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叶绾淑的奇幻之旅叶绾淑狐溪完结版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重生之叶绾淑的奇幻之旅(叶绾淑狐溪)
时间: 2025-09-13 14:25:05
钱管事带着人慌慌张张地迎出去,院子里一时间只剩下寒风卷过枯枝的呜咽声。
贾琰靠在床头,凝神听着外面的动静。
隐约能听到前院传来几句模糊的呵斥声,马蹄嘚嘚,似乎还有兵器碰撞的轻响。
他的心微微提起,这些锦衣卫来得太过突兀,目的不明,是福是祸难以预料。
又过了一会儿,才见钱管事带着那两个家丁脸色发白地回来,脚步都有些虚浮,仿佛刚从鬼门关转了一圈。
“呸!
真他娘的晦气!”
钱管事朝地上啐了一口,惊魂未定地骂骂咧咧,“说是追查一个江洋大盗,跑到咱们这穷乡僻壤来搜…吓死老子了…”他抬眼瞥见贾琰房门开着,似乎想起刚才未竟之事,但此刻显然没了心思,只恶狠狠地瞪了这边一眼,便带着人匆匆回了自己住处,想必是压惊去了。
贾琰稍稍松了口气,看来并非冲着自己而来,只是虚惊一场。
但这番动静也给他提了个醒——必须尽快恢复体力,拥有自保之力。
这具身体实在太虚弱了,连下床都困难,真遇到什么事,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他重新躺下,节省着每一分力气,脑中却不停思索。
现代医学知识告诉他,严重的风寒和营养不良是原主致死的主要原因。
现在首要任务是补充营养和得到正确的药物治疗。
石小柱买来的那些草药,他依稀能辨认出几味常见的清热化痰药材,但配伍粗糙,药效恐怕有限。
而且,没有足够的食物提供能量,再好的药也事倍功半。
“必须弄到更有效的药,还有实实在在的米粮肉蛋…”贾琰默默想着,目光再次落向床底那个破木箱。
细盐,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他耐心等待着,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身体时而发冷,时而发热,咳嗽时不时打断他的思绪。
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计算着石小柱往返镇上的时间。
终于,在午后时分,窗外传来极其轻微的、约定好的三声鸟鸣。
贾琰精神一振,低声道:“进来。”
门被推开一条缝,石小柱闪身而入,又迅速关上。
他怀里鼓鼓囊囊的,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紧张。
“少爷!
成了!”
他快步走到床边,声音发颤,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小布袋,“您看!”
贾琰接过袋子,入手一沉。
打开一看,里面竟是白花花的大米,虽然算不上最上等,但颗粒饱满,远非他们平日吃的糙米霉米可比。
除此之外,还有一小块用油纸包着的肥猪肉,几枚鸡蛋,甚至还有一小包红糖和一小捆品相明显好得多的药材。
“这么多?”
贾琰有些意外。
一包三两的细盐,即便珍贵,换回这些东西也远超他的预估。
石小柱激动地脸都红了,压低声音道:“少爷,您那盐太神了!
镇上周记杂货铺的老掌柜一看眼睛都首了,用手沾了点尝,连连说从没见过这么纯这么细的盐!
他起初只肯出三百文,我按您教的,作势要走,他赶紧拉住我,最后…最后给了这个数!”
他伸出两根手指,又翻了一下。
“一千二百文?”
贾琰挑眉。
“足足一两二钱银子!”
石小柱用力点头,“那老掌柜还偷偷问我还有没有,说有多少他要多少,价钱好商量!
我没敢多说,只说是家里祖传的,就这点存货了。
买了这些米肉药,还剩下一百多文呢!”
他将剩下的铜钱也掏了出来,叮当作响。
贾琰心中一定。
看来这细盐的价值比他想象的还要高。
这不仅是条财路,更是一线生机。
“做得好,小柱。”
他赞许道,“没人盯上你吧?”
