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诗词通千古:沁园春雪震动万朝!曹操杜甫全文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大全诗词通千古:沁园春雪震动万朝!曹操杜甫

时间: 2025-09-13 14:42:57 
第西章 改良工具减民劳林墨听王匠说完,心中愈发清醒——在秦朝做工程,既要懂技术,更要懂人心、守规矩。

他谢过王匠的提醒,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工具来到城垣工地,打算先从改良工具入手,既能提高效率,也能让徭役们少受些苦。

之前他发现,徭役们用的夯锤都是实心 wooden 打造,重约三十斤,每次举起都要费极大的力气,一天下来,不少人的肩膀和手臂都磨出了血泡。

林墨围着夯锤转了两圈,又找来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蹲在地上画起了图纸:“咱们把夯锤改成空心的怎么样?

诗词通千古:沁园春雪震动万朝!曹操杜甫全文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大全诗词通千古:沁园春雪震动万朝!曹操杜甫

在木芯外裹一层铁皮,中间留空,这样重量能减到二十斤,力气小些的人也能举得动,而且铁皮耐磨,使用寿命还能延长。”

老工匠们凑过来看图纸,皱着眉头琢磨:“空心的?

会不会不结实?

一锤子下去要是裂了,反而耽误事。”

“放心,”林墨拿起一根木芯,“咱们在空心部分加三根横木支撑,再用铁钉钉牢,保证比实心的还耐用。

而且重量轻了,大家举得快,夯土的频率能提高,说不定一天下来,进度比之前还快。”

工匠们将信将疑,林墨便让他们先做一个试试。

半天功夫,第一个改良夯锤就做好了。

徭役们轮流试了试,果然比之前轻了不少,举起来毫不费力,夯在土上的力道却没减多少。

一个叫陈三的徭役,之前因为力气小,总是落在别人后面,这次用了新夯锤,不到半个时辰就夯完了自己负责的区域,兴奋地对林墨说:“林工师,这锤子太好了!

我肩膀终于不疼了!”

消息很快传开,其他区域的徭役和工匠都来打听新夯锤的事。

林墨干脆让工匠们批量制作,两天时间,工地上的夯锤全换成了改良款。

监工李信来巡查时,看到徭役们干活的劲头比之前足了不少,进度也明显加快,忍不住对林墨赞道:“你这法子真管用,之前一天最多夯两尺土,现在能夯两尺五,而且没人再抱怨累得动不了了。”

林墨笑了笑,又指着远处的运土车:“李大人,您看那运土车,车轮是实心木轮,在土路上走起来又沉又颠,拉车的徭役得用尽全力。

咱们要是给车轮加上辐条,再在轮缘裹一层铁皮,走起来会轻快很多,还能减少车轮的磨损。”

李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拉车的徭役们弯腰弓背,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车轱辘在地上压出深深的辙印。

他立刻点头:“好!

你赶紧画图纸,我让人去准备材料,越快改好越好。”

改良运土车比夯锤复杂些,林墨亲自盯着工匠们制作,教他们计算辐条的角度和间距,确保车轮既轻便又稳固。

三天后,第一辆改良运土车推到了工地上,徭役们试着拉了拉,惊喜地发现,同样的重量,现在拉起来至少省了三成力气,而且车轮转动顺畅,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颠得人骨头疼。

“林工师是咱们的救命恩人啊!”

徭役们私下里议论着,看向林墨的眼神充满了感激。

之前大家对这个“空降”的工师还有些敬畏,现在却都把他当成了能替大家着想的自己人。

林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却没有太多喜悦。

他知道,这些改良只是杯水车薪,秦朝徭役的根本问题在于“重赋苛役”,只要始皇帝还在征调大量人力修建骊山陵、阿房宫,还在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百姓就永远喘不过气来。

但他现在人微言轻,只能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累功绩和人心,等待改变的机会。

这天晚上,林墨正在住处整理工程记录,王匠突然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压低声音说:“林工师,这是我攒的一点粟米和肉干,你拿着。

最近你帮大家改良工具,让兄弟们少受了不少罪,大家都记着你的好。

但你也要小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最近己经有人在将作少府里说你的闲话了。”

林墨接过布包,心中一暖,连忙道谢:“多谢王匠叔,我会小心的。”

王匠叹了口气:“那些人是嫉妒你年纪轻轻就受令丞大人器重,怕你抢了他们的位置。

你以后行事别太张扬,尤其是在其他工师面前,多让着点,别让人家抓住把柄。”

林墨点了点头,将王匠的话记在心里。

他知道,在这个等级森严、人心复杂的秦朝,光有能力还不够,还得学会藏拙和变通,不然迟早会栽跟头。

送走王匠后,林墨坐在案几前,看着窗外的月光,思绪飘向了远方。

他想起了现代的父母和朋友,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回去。

但他很快又摇了摇头,现在想这些都没用,当务之急是在秦朝好好活下去,或许,他真的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为这个即将崩塌的帝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第五章 城垣验收获赏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在林墨的指导下,咸阳北城垣的加固工程进展顺利,不仅质量远超预期,工期还比原定计划提前了十天。

将作少府令丞赵亥得知消息后,亲自带着属下来工地验收。

赵亥沿着城垣走了一圈,不时停下来用脚跺了跺夯土,又让工匠用铁钎测试硬度,脸上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走到一处拐角时,他看到几个徭役正在用改良后的运土车搬运石料,动作轻快,便问道:“这车子是怎么回事?

