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足之幽(阿弃季礼)小说完整版_完结好看小说无足之幽阿弃季礼
渭水畔的暮色来得格外早,夕阳如血,将河面染成一片赤红。一个瘦削的少年蹲在河边,用枯枝搅动着浑浊的河水。他叫阿弃,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看哪!狼烟又起了!
”远处传来一声见怪不怪的惊呼。阿弃抬起头,看见远山上的烽火台接连燃起黑烟,一道道直插云霄。河边洗衣的妇人们头也不抬,继续捶打着衣物。“这个月第几回了?
”老丈叹了口气,“天子博美人一笑,诸侯跑断腿哟。”阿弃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上次烽火起时,他趁着混乱在集市上偷了两块饼,那香味至今还留在记忆里。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决定再去城里碰碰运气。——百里之外,一辆破旧的牛车正行驶在崎岖的官道上。车上的中年文士名叫季礼,曾是宋国大夫的门客,因直言进谏而被逐出府门,如今成了游士,周游列国寻找明主。赶车的少年抱怨道:“先生,我们已经三天没遇到驿馆了,干粮也快吃完了。”季礼抚须微笑:“子安,心宽路自平。
你看这山河壮丽,何须为饥饱所困?”话音未落,远处一队骑兵飞驰而过,扬起漫天尘土。
季礼眯起眼睛,辨认出那是郑国的旗帜。“奇怪,”季礼喃喃自语,“郑伯的卫队为何如此匆忙向西行进?”忽然他瞥见远山上的烽火,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又是烽火...这已经是本月第五次了。”子安不解:“天子召诸侯勤王,不是理所应当吗?”季礼摇头叹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屡戏诸侯。狼烟非戏言,久必生患啊。”他望向西方,眼中满是忧虑,“去镐京,我要面见天子。
”——官道旁的野林中,一个满脸疤痕的汉子正擦拭着手中的青铜剑。他叫贲,曾是虢国的百夫长,因在战场上保护同袍而违抗了撤退的命令,被削去官职,流落江湖。
树林外传来马蹄声,贲立即隐入树后。只见一队兵士押着十余名戴枷锁的囚徒向西行去。
“快些走!误了修筑烽火台的工期,你我都得掉脑袋!”为首的兵士挥舞皮鞭,抽打着一个踉跄的老者。贲的拳头握紧了。他认得那种枷锁——重达三十斤,戴上它别说劳作,就连呼吸都困难。那些囚徒中有的分明还是少年,瘦弱的身躯被枷锁压得直不起腰。一个少年囚徒突然摔倒,兵士的鞭子立即如雨点般落下。
“求求您,我儿子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一个中年囚徒哀求道,却被兵士一脚踹开。
贲的眼中闪过怒火。他深吸一口气,从林中走出,挡在队伍前。“放开那孩子。
”贲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镐京王宫内,丝竹声声,酒香四溢。
周幽王举杯畅饮,身旁的褒姒却面无表情。“美人为何还是不笑?”幽王苦恼地问。
虢石父谄媚上前:“大王,今日四方诸侯见烽火而来,却发现空跑一趟,那场面可笑极了!
可惜王后未能亲眼所见。”褒姒淡淡瞥了一眼:“听说今日有诸侯在路上相互冲撞,车毁人伤?”“正是!”幽王来了精神,“郑伯的马车与晋侯的卫队撞在一起,翻了个底朝天!泥人似的爬出来,可笑至极!”褒姒嘴角微微一动,又很快恢复平直:“还不够可笑。”幽王抓耳挠腮,忽然灵光一闪:“来人!再点烽火!
这次让西戎的贡使也来看看热闹!”寺人柳急忙跪下:“大王不可啊!西戎狼子野心,若让他们知道烽火是假...”“住口!”幽王掷出酒杯,“你敢违抗王命?
”虢石父笑道:“大王英明!让那些戎狄见识天子威仪,正是震慑他们的好机会!
”褒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幽王大喜,当即下令:“所有烽火台全部点燃!