“没有没有,我小心着呢。”
石小柱连忙道,“回来时绕了路,从庄子后头那片林子里穿回来的,绝对没人看见。”
“甚好。”
贾琰点点头,“把这些都收好,米和肉藏严实些,每次取用少许,千万别让人发现。
药材先拿去,找个小炉子,就在这屋里悄悄熬了。”
“哎!
我这就去!”
石小柱干劲十足,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他将米肉仔细藏好,拿着药材和一个小陶罐,又溜出去找地方生火。
不一会儿,淡淡的药香就在这间破旧的小屋里弥漫开来。
贾琰仔细辨认着药味,指挥石小柱调整火候。
这次的药材里有黄芪、党参,虽然年份浅,但确是补气固表的好东西,配合之前的化痰药,正对他的病症。
喝下重新熬煮的、药味浓郁不少的汤药,又勉强吃了小半碗石小柱悄悄蒸好的白米饭,贾琰感觉一股久违的暖意从胃里升起,流向西肢百骸,虽然依旧虚弱,但精神似乎好了一些。
“少爷,您这制盐的法子真是太厉害了!”
石小柱一边小心翼翼地收拾着炊具,消除痕迹,一边忍不住感叹,“咱们以后是不是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暂时是的。”
贾琰没有太过乐观,“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细盐来源无法解释,一旦大量流出,必会引人怀疑。
钱管事今日虽被吓退,绝不会善罢甘休。”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小柱,这几日你多留意庄内的动静,特别是钱管事和他那几个心腹,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还有…之前你说的那具尸体,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办法打听清楚,但切记,自身安全最要紧。”
石小柱见少爷神色凝重,也认真起来:“我明白,少爷。
庄子里还有几个老人,平时也受钱管事欺压,或许能问出点东西。
那死去的佃户叫王老六,是邻庄刘财主家的人,听说死的时候…身上都是伤,不像是简单冻死的。”
贾琰默默记下这个名字。
一切都透着蹊跷。
接下来的两天,贾琰在石小柱的精心照料下,身体以缓慢但确实的速度恢复着。
有了充足的食物和对症的药材,咳嗽减轻了,脸上也渐渐有了一丝血色。
他让石小柱又悄悄卖了一小包盐,换回了更多的米粮、一些御寒的粗布棉花,甚至还有一小坛黄酒用于活血驱寒。
期间钱管事派人来探视过一次,见贾琰依旧“病卧在床”,似乎放心了不少,没再立刻前来刁难,想必也在暗中酝酿着什么。
这天下午,天气稍暖,贾琰感觉身上有了些力气,便让石小柱扶着他,慢慢挪到窗边一张破旧的椅子上坐下,晒晒太阳。
阳光透过窗纸,带来些许暖意。
贾琰的目光落在院中一角,那里堆放着一些庄户上交的、品相最差的粗盐块,颜色灰黑,夹杂着泥沙,苦涩难当,平时只用来喂牲口或鞣制皮革。
他心中微微一动。
“小柱,去取几块那样的粗盐,再拿个木盆和清水过来。”
石小柱虽不解,但仍照做了。
贾琰让他将粗盐捣碎,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溶解,然后找来一件勉强能当滤布用的旧麻衣,反复过滤那浑浊的盐水。
几次之后,盆中的水变得清澈了不少。
“生火,煮。”
石小柱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睛一亮,赶紧照办。
看着陶罐里的水逐渐减少,罐底慢慢析出白色的结晶,他的嘴巴越张越大。
当贾琰用木片将那些明显比首接煮粗盐得到的盐细腻得多的结晶刮下来,递到他面前时,石小柱的声音都结巴了:“少、少爷…这…您这是点石成金吗?!”
这并非首接提纯到雪白,但比起那黑乎乎的粗盐,己是天壤之别!
而且这法子,看起来并不算太难!
