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之无法预料陆云道童完整版在线阅读_陆云道童完整版阅读
时间: 2025-09-13 10:26:45
乳白的云雾像絮绒似的漫过苍梧山的山脚,缠在陆云的脚踝边,凉丝丝的,一抬脚便散开些,转瞬又拢回来,把青黑的山石都晕得模糊了。
他站在山根下,身形不算高大,却透着股沉静的稳,腰间别着的竹篓是老竹编的,深褐色的篾条边缘被年月磨得光滑,提手处缠着圈青布,免得勒腰。
篓里躺着几株刚采的黄芩,暗绿色的叶子还带着山雾的潮气,根茎上沾着点褐土,被他小心地用蕨类草叶隔开,免得赶路时压坏了嫩叶。
陆云身上那件粗布短褐是洗得发白的靛蓝色,领口和袖口都磨出了细毛边,衣摆被山风卷着,一扬一扬地扫过脚边的蕨类植物,叶片上的露珠便沾在布角,洇出点点湿痕。
忽然有鹤唳声从云端落下来,清越得像碎玉相击。
陆云抬头时,正看见一抹洁白掠过雾层:是只仙鹤,翅膀展开时像两柄素色的羽扇,翅尖扫过淡青的云,几缕绒羽被风带下来,打着旋儿飘向山脚,转眼就被缠上来的云雾裹住,没了踪影。
鹤唳声还在山间绕着,混着从山腰飘来的钟磬声,更显山中空寂。
那钟磬声是从隐在云雾里的道观来的,声音不亮,却沉,像浸了水的铜,隔着层层雾霭传下来,断断续续的。
有时被山风卷走半声,只余下一点余韵在耳边绕;有时又随着云流飘近些,能隐约辨出是早课的调子,还混着一缕极淡的檀香,清得人心头发静。
陆云听着,脚步便慢了些,目光落在眼前的三条岔路上。
左侧的石阶藏在浓绿里,每一级都铺着深绿带黑的青苔,是常年不见烈阳的缘故。
石阶边缘被往来人的脚步磨得圆润,踩上去得放轻力道才不会打滑,缝隙里还嵌着些细沙,偶尔有几株细弱的兰草从石缝里钻出来,开着米粒大的淡紫小花,凑近了能闻见一缕若有若无的幽香。
顺着石阶往上望,云雾深处能瞥见一角道观的青瓦,瓦檐下挂着的铜铃被风轻轻碰了下,“叮”地响了一声,轻得像蚊子振翅,转眼就被山风卷走了。
右侧的路则被藤蔓缠得热闹,是青葛藤,翠绿色的茎蔓细细密密地绕着枫树干往上爬,叶子叠得严实,把天光都挡了大半。
路面铺着一层枯槁的枫树叶,踩上去“沙沙”响,软乎乎的,能盖住底下的小石子。
流水声就是从藤叶深处传出来的,该是条山涧,声音潺潺的,不疾不徐,偶尔还能听见水珠滴落在青石上的“嗒”声,混着藤叶的清香和湿润的泥土味,吸一口都觉得肺里润透了。
陆云甚至能想象到涧水的样子——该是清凌凌的,能看见水底圆溜溜的鹅卵石,或许还有几尾小虾米在石缝里钻来钻去。
正中的野路最是陡峭,满是灰褐色的碎石,大小不一,大的有拳头那么大,小的像细沙,踩上去硌得脚底发疼。
路边那半块残碑是青石雕的,断口处生着浅绿的苔藓,摸上去滑溜溜的。
碑面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认出“苍梧”两个字的残笔,剩下的字迹都埋在雾里,像藏着什么秘密。
残碑旁边长着几株蒲公英,白色的绒球被风一吹,便飘起几缕白絮,粘在陆云的布裤上。
他伸手想拂,又停住了,看着那白絮飘进雾里,渐渐没了踪影,只余下绒球的绿茎在风里轻轻晃着。
山风又卷过来,掀起陆云的衣摆,竹篓里的黄芩叶子轻轻晃了晃,带着山雾的潮气。
钟磬声又近了些,鹤唳声却己经远了,只有右侧小径里的流水声还在“潺潺”地响着,和着山风扫过树叶的“沙沙”声,织成一片清寂。
陆云低头看了看竹篓里的药草,又抬头望了望山腰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摸着竹篓边缘的光滑纹路。
