名单我已经排好了。” 我刚想祈祷千万不要和他一组,就听见自己的名字跟他的名字叮当一响,磕成了一串。 全班发出懂事的“哦——”。
班主任露出欣慰笑容:“林西,你文综思路活,沈放你理科稳。强强联合,齐头并进。
” 我心里:老师,您对“强强”的理解……是不是有点乐观? 沈放看我一眼,眼神里像有个无形的小黑板写着:请珍惜彼此的时间。 我条件反射点头,结果点得太用力,额前碎发“啪”地打在眼睛上。 他递来一根黑色皮筋,语气平平:“系上。写字挡视线。
” 我竟然乖乖接过了。晚自习,我们被分到一起做数学题。我翻开练习册,第一题就把“绝对值”看成了“绝望值”。 “……等一下,”我把纸往他那边挪,“这题是不是在侮辱我的人生?” 他垂眼看了两秒,提笔在我的解题步骤旁边写了三个字: 冷静点。 我咽了一口气,重新开始。
写着写着,又把“△ABC”看成了“△ABG”,我喜滋滋地推过去:“我做出来了!
” 他沉默两秒,在“G”上面点了一下:“你给它换姓了。” 我脸红,想把本子收回来,他却顺手把我的笔拿过去,刷刷几笔把我的草稿改成了清晰的步骤,旁边再画了一个小框: 常错点:看清符号+字母,别擅自给题目做人事安排。
我憋笑没憋住:“做人事安排——” 他抬眼,不忙不慢:“你挺会给自己找事。
” 我忽然有点想笑,一种莫名的踏实感在教室灯光里慢慢铺开来。 我意识到,原来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笨手笨脚而生气,他们只是安静地把问题拎起来,放回正轨。晚自习快结束时,外面下起了雨,风从走廊绕进来,把窗边的帘子鼓成一朵云。
老师临时加了十分钟自习,整个班级像一台还没停的发动机。 我偷摸掏出一包小饼干,轻轻推给他:“补糖吗?大脑快乐,思路才会流畅。” 他扫了我一眼,压低声音:“你刚才把‘绝对值’看成‘绝望值’的时候也很快乐?
” 我:“……那是糖用在了情绪上,不是用在了大脑上。” 他没接话,只是把小饼干推回一半:“一人一半,公平。” 这两个字在我心里轻轻一响,像在深水里落下一颗温柔的石子。晚自习散场,我撑着伞走出教学楼,雨声哗啦啦地把校园洗得很干净。走到台阶下,我忽然回头,看见他站在门口,单肩背包,侧脸被走廊灯切了一半,安静又清晰。 他朝我抬了抬下巴,示意我先走。 那一刻,我莫名其妙地想: 如果努力有一张脸,它大概就是这样——不需要喇叭,不需要口号,只是很认真地把今天过完。2学习小组第一次集训定在周六上午。
我提前二十分钟到图书馆自习室,把桌上铺成战场:错题本、便利贴、三色荧光笔、半杯温水、一只表情凶狠的小熊橡皮。
沈放准点进门,看到我的阵仗,挑了下眉:“是准备应对考试,还是应对敌军登陆?
” 我把笔在桌上排成“必胜”两个字:“两者兼顾。” 他坐到我对面,拿出一本薄薄的“错因清单”。 我愣住:“你连错题都薄成这样?
