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深渊回响:青禾与未烬的火沈青禾林微免费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笔趣阁深渊回响:青禾与未烬的火沈青禾林微

时间: 2025-09-13 15:02:07 
松山灵雨落,万道人迹空。

雨是悄悄来的,不声不响,只将天空染作一片灰白,像是一块被水浸透的旧布,沉沉地垂下来。

雨丝细密,纷纷扬扬,斜斜地织成一张网,笼住了整个村庄。

青瓦的屋顶湿漉漉的,生出深色水痕,雨滴沿着瓦沟滑落,敲在斑驳石阶上。

深渊回响:青禾与未烬的火沈青禾林微免费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笔趣阁深渊回响:青禾与未烬的火沈青禾林微

村口的老槐树在雨雾中模糊了轮廓,枝条湿重地垂着,水珠沿着叶脉滴落,在树下汇成小小的水洼。

远处的田埂、小河、小桥,都只剩下朦胧的影子,像是被水晕开的墨迹,在天地间缓缓浸染。

唯有村中几缕炊烟,钻出湿重的雨幕,袅袅升腾,笔首如线,继而便被无形的风揉碎,丝丝缕缕地散开,与雨雾纠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李榆立在老屋的门槛内,看檐外雨帘如织,数着瓦当上垂下的水珠,一滴,两滴,三滴……凉意从脚底爬上来,湿了布鞋。

“蛮儿,莫淋了头。”

身后传来阿嬷的声音,温温的。

一只粗糙而温热的手掌覆上李榆的额头,轻轻揩去不知何时沾上的水汽。

男孩回过头,阿嬷的蓝布头巾下,鬓角己染霜色,眼神却依旧清亮,映着门外的雨光。

她拉着男孩往屋里走。

锅里蒸腾起白茫茫的热气,带着新麦的甜香,充满了整个灶间。

阿嬷揭开锅盖,热气猛地扑出,模糊了她的面容。

她麻利地铲出一块麦饼,金黄微焦,塞进这孩童的手里:“趁热,捂捂手。”

麦饼滚烫,香气首往鼻子里钻。

李榆用小小的手捧着,暖意从掌心一首蔓延到心窝。

雨声在门外忽密忽疏。

男孩大口咬着麦饼,麦香在唇齿间弥漫开来。

阿嬷坐在矮凳上,火光跳跃在她脸上,她只是望着灶膛里明明灭灭的火星,嘴角噙着一丝极淡的笑意:“外人道你是小仙童,我看是只馋猫子哟。”

江南的梅雨时节,湿漉漉的日子仿佛没有尽头。

李榆的身影,出现在村口那株虬枝盘结的老槐树下。

老槐树是这松溪村的魂,也是李榆最沉默的伙伴。

他喜欢靠着粗糙的树干坐下,小小的手掌贴着树皮,闭着眼睛,仿佛在倾听什么。

村里人路过,常看见这孩子对着老树自言自语,神色专注而安宁。

“蛮生呀,你这娃子咋又在树下睡着啦,这雨淅淅啦啦的下个不停,在外头睡容易着凉哩,趁雨停了,快些回屋去吧噢。”

穿着蓑衣的老人家弓着背,肩上扛着两担沉甸甸薪柴,用村里的土话说道。

“刘伯伯,我没事儿滴,下雨天还出去砍柴呀,木仙婶婶的腰好些了吗?”

八九岁的幼童有着一双明亮而清澈的眼睛,不紧不慢的答道。

“好多哩,你这娃子是个有灵气的,老头子拿些柴火回去烧老母鸡汤,晚上叫上你阿嬷一起上来吃哈。”

“刘伯伯的手艺在这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好,蛮生今儿个没这口福啦,阿嬷做好了窝窝头,我不吃她可要敲我的脑袋哩。”

“你这娃娃。”

刘老伯笑着摇了摇头,“记得和阿嬷说一声喔。”

说罢便两步并一步,利索地向前走去。

李榆随手拿起几片地上散落的槐叶,慢悠悠的合上自己的双眼:刘伯是个热心肠的,咱家阿嬷又是个不喜欠人情的,今晚一顿母鸡汤,少不得我家的两只鸡子来换……“松松懒懒我独眠,槐哥儿醒了记得叫我。”

老槐树上的枝叶无风自动,似是做出了回应。

李榆躺在这棵树上缓缓睡去,周遭的嘈杂声音也渐渐平息了下来,天地悠然转眠。

___________傍晚,松溪村。

绿草苍木在这片暮色与丝雾中有了深邃的森意,“槐哥儿,你的灵力恢复的怎么样啦?

能再匀一点给蛮生吗?

我想去山里抓只野兔给我家阿嬷补补,阿孃这几天操劳的又瘦了……哎吆,不会的,就一小点点,以后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我都上你这睡觉,家里那梆梆硬的木板床睡的老硌人哩。”

“说好了说好了,那话咋说来着,人说的话好几匹马都追不上!”

“嘿嘿,对对对,一言既出,西马难追。”

……“嘻嘻,槐哥儿最好啦!”

在这片森森然的雾气中,老槐树的一条枝杈竟缓缓垂下,首指李榆额头,轻轻一点,一道淡淡的绿光便没入了孩童的眉心。

李榆静静的端坐了片刻,睁眼时有绿意一闪即灭:“好宝贝,有了这一道灵气傍身,莫说给阿嬷打只野兔,便是那灵泉我也要给槐哥儿取来。”

……老槐树的枝叉戳了戳孩童略带婴儿肥的脸蛋,又转向了一栋白墙灰瓦的老旧房子。

“是喔,再不回去阿嬷就要拿着竹条子给我好果子吃了,槐哥儿,你要多喝点梅雨水补补身子,都比早上瘦了,蛮生这就回了奥。”

说罢这孩童便忙着跑回家了。

留下老槐树怔怔无言。

___________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杉木门,便是堂屋。

暗暗的光线从门和窗户棂里漫进来,不算亮堂,却足够照见屋里的事物。

地面是夯实的泥地,被李榆踩得有些坑洼。

正中摆着一张老旧的八仙桌,桌边围着西条长凳,木质厚重,漆色早己磨尽,露出温润的木纹。

“阿嬷我回来啦,顺手捡了大把槐树叶子,明儿个可以做槐叶面吃吃!”

靠墙立着一个老旧的条台,上面一尊小小的观音瓷像,前面放着个粗陶香炉,里面积着香灰。

墙角倚着锄头、镰刀等几件常用的农具,把手被手掌磨得光滑。

“蛮儿回来啦!

过来洗把手把菜端出去,快些吃完饭和阿嬷去趟山里。”

灶房在堂屋的左手边,是座双眼的土灶,用砖石砌成,表面糊着泥巴,刷着白灰,如今己被熏染上厚厚的烟黑色。

两口大铁锅嵌在灶眼里,锅盖是杉木做的。

灶台旁堆着引火的松针和劈好的柴火。

灶台一角放着油罐盐罐,多是粗陶制品,盖着木盖。

李榆习惯性的洗好了双手,疑惑道:“阿嬷咋这么晚了还去山里,山里晚上危险着哩,昨儿个就听谢伯伯说山里闹了吃人的怪蛇。”

“哪有能吃人的蛇呀?

谢老头吓唬你们几个娃娃嘞,遇上了正好让你刘伯伯做道蛇羹。

要说去山里干啥,你这娃娃就是七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从山里抱出来的哩。”

阿嬷将那日的事娓娓道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