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启夏(夏启乐正)完结小说推荐_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典雅启夏夏启乐正
时间: 2025-09-13 10:27:57
紫宸殿的铜鹤香炉正袅袅吐着烟,青灰色的烟缕缠上梁间悬着的十二旒冕形灯盏,把鎏金的灯架熏出层朦胧的暖光。
乐正典雅踩着描金的云纹地毯往里走,锦靴底绣着的银线牡丹蹭过砖缝里嵌着的珍珠,发出细碎的声响。
她身上的锦袍是新制的,石青色的杭绸上用孔雀蓝的丝线绣满了缠枝莲,领口袖缘滚着圈月白的貂裘,走一步,袖口垂下的珍珠流苏便叮当地撞在一起。
“小公主慢点走。”
乐正典雅回头,看见青黛鬓边插着的银簪歪了,簪头的小蝴蝶垂在颊边,随着脚步轻轻晃。
“我的冠戴正了吗?”
她抬手摸了摸头顶的束发紫金冠,那冠上镶着的鸽血红宝石被殿外透进来的阳光照得发亮,映得她眼底一片红。
她今年八岁,身量还没长开,穿着这身宽大的朝服,倒像个偷穿大人衣服的孩子。
可那双眼睛却格外沉静,黑沉沉的瞳仁里盛着与年龄不符的思虑,鼻梁挺翘,唇线却抿得极薄,显出几分倔强来。
青黛踮脚替她理了理冠缨,轻声道:“正着呢。
陛下今儿高兴,殿里摆了百戏,小公主一会儿要是看入迷了,可别忘形得从席上跳起来。”
乐正典雅没接话,目光掠过殿角那架紫檀木的编钟。
钟架上的铜钟大小不一,最大的那口钟上刻着“大齐显德三年”的字样,钟身的饕餮纹被擦拭得锃亮,仿佛能映出人影。
她知道,这编钟是去年从南边的陈部落抢来的,如今却要在庆祝战胜中夏的宴会上奏响,真是讽刺。
殿内己经坐了不少人。
左手边第一席是太傅,他穿着绯色的蟒袍,正拿着个玉如意轻轻敲着案几,案上摆着的蜜饯碟里,金橘干堆得像座小山。
右手边第三席坐着镇国将军,他盔甲上的鳞片在灯光下闪着冷光,腰间的佩剑鞘上镶着七颗绿松石,每颗都有拇指大小。
乐正典雅的席位在靠近殿门的地方,案几是紫檀木的,上面铺着明黄色的锦缎,摆着个青瓷的笔洗,里面插着几支狼毫笔——她知道,这是给宗室子弟们记录宴饮盛况用的,可她此刻满脑子都是那个八岁的质子。
“典雅来了。”
旁边席位的乐正宏凑过来,他比乐正典雅大两岁,穿着件粉色的锦袍,领口沾着点糕点碎屑。
“听说了吗?
今儿要献俘呢,就是那个中夏的小皇子。”
他说着,用手指在案几上画了个小人,“听说长得跟个玉娃娃似的,就是性子烈,昨天押解的时候还咬了禁军统领一口。”
乐正典雅捏着案上的白玉酒杯,杯壁凉得刺骨。
她想起历史书上写的夏启,八岁为质,十三岁逃回中夏,十五岁领兵,二十岁一统中原,史书上说他“性鸷狠,少恩寡义”,却又“雄才大略,善驭人心”。
这样的人,八岁时会是什么模样?
是像乐正宏说的那样张牙舞爪,还是早己学会了隐忍?
