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思孚利的风与未凉(沈砚林屿)热门网络小说推荐_最新完结小说推荐思孚利的风与未凉沈砚林屿

时间: 2025-09-13 10:09:55 

图书馆的窗格将午后的阳光切割成块,落在摊开的地图上。

沈砚的指尖点在那片被战火标记的区域,声音轻而坚定:“等我们都考上研,就去这里当志愿者,帮那些孩子建读书的地方。”林屿抬起头,看见光晕落在他睫毛上。

窗外是四月天,梧桐新叶嫩绿,学生们抱着书本穿梭在林荫道上。这样一个平凡的午后,她却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底悄然生根。“思孚利,”她轻声念出这个名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地图上粗糙的纸面,“听起来像个诗歌里的地方。”沈砚笑了,眼角弯起温柔的弧度。“现实可能没那么诗意。那里打了六年内战,三分之一的学校被炸毁,孩子们在防空洞里上课。”他的指尖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但这个志愿者项目,就是要帮他们重建图书馆和学校。”林屿没说话,只是把手指轻轻覆在“思孚利”三个字上,仿佛这样就能触到那片土地的心跳。她想象着战火中的孩子们,如何在一片废墟中寻找知识的微光。“你会陪我一起的,对吧?”沈砚突然问,声音里带着一丝罕见的忐忑。那时沈砚已获保研,却仍每天雷打不动地陪她泡图书馆。

离考研还有八个月,林屿的数学一直是她最大的软肋。“当然,”林屿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你去哪,我就去哪。”这个承诺,在后来无数个日夜中,成为支撑她前行的力量。2图书馆闭馆音乐响起时,已是晚上十点。林屿揉着发酸的眼睛,看着面前摊开的高数习题集,第五道题的解她算了三遍,三个不同的答案。“走了,明天再战。”沈砚轻轻合上她的习题集,动作自然地收拾起她的文具装进背包。

四月的晚风还带着凉意,林屿裹紧了外套。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周而复始。

思孚利的风与未凉(沈砚林屿)热门网络小说推荐_最新完结小说推荐思孚利的风与未凉沈砚林屿

“饿不饿?”沈砚突然问,“西门那家馄饨摊应该还没收。”小摊的热气在春夜里蒸腾,老板认得他们,多给了一勺虾皮在碗里。林屿小口喝着热汤,听沈砚讲他今天在实验室的趣事。“你知道吗,王教授的那只猫今天又溜进实验室,差点打碎了一烧瓶的样本。”沈砚比划着,“那么大一只烧瓶,猫咪就那么...”他的话被林屿突然的哽咽打断。她放下勺子,眼泪毫无预兆地掉进碗里。

“怎么了?”沈砚顿时慌了神,“烫着了?还是不好吃?”林屿摇头,声音带着哭腔:“那道题,我算了三遍都没算对。我是不是根本考不上?”沈砚松了口气,随即又心疼起来。他绕到她身边坐下,抽了张纸巾递过去。“就因为一道题?林屿,你可是我们系公认的最有韧劲的人啊。”“可是数学...”“数学怎么了?

”沈砚从背包里掏出纸笔,就在油腻的小桌上画起来,“你看,这道题其实有个技巧,你只要...”老板过来添汤时,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幕:女孩红着眼睛,男孩耐心地写着公式,桌上的馄饨已经凉了。那晚,沈砚送她到宿舍楼下时,塞给她一张纸条:“明天开始,每天教你三个数学小技巧。相信我,八个月后,你会爱上数学的。”林屿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打开纸条,上面工整地写着一行字:“思孚利的孩子会需要你这样的老师。”3梅雨季节来了又去,蝉鸣声中日渐炎热。林屿的数学成绩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提高着,而她和沈砚的关系也越发亲密。七月的一个深夜,图书馆只剩下他们和几个备考的学生。

林屿背书背得头晕眼花,不知不觉就趴在了桌上。朦胧中,她觉得有人轻轻把她的头扶起来,然后按在了一个坚实的肩膀上。“睡十分钟,我守着。”沈砚的声音轻得像羽毛,扫过她的耳廓。林屿太累了,来不及多想就沉入睡眠。她醒来时,身上披着沈砚的外套,而他正就着台灯看书,一动不动地保持着原来的姿势。“我睡了多久?”她慌忙坐直身子,发现他的肩膀有一片明显的汗渍。“刚好十分钟。”沈砚笑道,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膀,“看你睡得香,没忍心叫醒你。”窗外已是繁星满天,图书馆不知何时已经空无一人。

