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说破产是考验(傅景深周铭)热门小说_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渣男说破产是考验(傅景深周铭)
时间: 2025-09-13 14:39:53
此时的莱特币价格还在3美元附近徘徊,像个没人注意的老实人。
但他记得,就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莱特币会开始默默走强,年底甚至能冲到4美元以上。
波动虽然不如ETH剧烈,但趋势明确。
更重要的是,他记得一个关键节点:大约就在这几天,莱特币网络会进行一次重要的“减半”事件。
“不吃鱼头鱼尾,只吃鱼身。”
林风定了策略。
他不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只做确定性最高的那段趋势。
他动用了一半仓位,约4500 USDT,在LTC价格3.1美元时,开了10倍杠杆的多单。
这个杠杆倍数相对保守,目的是在抓住趋势的同时,能扛住更大的波动,避免被轻易洗下车。
剩下的资金,他暂时保持USDT状态,等待其他机会。
开仓后,莱特币的价格并没有立刻起飞,反而继续在3美元到3.2美元之间来回震荡,磨蹭了快一个星期。
期间,他也没闲着。
除了偶尔看下盘,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几个主流的加密货币论坛和早期的电报群里。
这些地方,是未来财富密码的聚集地,也是无数坑爹骗局的发源地。
他需要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人设”。
在一个比较活跃的论坛里,他注册了一个新ID:“CryptoSailor”(加密水手)。
他没有像其他新人一样疯狂灌水或者无脑喊单,而是偶尔在一些行情分析帖下面,发表一些极其简短但一针见血的评论。
比如有人问:“BTC这次回调会到哪里?”
CryptoSailor:“580-590支撑很强,跌破概率小,看多。”
结果第二天,比特币最低打到588.5美元后迅速拉回。
又有人狂吹某个听都没听过的山寨币要百倍。
CryptoSailor回复:“代码没更新,团队匿名,推特粉丝全是机器人,你接盘?”
几句话,冷静、首接,甚至有点毒舌,但往往能切中要害。
渐渐地,开始有人注意到这个说话风格硬核的新人。
有人骂他装逼,但也有人私下给他发消息,请教问题。
林风基本不回私信。
神秘感是必要的。
首到有一天,一个ID叫“CryptoGeek”(加密极客)的人,在他一个关于以太坊技术升级的评论下,回复了一大段非常专业的技术分析,最后@了他一下:“Sailor兄,你觉得这个升级对吞吐量的实际提升能有多少?”
林风看了看这个Geek的历史发言,全是硬核的技术讨论,代码、共识机制、密码学,看起来像个真正的开发者,不是嘴炮党。
他想了想,言简意赅地回复了三个字母:“TPS x3”。
这个预估远超当时市场的普遍预期。
对方立刻回复了一个惊讶的表情,然后追问道:“依据?”
林风没再回复。
他知道,鱼儿上钩了。
这个Geek,是他物色的第一个潜在目标——一个可能的技术伙伴。
就在他和网上“网友”互动时,莱特币的行情终于启动了!
或许是减半(升级)效应开始显现,买盘逐渐增多,价格突破了持续数周的盘整区间,开始稳步上行。
3.5美元…3.8美元…4美元!
论坛里关于LTC的讨论开始增多,之前骂他装逼的人不见了。
林风在价格突破4.2美元后,开始分批平仓。
最终平均出货价格在4.3美元左右。
这一波操作,10倍杠杆,吃了超过35%的涨幅,账户里的4500 USDT变成了约21000 USDT!
加上之前预留的资金,他交易所的总资金突破了30000 USDT大关,折合人民币超过十九万五千元!
而这一切,距离他重生醒来,还不到一个月。
平仓后,他立刻给家里又转了五千块钱。
这次老妈电话打过来,声音都带着慌了:“小风!
你怎么又打这么多钱回来?
你到底在外面做什么?
可千万别干什么违法的事啊!”
林风笑着安慰:“妈,您放心,正经工作赚的。
我最近跟人合伙搞了个小工作室,做点网络技术项目,赚了点钱。
合法合规,您就安心花。”
好不容易安抚好母亲,他刚放下手机,新的一条私信弹了出来。
是那个“CryptoGeek”。
“Sailor大神,冒昧打扰。
我对你之前的判断非常佩服。
我和一个小团队正在开发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项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
或者,方便加个电报聊聊吗?”
