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星际指挥官从玄武学院开始(林雨姜维)最新完本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推荐星际指挥官从玄武学院开始林雨姜维

时间: 2025-09-13 10:24:58 

城市悬浮于云海之上。透明的磁力管道中,无声的流梭如银鱼般穿梭,将这座名为“新望京”的巨构都市的各部分连接起来。远处,行星防御理事会的星际舰队正在低空巡航,舰体幽蓝的引擎光晕在稀薄的大气中拉出长长的尾迹,肃穆而威严。

姜维穿着粗麻的素色衣服,站在三百层公寓的观景平台上,与周围流光溢彩的环境格格不入。他手里攥着一枚冰冷的金属徽章——父亲唯一留下的遗物,一艘退役“星尘级”驱逐舰的舰徽。

七天前,那艘驱逐舰在柯伊伯带外围的一次“例行巡逻”中失去了联系。官方通知措辞严谨而冰冷:“遭遇未知空间现象,全员殉职。”没有遗体,没有细节,只有这枚通过超空间快递送回的徽章,和一笔抚恤金。

父亲的笑容还印在姜维脑海里,那个总喜欢用胡茬蹭他脸、跟他讲述星辰大海的男人,如今只剩下一句“殉职”和一块冷铁。

“姜维,室内气候调节系统显示你的体表温度过低。”公寓的AI管家用温和但无情绪的声音提示,“需要为您提供热饮或调整环境温度吗?”

星际指挥官从玄武学院开始(林雨姜维)最新完本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推荐星际指挥官从玄武学院开始林雨姜维

“不用。”姜维的声音沙哑,他松开手心,徽章边缘几乎嵌进肉里。

他抬起头,目光越过璀璨的城市天际线,望向更深邃的、开始闪烁星光的夜空。那里是父亲的归宿,也是吞噬父亲的谜团。

官方什么也没解释,但他不信。父亲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的船是可靠的钢铁堡垒。未知空间现象?这解释苍白得可笑。

一定有更多真相。必须要有。

一个决心在他心中疯狂滋长,混合着 悲伤与愤怒,最终凝固成冰冷的钢铁。

他要从军。

不是继承父亲的遗志去守护什么,而是要以士兵的身份,亲自去那片吞噬了父亲的黑暗里,挖出真相。他要穿上那身军装,获得权限,接近那些被封锁的档案,甚至……踏上父亲走过的最后一段航路。

他转身离开观景台,走入室内。墙壁感应到他的情绪和动作,无声地投射出行星防御理事会征兵站的全息界面,幽蓝色的符文在空中缓缓旋转,像一个等待开启的命运之门。

界面下方有一行几乎看不见的小字:“签署服役协议,即可解锁未来。”

姜维伸出手指,指尖在微凉的空气中停顿了一瞬。他眼前闪过父亲的脸庞,然后是那无尽的、沉默的深空。

他的手指毅然点向了“确认”。

“身份识别:姜维。申请受理。请于明日0800时前往第七区征兵处进行体能及神经接入适配性检测。” AI 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姜维感觉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凝重了几分。

他握紧了父亲的舰徽,冰冷的金属似乎传来一丝微弱的热量,仿佛是遥远星海中传来的一声叹息,或是一种无声的认可。

深空吞噬了他的父亲,现在,他要去吞噬那片深空。

第七区征兵处并非姜维想象中那样充满未来感的肃穆殿堂,反而更像一个高效运转的精密工厂。高耸的穹顶下,数百名与他年龄相仿的青年男女排成数列,沉默地向前移动,只有脚步声和偶尔响起的指令打破寂静。空气里弥漫着臭氧和某种金属冷却液的味道。

流程冰冷而程序化。光学扫描记录虹膜与基因序列,纳米探针抽取微量血样进行生化分析,高强度磁共振扫描骨骼与肌肉密度。姜维脱掉粗麻外衣,换上统一的灰色检测服,感觉自己像是流水线上等待检测的零件。

