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之墟二十四则暗黑节气寓言冬之蛰伏阿卯泥偶小说最新章节_最新小说推荐时序之墟二十四则暗黑节气寓言冬之蛰伏阿卯泥偶
立春•泥塑之子冻土之下,生命似乎已然绝迹。然而,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悄然指向寅位,一丝微弱却执拗的生机便开始在铁灰色的天穹下蠕动。李家坳,这个蜷缩在山坳里、仿佛被时间遗忘的村落,迎来了又一个立春。但在这里,“咬春”并非品尝春饼的清爽,而是一场冰冷而沉默的献祭。河岸旁,初融的雪水渗入黑沉沉的泥土,使之成为一种刺骨黏腻的存在。村民们围站着,面容枯槁,眼神里混杂着敬畏、恐惧与一丝近乎疯狂的期盼。中央是村中最老的长者,他的手指如同干枯的树枝,正从冰冷的泥泞中挖掘出更为深沉的黑暗。还有阿卯,一个刚满七岁的男孩。他赤着脚站在冻土上,小小的身子微微发抖,不是因为寒冷——某种更深层的东西正从他体内被抽离。仪式开始了。
长者用陶碗舀起冰冷的黑泥,一边念念有词,那是古老到连含义都已模糊的咒语,一边将泥糊在早已塑好的粗糙泥偶核心上。那泥偶人形,大小如婴孩,却有着成年人的空洞五官。“记住,”长者的声音嘶哑,如同风吹过枯井,“记住春天的味道,记住阳光晒暖后背的痒,记住第一次看到绿芽破土的惊喜,记住溪水融化时潺潺的声音……”每说一句,他就看向阿卯。阿卯便努力地去想,去回忆。
而随着他的回忆,那泥偶似乎更黑了一些,更沉了一些。村民们低沉的应和声如同祷言,又如同哀歌。阿卯感到自己的记忆,那些色彩鲜明的碎片,正变得模糊、褪色,如同被墨水浸染,流向那冰冷的泥塑。这就是“咬春”——并非用牙去咬,而是用一个人的记忆与灵性,去喂饱这尊“春之子”泥偶。据说,唯有如此,它才能带来真正的丰收,驱散蛰伏一冬的晦暗。泥偶塑成了,通体漆黑,在惨淡的日光下泛着湿冷的光。它被恭敬地放置在田垄的最高处,面朝东方。夜晚,阿卯在草铺上辗转,觉得自己的一部分被掏空了,心里空落落的,像是少了几幅重要的画。
他睡不安稳。田野间,寒雾弥漫。那尊被寄予厚望的泥偶,在无人注视的黑暗里,它的手指——那粗糙的泥坨——极其轻微地抽搐了一下。接着,它空洞的眼窝里,仿佛凝聚起比夜更深的黑暗。第二天清晨,是村中哑婆最先发现的。她惊慌地比划着,指向田间。泥偶依旧在原地,但姿势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而且,以它为中心,周围一小圈的土地,竟然呈现出一股异样的、过于肥沃的黑亮色泽,仿佛所有的生机都被它汲取到了脚下。村民们窃窃私语,既是恐惧,又是希望。
这莫非是显灵?然后,他们听到了声音。极其细微,像风穿过缝隙,却又带着某种令人心悸的渴望。“……谁……?”声音源自那泥偶。它没有嘴,但那股意念却直接钻进每个人的脑海。长者强作镇定,上前一步,按照古训回应:“你是春之子,是丰收的使者,是冬天的终结者。”泥偶沉默了,似乎在消化这句话。它身上的泥泞仿佛流动了一下。“……我是……春之子?
”它“听”起来困惑而不满足,“那……我是谁?来自哪里?为何……在此?
”它的追问一声比一声急切,一声比一声尖锐。那股空无的饥饿感,几乎要形成实质的漩涡。
阿卯站在人群后面,突然抱住头。每一次泥偶的追问“我是谁”,他都感到一阵眩晕,知的记忆——自己的名字的意义、母亲模糊的笑容、第一次学会走路的感觉——都变得稀薄,仿佛被那泥偶隔空吸走。泥偶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放置。它开始移动,在田间缓慢地爬行,所过之处,泥土变得异常肥沃,甚至立刻有诡异的、苍白的嫩芽钻出,却又迅速发黑腐烂。
它追逐着每一个村民,用那无形的声音追问:“告诉我!我是谁?”“你的记忆里有颜色,给我!”“你的悲伤是什么味道?告诉我!”它吞噬的,不再仅仅是阿卯的记忆,而是所有靠近它的人的情感与个性碎片。
一个原本开朗的汉子变得沉默寡言;一个多愁善感的妇人再也流不出一滴眼泪。而阿卯,变化最为剧烈。他常常整天呆坐,眼神空洞,对外界的呼唤反应迟钝。他正在变成一具空壳,他的“自我”正在成为喂养泥偶的食粮。村民陷入两难。长者面容枯槁,眼神在狂热与绝望间摇摆:“不能停!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再坚持一下,等到真正丰收那天,一切都会值得!祖辈的传统不会错!”但看着孩子们日益麻木的眼神,看着彼此间日益稀薄的情感,怀疑像毒蔓一样滋生。“可是长老,”一个村民颤抖着指着那在不断蠕动、追问、吞噬的泥偶,“它带来的,真的是丰收吗?