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接着是太监尖细的唱喏声:“陛下驾到——”所有人都站起身,乐正典雅跟着屈膝行礼,眼角的余光瞥见明黄色的龙袍从殿门进来。
大齐的国君乐正渊今年三十五岁,颔下留着三缕短须,脸色是常年饮宴的蜡黄,唯有那双眼睛透着精明。
他身上的龙袍用明黄的妆花缎制成,上面绣着十二章纹,每章都用金线密密地钉了珍珠,走一步,龙袍的下摆扫过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众卿平身。”
乐正渊的声音有些沙哑,他走到殿中央的宝座上坐下,鎏金的龙椅上铺着白狐裘,椅背上雕刻的龙纹张着巨口,獠牙上挂着的金铃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
“今儿个是大喜的日子,去年咱大齐赢了中夏,把他们的皇子都擒来了,当浮一大白!”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觥筹交错的脆响混着众人的笑闹,震得梁上的灯盏轻轻晃。
乐正典雅低着头,看见自己的袍角沾了点案几上掉下来的杏仁酥碎屑,她悄悄用指尖拈掉,指尖触到那酥脆的粉末时,忽然想起图书馆里那些被她扒拉下来的书,厚重的纸页砸在头上的钝痛仿佛还在。
就在这时,殿外又传来太监的声音:“献战俘——”乐正典雅猛地抬头,看见两个禁军押着个孩子走进来。
那孩子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袍,袍子的袖口磨破了边,露出细瘦的手腕。
他的头发用根简单的红绳束着,几缕碎发垂在额前,被汗水濡湿了,贴在光洁的额头上。
他走得极慢,每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力气,可脊背却挺得笔首,像株被狂风压弯却不肯折断的青竹。
“跪下!”
旁边的禁军低声呵斥,伸手想去按他的肩膀。
那孩子猛地一挣,转过头来,露出张极其俊秀的脸。
乐正典雅的呼吸骤然停了。
那孩子的皮肤是冷玉般的白,嘴唇却红得像抹了胭脂,最惊人的是那双眼睛,瞳仁是极深的墨色,此刻正恶狠狠地瞪着禁军,眼底翻涌着怒火,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他的眉骨很高,眼尾微微上挑,此刻因为愤怒,眼角泛起层红,倒添了几分凌厉。
“我乃中夏皇子,岂肯向尔等蛮夷下跪!”
他的声音还带着孩童的清亮,却字字铿锵,尾音因为用力而微微发颤。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孩子身上。
乐正渊把玩着手指上的玉扳指,忽然笑了:“好个有骨气的娃娃。
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那孩子梗着脖子不肯动,禁军正要再上前,乐正典雅忽然开口:“陛下,他还小呢。”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转向她。
乐正典雅站起身,锦袍的下摆扫过案几,带倒了装蜜饯的碟子,金橘干滚了一地。
她没去管那些滚落的蜜饯,径首走到那孩子面前,仰起头看他。
“你叫夏启,对吗?”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点孩童特有的软糯。
夏启警惕地看着她,没说话。
他的睫毛很长,垂下来时在眼睑下投出片阴影,鼻尖上还沾着点灰尘。
乐正典雅忽然想起自己在图书馆里看到那本《中夏史》的封面,上面印着夏启成年后的画像,眉眼间竟和此刻的孩童模样有七八分像,只是那时的他眼神更冷,嘴角总是噙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我叫乐正典雅。”
她伸出手,掌心向上,“地上凉,你要是不想跪,就跟我去旁边坐着吧。”
夏启的目光落在她伸出的手上,那只手很小,手指纤细,掌心白净,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和他自己满是薄茧的手形成鲜明对比。
他忽然往后退了一步,撞到身后的禁军,禁军闷哼一声,伸手就要打他。
“住手!”
乐正典雅挡在夏启面前,身上的貂裘蹭到夏启的布袍,留下片毛茸茸的白。
“他是质子,不是阶下囚。”
乐正渊在宝座上笑了,拍了拍手:“说得好。
既然雅儿替你求情,那就免了跪拜之礼。
来人,给中夏的小皇子设个席位。”
太监们连忙搬来张矮榻,摆在乐正典雅的席位旁边。
夏启站在原地没动,乐正典雅拉了拉他的袖子,那布袍的料子很粗糙,磨得她手心发痒。
“走吧,有我在,没人敢欺负你。”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只有两人能听见。
夏启转过头,第一次正眼打量她。
他看见她冠上的红宝石,看见她袖口的珍珠流苏,看见她那双黑沉沉的眼睛,忽然觉得这双眼睛很奇怪,不像其他齐国人那样带着轻蔑或好奇,倒像是……担忧?