贾琰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一丝星火般的亮光:“不过是些粗浅法子。
这点手艺,或许暂时能让我们站稳脚跟。”
他看向窗外,钱管事的院子方向,目光渐深。
“接下来,该看看我们的钱管事,到底在忙些什么了。”
贾琰靠在床头,凝神听着外面的动静。
隐约能听到前院传来几句模糊的呵斥声,马蹄嘚嘚,似乎还有兵器碰撞的轻响。
他的心微微提起,这些锦衣卫来得太过突兀,目的不明,是福是祸难以预料。
又过了一会儿,才见钱管事带着那两个家丁脸色发白地回来,脚步都有些虚浮,仿佛刚从鬼门关转了一圈。
“呸!
真他娘的晦气!”
钱管事朝地上啐了一口,惊魂未定地骂骂咧咧,“说是追查一个江洋大盗,跑到咱们这穷乡僻壤来搜…吓死老子了…”他抬眼瞥见贾琰房门开着,似乎想起刚才未竟之事,但此刻显然没了心思,只恶狠狠地瞪了这边一眼,便带着人匆匆回了自己住处,想必是压惊去了。
贾琰稍稍松了口气,看来并非冲着自己而来,只是虚惊一场。
但这番动静也给他提了个醒——必须尽快恢复体力,拥有自保之力。
这具身体实在太虚弱了,连下床都困难,真遇到什么事,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他重新躺下,节省着每一分力气,脑中却不停思索。
现代医学知识告诉他,严重的风寒和营养不良是原主致死的主要原因。
现在首要任务是补充营养和得到正确的药物治疗。
石小柱买来的那些草药,他依稀能辨认出几味常见的清热化痰药材,但配伍粗糙,药效恐怕有限。
而且,没有足够的食物提供能量,再好的药也事倍功半。
“必须弄到更有效的药,还有实实在在的米粮肉蛋…”贾琰默默想着,目光再次落向床底那个破木箱。
细盐,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他耐心等待着,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身体时而发冷,时而发热,咳嗽时不时打断他的思绪。
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计算着石小柱往返镇上的时间。
终于,在午后时分,窗外传来极其轻微的、约定好的三声鸟鸣。
贾琰精神一振,低声道:“进来。”
门被推开一条缝,石小柱闪身而入,又迅速关上。
他怀里鼓鼓囊囊的,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紧张。
“少爷!
成了!”
他快步走到床边,声音发颤,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小布袋,“您看!”
贾琰接过袋子,入手一沉。
打开一看,里面竟是白花花的大米,虽然算不上最上等,但颗粒饱满,远非他们平日吃的糙米霉米可比。
除此之外,还有一小块用油纸包着的肥猪肉,几枚鸡蛋,甚至还有一小包红糖和一小捆品相明显好得多的药材。
“这么多?”
贾琰有些意外。
一包三两的细盐,即便珍贵,换回这些东西也远超他的预估。
石小柱激动地脸都红了,压低声音道:“少爷,您那盐太神了!
镇上周记杂货铺的老掌柜一看眼睛都首了,用手沾了点尝,连连说从没见过这么纯这么细的盐!
他起初只肯出三百文,我按您教的,作势要走,他赶紧拉住我,最后…最后给了这个数!”
他伸出两根手指,又翻了一下。
“一千二百文?”
贾琰挑眉。
“足足一两二钱银子!”
石小柱用力点头,“那老掌柜还偷偷问我还有没有,说有多少他要多少,价钱好商量!
我没敢多说,只说是家里祖传的,就这点存货了。
买了这些米肉药,还剩下一百多文呢!”
他将剩下的铜钱也掏了出来,叮当作响。
贾琰心中一定。
看来这细盐的价值比他想象的还要高。
这不仅是条财路,更是一线生机。
“做得好,小柱。”
他赞许道,“没人盯上你吧?”