最后是神经接入适配性检测。他躺进一个茧型的银色舱体,无数细微的传感器如同活物般贴上他的太阳穴和后颈。

瞬间,并非疼痛,而是一种极致的冰冷和疏离感攫住了他——仿佛他的意识被短暂地抽离躯体,抛入一片由纯粹数据和光流构成的虚空。

各种测试信号直接涌入他的神经:模拟的战场信息流、武器操作指令、战术推演节点…它们速度快得惊人,几乎要冲垮他的思维。

姜维咬紧牙关,父亲舰徽的冰冷触感似乎还残留在指尖。他努力集中精神,不去抗拒那洪流,而是尝试去理解、去捕捉那无序中的模式。不知过了多久,洪流退去,检测舱发出轻微的泄气声,舱盖滑开。

一名穿着灰色技术官制服、面无表情的工作人员看着眼前浮动的光屏数据,微微挑眉。

“姜维。神经传导速率评级:A。抗信息过载能力评级:B+。适配性综合评定:优良。建议分配方向:舰船操控或武器系统控制。”

结果不错,但技术官的语气里没有半分祝贺,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姜维沉默地点头,接过自己的身份牌,上面已经烙上了新的编码和初步评定等级。

通过检测的人被集中起来,由一名面色冷峻、眼神如鹰隼的士官带领,登上了一艘没有任何窗户、通体黝黑的运输艇。引擎低沉地轰鸣,失重感短暂袭来,随后是长时间的平稳飞行。

当舱门再次打开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新兵屏住了呼吸。

行星防御理事会直属,玄武军事学院。

它并非建在地上,而是一座悬浮于近地轨道的巨大环形结构,宛如一枚冰冷的钢铁星环,沉默地环绕着下方蔚蓝的星球。学院表面覆盖着厚重的复合装甲,无数炮塔和传感器阵列如同尖刺般林立,反射着恒星的冷光。小型巡逻艇如同工蜂般在星环外围穿梭不息。

运输艇穿过层层能量屏障和物理闸门,最终停靠在一个庞大的内部空港。这里的气氛更加凝重,空气似乎都因纪律而变得粘稠。

“菜鸟们,看够了没有?”带队的士官声音如同钢铁摩擦,“欢迎来到玄武。在这里,你们过去的一切都被清零。你们不再是某某人的儿子、女儿,不再是某个城市的市民。你们只有一个身份:学员。

而学院的唯一目的,就是把你们从一堆脆弱的有机物,锻造成合格的、能够为理事会效力的武器。”

“记住三点:服从、忍耐、超越。做不到的,现在就可以申请滚蛋,搭乘下一班运输艇回家喝奶。”

没有人动弹。士官似乎满意了,嘴角扯出一个算不上笑的表情。

接下来的日子,是褪去一层皮的锤炼。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在模拟不同重力的训练场中进行,每一次力竭奔跑和负重攀爬都挑战着生理极限。

神经接入课程则更加痛苦,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与战舰的“星语”系统建立稳定连接,那感觉如同将自己的大脑强行塞入一个飞速旋转的齿轮箱,初期的不适和眩晕是家常便饭。

战术理论课充斥着复杂的星图、舰队阵型推演和外星文明习性分析,信息量巨大且不容差错。

姜维沉默地承受着一切。他的体能并非最优,理论课也并非过目不忘,但在神经接入实操和武器系统模拟操控上,他展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和上手速度。

尤其是在高速移动目标射击模拟和复杂环境下的舰船规避操作中,他总能以一种近乎本能的冷静完成指令,仿佛那片曾吞噬他父亲的深空,早已在他脑中进行过无数次预演。

他很少与人交谈,休息时总是一个人靠着舷窗,望着外面无垠的星空和下方缓缓旋转的蓝色星球。

父亲的徽章被他用链子穿起,贴身戴着,冰凉的金属贴着他的胸口,时刻提醒着他来到这里的目的。

同期学员中,有人因压力而崩溃,有人因想家而偷偷哭泣,也有人迅速变得好斗而张扬。姜维只是看着,吸收着,忍耐着。他将所有的 悲伤和疑问都压进心底,用严酷的训练将其锻造成冰冷的动力。