” 他淡淡:“错因精简,复盘才不浪费时间。” 我:哇,效率教科书本人。
我们从第一科数学开始。我按照他的方法,把“错因”写成句子: ——看题浮躁,忽略已知条件中的“互斥”。 ——习惯先代数后几何,导致画图晚了一步。
——对数换底公式在紧张时会失忆。 我写到第三条时,忍不住叹气:“我的问题像一锅乱炖。” 他看了看我的纸,拿起笔,在最上面写了一行大字: 解决顺序:画图→列已知→挑工具→开始算。
“先把题目的信息变成看得见的东西。”他说,“大脑喜欢画面。” 我愣了一下。
大脑喜欢画面。 这句话像一盏灯——不是很刺眼,但把桌面照得很清楚。
我把这句话抄了三遍,像抄一个小小的咒语。中途休息,我去打水,路过二楼文学区,看到一本书名可爱:《把日子认真过好的人,数学也不会太差》。我笑出声,随手翻到一页——“真正的勤奋,是把注意力放在该放的地方”。 等我回到座位,他已经把我的错题按类型分了页码,还给每一类配了一个奇怪的“小图标”: 三角函数=小三角脸,概率=骰子,解析几何=一只迷路的小圆。 我憋笑:“你不说我还以为你在做PPT。
” 他把笔一扣:“给你的大脑画面感。” 我突然有点想鼓掌。 我们继续刷题,我把“绝对值”写对了两题,第三题卡住,他看一眼就指出来:“你在这里把‘或’当成‘且’了。” 我猛地醒悟:“对对对,我老想全都满足,这题其实只要一个条件成立就可以。” 他斜了我一下:“做题别贪心。
” 我心里小火苗“噗”的一声被点燃了,想笑,想认真,再想笑。中午他要去食堂打饭,问我吃什么。我犹豫了一秒,说:“……不然我们去小卖部买面包?节约时间。
” 他“嗯”了一声。 小卖部门口排队的人很多。我站在后面,偷偷看他侧脸,忍住想问他笔记怎么做的那种冲动。 轮到我们时,他拿了两个面包、一瓶酸奶,递给我一个面包和酸奶,还多付了一根巧克力棒的钱。 我愣了一下:“你多买了。
” “含糖量高。”他把巧克力棒丢进我怀里,“你做几何时需要。
” “……你是怎么知道?” 他看都没看我:“你做几何会皱眉,像要被谁抢了画笔。
” 我被他说笑了:“你观察人也太细了吧。” 他没接话,只是推开小卖部的门。
外面阳光很亮,尘埃在里头飞,像慢动作里的雪。 我突然觉得,学习这件事,原来可以因为一个人,变得没有那么苦。下午回到自习室,窗外忽然下雨,又忽然停了,云像被人悄悄拖走。 我在草稿纸上飞快画图,他在旁边轻声说:“别急,先把点坐标写清楚。” 我照做,竟然顺利做出来一题。 我端着那张纸,看了很久,再看他一眼。 “谢谢。”我说。 “谢什么?” “谢谢你对我……很认真。
” 他顿了两秒,眼神里有一丝极轻的弯:“你也对自己很认真。” 我“啊?
” “要不是这样,”他指了指我桌面那只被我削到只剩肚子的铅笔,“它不会牺牲得这么壮烈。” 我笑出声,笑到差点把橡皮掉地上。 他低头写东西,我忽然听见心里某个齿轮“咔哒”一声扣上了——那种你终于找到合适方法和合适人的声音。
3周一的升旗仪式,操场上风大得把旗绳打在旗杆上“叮当叮当”。
校长讲“高三同学要珍惜每一分钟”,我们班男生在背后小声打节拍。
我盯着国旗想事情:如果把一天切成二十四块,我是不是可以从其中挖出至少三块来专门放“我不擅长的题”? 正想得入迷,旁边女生忽然碰我:“你看你看——年级第一的那谁在看你!” 我心脏一缩,下意识侧过脸。 沈放站在我们班斜前方,目光并不在我这边,只是低头和同学说了句什么。
我松一口气,装作若无其事。 女生继续八卦:“不过你们现在一个小组,天天见面吧?
感觉他对谁都淡淡的,对你……也淡淡的?” 我:“谢谢你精准的总结。
” 她:“但你们很搭啊,一个认真,一个……戏多。” 我:“我不戏多,我是善于自我调侃。” 她笑得肩膀直抖。上午第三节,班主任上来宣布:“高考百日冲刺誓师下周进行,咱班要出一名代表发言。谁自告奋勇?
” 全班寂静。 班主任的目光在教室里巡逻,最后停在我和沈放之间:“……那就你俩,一理一文,双人发言。” 我:“啊?” 他:“嗯。” 班主任满意地拍掌:“决定了。
周末把稿子交给我。内容要真诚,别喊口号,多讲方法。”走出办公室,我在走廊一边走一边抓头发:“完了,我一紧张就会说一些哲学上也解释不通的话。
” 沈放:“比如?” 我认真回忆:“比如‘高考像一棵树,我们像水,要慢慢渗进去’。
” 他停了三秒,可能在努力消化这个比喻:“……那你写稿子的时候,先把这些渗出去的水拧干。” 我忍俊不禁:“你能不能别老这么好笑。
” 他一本正经:“我没有在好笑,我在救场。”午后阳光晒在走廊墙上,白得发晕。
我和他靠着墙站着修改提纲。我提议:“要不我们讲‘错因清单’这个方法?