让诸侯来得更多些!”——阿弃混在人群中进入镐京,被眼前的繁华惊呆了。酒肆飘香,商铺林立,与他居住的郊外判若两个世界。忽然街头一阵骚动,人们纷纷向西涌去。
“快去看!诸侯车队又来了!”有人喊道。阿弃随着人流奔跑,看见一队队风尘仆仆的诸侯车驾匆忙驶入王城区域,旗帜杂乱,人马疲惫。
街边两个老人在摇头叹息: “这个月第五次了...” “听说徐国国君路上坠车,伤得不轻。” “作孽啊!边境告急时不见烽火,太平日子反倒烽火连天...”阿弃不懂这些,他只关心如何填饱肚子。
他溜进一家酒肆后院,趁伙计不注意,偷了两块熟肉藏在怀里。刚转身,却撞在一个魁梧的身躯上。抬头一看,是个满脸疤痕的汉子。
贲盯着阿弃怀中的凸起:“偷东西?”阿弃吓得转身要跑,却被贲一把拉住:“伙计,这孩子拿了多少肉?我付钱。”伙计闻声赶来,正要发作,见贲腰佩长剑、气度不凡,便收了钱币嘟囔着走开。贲蹲下身,与阿弃平视:“饥饿不是偷窃的理由。你父母呢?
”阿弃低头:“去年饥荒,母亲瘫了。”贲望向王宫方向升起的滚滚狼烟,眼中如有火焰燃烧。“这世道,需要改变。”贲轻声说,不知是对少年,还是对自己。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号角声,又一队诸侯车驾匆匆入城,马蹄踏起漫天尘土,迷了人眼。
阿弃抓紧手中的肉,望着那些华贵的马车,忽然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为一戏而兴师动众,有的人却为一块肉挣扎求生。烽火台上的狼烟越来越浓,遮天蔽日,仿佛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王宫内的欢宴持续到深夜。烛火通明处,周幽王醉眼朦胧地倚在案几上,虢石父在一旁添油加醋地描述着日间诸侯们的窘态。
“楚君的车轮陷入泥坑,半日才拖出来...”“卫侯的冠冕被树枝刮飞了...”“秦伯的马受惊,踢翻了路边的货摊...”每说一桩,幽王便哈哈大笑,而褒姒只是微微挑眉,依旧吝啬她的笑容。虢石父忽压低声音:“大王可知今日最可笑之事?申侯的车驾行至渭水,桥突然坍塌,整个车队落入水中!听说申侯爬上岸时,活像只落汤鸡!”幽王拍案大笑,酒水溅了一身。申侯是他的岳父,因多次劝谏烽火戏诸侯之事,早已惹他不快。
褒姒却忽然开口:“申侯落水...倒是想亲眼看看。
”这是她今日第一次明确表示对某事感兴趣。幽王如得圣旨,立即下令:“明日!
明日再点烽火!专看申侯落水!”寺人柳扑通跪地:“大王万万不可!诸侯连日奔波,人马疲惫,已有怨言。今日申侯落水后当众怒言:‘天子无道,周室将倾’啊!”“他敢!
”幽王暴怒起身,“来人!传令明日点燃所有烽火!我要看申侯再落一次水!
看他还敢胡言乱语!”宫乐依旧,但几位乐师的曲调已微微发颤。
——季礼和子安连夜赶到镐京时,正遇见一队垂头丧气的诸侯车驾离城。“又是戏言!
又是戏言!”一个诸侯装扮的人醉醺醺地大骂,“我三日奔袭八百里,五匹马累死在路上,就为看天子博美人一笑?”季礼上前行礼:“敢问君上,今日烽火所为何事?
”那诸侯冷笑:“何事?申侯落水,天子觉得有趣,要再看一次!哈哈哈!
”笑声凄厉如鸦鸣,“周室气数已尽矣!”说罢驾车狂奔而去。
子安害怕地拉住季礼的衣袖:“先生,我们还要进京吗?”季礼面色凝重:“要进,更要谏。
”他从行囊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我沿途所见所记:农田荒芜,壮丁皆被征去修筑烽火台;村落十室九空,老弱妇孺采野草充饥;边境守军疲惫,因为战马都被征调供诸侯奔波...”“天子会看这些吗?” “不看,也要说。
这是士人的责任。”——贲将少年囚徒安置在城外破庙中,独自潜入镐京。
他在街市上听见行人窃窃私语: “听说西戎的贡使昨日入宫了。” “那些蛮子狼子野心,为何邀他们来看烽火戏?” “虢石父说这是‘耀周室威仪于四夷’...”贲握紧剑柄,心中不安愈盛。作为边境老兵,他深知西戎凶残狡诈,让他们窥见周室虚实,无异于引狼入室。
听见两个戎人装扮的使者操着生硬的周语说笑: “周天子好玩乐...” “诸侯如犬羊,召之即来...” “下次来的...或许就是我们的大军...”贲怒从心起,正要上前,却被一人拉住。回头见是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壮士息怒,”季礼低声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贲打量对方:“你是何人?” “游士季礼。
壮士可是为戎人之言动怒?” “你听得懂戎语?” “略通一二。他们不仅在嘲笑天子,还在探查城防虚实。”二人正说话间,街上一阵骚动。原来是一队王室卫兵正在强征壮丁。
“大王有令!明日要诸侯车队排场更大!需三百人清扫街道!” 一个青年被拖出家门,老母亲跪地哀求:“官爷行行好!我儿前日才修烽火台回来!