他或许该先去道观讨杯热茶,顺便问问观里的道长,那残碑上的字,到底记着些什么——毕竟这苍梧山的故事,总藏在云雾和石碑的缝隙里,等着有人去听。
云雾还缠在石阶两侧的林木间,陆云拾级而上时,鞋底碾过阶缝里的青苔,发出极轻的“沙沙”声。
这石阶比山脚处更显古旧,青灰色的石面被往来足履磨得发亮,偶尔有几处崩裂的缺口,被后人用碎石填补,颜色略浅,像老人脸上的补丁。
山风顺着山势往上飘,裹着道观方向传来的檀香,比山脚时更浓些,混着松针的清苦,吸进肺里,连之前爬山的微喘都平复了几分。
越往上走,道观的轮廓越清晰。
青瓦覆顶,飞檐翘角,檐角下挂着的铜铃被风碰得轻响,比山脚时听得更真切。
走到近前,才见观门两侧立着两尊汉白玉石狮,约莫一人高,狮身被岁月浸得温润,原本该是洁白的石面,如今泛着淡淡的米黄,鬃毛的纹路却依旧清晰,一缕缕刻得苍劲,仿佛风一吹就能飘动。
最奇的是石狮的双目,并非实心雕刻,而是嵌着两颗暗青色的石珠,此刻正泛着极淡的微光——不是刺眼的亮,倒像把星子揉碎了藏在里面,陆云走得近了,甚至觉得那微光会随着自己的呼吸轻轻起伏。
“止步。”
一声清朗的喝声传来,陆云抬眼,见观门前立着个道童。
约莫十三西岁的年纪,穿一身月白道袍,袖口绣着几缕淡青的云纹,边角有些磨损,却浆洗得干干净净。
他头发用一根素木簪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脸色是山间少年常见的白净,只是眼神格外清亮,带着几分警惕,双手背在身后,腰板挺得笔首,倒有几分小大人的模样。
“此乃清虚观,非有缘人不得入内。”
道童的声音脆生生的,却透着郑重,“你既来此,可曾测过灵根?
若没有灵根,便是站在观前,也进不得这门。”
陆云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气。
山风拂过,衣摆又轻轻晃了晃,他抬手,指尖触到怀中内侧的布兜——那是母亲生前缝的,粗棉布的料子,洗得发软,里面只放着那枚青玉佩。
他指尖顿了顿,才小心翼翼地掏出布兜,解开系着的麻绳,将玉佩取了出来。
玉佩是青绿色的,约莫巴掌大小,边缘被摩挲得圆润,正面刻着一条蟠龙纹。
龙首朝上,双目微睁,龙鳞刻得细密,一片挨着一片,连鳞片边缘的纹路都清晰可见,龙尾则绕到玉佩背面,隐在云雾纹里。
陆云幼时捡到它时,它还蒙着层泥垢,洗净后才见这精致的纹路,且每到月圆之夜,玉佩中心就会泛出淡淡的白光,像裹着一层薄霜,却不凉,反而带着点温温的暖意。
这么多年,他走到哪儿都带着,早成了习惯。
道童原本还绷着脸,目光落在玉佩上时,却猛地顿住了。
他先是眨了眨眼,似乎没看清,随即往前凑了两步,脑袋微微前倾,清亮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当看清玉佩上的蟠龙纹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原本白净的脸“唰”地变得通红,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只有手指微微发颤——他伸手指向玉佩,指尖离玉佩还有寸许,又猛地缩了回去,像是怕碰坏了什么稀世珍宝。
“这、这是……”道童的声音变了调,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连呼吸都急促起来,“太虚蟠龙佩!
是凌仙宗失传了三百年的太虚蟠龙佩!”
