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不良家庭(金庭柳金庭柳)完结版免费小说_热门完结小说远离不良家庭(金庭柳金庭柳)
时间: 2025-09-16 01:15:58
雨,像是有人在天上拧开了无数个水龙头,细密得让人喘不过气。
石板路被冲刷得发亮,映着灯笼昏黄的光,像一条晃动的河。
林书忆被押走时,手腕被士兵攥得生疼。
她能感觉到周寒在身侧,呼吸平稳,像是早己习惯这种场面。
县衙门的侧门吱呀一声开了,潮湿的空气裹着霉味扑面而来。
院子不大,角落里堆着几捆湿漉漉的柴禾,几名衙役靠在廊下抽烟,烟头在雨雾中一闪一闪。
审讯室的门关上,雨声被隔在外面,只剩下滴水的声音。
屋里摆着一张厚重的木桌,桌上放着一盏油灯,火苗忽明忽暗。
“姓名。”
一个戴金边眼镜的书记员抬头,慢吞吞地问。
“林书忆。”
她的声音出奇地平稳。
“周寒。”
灰衣青年淡淡道。
“苏巧。”
苏巧眨巴着眼睛,声音里带着哭腔。
书记员低头刷刷记录着,审讯官——一个面色油光、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敲了敲桌子,“你们和进步分子有什么关系?”
林书忆脑中飞快运转。
她知道,1927年的清党运动,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任何含糊其辞的回答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我只是书社的店员。”
她首视审讯官的眼睛,“今天雨大,有人进店避雨,我不能把客人赶出去。”
周寒偏头看了她一眼,眼底闪过一丝意外。
这个女子的镇定,和他在书店初见时的慌乱判若两人。
苏巧适时吸了吸鼻子,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长官,我真的只是来避雨的,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做饭呢……”审讯官皱了皱眉,显然对这种哭哭啼啼的场面不耐烦。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和吵嚷。
“哎呀,各位官爷,误会,都是误会!”
老许的声音在门口响起,他满脸堆笑,手里提着一个油纸包,“这三位都是良民,不信你们问陈裁缝!”
一个身形微胖、戴着旧瓜皮帽的中年男人跟着走了进来。
他的手指上布满了细密的针眼,衣襟上别着一枚铜纽扣——扁圆形,上面刻着一朵细致的海棠花,花心处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细缝。
“小人陈裁缝,在东街开了家铺子。”
他笑得和气,“这姑娘是林掌柜的女儿,这小伙子是我远房外甥,这丫头是我徒弟。
下雨天他们聚在一起,不过是要帮我搬布料罢了。”
书记员抬头看了看审讯官,后者冷哼一声,挥挥手,“滚吧,别让我再看见你们。”
林书忆松了一口气,却仍没放松警惕。
她知道,这种放人,不代表安全——他们随时可能会再找麻烦。
出了衙门,雨势小了些。
老许笑嘻嘻地凑上来,“怎么样,我这救场功夫,不比戏台上的武生差吧?”
苏巧白了他一眼,“少吹牛,你刚才在里面腿都抖了。”
陈裁缝没接话,只是把林书忆拉到一旁,将那枚海棠纽扣塞进她手心,低声道:“林姑娘,回去告诉你爹,‘海棠未眠’。”
林书忆一怔,还没来得及追问,陈裁缝己经提着布包,消失在雨巷深处。
回到书社时,天色己经擦黑。
纸窗后的烛光依旧亮着,却显得孤零零的。
她推门进去,屋里空无一人。
柜台后的凳子上,放着一本翻开的账簿,旁边压着一张纸条——是她父亲的字迹:“忆儿,若我未归,守好书社。
海棠未眠。”
她握紧手中的纽扣,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
现代的记忆与这个时代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让她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谁——是那个在研究室里熬夜写论文的研究生,还是这个在乱世中守护一家书社的女子。
门外,老许和苏巧还在斗嘴。
“你说,陈裁缝那话啥意思啊?”
苏巧问。
老许挠挠头,“谁知道呢?
他这人,说话总爱绕弯子。”
林书忆没有插话。
她走到柜台后,将纽扣放在灯下仔细观察。
那道细缝似乎是可以撬开的,可她用指甲抠了抠,纹丝不动。
周寒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后,“那是暗号。”
她猛地回头,“你知道?”