他知道,这里只是起点。学会操控武器,学会指挥战舰,学会生存下去,然后…才能触及真相。

一天深夜,模拟战术对抗训练结束后,姜维满身疲惫地走在返回宿舍的通道。巨大的观察窗外,一颗卫星正缓缓划过,投下清冷的光辉。

通道另一端,迎面走来一小队人。他们穿着不同于学员的深蓝色制服,肩章样式独特,步伐沉稳,眼神锐利,带着一种经历过真实战火洗礼的冷冽气息。显然是现役的舰员或军官。

在与姜维擦肩而过的瞬间,其中一名看似领头的中年军官似乎无意中瞥见了姜维从衣领滑出的那枚星尘级驱逐舰徽章。

军官的脚步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目光在徽章上停留了一瞬,又快速扫过姜维年轻却沉静的脸庞。他的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像是惊讶,又像是…怜悯?亦或是一种深切的惋惜。

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收回目光,带着小队很快消失在通道拐角,仿佛刚才那一瞥只是姜维的错觉。

姜维却猛地停下了脚步,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胸前的徽章。

那军官的眼神,他读懂了。

那不是看一个普通学员的眼神,而是看一个…承载着某种沉重遗物的人的眼神。

父亲的那次“例行巡逻”…这些现役军人,知道些什么?

冰冷的星辉透过舷窗,洒在姜维身上。他站在空无一人的通道中,感觉学院的钢铁墙壁似乎比以往更加冰冷,也更加迫近。

深空不再遥远,它投下的阴影,刚刚第一次,真实地掠过了他的肩头。

在学院的日子是千篇一律的,好的,我们接着上面的情节展开:

---

玄武军事学院的分配日,气氛比往常更加凝重。巨大的全息公告屏悬浮在中央大厅,冰冷的蓝色字符滚动着每个学员的名字及其被分配的初始专业方向。人群低声议论着,兴奋与失望的情绪在无声中交织。

姜维站在人群边缘,目光紧锁屏幕。当看到“姜维 - 武器系统控制初级”的字样时,他的心脏猛地一沉,像是被无形的手攥紧。周围的欢呼或叹息都变得模糊不清。

武器操控。与爆炸和毁灭为伍。这或许是许多人渴望的、能彰显力量的位置,但对他而言,这偏离了他的目标。操纵炮台,按下发射钮,摧毁遥远的目标……这无法让他接近父亲失踪的真相。他需要的是全局,是航线,是信息,是舰船那颗不断计算和决策的“大脑”——舰桥控制中心。

他几乎能想象父亲当年坐在星尘级驱逐舰的操控席上,眼前是浩瀚的星图,耳边是舰体与虚空摩擦的细微震颤,那才是通往谜团核心的位置。

“武器控制?不错啊,姜维!”一个同期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羡慕,“那可是直接输出火力的地方!”

姜维勉强点了点头,没有回应对方的祝贺。他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了喧闹的大厅,径直走向学员管理部的办公室。

管理部的军官是一位表情刻板的中年女性,军衔显示是少校。她头也不抬地处理着眼前的文件流:“姓名,编号,事由。”

“学员姜维,编号734。”姜维的声音保持平稳,但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申请调整专业分配,从武器系统控制转为舰船控制与指挥。”

女军官终于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眼神里是惯例的不耐烦:“分配基于综合测评结果,包括你的神经适配性、体能、心理评估。系统判定你最适合武器操控。舰控部门名额有限,要求更高,不是你想换就换的。”

“我了解规定,少校。”姜维上前一步,将个人终端上的数据投影到军官的桌面上,“这是我的训练记录。神经接入稳定性在后续舰船模拟规避课程中达到S级评价,战术推演课排名前5%,远超武器操控课程的平均要求。我认为我的能力更符合舰船控制的需求。”

军官扫了一眼数据,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被官僚式的冷漠覆盖。“数据显示你有潜力,但初始分配已定。武器系统同样重要,学员。服从分配是军人的第一天职。”

“我理解服从的重要性,少校。”姜维坚持道,他的手心微微出汗,但语气没有丝毫退缩,“但我加入理事会军队,并非仅仅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我有必须前往舰桥的理由。我相信在舰控岗位上,我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为理事会做出更重要的贡献。”他刻意避开了个人原因,将军方的利益摆在前面。

