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山的灯守灯阿秀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_《青岚山的灯》精彩小说
第一章 山雾里的唤声光绪年间,胶东半岛有座青岚山,山不算高,却终年被白雾缠着,像蒙着层洗旧了的蓝布。山脚下住着百十来户人家,都姓林,据说是洪武年间从山西迁来的,守着山过了六百年。村里最老的是林老汉,大伙儿都叫他五爷。五爷的屋在村东头,挨着片老槐树林,屋檐下挂着串风干的山枣,红得发黑。这天后晌,五爷正坐在门槛上编竹筐,忽听见山上传来“呜呜”的声儿,像谁家的孩子哭,又像风刮过空瓮。“爷,你听啥呢?”孙子小石头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攥着块啃剩的玉米饼。
这孩子才七岁,眉眼随他早逝的娘,眼睛亮得像山涧里的水。五爷放下竹篾,耳朵往山上侧了侧:“山在唤人呢。”小石头仰着脖子望山,白雾像棉花糖似的堆在半山腰,啥也看不见:“唤谁呀?二柱子叔前天不是刚上山采了药?”“不一样。
”五爷摸了摸孙子的头,指腹上全是竹篾划的茧子,“这是老山在唤守灯人。
”守灯人是青岚山的老规矩。自打林家人在这儿落脚,就有个说法:山顶的望海石上,得常年亮着盏灯。灯灭了,山里的“东西”就会下山,搅得鸡犬不宁。先前是五爷的爹守灯,后来是五爷,如今五爷腿脚不利索了,这担子该传给下一辈。
可村里的年轻人早不想守这破规矩了。二柱子上个月就说:“都啥年月了,还信这些?
城里的洋灯都亮得跟太阳似的,谁还管山顶那盏破油灯?”五爷没接话,只是从怀里摸出个油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块巴掌大的玉佩,青幽幽的,上面刻着个“守”字。这是守灯人的信物,传了十几代。“石头,明儿跟爷上山。
”五爷把玉佩揣回怀里,竹筐上的篾条忽然“啪”地断了一根。小石头抿着嘴点头。
他知道爷的脾气,像山上的老石头,说一不二。第二天鸡刚叫头遍,五爷就拄着枣木拐杖,带着小石头往山上爬。山路陡,全是碎石子,五爷走几步就得歇会儿,咳嗽声在雾里撞来撞去。小石头扶着他,裤脚很快被露水打湿,凉飕飕地贴在腿上。“爷,你看!”小石头忽然指着路边。只见一簇簇蓝色的小花从石缝里钻出来,花瓣上挂着露珠,在雾里闪着光。这是“山蓝”,只有青岚山才有,据说见了山蓝的人,能被山灵护着。
五爷蹲下来,用粗糙的手碰了碰花瓣:“老山待见你呢。”爬到半山腰的平台时,雾忽然淡了些,能看见远处的海面,像块碎银子。平台上有座破庙,供着尊石头像,脸被风雨蚀得模糊,只看出是个背着重物的汉子。五爷从怀里摸出块干粮,掰了半块放在石像前:“山神爷,给您添点香火。”小石头指着石像底座的字:“爷,这写的啥?”五爷眯着眼瞅了半天:“像是‘林’字……许是咱老祖宗。”再往上走,雾又浓了,连脚底下的路都看不清。五爷忽然停住,从怀里掏出个火折子,吹亮了。
火光在雾里抖了抖,照见前面立着个黑影,高得快顶着树了。“谁?”五爷的声音有点发颤。
黑影没动,倒有阵风吹过,带着股松脂的香味。小石头忽然指着黑影脚下:“爷,那有灯!
”五爷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只见黑影脚边有盏油灯,灯芯结着朵灯花,明明灭灭的。
这就是望海石上的灯?怎么跑这儿来了?正纳闷,黑影忽然动了,缓缓转过身。
小石头吓得往五爷身后躲,却见那黑影原来是棵老松树,树干上缠着圈藤蔓,藤蔓开着白色的花,花瓣像小灯盏,正随着风晃。“是灯藤。”五爷松了口气,“老辈说,灯藤是山灵变的,能引着守灯人找着路。”说着,灯藤忽然往山上飘了飘,像是在带路。
五爷拄着拐杖跟上,小石头紧紧攥着他的衣角。走了没多远,雾“唰”地散了,眼前出现块丈高的石头,方方正正的,顶上平得能摆张桌子——这就是望海石。
石顶上果然有盏灯,黄铜做的灯座,擦得锃亮,灯油是清亮的琥珀色,烧了这么多年,油好像从没少过。五爷走上前,用灯花剪挑了挑灯芯,火苗“呼”地蹿高了些,照得石头上的刻痕清清楚楚。“爷,这是啥字?”小石头指着刻痕问。“是咱林家的族谱。
”五爷摸着刻痕,“从第一代守灯人开始,每个守灯人的名字都在这儿。你看,这是你太爷爷,这是我……”小石头凑近了看,刻痕里积着土,用手一抠,露出个“林”字,旁边还有个小小的“石”字。“这是……我?”小石头瞪圆了眼。五爷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那枚玉佩,塞进他手里:“从今天起,你就是新的守灯人了。”小石头握着玉佩,冰凉的玉贴着掌心,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他看着石顶上的灯,火苗在风里轻轻摇,像在跟他打招呼。第二章 断了的灯芯守灯人的日子,说忙也忙,说闲也闲。每天天不亮,小石头就得背着装灯油的葫芦上山,把灯芯挑亮,再擦干净灯座上的灰。太阳落山前,还得再去一趟,添点油。村里人见了,有的夸他懂事,有的却撇嘴。
二柱子见了他就打趣:“小石头,山上有狐狸精不?给叔抓一只来?”小石头不理他,只顾着往山上走。他知道,这灯不能灭。有天他问五爷:“爷,灯灭了到底会咋样?