林屿看着沈砚收拾东西的侧脸,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永远留住这个瞬间。“沈砚,”她轻声说,“等从思孚利回来,我们就结婚吧。”沈砚的动作顿住了,转过身来看她,眼睛在灯光下亮得惊人。“你这是求婚吗?”林屿的脸一下子烧起来,“我不是...我的意思是...”“我答应。”沈砚打断她,笑容如同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花,“等从思孚利回来,我们就结婚。”那晚的星空特别亮,林屿记得清清楚楚。4秋去冬来,考研日越来越近。林屿已经很少为数学题哭泣了,沈砚教的方法确实有效,她甚至开始享受解出难题的成就感。元旦那天,他们没去图书馆,而是爬上了城市最高的山。寒风凛冽,但阳光很好,能见度极高,整个城市尽收眼底。

“看那边,”沈砚指着东南方向,“思孚利就在那个方向,四千多公里外。

”林屿靠在他身边,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听说那里很危险。

”“危险的地方才最需要帮助啊。”沈砚搂紧她的肩膀,“别担心,我会保护你的。

”他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新年礼物。”里面是一对手工制作的书签,木质表面上精心雕刻着地图图案——一个是他们所在的城市,另一个是思孚利的地形图。

“我自己刻的,”沈砚有些不好意思,“以后我们在思孚利,可以用这个标记读到哪里了。

”林屿摩挲着书签上精细的纹路,心里涨满了柔软的情绪。那一刻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会是沈砚给她的最后一件礼物。5二月初,考研成绩公布,林屿的数学居然考了130分。

她哭着给沈砚打电话,电话那头的他比她还激动。“我就知道你可以!我早就知道!”三月,复试通知来了。四月,录取通知书终于寄到了。林屿拿着那个厚厚的信封,第一时间跑去沈砚的实验室。“我考上了!我们真的可以一起去思孚利了!

”沈砚抱着她转了一圈,实验室里的学长学姐们都笑着鼓掌。

他们早就听说了这对小情侣的思孚利计划。“今天必须庆祝一下,”沈砚拉着她的手,“你想吃什么?不对,先说正事,我已经联系好了志愿者组织,他们说我们可以...”他的话被手机铃声打断。林屿的母亲打来电话,说外婆突然住院了,要她赶紧回去一趟。“你去吧,”沈砚安慰她,“志愿者申请材料我帮你准备,晚上我给你带糖葫芦,老地方见。”林屿匆匆点头,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就跑了。

走到校门口时,她回头看了一眼,沈砚还站在原地朝她挥手,阳光洒在他身上,整个人像是镀了层金边。那是她最后一次看见活着的他。6医院的消毒水气味浓得呛人。

林屿守在外婆病床前,看着老人睡梦中平静的脸,心里却莫名地慌乱。手机显示晚上七点,她给沈砚发了条消息:“外婆情况稳定了,你过来了吗?”没有回复。八点,她又发了一条:“糖葫芦我要豆沙馅的!”依然没有回复。九点,她开始打电话,那边一直是无人接听。十点,她的手机终于响了,来电显示却是沈砚的母亲。林屿接起电话,那头传来的哭声让她浑身冰凉。

“屿屿...沈砚他...出事了...”后来的记忆像是被打碎的玻璃,散落一地难以拼凑。她只记得自己疯狂地跑出医院,拦了辆出租车,一路催促着司机再快一点。事故现场已经被封锁,但她还是看见了——地上那一滩尚未完全清洗干净的血迹,和远处绿化带里,那串沾满了血的糖葫芦。警察告诉她,沈砚是为了救一个盲人老奶奶才冲出去的。

他先是把林屿推到了安全地带,然后又返身回去救那位老人。老人活下来了,他却没能躲开货车的第二次撞击。“他很勇敢,”警察说,“最后时刻,他手里还紧紧攥着这个。”那是一个文件袋,里面是已经填好的思孚利志愿者申请表,申请人是两个名字:沈砚、林屿。7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沈砚的死亡通知单一前一后到达,林屿的人生仿佛被劈成了两半。有整整两个月,她没能走出房间。朋友们轮流来看她,她都闭门不见。世界上所有颜色似乎都随着沈砚的离去而消失了,只剩下灰白。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天。林屿无意中翻出了沈砚的日记本,那是他母亲整理遗物时交给她的。

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今天和林屿去了山顶,她说从思孚利回来就结婚。我必须活着回来,无论如何都要活着回来。思孚利的风里,有我要守护的未来。”林屿抱着日记本哭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她走出了房间。研究生三年,她把自己活成了两个人的样子。

修完了自己的国际关系课程,还旁听了沈砚原本要读的教育学;参加了志愿者培训,取得了急救资格证;甚至学会了基础的建筑设计——因为沈砚曾经说过,思孚利的孩子应该有一座坚固的图书馆。毕业那天,同学们都在拍照庆祝,林屿却默默回到宿舍,开始收拾行李。背包里装着沈砚手绘的思孚利地图,那对木质书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