军官盯着他看了几秒,似乎在评估他的决心和话里的真实性。办公室内只有文件流滑动发出的轻微嗡鸣。

“理由?”她最终冷冷地问了一句,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了敲。

姜维沉默了一下,知道纯粹官方的说辞无法真正打动她。他稍稍压低了声音,仅容两人听到:“为了彻底弄清‘星尘级’驱逐舰在柯伊伯带巡逻时遭遇的‘未知空间现象’。我认为这需要的是导航员和指挥官的眼睛,而非炮手的瞄准镜。”

女军官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她显然知道“星尘级”事件,甚至可能知道更多内情。她再次仔细地审视着姜维,目光在他年轻却异常坚定的脸上停留了很久。

办公室内的空气几乎凝固。

最终,她收回目光,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了几下,调出另一份档案。

“你的申请,需要额外审核,并且需要舰控部门教官的额外评估。”她的语气依旧官方,但似乎松了一丝口风,“在此期间,你仍需前往武器操控部门报到,参加所有既定课程和训练。是否批准调动,取决于你后续的表现以及评估结果。明白吗?”

这并非直接拒绝,意味着还有机会。

“明白。谢谢您,少校。”姜维立正敬礼,动作干净利落。

离开管理部,姜维并没有感到轻松。争取只是第一步,他面前的路似乎更加艰难。他需要同时在两个领域证明自己:一方面要在武器操控课程中达到标准,不能留下任何污点;另一方面,他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向舰控部门的教官展示他的天赋和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姜维成了学院里最忙碌的人。白天,他在震耳欲聋的武器模拟舱里学习能量炮的充能曲线、导弹的弹道计算、点防御系统的拦截算法。他强迫自己像海绵一样吸收这些知识,即使内心排斥,他也将其视为未来可能用到的工具——或许有一天,了解武器极限的他,能更好地指挥它们。

夜晚和休息时间,他则泡在开放的模拟舰桥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星图导航、超空间跳跃计算、危机下的舰船机动、多系统资源协调管理。屏幕上的星光是他唯一的伙伴,模拟舰体传来的虚假震动是他渴望的真实。

他的异常努力引起了舰控部门一位老教官的注意。这位教官头发花白,曾是多年的舰长,因为一次重伤退居二线教学。他观察了姜维好几次,看着这个年轻人不知疲倦地重复着最基础的航线校准,处理着系统故意设置的极端故障。

一次模拟考核中,姜维遭遇了极其罕见的“多重系统连锁故障”,模拟的舰体瞬间失控。在其他学员可能选择放弃或求救时,姜维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逻辑性。他几乎是以一种本能般的直觉,优先切断了故障蔓延的路径,利用仅存的辅助推进器进行了一系列堪称冒险的细微调整,硬生生将即将解体的飞船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虽然最终模拟损伤率高达65%,但保住了核心结构和大部分功能。

模拟结束后,老教官在控制室里叫住了满头冷汗的姜维。

“小子,”老教官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探究,“你那种处理方式…很野,不像教科书教的。跟谁学的?”

姜维擦了下额角的汗,沉默片刻,回答:“报告教官,没有人教。我只是…假设如果这是我父亲的船,我会怎么做。”

老教官深邃的目光看了他许久,最终只是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转身离开了。

但几天后,姜维的个人终端收到了一条简短的信息:“学员姜维,舰船控制与指挥专业附加评估,于明日1400时,第三模拟舰桥进行。考官:郑铨退役舰长。”

姜维看着信息,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他紧紧握住了胸前的徽章。

冰冷的武器或许不能直接带来真相,但通往真相的道路,需要他先掌握驾驭整艘舰船的能力。而这次评估,就是他能否踏上这条道路的关键一步。

深空依旧沉默,但他似乎能听到,那扇通往舰桥的门,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即将开启的摩擦声。

希望如同微弱的星火,在管理部军官那句“需要额外审核”之后摇曳了片刻,最终还是被按规章办事的冷风吹熄了。正式的调岗申请被驳回的通知,简洁而冰冷地出现在姜维的个人终端上,理由依旧是那句“综合评定最优分配,暂无空缺”。