“你为什么帮我?”
他低声问,声音里还带着戒备。
乐正典雅拉着他往矮榻走,路过满地的金橘干时,故意用靴底碾了碾。
“因为……”她顿了顿,看着夏启那双写满警惕的眼睛,忽然笑了,那笑容像殿外初开的梅花,带着点怯生生的甜,“我们都是小孩子啊。”
夏启没说话,任由她拉着走到矮榻边。
乐正典雅让他坐下,又从自己的案几上拿了块芙蓉糕递给他。
那糕点用粉白的糯米制成,上面点着点胭脂红,看着就精致。
夏启盯着那块糕点,忽然想起母亲以前常做给他吃的桂花糕,也是这样软软糯糯的。
“吃吧,甜的。”
乐正典雅把糕点塞进他手里,指尖触到他冰凉的掌心时,他猛地缩回了手,糕点掉在地上,沾了层灰。
“我不吃齐人的东西。”
夏启的声音很冲,却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哽咽。
乐正典雅看着地上的糕点,忽然叹了口气。
她知道,八岁的夏启还没学会隐忍,还不懂什么叫审时度势。
可这样也好,至少现在的他,还不是那个会为了大业不择手段的夏元帝。
她弯腰捡起那块糕点,用帕子擦了擦上面的灰,又递过去:“这是我母妃宫里做的,不是齐人的东西。”
夏启愣住了,看着她手里的糕点,又看了看她认真的脸。
她的脸颊很白,因为刚才的动作,鼻尖上渗出点细汗,像落了层碎钻。
他犹豫了一下,终于接了过来,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乐正典雅看着他吃东西的样子,忽然觉得安心了些。
至少,她在他心里,应该留下了点不一样的印象吧。
她不知道,此刻坐在宝座上的乐正渊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手指轻轻敲着扶手,眼底闪过一丝玩味。
而站在殿角的禁军统领,则悄悄握紧了腰间的剑柄,那剑柄上还留着被夏启咬出的牙印。
乐正典雅踩着描金的云纹地毯往里走,锦靴底绣着的银线牡丹蹭过砖缝里嵌着的珍珠,发出细碎的声响。
她身上的锦袍是新制的,石青色的杭绸上用孔雀蓝的丝线绣满了缠枝莲,领口袖缘滚着圈月白的貂裘,走一步,袖口垂下的珍珠流苏便叮当地撞在一起。
“小公主慢点走。”
乐正典雅回头,看见青黛鬓边插着的银簪歪了,簪头的小蝴蝶垂在颊边,随着脚步轻轻晃。
“我的冠戴正了吗?”
她抬手摸了摸头顶的束发紫金冠,那冠上镶着的鸽血红宝石被殿外透进来的阳光照得发亮,映得她眼底一片红。
她今年八岁,身量还没长开,穿着这身宽大的朝服,倒像个偷穿大人衣服的孩子。
可那双眼睛却格外沉静,黑沉沉的瞳仁里盛着与年龄不符的思虑,鼻梁挺翘,唇线却抿得极薄,显出几分倔强来。
青黛踮脚替她理了理冠缨,轻声道:“正着呢。
陛下今儿高兴,殿里摆了百戏,小公主一会儿要是看入迷了,可别忘形得从席上跳起来。”
乐正典雅没接话,目光掠过殿角那架紫檀木的编钟。
钟架上的铜钟大小不一,最大的那口钟上刻着“大齐显德三年”的字样,钟身的饕餮纹被擦拭得锃亮,仿佛能映出人影。
她知道,这编钟是去年从南边的陈部落抢来的,如今却要在庆祝战胜中夏的宴会上奏响,真是讽刺。
殿内己经坐了不少人。
左手边第一席是太傅,他穿着绯色的蟒袍,正拿着个玉如意轻轻敲着案几,案上摆着的蜜饯碟里,金橘干堆得像座小山。
右手边第三席坐着镇国将军,他盔甲上的鳞片在灯光下闪着冷光,腰间的佩剑鞘上镶着七颗绿松石,每颗都有拇指大小。
乐正典雅的席位在靠近殿门的地方,案几是紫檀木的,上面铺着明黄色的锦缎,摆着个青瓷的笔洗,里面插着几支狼毫笔——她知道,这是给宗室子弟们记录宴饮盛况用的,可她此刻满脑子都是那个八岁的质子。
“典雅来了。”
旁边席位的乐正宏凑过来,他比乐正典雅大两岁,穿着件粉色的锦袍,领口沾着点糕点碎屑。
“听说了吗?