还是……只是它自己的饥饿?”另一个人看着形同木偶的阿卯:“再这样下去,就算丰收了,我们还是我们吗?谁去品尝丰收的果实?”泥偶听到了他们的争论。它停下来,那颗泥塑的头颅转向声音的方向,眼窝里的黑暗深不见底。“丰收……”它模仿着这个词,然后发出一种像是无数泥土摩擦的诡异笑声,“……是的……我需要更多……才能知道……我是谁……”它突然加速,冲向最近的一个孩子!那孩子吓得呆立当场。“够了!”阿卯的父亲,一个沉默的农夫,猛地冲上前,用锄头狠狠砸在泥偶身上!泥浆飞溅。泥偶发出尖锐的、非人的嘶鸣,被砸中的部位塌陷下去,但更多的黑泥从地下涌出,迅速修补着创伤。它变得更加庞大,更加扭曲,无数张模糊的人脸在它的泥浆表面浮现、哀嚎、又沉没下去。
“没用的……”长者瘫倒在地,喃喃道,“承认它无用,便是承认我们的愚蠢,承认这牺牲毫无意义……一切就都完了……”“不!
”阿卯的父亲看着自己几乎被抽空灵魂的儿子,双眼赤红,“真正完了的,是我们的孩子!
”泥偶修复完毕,它不再理会大人们,而是转向那个最初赋予它“生命”的男孩。
它爬向阿卯,形态开始模糊变化,最后,竟隐约幻化成另一个阿卯的模样,只是通体漆黑,面容空洞。“你……”泥偶用着和阿卯一模一样,却冰冷无比的声音问,“你是我吗?
”阿卯呆呆地看着它,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最后的意识,仿佛也要被眼前这个黑色的自己吸走。田野上,寒风呼啸。村民们僵立在原地,无人能动,无人能答。摧毁泥偶,意味着否定整个立春的意义,否定他们赖以生存的传统信仰,承认一冬的期盼和牺牲只是个残酷的笑话。而不摧毁它,则要眼睁睁看着更多的孩子,甚至他们自己,被这贪婪的造物吞噬殆尽,成为它追寻“自我”道路上空洞的养料。
那尊黑色的泥塑之子,依旧执着地、饥渴地追问着,向着它来的地方,向着它逐渐遗忘的源头。“我是谁?”“……”“我是谁?”它的声音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没有任何答案,只有越来越深的寒冷和绝望。它存在着,本身就成了一个无解的诅咒,一个建立在对个体剥夺之上的、永不圆满的希望幽灵。而真正的春天,似乎被这黑色的造物阻挡在了山外,迟迟不肯降临。只有饥饿,在肥沃却死寂的土地上,无声地蔓延。雨水 · 无泪之雨灰云低垂,压得人喘不过气。雨水节气一到,铅色的天幕便如期裂开缝隙,落下淅淅沥沥、冰冷无声的雨。这雨,在灰溪村,并非寻常之物。传说,雨水之日的天降甘霖,能洗去悲伤。并非冲刷,而是彻底涤净,将那些盘踞在心肺间、沉甸甸、酸涩苦楚的记忆与情感,如同洗刷污垢般,一并冲入泥土,流入溪涧。于是,每年的这一天,村民们便会如同朝圣般走入雨中,仰起脸,张开双臂,迎接这场神圣的洗礼。阿芷是唯一一个站在屋檐下的人。她怀里紧紧抱着一只旧木偶,那是奶奶生前为她刻的,眉眼弯弯,笑容温暖。就在去年冬天,最疼她的奶奶沉沉睡去,再没醒来。那份尖锐的、几乎将心脏撕裂的痛楚,至今仍清晰得如同昨日。雨水开始了。
村民们鱼贯走入雨中,脸上带着近乎虔诚的期待。雨丝落在他们身上,起初并无异样,但很快,变化发生了。那些原本因生活困顿而眉头紧锁的汉子,眉宇间的“川”字缓缓舒展开,变得平滑;那些刚刚还在为鸡毛蒜皮争吵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