怎么比之前轻快了这么多?”

林墨连忙上前解释:“回大人,这是小子改良的运土车,加了辐条和铁皮轮缘,既能省力,又耐用。

还有那边的夯锤,也是改成了空心的,徭役们用着更顺手,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赵亥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改良后的夯锤和运土车都比之前的精巧实用,忍不住点了点头:“你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还能为徭役们着想,改良工具减轻他们的负担,这份心思很难得。”

旁边的李信连忙补充道:“令丞大人,自从林工师来了之后,工地上的徭役们干活的劲头比之前足多了,也没人再抱怨苦累,甚至还有人主动加班加点,就为了能早点完成工程,回家种地。”

赵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民心向背,关乎国本。

你能让徭役们心甘情愿地干活,这比单纯完成工程更重要。”

他转过身,看着林墨,语气郑重地说:“此次城垣加固工程,你立了大功。

我会向廷尉大人禀报你的功绩,为你申请晋升,你可愿意继续留在将作少府,负责接下来的工程?”

林墨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行礼:“谢大人提拔!

小子愿意为大人效力,为大秦效力!”

赵亥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叮嘱道:“接下来,将作少府要负责修建一处新的粮仓,用来储存关中的粮食,以备军需。

这处粮仓至关重要,不仅要坚固耐用,还要防潮防虫,你可有信心负责此事?”

林墨毫不犹豫地答应:“小子有信心!

请大人放心,小子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赵亥笑了笑:“好!

我相信你。

你先回去准备一下,三天后到将作少府来领旨,届时我会给你调派工匠和徭役,还有详细的工程图纸。”

林墨谢过赵亥后,目送他离开,心中激动不己。

负责修建粮仓,这不仅是晋升的机会,更是他接触秦朝粮食储备体系的好机会。

粮食是国家的根本,尤其是在这个战乱频繁、天灾不断的时代,若是能修建出更先进的粮仓,减少粮食损耗,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秦朝的粮食危机。

回到住处后,林墨立刻开始查阅自己记忆中关于古代粮仓的资料。

他记得,秦朝的粮仓大多采用高台建筑,底部用砖石铺垫,防止潮湿,但防虫措施还不够完善,而且通风效果也有待提高。

他打算在传统粮仓的基础上,加入现代仓储的理念,比如在粮仓底部设置通风孔,在仓壁夹层中放入防虫的草药,还可以在粮仓顶部设计倾斜的屋顶,防止雨水渗漏。

为了确保方案可行,林墨第二天一早就去找王匠商量。

王匠听了他的想法后,连连点头:“你这想法好啊!

之前的粮仓,一到雨季就容易受潮,粮食发霉,而且经常有老鼠和虫子,损耗很大。

要是能解决这些问题,绝对是大功一件。”

林墨又问道:“王匠叔,您觉得在粮仓底部设置通风孔,会不会影响粮仓的坚固性?

还有那些防虫的草药,咱们大秦哪些地方有出产?”

王匠想了想,回答道:“通风孔可以用砖石砌成拱形,既能通风,又不影响坚固性。

至于防虫的草药,我知道关中一带的山区有一种叫‘艾蒿’的植物,晒干后放在粮仓里,能驱避虫子。

还有‘花椒’,也有防虫的效果,不过花椒比较珍贵,可能不太容易大量获取。”

林墨点了点头:“艾蒿就好,容易获取,成本也低。

咱们可以在粮仓的夹层里铺满晒干的艾蒿,再在粮食里混放一些,双重保险。”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比如粮仓的容量、结构设计等,首到天色渐暗,林墨才送王匠离开。

三天后,林墨准时来到将作少府,赵亥己经在厅堂里等着他了。

除了赵亥,还有一位身穿紫色朝服的官员,神色威严,赵亥介绍道:“林墨,这位是廷尉府的张御史,此次粮仓修建工程,由张御史负责监督。”

林墨连忙躬身行礼:“见过张御史!”

张御史点了点头,目光锐利地打量着林墨,沉声道:“林工师,此次粮仓修建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陛下最近正为军需粮食之事发愁,若是你能如期完成,且粮仓质量过硬,陛下必有重赏;若是出了差错,你我都担待不起。”

林墨语气坚定地说:“请张御史放心,小子定当竭尽全力,绝不辜负陛下和大人的信任!”

张御史满意地点了点头,赵亥随即拿出工程图纸和调令,交给林墨:“这是粮仓的选址和初步图纸,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给你调派了五百名工匠和两千名徭役,还有充足的材料,你尽快开工,争取在三个月内完成。”

林墨接过图纸和调令,心中充满了干劲。

他知道,这是他在秦朝立足的关键一步,也是他为这个帝国做贡献的开始。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粮仓建好,用自己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闯出一片天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