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菩萨沈文卿老老王小说最新章节_最新小说推荐血菩萨沈文卿老老王
金陵城已经连续下了七天的雨。秦淮河的水涨得老高,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枯枝败叶,急匆匆地向东奔流。河两岸的秦楼楚馆却依旧灯火通明,笙歌不绝,仿佛这连绵的阴雨与它们毫无干系。应天府推官沈文卿坐在画舫中,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眉头紧锁。他年近四十,面容清癯,一袭青衫洗得有些发白,在这浮华之地显得格格不入。“大人,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还是歇歇吧。
”随从阿吉递上一杯热茶,担忧地说。沈文卿接过茶杯,却不饮用,只是借着茶水的热气暖了暖手。“阿吉,你说这世上是人可怕,还是鬼可怕?”阿吉愣了愣,挠头道:“小的觉得,还是人可怕些。鬼害人还得找由头,人害人却是什么都不顾的。
”沈文卿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他放下茶杯,从袖中取出一份案卷,再次翻阅起来。三天前,城南锦绣布庄的掌柜李富贵暴毙于自家卧房。房门紧锁,窗户完好,无任何闯入痕迹。
死者面色惊恐,双目圆睁,胸口有一个巴掌大的焦黑手印,却无血迹。最诡异的是,桌上放着一尊白玉观音像,观音眼中淌下两行血泪。这是一个月来第四起类似的命案。
第一起是城外普济庵的慧静师太,被发现死于禅房,胸口有焦黑手印,桌上有一尊血泪观音。
第二起是城内富商赵员外,同样死状,同样有血泪观音。第三起是青楼名妓柳依依,依旧是同样的死法,同样的摆设。如今是第四起。四人之间毫无关联,身份地位迥异,死法却如出一辙。坊间传言,是观音大士降罪,惩治世间恶人。应天府尹压力巨大,将此案全权交由沈文卿查办。“大人,画舫靠岸了。”阿吉的声音将沈文卿从沉思中拉回。
沈文卿收起案卷,起身整了整衣冠:“走吧,去锦绣布庄再看看。
”雨中的金陵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青石板路上积水成洼,倒映着两旁店铺的灯笼,恍惚间仿佛另一个世界。锦绣布庄已被官府查封,两个衙役守在门口,见沈文卿到来,连忙行礼。“可有人来过?”沈文卿问。“回大人,除了李家送饭的丫鬟,再无旁人。
”衙役答道。沈文卿点点头,推门而入。布庄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混合着丝绸和染料的气息。李富贵的尸体已被移走,但现场保持原状。卧房在布庄后堂,陈设简单,一床一桌一椅,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沈文卿的目光落在桌上那尊血泪观音上。
观音像高约七寸,白玉雕成,工艺精湛,衣纹流畅,面容慈悲。唯有那双眼中渗出的血泪,令人不寒而栗。沈文卿戴上羊皮手套,小心捧起观音像,仔细端详。血泪已经干涸,呈暗红色,确实是鲜血。观音底部刻有一个小小的“妙”字。“阿吉,去查查这观音像的来历。”沈文卿吩咐道。“是,大人。”阿吉领命而去。
沈文卿继续在房中勘察。窗户紧闭,门闩完好,确如初步查验所说,是一间密室。他蹲下身,仔细检查地面。青砖铺地,缝隙中积着些许灰尘,并无异常。忽然,他的目光被床底一角吸引。那里似乎有什么东西闪着微光。他伸手探去,摸到一枚小小的银饰,形似莲花,花瓣上沾有点点暗红。沈文卿将银莲放入证物袋,又继续搜索。在床头缝隙中,他发现了几根毛发,不像是人的头发,反而像是...猫毛?
“大人!”阿吉急匆匆地跑回来,气喘吁吁,“查到了!这观音像出自城西‘妙玉坊’,是一家专做玉器的小店。”沈文卿眼中精光一闪:“走,去妙玉坊。”妙玉坊店面不大,陈设简单,柜架上摆着各式玉器。店主是个干瘦的老头,姓王,见到官府来人,吓得浑身发抖。“大人明鉴,小人做的都是正经生意,从未害人啊!
”王老头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沈文卿扶起他:“不必惊慌,我只是问问这观音像的事。
”说着取出那尊血泪观音。王老头仔细看了看,点头道:“确是小店所出。
这观音像是三个月前一位客人定制的,要求照着他提供的图纸制作。”“什么样的客人?
可还记得模样?”“记得记得,那客人身材高大,戴着斗笠,看不清面容,但声音沙哑,像是伤了嗓子。他出手阔绰,付了三倍工钱,要求尽快完工。”“他提供了什么样的图纸?