姜维站在走廊的舷窗边,望着外面永恒不变的钢铁星环和遥远的星球,沉默了许久。他握紧了父亲的徽章,那冰冷的触感这次没有带来安慰,反而像是一种沉重的提醒——这条路,从不会轻易如他所愿。

但他并没有让自己沉溺在失望中。父亲的事故谜团是深空中的灯塔,光芒或许微弱,却足以指引方向,不容他气馁或偏离。他深吸了一口带着金属和循环空气味道的气息,将所有的情绪压回心底,如同将弹药压进枪膛。

第二天早晨,准点0800时,他穿着笔挺的灰色学员制服,出现在了武器系统控制专业的教室门口。

这是一间巨大的环形舱室,墙壁是360度的全景模拟屏幕,中央是数十个独立的全息操控台,它们冰冷地矗立着,像是等待被激活的凶器。

教官是一名手臂改装了液压辅助装置的壮硕士官长,声音如同炮弹爆炸般洪亮:“欢迎来到‘战争之拳’的摇篮,菜鸟们!在这里,你们要学会的不是按按钮那么简单!你们要理解每一种能量的咆哮,预判每一颗弹道的终点!你们的手指,将来可能决定着整艘舰船的存亡,甚至一场战役的胜负!别给我掉以轻心!”

姜维默默找到了分配给他的操控台,坐下。周围的学员大多显得兴奋而躁动,对即将接触这些强大的毁灭性力量充满好奇。姜维的眼神却平静无波,他只是打开了记录板,调整好接收数据的神经接口,如同一个最认真的学生。

课程开始。全息屏幕上瞬间被复杂的武器系统结构图、能量流数据、冷却效率曲线填满。教官讲解着等离子炮的充能原理、射程衰减系数、以及如何根据目标的能量护盾频率进行微调以最大化杀伤。

这些知识冰冷而精密,与姜维渴望的星空航图、舰队调度截然不同。他对单纯的毁灭并不感兴趣,内心深处甚至有一丝排斥。但他强迫自己集中百分之百的注意力。

他认真地记录笔记,不只是记录教官说的要点,更会标注出自己的疑问和推导过程。“为什么这种型号的磁轨炮对特定频率的护盾无效?是能量属性冲突还是物理冲击力被偏转?”“导弹的规避算法极限在哪里?是否可以通过预判敌方规避模式来设置拦截弹幕?”他的问题往往超出了基础操作的范畴,触及到了战术和系统对抗的层面。

实操模拟时,他一丝不苟地执行每一个指令。他的神经接入稳定得惊人,操控武器瞄准、锁定、发射的过程精准得如同机器。

但他出色的表现并没有带来兴奋,完成后他只是冷静地调出数据复盘,分析每一次射击的偏差、能量利用率、以及是否存在更优化的开火时机。

他的这种态度,在一群或兴奋、或紧张、或追求暴力快感的同学中,显得格格不入。有人觉得他装模作样,有人觉得他难以接近。

“喂,姜维,”一次模拟间隙,一个身材高壮、以体能见长的学员凑过来,看着姜维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分析图,嗤笑道,“搞这么复杂有什么用?能打中不就行了?像个娘们一样算计来算计去。”

姜维头也没抬,手指依然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一组对比数据:“只是打中不够。能量武器过早开火会暴露射程参数,过晚则可能错过最佳窗口。计算最优解,节省百分之一的能量,在持久战中可能多一次齐射的机会。”他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

那学员被噎了一下,嘟囔着“书呆子”走开了。姜维并不在意。他来这里不是为了合群,也不是为了成为所谓的“枪炮大师”。他将武器系统视为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一个未来可能用到的工具库。

了解它的每一个细节,它的强大与局限,或许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当他真正站在能决策的位置上时,这份知识就能派上用场——无论是为了有效地使用它,还是为了…更好地防范它。