把‘勤奋’说具体。” 他点头:“可以。” 我又加一条:“再讲‘大脑喜欢画面’,让大家学会画图和结构化。” 他沉默半秒:“你的记忆力不错。
” 我用力点头:“被有效方法拯救过的人,都会很虔诚。” 他把笔帽扣上,低声说:“那就把这种‘虔诚’讲清楚。”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喜欢的不仅是他会做题、不慌不忙,更喜欢他对所有事情的态度: 不夸张,不敷衍,愿意把每一件小事认真到底。 这种认真,会让人想靠近,也会让人想把自己变得更好,去配得上它。下午最后一节晚自习,我写到手酸,抬头看时,窗外的天已经黑成了墨色,操场灯在远处亮着一圈光。
我把稿子递给他,他拿过去改了两处连词,又把最后一段前面的感叹号划掉:“少用感叹号,真诚不用喊。” 我点头,忽然觉得眼睛有点发热。 “你怎么了?” “……可能是感动。
” 他沉默一下,递过来一小包纸巾。 我抽了一张,笑:“谢谢。放心,我不会把它按在你的笔记上。” 他低低笑了一声,很短,像一根火花。
——就在这很短的笑里,我笃定了一件事: 在“学习—暗恋—恋爱”的路上,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叫做“遇见对的人,然后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
而我最喜欢的开场方式,就是从今天这句“真诚不用喊”开始。4百日誓师那天,操场气氛像一场演唱会。红横幅从主席台两侧垂下来,口号写得热血澎湃:“拼一百天,赢一生高考!” 全校同学都被召集,太阳照得人眼睛生疼,空气里全是紧张又兴奋的味道。
我们班轮到发言时,我跟沈放一起上台。站在讲台上,我手心全是汗,差点把稿子纸张拧成麻花。 他却气定神闲,把稿子放在讲台边缘,一句话都没多说,就先抬头环顾全场。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他不是在讲话,而是在把他冷静的气场分给所有人。轮到我开口,我声音一抖:“同学们,高考像一棵树——” 全场一愣。 沈放在旁边咳了一声,极轻,像个提醒。
我赶紧改口:“不是树,是一段旅程。我们在这条路上,不仅要勤奋,还要会复盘。比如,我们班的错因清单法——”气氛渐渐顺了下来,我开始忘记紧张,越讲越投入。
讲到“真正的勤奋是把注意力放在该放的地方”,操场边的风吹过来,拂得稿纸哗啦啦作响。
沈放接过话筒,简短补充:“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每一天。” 掌声骤然响起。
我心脏一震,觉得这一刻比任何鸡血口号都更真实。下台后,我整个人像瘫掉的电风扇,手里稿子都快掉地上了。 他伸手替我按住:“别抖。
” 我憋笑:“那是因为太阳晒得我像在抖音里直播烤串。” 他没忍住,唇角一勾,眼神却依旧淡淡的:“下次你少点奇怪比喻。” 我看着他难得的笑,忽然心里一暖——原来我可以让他笑。5誓师大会之后,我们班突然多了一股奇怪的风气——同学们一边熬夜刷题,一边对我和沈放的“组合”展开了浓厚兴趣。事情的开端特别无聊:那天晚自习,我递了一瓶矿泉水给他,动作完全出于本能。谁知道全班瞬间沸腾:“哇——情侣水分享!
” 空气仿佛被点燃,我整个人僵住,手差点没把水瓶摔地上。“不是,不是的!
”我慌乱解释,“就是,单纯分享……” 可还没说完,就被沈放冷冷一句:“别闹,专心。
” 全班静了一秒,紧接着笑声炸开,哄得比春游时还热闹。我心想完蛋了,他肯定觉得我丢人。正低头想找地缝钻,却发现那瓶水已经被他拧开,放在桌上。
他顺手把瓶子推近我,动作淡定,好像什么都没发生。那一刻,我心里仿佛冒出一团小火苗:他不是嫌弃我,而是……在替我挡场。
——这种“冷漠的保护”,比起明晃晃的温柔,更容易让人心动。第二天更离谱。
物理老师在黑板上写题,突然回头点我:“林西,来解一下。” 我脑子一片空白,手里的笔都快抖掉。 刚站起来,后排就有小声起哄:“学霸男神会不会传纸条给你?
” “对啊,他要是给你答案,才是真·偶像剧现场!”我脸烫得能煎蛋。偷偷回头一眼,却见沈放神色自若,像一棵冷淡的白桦树。就在老师快要催促时,他手腕轻轻一动,把草稿纸推到桌沿。 纸条压得很整齐,上面寥寥几行步骤。 我一眼看懂,心脏猛地一颤,赶紧装作自己想出来的,结结巴巴写到黑板上。老师满意地点头:“嗯,不错。
” 全班目瞪口呆:林西?物理解题? 起哄声这次彻底炸了。我回到座位,心还在扑通直跳。趁没人注意,小心翼翼把纸条收进文具袋。 那张字迹工整的纸,就像一枚小小的信物,烫在心口。午饭的时候,八卦的同桌忍不住问我:“你们是不是……真的有点意思?