”五爷正在补渔网,闻言顿了顿:“光绪三年那年灭过一回。”小石头凑过去听。
“那年大旱,地里的庄稼全枯了,井也见底了。村里的年轻人急了,说这灯耗着油,不如灭了省点。就有个愣头青,夜里偷偷上山,把灯吹了。”五爷的声音沉了沉,“第二天一早,山上的雾全变成黑的了,像墨汁似的往下淌。接着就起了山火,烧了三天三夜,把半座山的树都烧光了。更邪乎的是,海里还起了浪,把咱村的渔船全打翻了。”“后来呢?”小石头攥紧了拳头。“后来你太爷爷带着村里人,跪在山脚下求了三天三夜,雾才慢慢变白。太爷爷爬到望海石上,重新点了灯,火才灭,浪也退了。可那愣头青,再也没回来,有人说他被山灵拉去填了山缝。”小石头没再问,只是每天上山的次数更勤了。他发现,那盏灯很通人性。天要下雨时,灯芯会结层白霜;山里来客人了,火苗会跳得欢;有回他摔了跤,膝盖流了血,爬到石上时,灯油忽然“咕嘟”冒了个泡,像在心疼他。转眼过了五年,小石头长成了半大的小伙子,眉眼长开了,肩膀也宽了。五爷的身子却一天不如一天,常常坐在门槛上,望着山发呆。
这年秋天,来了伙陌生人。领头的是个穿绸子衫的男人,留着八字胡,说话带着京腔,说要在青岚山开矿,挖里面的“宝贝”。“啥宝贝?”村里的老人们聚在晒谷场问。
八字胡掏出个小铁盒,打开,里面是块黑石头,在太阳底下闪着光:“这叫煤,能烧,比柴火顶用十倍!开了矿,保准你们家家都能盖瓦房!”年轻人听了眼都亮了,二柱子第一个叫好:“真的?那敢情好!守那破灯有啥用,能换银子不?”老人们却皱着眉。
五爷拄着拐杖站起来:“青岚山是咱的根,不能挖。”“老东西懂啥?”八字胡撇撇嘴,“这山是国家的,朝廷都准了!”说着,他从包里掏出张纸,上面盖着个红印章。
村里人大多不识字,见了红印章就怵了,没人敢再说话。当天下午,八字胡就带着人往山上闯,说是要测矿脉。小石头正好在望海石上添油,见他们拿着铁钎子往山上扎,急得大喊:“不能挖!这山不能动!”“哪儿来的毛小子?
”一个矿工推了他一把,“滚开!”小石头摔在地上,怀里的油葫芦碎了,琥珀色的灯油洒在石头上,很快渗了进去。他爬起来想再拦,却被矿工们架着拖下了山。
那天晚上,小石头没吃饭,坐在五爷身边掉眼泪。五爷摸着他的头:“别愁,老山有灵性,不会让他们胡来的。”可第二天一早,山上就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凿石声。
小石头跑到望海石上一看,心凉了半截——矿工们在山腰间炸开了个口子,黑色的煤块滚了一地,连那丛山蓝都被踩烂了。更让他心疼的是,那盏灯的火苗变得有气无力,像根快灭的蜡烛。他赶紧添油,可油倒进去,“滋”地一声就没了,灯芯慢慢变黑,卷了起来。
“别灭……别灭啊……”小石头急得用手去拨灯芯,被烫得缩回手,眼泪掉在灯座上。
就在这时,山上传来声巨响,像是地裂了。小石头往山下看,只见矿工们炸开的地方,忽然塌了个大坑,黑褐色的泥水从坑里涌出来,把几个矿工卷了进去。“塌方了!
”山下有人喊。八字胡吓得脸都白了,带着剩下的人连滚带爬地往山下跑,再也没回来。
小石头爬到塌方的地方看,泥水已经退了,露出个黑漆漆的洞口,洞里飘出股腥味儿。
他忽然想起五爷的话,这山底下,许是压着啥东西。回到望海石上,他发现灯芯已经断了。
第三章 海上来的姑娘灯灭了三天,青岚山没出啥乱子,只是雾比往常浓了,太阳出来也照不透。村里人渐渐松了口气,二柱子说:“看吧,我就说那灯没用,灭了不也挺好?”小石头却睡不着觉,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每天还是往山上跑,坐在望海石上,摸着冰冷的灯座发呆。五爷说:“灯灭了,是因为山灵伤了心。
得找个懂山的人,才能重新点亮。”“谁懂山啊?”小石头问。五爷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