今儿要献俘呢,就是那个中夏的小皇子。”
他说着,用手指在案几上画了个小人,“听说长得跟个玉娃娃似的,就是性子烈,昨天押解的时候还咬了禁军统领一口。”
乐正典雅捏着案上的白玉酒杯,杯壁凉得刺骨。
她想起历史书上写的夏启,八岁为质,十三岁逃回中夏,十五岁领兵,二十岁一统中原,史书上说他“性鸷狠,少恩寡义”,却又“雄才大略,善驭人心”。
这样的人,八岁时会是什么模样?
是像乐正宏说的那样张牙舞爪,还是早己学会了隐忍?
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接着是太监尖细的唱喏声:“陛下驾到——”所有人都站起身,乐正典雅跟着屈膝行礼,眼角的余光瞥见明黄色的龙袍从殿门进来。
大齐的国君乐正渊今年三十五岁,颔下留着三缕短须,脸色是常年饮宴的蜡黄,唯有那双眼睛透着精明。
他身上的龙袍用明黄的妆花缎制成,上面绣着十二章纹,每章都用金线密密地钉了珍珠,走一步,龙袍的下摆扫过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众卿平身。”
乐正渊的声音有些沙哑,他走到殿中央的宝座上坐下,鎏金的龙椅上铺着白狐裘,椅背上雕刻的龙纹张着巨口,獠牙上挂着的金铃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
“今儿个是大喜的日子,去年咱大齐赢了中夏,把他们的皇子都擒来了,当浮一大白!”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觥筹交错的脆响混着众人的笑闹,震得梁上的灯盏轻轻晃。
乐正典雅低着头,看见自己的袍角沾了点案几上掉下来的杏仁酥碎屑,她悄悄用指尖拈掉,指尖触到那酥脆的粉末时,忽然想起图书馆里那些被她扒拉下来的书,厚重的纸页砸在头上的钝痛仿佛还在。
就在这时,殿外又传来太监的声音:“献战俘——”乐正典雅猛地抬头,看见两个禁军押着个孩子走进来。
那孩子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袍,袍子的袖口磨破了边,露出细瘦的手腕。
他的头发用根简单的红绳束着,几缕碎发垂在额前,被汗水濡湿了,贴在光洁的额头上。
他走得极慢,每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力气,可脊背却挺得笔首,像株被狂风压弯却不肯折断的青竹。
“跪下!”
旁边的禁军低声呵斥,伸手想去按他的肩膀。
那孩子猛地一挣,转过头来,露出张极其俊秀的脸。
乐正典雅的呼吸骤然停了。
那孩子的皮肤是冷玉般的白,嘴唇却红得像抹了胭脂,最惊人的是那双眼睛,瞳仁是极深的墨色,此刻正恶狠狠地瞪着禁军,眼底翻涌着怒火,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他的眉骨很高,眼尾微微上挑,此刻因为愤怒,眼角泛起层红,倒添了几分凌厉。
“我乃中夏皇子,岂肯向尔等蛮夷下跪!”