”王老头从里屋取出一张图纸。沈文卿展开一看,图纸上的观音与实物无异,唯有一处特别:观音的眼睛被特意标注,要求留下细小孔洞。“他可曾说为什么要留孔洞?
”沈文卿问。“没有,小人也不敢多问。做我们这行的,客人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从不多嘴。
”沈文卿沉吟片刻,又问:“这观音像,你做了几尊?”“就这一尊。那客人只要一尊。
”沈文卿眉头紧锁。四起命案,四尊血泪观音,若只定做一尊,那么其他三尊从何而来?
离开妙玉坊时,天色已晚,雨却愈发大了。
沈文卿吩咐阿吉:“你去查查另外三尊观音像是否也出自妙玉坊。”“是,大人。
您现在回府吗?”沈文卿摇摇头:“我去趟普济庵。”普济庵在金陵城外十里处的栖霞山下,庵堂不大,香火却不绝。慧静师太的死让这里蒙上了一层阴影,香客少了许多。
沈文卿到达时,已是暮色四合。一个小尼姑引他入庵,住持慧明师太已在禅房等候。
“沈大人为师姐一案奔波劳碌,贫尼代普济庵上下谢过。”慧明师太年约五十,面容慈祥,眼神却透着精明。“师太客气了。慧静师太遇害,下官职责所在,定当查明真相。
”沈文卿取出那尊血泪观音,“师太可曾见过此物?”慧明师太看了一眼,脸色微变,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罪过罪过。此乃邪物,亵渎菩萨,大人快些收起。
”“师太认得此物?”“贫尼不曾见过,但听香客说起过血泪观音的传闻。
”慧明师太顿了顿,“据说此物现世,必有灾殃。”沈文卿仔细观察她的表情,又问:“慧静师太平日可与人结怨?”慧明师太摇头:“师姐潜心修佛,慈悲为怀,庵中上下无不敬爱,怎会与人结怨?”“师太遇害那晚,可有什么异常?
”慧明师太沉思片刻:“那夜雨很大,庵中早早就熄了灯。
唯一异常的是...”她似乎有些犹豫。“师但说无妨。”“那夜庵里来了只黑猫,通体乌黑,唯额间一撮白毛,眼睛碧绿,甚是诡异。它蹲在师姐禅房外,怎么赶也不走。
”慧明师太压低声音,“师姐遇害后,那猫就不见了。庵中人都说,那是勾魂的使者。
”沈文卿心中一动,想起在李富贵房中发现的猫毛。他又问了些细节,便告辞离去。
回城的路上,沈文卿一直在思索。四起命案,密室,血泪观音,黑猫...这些线索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行至半路,忽见前方火光冲天,人声鼎沸。沈文卿心中一凛,催马疾行。
起火的是妙玉坊。火势极大,整间店铺已被烈焰吞噬。街坊邻里正在泼水救火,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怎么回事?”沈文卿抓住一个救火的汉子问道。“不知道啊大人,突然就起火了,王老头还在里面呢!”汉子焦急地说。沈文卿心头一沉。白天刚查过妙玉坊,晚上就起火,店主葬身火海,这绝非巧合。火扑灭时,已是深夜。妙玉坊化为灰烬,王老头的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衙役在废墟中搜寻,找到一些烧熔的玉器,却再无其他线索。
回到府衙,沈文卿疲惫不堪,却毫无睡意。他摊开案卷,将线索一一列出:第一起命案:慧静师太,普济庵禅房,三月十五。第二起命案:赵员外,赵府书房,三月廿二。第三起命案:柳依依,怡红院绣房,三月廿九。第四起命案:李富贵,锦绣布庄卧房,四月初六。每隔七日一案,时间精准。下一个七日,就是四月初十三,还会有命案发生。凶手是谁?为何杀人?血泪观音是何寓意?黑猫又扮演什么角色?
王老头之死是灭口吗?无数疑问在沈文卿脑中盘旋。他拿起那枚银莲饰物,在灯下仔细观看。
莲花雕刻精细,背面有个小小的挂钩,似是佩戴在衣物上的饰物。“阿吉,”他唤来随从,“将这银莲拿去给首饰匠人辨认,看是何种饰物,通常佩戴在何处。”“是,大人。
”阿吉接过银莲,迟疑道,“大人,您一天未进食了,要不要...”“去吧,我无碍。
”沈文卿摆摆手,又埋首案卷之中。阿吉叹息一声,悄然退下。
沈文卿将四起命案的现场图铺在桌上,仔细比对。四个现场都是密室,无闯入痕迹,死者胸有焦黑手印,面无血色,似被吸干精气。桌上放血泪观音,眼中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