” 卫兵一脚踢开老人:“老太婆碍事!”贲欲上前,季礼再次阻拦:“且看。
”只见阿弃不知从哪钻出来,扶起老人,趁机将一把泥沙撒向卫兵眼睛。在卫兵揉眼的刹那,青年挣脱逃跑,人群哄乱中,阿弃也溜得无影无踪。季礼微笑:“市井之中,亦有义士。
” 贲点头:“比庙堂之上,更多几分人味。”——次日清晨,烽火再起。 但这一次,响应者寥寥。只有申侯等几位近畿诸侯不得不来,车队稀落,全无前几次的壮观。
幽王在烽火台上望见,勃然大怒:“他们竟敢违抗王命!
”虢石父忙道:“定是路途遥远...” “遥远?郑伯离镐京不过两日路程!
分明是藐视本王!” 幽王怒极,下令:“将这些不来朝见的诸侯名号记下!
日后一个个问罪!”台下,申侯冷脸上前:“大王可知,昨日郑伯的车驾遭遇西戎游骑?
” 幽王一愣:“什么?” “郑伯为应烽火,抽调边境守军护卫,致使防线空虚。
西戎游骑突破边境,烧杀抢掠!郑伯车队遇袭,伤亡惨重,这才未能前来!
”幽王嗤笑:“区区戎骑,何足挂齿?今日不看这个,我要看你再过一次渭桥!
”申侯目瞪口呆,随即怒发冲冠:“昏君!你可知边境百姓正在遭难?” “大胆!
”幽王拍案而起,“你敢辱骂天子?” 虢石父趁机煽风:“申侯大不敬,当治罪!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狂奔而至,骑士浑身是血,滚落马下: “急报!西戎大军破关!
已连破三城!正向镐京杀来!”欢宴戛然而止。乐师的琴弦崩断,发出刺耳的嗡鸣。
幽王愣了片刻,忽然大笑:“好!演得真好!这是谁安排的戏码?
骑士挣扎起身:“不是戏...是真的...烽火...快燃烽火...”幽王笑容僵住。
他环顾四周,看见的是申侯愤怒的脸、虢石父苍白的脸、褒姒惊惶的脸。“快!快燃烽火!
”幽王尖叫起来。烽火台上,狼烟再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浓烈。但这一次,天际线平静如死。没有一个诸侯赶来。
“他们...他们定是以为又是戏言...”虢石父颤抖着说。申侯仰天惨笑:“戏诸侯者,终被诸侯戏。”说罢拂袖而去。幽王瘫坐在地,望着空空如也的远方,终于露出了真正的恐惧。——城外破庙中,季礼、贲和阿弃聚在一起。远处烽烟滚滚,却不见任何诸侯旗号。季礼长叹:“果如所料。” 贲背起长剑:“我要去边境。
能救一人是一人。” 阿弃小声问:“镐京会陷落吗?” 没人回答。忽然马蹄声如雷震动,一骑残兵奔入城中,嘶声呐喊: “西戎破城!百姓快逃!”哭喊声顿时响彻云霄。
这座天下最繁华的都城,瞬间变成了地狱的门槛。贲拉起阿弃:“跟我走!
” 季礼却向王宫方向奔去:“我要去取书简!” “先生!危险!” “史不可绝!