” 我一口饭差点呛死:“哪有啊!他对谁都一样冷淡!” “可他会给你传纸条。
” “那是学习纸条!” 同桌哼哼两声,眼神暧昧。我嘴上死撑,心里却翻江倒海: 学习纸条和……偷偷喜欢,有时候界限模糊得要命。晚自习结束时,走廊上很暗,窗外星星稀稀拉拉。我背着书包下楼,忽然发现自己没带伞,雨点已经噼里啪啦落下来。 正打算一头冲出去淋成落汤鸡,突然有人叫住我:“等一下。
” 是沈放。他把伞递过来:“给你。” 我慌忙摆手:“那你怎么办?” “我快,你慢。
”他语气淡淡。 我愣愣接过,手指不小心碰到他的,烫得像碰到电。伞下的空气很安静,雨点打在伞面,像无数颗细小的心跳。我忽然觉得——原来青春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言,一把伞、一句平静的“你慢”,就已经足够心动。6第一次大型模拟考,整个校园弥漫着“准高考”的气氛。食堂阿姨都在饭菜里额外加鸡腿,说是给考生补补脑。
但对我来说,这次模拟考的意义只有一个字:惨。惨到什么程度? 语文作文审题跑偏,明明是“谈理想”,我愣是写成了“追剧的意义”; 数学填空题,答案本来是√3,我写了“约等于1.732”,还特地画了个笑脸; 英语阅读理解,问作者对科技的态度,我硬生生看成了“作者对科技树的态度”,然后答:“应该从下往上点。”交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已经和准考证一起进入了回收站。成绩公布日,班主任在讲台上发成绩单。 当我的分数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全班哗然。 “林西,你是不是用心写的?” “作文那个《论坚持追剧的意义》是你吗?” 我心虚地点头。
沈放在旁边,没笑,也没叹气,只是低下头,像在思考宇宙真理。
我想他大概在思考:这人怎么还没被隔壁班收编走。下课后,我整个人摊在桌上,像一条泄了气的咸鱼。 “我不行了。”我捂着脸,“我想退学。
” 沈放淡淡来一句:“退学要填志愿吗?” 我:“……” “或者,你打算直接去工地搬砖?那也要笔试吧。” 我猛地抬头:“还有笔试?!
” 他挑眉:“开玩笑的。
”我生无可恋:“我真的不适合读书……” 他把我的试卷抽过来,一页一页翻看,语气平静得出奇:“你只是粗心。” “哪是粗心啊!这是天赋问题!” “你看这里。
”他指着一道几何题,“∠A=30°,你写成了300°。
” 我想钻进地板缝:“那是手抖。” 他又指一题:“这里问‘充分不必要’,你写成‘必要不充分’。
是我觉得必要比充分更有气质……” 他忍不住低声笑了:“你还能给逻辑关系做性格分析?
”笑声短促,却像一束光。 我呆呆看着他。那一刻忽然意识到——他不是在嫌弃我,而是在陪我一起复盘。“思路对了。”他说。 “啊?” “思路对了。
你大多数题思路是对的,只是最后一步出了差错。”他写下一句话,推到我面前。
你不是不会,而是太急。我盯着那几个字,心口像被戳开了一道缝,里面的阴霾被吹散了一点。后来,他陪我一起把错题整理到错因本。 “你注意到没,你做题写到一半会晃腿。” “啊?”我愣住。 “那是你焦虑的表现。
下次晃腿就提醒自己慢下来。” “你连我晃腿都看见了?!” “你以为你藏得住?
” 我尴尬到爆炸:“那你还注意到什么?” 他顿了顿:“你考场上咬笔帽。
” 我瞬间想找地洞:“停停停,别说了!”晚上走出教室时,操场上风很凉。
我背着书包,忽然低声说:“沈放,你为什么对我这么认真啊?” 他没立刻回答,只是往前走了几步,然后回头看我。 “因为你自己也在认真。” 我怔住。
“如果你只是玩票,我不会浪费时间。” “可你是真的在努力。”他的话很平静,却让我眼睛发热。 原来被人看见努力的样子,是这么让人想哭。我们一起走到校门口,他忽然停下,把一张小纸条塞到我手里。 我打开,上面写着: 你的进步速度 > 你的崩溃速度 别忘了这一点我捂着纸条,忍不住笑了。 这句话比满分作文还治愈。那晚回寝室,室友八卦地问:“沈放是不是喜欢你啊?” 我脑袋“嗡”的一声,赶紧摇头:“不可能!
他只是……比较有责任感。” 可心里却像被丢进了一颗小石子,泛起圈圈涟漪,久久没平息。7 二模前夕,整个学校像被人把时间按钮按在了“快进×1.5”。
铃声还没落,老师已经在讲下一句;走廊上同学们背书的声音此起彼伏,像一群不合拍的合唱团。 班主任突然宣布一个新制度:“为了高效复习,实行‘互助伴侣’。两人一组,互背互改互盯手机,防止灵魂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