他甚至开始思考,父亲当年的星辰级驱逐舰,它的武器系统配置如何?在面对那“未知空间现象”时,武器系统是否启动?数据是否有异常记录?这些念头驱动着他,让他对这些冰冷的杀器投入了超越常人的钻研。

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吸收着一切可能与“真相”相关的知识,哪怕它们此刻披着“武器操控”的外衣。

他知道,通往舰桥的路或许被暂时阻断,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只是在另一条平行的轨道上,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向着那片吞噬父亲的深空,固执地前进。每一步,都算数。

武器操控课程的下午时段,通常是高强度的模拟实弹打靶。空气中弥漫着虚拟能量武器开火后的臭氧味和系统散热扇的低吼。

姜维刚结束一轮复杂的多目标拦截训练,成绩一如既往的稳定优异,却带着一种近乎机械的精准,缺乏激情。他正低头分析着自己射击模式里一个微小的、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反应延迟参数。

教室的气密门突然滑开,打破了内部的专注氛围。

一个身影站在门口,逆着走廊的光,一时间看不清面容,但剪影利落,身姿挺拔。她穿着与武器操控学员截然不同的深蓝色制服——那是舰船控制与指挥专业的标志色。

所有学员,包括严厉的士官长,都愣了一下。跨专业串门在纪律严明的玄武学院并不常见。

来人迈步走进,光线落在她身上。是一名女学员,黑色的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她的目光没有丝毫游移,直接扫过一众操控台,最终定格在姜维身上。

“报告士官长,”她的声音清亮,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舰船控制与指挥专业学员,林雨。申请与贵专业学员姜维进行一场跨专业模拟对抗。”

教室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嗡嗡声。武器操控的学员们面面相觑,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一丝被“挑衅”的感觉。舰控的人跑来武器班找人PK?这可是头一遭。

士官长粗壮的眉毛挑了起来,他认识这个叫林雨的学员,她在舰控专业以风格强硬、操控精准而小有名气,。“理由?”他声音低沉地问。

林雨目光灼灼地看向姜维,直言不讳:“我听说,有人在未分配至舰控专业的情况下,每晚泡在开放模拟器里,其规避机动和战术决策能力让一些高年级生都吃了瘪。我想亲眼看看,是传言失真,还是有人真的被错放了地方。”她的话直指姜维,带着明显的挑战意味。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姜维身上。他抬起头,对上林雨的视线,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表情,但眼底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微微亮了一下。

士官长似乎觉得有点意思,这种跨专业的较量或许能刺激一下这帮小子。他哼了一声:“姜维?”

姜维站起身:“我接受。”

“好!”士官长大手一挥,“就用综合战术模拟平台!场景:小行星带追击战。林雨,你负责驾驶高速护卫舰‘雨燕号’。姜维,你负责操控追击方‘黑狼级’巡洋舰的前端主要武器阵列。规则:林雨的目标是利用环境,摆脱追击并跳跃离开。姜维,你的任务是在她跳跃前,将其护盾能量削弱至30%以下,或造成足以使其无法跳跃的‘结构性损伤’系统判定。限时十分钟。”

这个分配很巧妙。姜维依旧在他的“武器操控”范畴内,但他需要对抗的,是一个顶尖的舰控学员操刀的、以灵活狡猾著称的目标。

两人迅速进入相邻的模拟舱。全景屏幕亮起,瞬间将所有人带入一片危机四伏的小行星带。巨大的岩石无序翻滚,缝隙狭窄,光影交错,极度干扰瞄准和锁定。

倒计时结束!

林雨的“雨燕号”如同其名,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初始速度,并非直线逃离,而是以一个刁钻的角度猛地扎入最近的一条小行星缝隙中,舰体几乎贴着巨大的岩石表面掠过,充分利用环境遮蔽自身。

姜维眼神一凝。他没有急于开火。他的手指在武器控制界面上飞速滑动,快速切换着武器模式,同时分出一部分算力,通过有限的传感器数据,预判林雨的下一步动向。他知道,面对这种级别的对手,盲目射击只会暴露自己的攻击模式和意图。

“雨燕号”不断做出无规则的短促变向,时而在巨石后消失,时而利用小行星的阴影规避锁定,偶尔还做出极具欺骗性的假动作,诱使姜维提前开火。

姜维极有耐心。他操控的巡洋舰主炮始终保持着低功率预充能状态,炮口随着他的预判细微调整。他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在观察猎物的习性,寻找那个必中的时机。

一次!林雨试图利用两颗高速相撞的小行星作为天然屏障,从它们碰撞产生的碎片区边缘高速穿过。

就是现在! 姜维几乎在林雨动作做出的瞬间就做出了反应。他没有瞄准舰体,而是计算了提前量,数道高能粒子束精准地射向碎片区边缘的特定点!