纵王室倾覆,文明当传!”三人在这乱世之秋,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却被同样的命运绳索捆绑。烽火台上,狼烟依旧升腾,像是在为周王朝的葬礼点燃第一柱香。
镐京的西市口,往日是处决刑犯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人间地狱。
西戎骑兵如潮水般涌入街道,马蹄践踏着逃散的百姓。青铜剑挥过,头颅滚落;长矛刺出,婴儿啼哭戛然而止。浓烟从民宅升起,夹杂着血腥和焦糊的气味。“往东门跑!”有人嘶喊,“申侯开了东门!”贲一手持剑,一手拉着阿弃,在混乱的人流中艰难前行。他的剑已染血,刚刚斩杀了三个正在凌辱妇女的戎兵。“我要回去!”阿弃突然挣脱,“我娘还在家里!
” “回来!”贲大吼,但少年已消失在浓烟中。——王宫内,幽王瑟瑟发抖地抱着褒姒,虢石父则在一旁团团转。 “禁军呢?诸侯呢?”幽王语无伦次。
虢石父哭丧着脸:“禁军多半逃散了...诸侯...诸侯不见烽火来援...” “逆臣!
都是逆臣!”幽王突然暴起,抽出宝剑将案几劈成两半,“待朕平定戎乱,必将这些逆臣碎尸万段!”一个满身是血的侍卫冲进来:“大王!快走!戎兵已破宫门!
” 幽王愣了片刻,忽然抓住虢石父:“爱卿平日最多主意,快想良策!
” 虢石眼珠一转:“臣有一计!大王可扮作庶人,混出城去...”褒姒突然冷笑:“虢大夫是要天子弃社稷于不顾?
” 虢石父跪地叩首:“臣万万不敢!只是暂避锋芒...” 幽王却如获至宝:“好计!
好计!快找庶民衣物来!”褒姒看着慌忙更衣的天子,眼中第一次露出明显的情绪——鄙夷。
她静静起身,走向内室。——阿弃冲进自家破屋,发现母亲倒卧在血泊中,胸口插着一支戎箭。 “娘!”少年扑上去,却发现母亲手中紧攥着什么——是半块干饼,他昨日偷来的那块。 老妇微微睁眼,用最后力气将饼塞给儿子:“逃...活下去...”手缓缓垂落。阿弃呆立当场,世界仿佛静止。屋外传来戎兵的狂笑和女子的惨叫,将他拉回现实。 他轻轻放下母亲,捡起墙角劈柴的斧头,双眼赤红地冲出门去。——季礼冒死冲进王宫书库,眼前景象令他心碎:竹简散落一地,有些已被匆忙逃窜的人踩碎。
他急忙捡拾最重要的典籍:《周易》《禹贡》《周礼》... 外面杀声渐近,老学士泪流满面:“捡不完...根本捡不完...” 他突然跪下,向北方叩首:“先王在上,恕季礼无能...”随即毅然决定,只取最核心的几卷,将其余推入暗格,希望日后能幸免于难。当他奔出书库时,正遇见一队戎兵在追逐官女。
季礼本能地躲到柱后,却看见令人震惊的一幕: 虢石父引着几个戎兵,指向幽王逃跑的方向:“那个穿庶人衣的!就是周天子!捉他有重赏!” 幽王被当场认出,吓得瘫软在地。戎兵狂笑着将他拖走。季礼浑身冰凉:天子被臣子出卖!周室休矣!
——贲在混乱中寻找阿弃,却见少年正举斧劈向一个戎兵。那戎兵轻易挡开斧头,举刀欲砍。
贲疾步上前,剑光一闪,戎兵喉头喷血倒地。 “不要命了?”贲怒吼。
阿弃双眼空洞:“娘死了...都死了...” 贲心中一痛,拉起少年:“活下去!
才能报仇!”二人一路拼杀,渐渐靠近东门。果然如传言,申侯的部队控制着东门,放百姓逃生。 但景象令人心寒:申侯车驾高高在上,兵士只允许“有用”的人通过——工匠、壮丁、年轻女子... “老弱不得通过!
”将领高喊,“防止戎兵混入!” 一个老人跪地哀求:“我儿是铸剑师,已过去了,求让我这老父...” 兵士一脚踢开:“滚!下一个!”贲怒不可遏,正要上前理论,却被一人拉住。回头见是季礼。 “看那边。”季礼低声道。
只见虢石父不知何时已跑到申侯车驾前,跪地献上一卷帛书:“侯爷!这是王室密藏图!