话音未落,道童猛地转身,朝着观门左侧的铜钟跑去。
那铜钟挂在黑漆木架上,钟身有一人多高,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铭文,铜色因年月久远而泛着暗绿。
道童跑到钟前,双手握紧悬挂着的木槌,深吸一口气,猛地将木槌撞向钟身——“咚——”第一声钟响浑厚绵长,像从山底滚上来,震得空气都微微发颤,檐角的铜铃瞬间没了声息。
紧接着,又是两声长钟,“咚——咚——”,声音层层叠叠地往山间传去,连缠在观前的云雾都被震得散开些。
随后是两声急促的短钟,“咚、咚”,利落干脆,与之前的长钟形成鲜明对比。
三长两短的钟声刚落,观后的松林里突然传来一阵扑棱翅膀的声音。
陆云抬头望去,只见数十只仙鹤从松枝间飞起,洁白的翅膀展开,像一片片素色的云,翅膀扫过松针,带起一阵细碎的“簌簌”声。
鹤唳声清越,此起彼伏,与余韵未散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山间回荡。
几只仙鹤飞过观门,翅膀上的绒羽被风带下来,飘落在陆云脚边,他看着那绒羽被山风卷着,轻轻贴在青玉佩上,又被气流掀走,心里忽然泛起一阵莫名的悸动——他攥着玉佩的手紧了紧,指尖触到玉佩微凉的表面,忽然觉得,这枚捡来的玉佩,或许真的会改变些什么。
他站在山根下,身形不算高大,却透着股沉静的稳,腰间别着的竹篓是老竹编的,深褐色的篾条边缘被年月磨得光滑,提手处缠着圈青布,免得勒腰。
篓里躺着几株刚采的黄芩,暗绿色的叶子还带着山雾的潮气,根茎上沾着点褐土,被他小心地用蕨类草叶隔开,免得赶路时压坏了嫩叶。
陆云身上那件粗布短褐是洗得发白的靛蓝色,领口和袖口都磨出了细毛边,衣摆被山风卷着,一扬一扬地扫过脚边的蕨类植物,叶片上的露珠便沾在布角,洇出点点湿痕。
忽然有鹤唳声从云端落下来,清越得像碎玉相击。
陆云抬头时,正看见一抹洁白掠过雾层:是只仙鹤,翅膀展开时像两柄素色的羽扇,翅尖扫过淡青的云,几缕绒羽被风带下来,打着旋儿飘向山脚,转眼就被缠上来的云雾裹住,没了踪影。
鹤唳声还在山间绕着,混着从山腰飘来的钟磬声,更显山中空寂。
那钟磬声是从隐在云雾里的道观来的,声音不亮,却沉,像浸了水的铜,隔着层层雾霭传下来,断断续续的。
有时被山风卷走半声,只余下一点余韵在耳边绕;有时又随着云流飘近些,能隐约辨出是早课的调子,还混着一缕极淡的檀香,清得人心头发静。
陆云听着,脚步便慢了些,目光落在眼前的三条岔路上。
左侧的石阶藏在浓绿里,每一级都铺着深绿带黑的青苔,是常年不见烈阳的缘故。
石阶边缘被往来人的脚步磨得圆润,踩上去得放轻力道才不会打滑,缝隙里还嵌着些细沙,偶尔有几株细弱的兰草从石缝里钻出来,开着米粒大的淡紫小花,凑近了能闻见一缕若有若无的幽香。
顺着石阶往上望,云雾深处能瞥见一角道观的青瓦,瓦檐下挂着的铜铃被风轻轻碰了下,“叮”地响了一声,轻得像蚊子振翅,转眼就被山风卷走了。
右侧的路则被藤蔓缠得热闹,是青葛藤,翠绿色的茎蔓细细密密地绕着枫树干往上爬,叶子叠得严实,把天光都挡了大半。
路面铺着一层枯槁的枫树叶,踩上去“沙沙”响,软乎乎的,能盖住底下的小石子。
流水声就是从藤叶深处传出来的,该是条山涧,声音潺潺的,不疾不徐,偶尔还能听见水珠滴落在青石上的“嗒”声,混着藤叶的清香和湿润的泥土味,吸一口都觉得肺里润透了。
陆云甚至能想象到涧水的样子——该是清凌凌的,能看见水底圆溜溜的鹅卵石,或许还有几尾小虾米在石缝里钻来钻去。
正中的野路最是陡峭,满是灰褐色的碎石,大小不一,大的有拳头那么大,小的像细沙,踩上去硌得脚底发疼。
路边那半块残碑是青石雕的,断口处生着浅绿的苔藓,摸上去滑溜溜的。
碑面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认出“苍梧”两个字的残笔,剩下的字迹都埋在雾里,像藏着什么秘密。
残碑旁边长着几株蒲公英,白色的绒球被风一吹,便飘起几缕白絮,粘在陆云的布裤上。
他伸手想拂,又停住了,看着那白絮飘进雾里,渐渐没了踪影,只余下绒球的绿茎在风里轻轻晃着。
山风又卷过来,掀起陆云的衣摆,竹篓里的黄芩叶子轻轻晃了晃,带着山雾的潮气。
钟磬声又近了些,鹤唳声却己经远了,只有右侧小径里的流水声还在“潺潺”地响着,和着山风扫过树叶的“沙沙”声,织成一片清寂。
陆云低头看了看竹篓里的药草,又抬头望了望山腰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摸着竹篓边缘的光滑纹路。
他或许该先去道观讨杯热茶,顺便问问观里的道长,那残碑上的字,到底记着些什么——毕竟这苍梧山的故事,总藏在云雾和石碑的缝隙里,等着有人去听。