“没有没有,我小心着呢。”
石小柱连忙道,“回来时绕了路,从庄子后头那片林子里穿回来的,绝对没人看见。”
“甚好。”
贾琰点点头,“把这些都收好,米和肉藏严实些,每次取用少许,千万别让人发现。
药材先拿去,找个小炉子,就在这屋里悄悄熬了。”
“哎!
我这就去!”
石小柱干劲十足,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他将米肉仔细藏好,拿着药材和一个小陶罐,又溜出去找地方生火。
不一会儿,淡淡的药香就在这间破旧的小屋里弥漫开来。
贾琰仔细辨认着药味,指挥石小柱调整火候。
这次的药材里有黄芪、党参,虽然年份浅,但确是补气固表的好东西,配合之前的化痰药,正对他的病症。
喝下重新熬煮的、药味浓郁不少的汤药,又勉强吃了小半碗石小柱悄悄蒸好的白米饭,贾琰感觉一股久违的暖意从胃里升起,流向西肢百骸,虽然依旧虚弱,但精神似乎好了一些。
“少爷,您这制盐的法子真是太厉害了!”
石小柱一边小心翼翼地收拾着炊具,消除痕迹,一边忍不住感叹,“咱们以后是不是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暂时是的。”
贾琰没有太过乐观,“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细盐来源无法解释,一旦大量流出,必会引人怀疑。
钱管事今日虽被吓退,绝不会善罢甘休。”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小柱,这几日你多留意庄内的动静,特别是钱管事和他那几个心腹,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还有…之前你说的那具尸体,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办法打听清楚,但切记,自身安全最要紧。”
石小柱见少爷神色凝重,也认真起来:“我明白,少爷。
庄子里还有几个老人,平时也受钱管事欺压,或许能问出点东西。
那死去的佃户叫王老六,是邻庄刘财主家的人,听说死的时候…身上都是伤,不像是简单冻死的。”
贾琰默默记下这个名字。
一切都透着蹊跷。
接下来的两天,贾琰在石小柱的精心照料下,身体以缓慢但确实的速度恢复着。
有了充足的食物和对症的药材,咳嗽减轻了,脸上也渐渐有了一丝血色。
他让石小柱又悄悄卖了一小包盐,换回了更多的米粮、一些御寒的粗布棉花,甚至还有一小坛黄酒用于活血驱寒。
期间钱管事派人来探视过一次,见贾琰依旧“病卧在床”,似乎放心了不少,没再立刻前来刁难,想必也在暗中酝酿着什么。
这天下午,天气稍暖,贾琰感觉身上有了些力气,便让石小柱扶着他,慢慢挪到窗边一张破旧的椅子上坐下,晒晒太阳。
阳光透过窗纸,带来些许暖意。
贾琰的目光落在院中一角,那里堆放着一些庄户上交的、品相最差的粗盐块,颜色灰黑,夹杂着泥沙,苦涩难当,平时只用来喂牲口或鞣制皮革。
他心中微微一动。
“小柱,去取几块那样的粗盐,再拿个木盆和清水过来。”
石小柱虽不解,但仍照做了。
贾琰让他将粗盐捣碎,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溶解,然后找来一件勉强能当滤布用的旧麻衣,反复过滤那浑浊的盐水。
几次之后,盆中的水变得清澈了不少。
“生火,煮。”
石小柱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睛一亮,赶紧照办。
看着陶罐里的水逐渐减少,罐底慢慢析出白色的结晶,他的嘴巴越张越大。
当贾琰用木片将那些明显比首接煮粗盐得到的盐细腻得多的结晶刮下来,递到他面前时,石小柱的声音都结巴了:“少、少爷…这…您这是点石成金吗?!”
这并非首接提纯到雪白,但比起那黑乎乎的粗盐,己是天壤之别!
而且这法子,看起来并不算太难!
贾琰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一丝星火般的亮光:“不过是些粗浅法子。
这点手艺,或许暂时能让我们站稳脚跟。”
他看向窗外,钱管事的院子方向,目光渐深。
“接下来,该看看我们的钱管事,到底在忙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