我愿效忠!” 申侯冷笑:“叛主之臣,安敢言忠?”挥手令拿下。
虢石父大惊:“我献了天子...” “正是因此,更不能留你。”申侯面无表情。
贲啐了一口:“活该!” 季礼却神色凝重:“申侯此举,并非为民。你看——”果然,申侯放行的“有用”之人,都被打上烙印,如牲畜般编队带走。 “他在趁机扩充实力,”季礼低声道,“诸侯混战就要开始了。”——夕阳西下,镐京在燃烧。
三个不同背景的人——武士、文士、孤儿——终于汇合,随着难民流挤出东门。回头望去,千年王都已成地狱。黑烟遮天蔽日,哭喊声不绝于耳。 “周亡了。”季礼泪流满面。
贲握紧剑柄:“周室可亡,华夏不可亡。” 阿弃默默看着手中的半块饼,突然用力掰成三份,递给二人。 “活下去。”少年重复母亲遗言,“报仇。”远处,一队戎兵追来。申侯的部队迅速关闭城门,将后续逃生的百姓关在门外。 “开门!开门啊!
”百姓哭喊捶门。 门内传来冷冰冰的回答:“戎兵将至,闭门!”贲拔剑而立:“你们走,我断后。” 季礼拉住他:“一起走!华夏文明需要传承,也需要守护!
” 阿弃突然指向河边芦苇丛:“那边有船!”三人奔向小船,背后是绝望的哭喊和越来越近的马蹄声。 贲最后看了一眼燃烧的王都,那个他曾经誓死效忠的地方。 “从此,”他斩断缆绳,“我的剑只为民出。
”小船顺流而下,载着三个孤独的灵魂,漂向未知的黑暗。 而在他们身后,镐京的火焰照亮了半个天空,宛如一个时代的葬礼篝火。小船在渭水上漂流了三日。
夜幕低垂,河面上只有桨橹划破水面的声音。阿弃蜷在船头,紧紧抱着那半块已经发硬的饼。
贲在船尾警戒,青铜剑横在膝上。季礼则借着月光,小心地整理着抢救出来的竹简。
“我们该去哪里?”阿弃突然问道,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季礼抬起头:“洛邑。
周室必东迁,那里将是新的王畿。”贲冷哼一声:“周室?
那个弃民而逃的天子值得再效忠吗?”他的手抚过剑身上的血迹,“我的剑只杀戎敌,不护昏君。”季礼正色道:“非为一人,而为天下。周礼仍在,文明不灭。若诸侯各自为政,战乱将永无宁日。”“战乱早已开始!”贲猛地站起,小船随之一晃,“你看不见镐京的大火吗?听不见百姓的哭喊吗?此刻当务之急是抗击戎敌,而非空谈礼乐!
”阿弃被两人的争吵吓到,饼从手中滑落。季礼忙按住船帮:“壮士息怒!
文明传承与武力抗敌并非对立...”“对我而言,就是对立!”贲眼中燃着怒火,“你那些竹简能挡住戎兵的刀吗?能填饱难民的肚子吗?”——次日清晨,小船靠岸补充饮水。岸边草丛中忽然传来呻吟声。贲立即拔剑戒备,阿弃却已经跳下船跑过去:“是个孩子!”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女童躺在草丛中,左腿受伤流血,身边没有大人。贲检查四周后收剑:“是戎兵箭伤。她独自在此,家人恐怕...”没说下去。季礼取水为女童清洗伤口,阿弃拿出那半块饼递过去。
女童狼吞虎咽,噎得直咳。“带上她吧。”阿弃求情道。贲皱眉:“我们自身难保。
” 季礼却道:“见死不救,非仁者所为。” “仁者?”贲冷笑,“就是你们这些‘仁者’整日空谈礼义,才让戎敌有机可乘!”话虽如此,当贲看见女童腿上的戎箭伤口时,还是默默将她抱上了船。——小船继续东行。
女童名唤小草,父母皆死于戎兵之手。她怯生生地问:“你们是官兵吗?要去打戎人吗?
”贲握紧剑柄:“是!我要杀尽戎贼!” 季礼摇头:“匹夫之勇不足恃。当辅佐明主,重整礼乐...”“又是礼乐!”贲突然爆发,“镐京陷落时,礼乐何在?天子弃城时,礼乐何存?”他猛地指向岸边,“你看!”河岸上,一群难民正在争夺一袋粮食,厮打哭喊声顺风传来。“这就是你推崇的礼乐世界?”贲讥讽道,“一旦大难临头,人人皆如野兽!”季礼面色苍白:“正因如此,才更需要重建礼序...”小船突然剧烈摇晃——贲故意为之:“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