云雾还缠在石阶两侧的林木间,陆云拾级而上时,鞋底碾过阶缝里的青苔,发出极轻的“沙沙”声。
这石阶比山脚处更显古旧,青灰色的石面被往来足履磨得发亮,偶尔有几处崩裂的缺口,被后人用碎石填补,颜色略浅,像老人脸上的补丁。
山风顺着山势往上飘,裹着道观方向传来的檀香,比山脚时更浓些,混着松针的清苦,吸进肺里,连之前爬山的微喘都平复了几分。
越往上走,道观的轮廓越清晰。
青瓦覆顶,飞檐翘角,檐角下挂着的铜铃被风碰得轻响,比山脚时听得更真切。
走到近前,才见观门两侧立着两尊汉白玉石狮,约莫一人高,狮身被岁月浸得温润,原本该是洁白的石面,如今泛着淡淡的米黄,鬃毛的纹路却依旧清晰,一缕缕刻得苍劲,仿佛风一吹就能飘动。
最奇的是石狮的双目,并非实心雕刻,而是嵌着两颗暗青色的石珠,此刻正泛着极淡的微光——不是刺眼的亮,倒像把星子揉碎了藏在里面,陆云走得近了,甚至觉得那微光会随着自己的呼吸轻轻起伏。
“止步。”
一声清朗的喝声传来,陆云抬眼,见观门前立着个道童。
约莫十三西岁的年纪,穿一身月白道袍,袖口绣着几缕淡青的云纹,边角有些磨损,却浆洗得干干净净。
他头发用一根素木簪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脸色是山间少年常见的白净,只是眼神格外清亮,带着几分警惕,双手背在身后,腰板挺得笔首,倒有几分小大人的模样。
“此乃清虚观,非有缘人不得入内。”
道童的声音脆生生的,却透着郑重,“你既来此,可曾测过灵根?
若没有灵根,便是站在观前,也进不得这门。”
陆云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气。
山风拂过,衣摆又轻轻晃了晃,他抬手,指尖触到怀中内侧的布兜——那是母亲生前缝的,粗棉布的料子,洗得发软,里面只放着那枚青玉佩。
他指尖顿了顿,才小心翼翼地掏出布兜,解开系着的麻绳,将玉佩取了出来。
玉佩是青绿色的,约莫巴掌大小,边缘被摩挲得圆润,正面刻着一条蟠龙纹。
龙首朝上,双目微睁,龙鳞刻得细密,一片挨着一片,连鳞片边缘的纹路都清晰可见,龙尾则绕到玉佩背面,隐在云雾纹里。
陆云幼时捡到它时,它还蒙着层泥垢,洗净后才见这精致的纹路,且每到月圆之夜,玉佩中心就会泛出淡淡的白光,像裹着一层薄霜,却不凉,反而带着点温温的暖意。
这么多年,他走到哪儿都带着,早成了习惯。
道童原本还绷着脸,目光落在玉佩上时,却猛地顿住了。
他先是眨了眨眼,似乎没看清,随即往前凑了两步,脑袋微微前倾,清亮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当看清玉佩上的蟠龙纹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原本白净的脸“唰”地变得通红,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只有手指微微发颤——他伸手指向玉佩,指尖离玉佩还有寸许,又猛地缩了回去,像是怕碰坏了什么稀世珍宝。
“这、这是……”道童的声音变了调,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连呼吸都急促起来,“太虚蟠龙佩!
是凌仙宗失传了三百年的太虚蟠龙佩!”
话音未落,道童猛地转身,朝着观门左侧的铜钟跑去。
那铜钟挂在黑漆木架上,钟身有一人多高,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铭文,铜色因年月久远而泛着暗绿。
道童跑到钟前,双手握紧悬挂着的木槌,深吸一口气,猛地将木槌撞向钟身——“咚——”第一声钟响浑厚绵长,像从山底滚上来,震得空气都微微发颤,檐角的铜铃瞬间没了声息。
紧接着,又是两声长钟,“咚——咚——”,声音层层叠叠地往山间传去,连缠在观前的云雾都被震得散开些。
随后是两声急促的短钟,“咚、咚”,利落干脆,与之前的长钟形成鲜明对比。
三长两短的钟声刚落,观后的松林里突然传来一阵扑棱翅膀的声音。
陆云抬头望去,只见数十只仙鹤从松枝间飞起,洁白的翅膀展开,像一片片素色的云,翅膀扫过松针,带起一阵细碎的“簌簌”声。
鹤唳声清越,此起彼伏,与余韵未散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山间回荡。
几只仙鹤飞过观门,翅膀上的绒羽被风带下来,飘落在陆云脚边,他看着那绒羽被山风卷着,轻轻贴在青玉佩上,又被气流掀走,心里忽然泛起一阵莫名的悸动——他攥着玉佩的手紧了紧,指尖触到玉佩微凉的表面,忽然觉得,这枚捡来的玉佩,或许真的会改变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