林风看着这条消息,嘴角微微上扬。
鱼,自己游过来了。
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个小交易所己经快无法满足他的资金体量和操作需求了。
是时候,接触更大、更专业的世界了。
他回复了Geek一个字:“TG ID发我。”
然后,他打开浏览器,输入了一个未来几年会如雷贯耳的名字——Binance(币安)。
当然,此时它还未诞生。
但他知道,通往真正广阔天地的大门,即将打开。
而第一步,是先去注册一个未来巨头的早期账户,或者,找到它的前身。
但他记得,就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莱特币会开始默默走强,年底甚至能冲到4美元以上。
波动虽然不如ETH剧烈,但趋势明确。
更重要的是,他记得一个关键节点:大约就在这几天,莱特币网络会进行一次重要的“减半”事件。
“不吃鱼头鱼尾,只吃鱼身。”
林风定了策略。
他不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只做确定性最高的那段趋势。
他动用了一半仓位,约4500 USDT,在LTC价格3.1美元时,开了10倍杠杆的多单。
这个杠杆倍数相对保守,目的是在抓住趋势的同时,能扛住更大的波动,避免被轻易洗下车。
剩下的资金,他暂时保持USDT状态,等待其他机会。
开仓后,莱特币的价格并没有立刻起飞,反而继续在3美元到3.2美元之间来回震荡,磨蹭了快一个星期。
期间,他也没闲着。
除了偶尔看下盘,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几个主流的加密货币论坛和早期的电报群里。
这些地方,是未来财富密码的聚集地,也是无数坑爹骗局的发源地。
他需要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人设”。
在一个比较活跃的论坛里,他注册了一个新ID:“CryptoSailor”(加密水手)。
他没有像其他新人一样疯狂灌水或者无脑喊单,而是偶尔在一些行情分析帖下面,发表一些极其简短但一针见血的评论。
比如有人问:“BTC这次回调会到哪里?”
CryptoSailor:“580-590支撑很强,跌破概率小,看多。”
结果第二天,比特币最低打到588.5美元后迅速拉回。
又有人狂吹某个听都没听过的山寨币要百倍。
CryptoSailor回复:“代码没更新,团队匿名,推特粉丝全是机器人,你接盘?”
几句话,冷静、首接,甚至有点毒舌,但往往能切中要害。
渐渐地,开始有人注意到这个说话风格硬核的新人。
有人骂他装逼,但也有人私下给他发消息,请教问题。
林风基本不回私信。
神秘感是必要的。
首到有一天,一个ID叫“CryptoGeek”(加密极客)的人,在他一个关于以太坊技术升级的评论下,回复了一大段非常专业的技术分析,最后@了他一下:“Sailor兄,你觉得这个升级对吞吐量的实际提升能有多少?”
林风看了看这个Geek的历史发言,全是硬核的技术讨论,代码、共识机制、密码学,看起来像个真正的开发者,不是嘴炮党。
他想了想,言简意赅地回复了三个字母:“TPS x3”。
这个预估远超当时市场的普遍预期。
对方立刻回复了一个惊讶的表情,然后追问道:“依据?”
林风没再回复。
他知道,鱼儿上钩了。
这个Geek,是他物色的第一个潜在目标——一个可能的技术伙伴。
就在他和网上“网友”互动时,莱特币的行情终于启动了!
或许是减半(升级)效应开始显现,买盘逐渐增多,价格突破了持续数周的盘整区间,开始稳步上行。
3.5美元…3.8美元…4美元!
论坛里关于LTC的讨论开始增多,之前骂他装逼的人不见了。
林风在价格突破4.2美元后,开始分批平仓。
最终平均出货价格在4.3美元左右。
这一波操作,10倍杠杆,吃了超过35%的涨幅,账户里的4500 USDT变成了约21000 USDT!
加上之前预留的资金,他交易所的总资金突破了30000 USDT大关,折合人民币超过十九万五千元!
而这一切,距离他重生醒来,还不到一个月。
平仓后,他立刻给家里又转了五千块钱。
这次老妈电话打过来,声音都带着慌了:“小风!
你怎么又打这么多钱回来?
你到底在外面做什么?
可千万别干什么违法的事啊!”
林风笑着安慰:“妈,您放心,正经工作赚的。
我最近跟人合伙搞了个小工作室,做点网络技术项目,赚了点钱。
合法合规,您就安心花。”
好不容易安抚好母亲,他刚放下手机,新的一条私信弹了出来。
是那个“CryptoGeek”。
“Sailor大神,冒昧打扰。
我对你之前的判断非常佩服。
我和一个小团队正在开发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项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
或者,方便加个电报聊聊吗?”
林风看着这条消息,嘴角微微上扬。
鱼,自己游过来了。
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个小交易所己经快无法满足他的资金体量和操作需求了。
是时候,接触更大、更专业的世界了。
他回复了Geek一个字:“TG ID发我。”
然后,他打开浏览器,输入了一个未来几年会如雷贯耳的名字——Binance(币安)。
当然,此时它还未诞生。
但他知道,通往真正广阔天地的大门,即将打开。
而第一步,是先去注册一个未来巨头的早期账户,或者,找到它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