轰!虚拟爆炸的光效亮起。他射击的位置恰好引发了小范围的能量湍流和额外的碎片爆发,虽然未能直接击中“雨燕号”,却成功干扰了其稳定系统,使其航向出现了极其短暂的、几乎无法察觉的迟滞!

这不足半秒的迟滞,对于姜维来说已经足够!

主炮全力开火!炽热的光束不再是试探,而是如同预判了猎物下一步落点般,封死了“雨燕号”最佳的规避角度!

林雨显然没料到对方的攻击不是针对她,而是针对环境来限制她。她反应极快,猛地拉操纵杆,护卫舰以一个近乎撕裂结构的急转勉强避开了致命一击,但护盾能量在擦碰和紧急机动的双重消耗下,猛地跌落了一截。系统发出刺耳的警报。

“漂亮!”武器操控班里有人忍不住低呼一声。姜维这种利用环境制造攻击窗口的思路,完全超出了单纯武器操作的范畴。

接下来的时间变成了真正的对决。林雨将她的舰船操控技术发挥到极致,如同在刀尖上跳舞。而姜维,则将他从无数个夜晚的模拟中磨练出的、那种近乎本能的战场阅读能力和精准到可怕的武器控制结合了起来。他每一次开火都极具威胁,逼得林雨不断放弃最优航线,消耗越来越大。

限时即将结束。林雨的能量护盾已经降至35%,她试图进行最后一次 risky冒险 的跳跃准备,需要短暂的直线加速。

姜维等的就是这个!所有主炮早已冷却完毕,预充能达到峰值。他冷静地锁定那个几乎必中的窗口——

然而,就在开火前的一刹那,他注意到“雨燕号”因为之前的极限机动,引擎输出有一个微小的、不稳定的波动。如果被全力击中,系统很可能判定其推进系统严重受损,而不仅仅是护盾削弱。

他的手指在发射钮上停顿了微不可查的一瞬。

然后,他稍微偏转了一点角度,同时降低了三分之一的输出功率。

数道光束擦着“雨燕号”的护盾掠过,剧烈的能量冲击让护盾读数瞬间暴跌至28%!跳跃程序被强行中断!

目标护盾能量低于30%,任务完成。胜利方:姜维。

系统冰冷的提示音响起。

模拟结束。

模拟舱打开,林雨走了出来,额角带着细密的汗珠,呼吸略显急促,但眼神明亮得惊人。她径直走到姜维面前,紧紧盯着他。

“你最后手下留情了。”她语气肯定,不是疑问,“你本可以打得更狠,甚至可能造成‘结构性损伤’。”

姜维平静地回视她:“这只是模拟。造成不必要的结构性损伤,不符合‘削弱至30%’的最低任务要求。”他给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符合武器操作手则的理由。

林雨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嘴角勾起一丝了然的弧度:“是吗?你的船舶操纵……确实很好。不只是操作,是这里。”她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我输了,输得心服口服。”

她说完,对士官长敬了个礼,又深深看了姜维一眼,转身利落地离开了武器操控教室,留下一屋子目瞪口呆的学员。

姜维站在原地,周围投来的目光已经截然不同,多了几分惊讶和审视。他默默坐回自己的位置,重新调出之前未完成的数据分析界面,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对决从未发生过。

只有他自己知道,刚才那短暂的一瞬停顿和手下留情,并非完全出于规则。那是一种对优秀对手的尊重,或许,也是一种潜意识里对“舰船”本身的爱惜——这种情感,本不该属于一个纯粹的“武器操控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