他的声音还带着孩童的清亮,却字字铿锵,尾音因为用力而微微发颤。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孩子身上。
乐正渊把玩着手指上的玉扳指,忽然笑了:“好个有骨气的娃娃。
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那孩子梗着脖子不肯动,禁军正要再上前,乐正典雅忽然开口:“陛下,他还小呢。”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转向她。
乐正典雅站起身,锦袍的下摆扫过案几,带倒了装蜜饯的碟子,金橘干滚了一地。
她没去管那些滚落的蜜饯,径首走到那孩子面前,仰起头看他。
“你叫夏启,对吗?”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点孩童特有的软糯。
夏启警惕地看着她,没说话。
他的睫毛很长,垂下来时在眼睑下投出片阴影,鼻尖上还沾着点灰尘。
乐正典雅忽然想起自己在图书馆里看到那本《中夏史》的封面,上面印着夏启成年后的画像,眉眼间竟和此刻的孩童模样有七八分像,只是那时的他眼神更冷,嘴角总是噙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我叫乐正典雅。”
她伸出手,掌心向上,“地上凉,你要是不想跪,就跟我去旁边坐着吧。”
夏启的目光落在她伸出的手上,那只手很小,手指纤细,掌心白净,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和他自己满是薄茧的手形成鲜明对比。
他忽然往后退了一步,撞到身后的禁军,禁军闷哼一声,伸手就要打他。
“住手!”
乐正典雅挡在夏启面前,身上的貂裘蹭到夏启的布袍,留下片毛茸茸的白。
“他是质子,不是阶下囚。”
乐正渊在宝座上笑了,拍了拍手:“说得好。
既然雅儿替你求情,那就免了跪拜之礼。
来人,给中夏的小皇子设个席位。”
太监们连忙搬来张矮榻,摆在乐正典雅的席位旁边。
夏启站在原地没动,乐正典雅拉了拉他的袖子,那布袍的料子很粗糙,磨得她手心发痒。
“走吧,有我在,没人敢欺负你。”
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只有两人能听见。
夏启转过头,第一次正眼打量她。
他看见她冠上的红宝石,看见她袖口的珍珠流苏,看见她那双黑沉沉的眼睛,忽然觉得这双眼睛很奇怪,不像其他齐国人那样带着轻蔑或好奇,倒像是……担忧?
“你为什么帮我?”
他低声问,声音里还带着戒备。
乐正典雅拉着他往矮榻走,路过满地的金橘干时,故意用靴底碾了碾。
“因为……”她顿了顿,看着夏启那双写满警惕的眼睛,忽然笑了,那笑容像殿外初开的梅花,带着点怯生生的甜,“我们都是小孩子啊。”
夏启没说话,任由她拉着走到矮榻边。
乐正典雅让他坐下,又从自己的案几上拿了块芙蓉糕递给他。
那糕点用粉白的糯米制成,上面点着点胭脂红,看着就精致。
夏启盯着那块糕点,忽然想起母亲以前常做给他吃的桂花糕,也是这样软软糯糯的。
“吃吧,甜的。”
乐正典雅把糕点塞进他手里,指尖触到他冰凉的掌心时,他猛地缩回了手,糕点掉在地上,沾了层灰。
“我不吃齐人的东西。”
夏启的声音很冲,却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哽咽。
乐正典雅看着地上的糕点,忽然叹了口气。
她知道,八岁的夏启还没学会隐忍,还不懂什么叫审时度势。
可这样也好,至少现在的他,还不是那个会为了大业不择手段的夏元帝。
她弯腰捡起那块糕点,用帕子擦了擦上面的灰,又递过去:“这是我母妃宫里做的,不是齐人的东西。”
夏启愣住了,看着她手里的糕点,又看了看她认真的脸。
她的脸颊很白,因为刚才的动作,鼻尖上渗出点细汗,像落了层碎钻。
他犹豫了一下,终于接了过来,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乐正典雅看着他吃东西的样子,忽然觉得安心了些。
至少,她在他心里,应该留下了点不一样的印象吧。
她不知道,此刻坐在宝座上的乐正渊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手指轻轻敲着扶手,眼底闪过一丝玩味。
而站在殿角的禁军统领,则悄悄握紧了腰间的剑柄,那剑柄上还留着被夏启咬出的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