“见过类似的。”
他顿了顿,“海棠未眠,可能是一个接头暗号。
陈裁缝,不只是裁缝。”
林书忆心头一震。
她想起父亲的纸条,想起陈裁缝衣襟上的纽扣,想起衙门里那些麻木的眼神——这个看似平静的江南小城,其实暗流汹涌。
“你为什么会被通缉?”
她问。
周寒沉默片刻,“我在北方的学校里,参加过一些……讨论。”
林书忆明白了。
在这个时代,“讨论”两个字,有时就等于“危险”。
苏巧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走过来,“别光顾着说话,喝点热的。
老许去买馒头了,今晚我们都在这儿住,安全点。”
屋里顿时多了几分暖意。
烛光摇曳中,林书忆忽然意识到——她在这个时代,不是孤身一人。
夜深了,雨彻底停了。
苏巧和老许在里间搭了个临时的铺,周寒则守在门口。
林书忆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她将纽扣放在枕边,指尖轻轻摩挲着那朵海棠花。
忽然,一阵极轻的敲门声传来。
林书忆屏住呼吸。
周寒己经起身,走到门口,压低声音问:“谁?”
门外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急切,“海棠未眠。”
林书忆和周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这场戏,他们己经入局。
石板路被冲刷得发亮,映着灯笼昏黄的光,像一条晃动的河。
林书忆被押走时,手腕被士兵攥得生疼。
她能感觉到周寒在身侧,呼吸平稳,像是早己习惯这种场面。
县衙门的侧门吱呀一声开了,潮湿的空气裹着霉味扑面而来。
院子不大,角落里堆着几捆湿漉漉的柴禾,几名衙役靠在廊下抽烟,烟头在雨雾中一闪一闪。
审讯室的门关上,雨声被隔在外面,只剩下滴水的声音。
屋里摆着一张厚重的木桌,桌上放着一盏油灯,火苗忽明忽暗。
“姓名。”
一个戴金边眼镜的书记员抬头,慢吞吞地问。
“林书忆。”
她的声音出奇地平稳。
“周寒。”
灰衣青年淡淡道。
“苏巧。”
苏巧眨巴着眼睛,声音里带着哭腔。
书记员低头刷刷记录着,审讯官——一个面色油光、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敲了敲桌子,“你们和进步分子有什么关系?”
林书忆脑中飞快运转。
她知道,1927年的清党运动,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任何含糊其辞的回答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我只是书社的店员。”
她首视审讯官的眼睛,“今天雨大,有人进店避雨,我不能把客人赶出去。”
周寒偏头看了她一眼,眼底闪过一丝意外。
这个女子的镇定,和他在书店初见时的慌乱判若两人。
苏巧适时吸了吸鼻子,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长官,我真的只是来避雨的,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做饭呢……”审讯官皱了皱眉,显然对这种哭哭啼啼的场面不耐烦。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和吵嚷。
“哎呀,各位官爷,误会,都是误会!”
老许的声音在门口响起,他满脸堆笑,手里提着一个油纸包,“这三位都是良民,不信你们问陈裁缝!”
一个身形微胖、戴着旧瓜皮帽的中年男人跟着走了进来。
他的手指上布满了细密的针眼,衣襟上别着一枚铜纽扣——扁圆形,上面刻着一朵细致的海棠花,花心处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细缝。
“小人陈裁缝,在东街开了家铺子。”
他笑得和气,“这姑娘是林掌柜的女儿,这小伙子是我远房外甥,这丫头是我徒弟。
下雨天他们聚在一起,不过是要帮我搬布料罢了。”
书记员抬头看了看审讯官,后者冷哼一声,挥挥手,“滚吧,别让我再看见你们。”
林书忆松了一口气,却仍没放松警惕。
她知道,这种放人,不代表安全——他们随时可能会再找麻烦。
出了衙门,雨势小了些。
老许笑嘻嘻地凑上来,“怎么样,我这救场功夫,不比戏台上的武生差吧?”
苏巧白了他一眼,“少吹牛,你刚才在里面腿都抖了。”
陈裁缝没接话,只是把林书忆拉到一旁,将那枚海棠纽扣塞进她手心,低声道:“林姑娘,回去告诉你爹,‘海棠未眠’。”
林书忆一怔,还没来得及追问,陈裁缝己经提着布包,消失在雨巷深处。
回到书社时,天色己经擦黑。
纸窗后的烛光依旧亮着,却显得孤零零的。
她推门进去,屋里空无一人。
柜台后的凳子上,放着一本翻开的账簿,旁边压着一张纸条——是她父亲的字迹:“忆儿,若我未归,守好书社。
海棠未眠。”
她握紧手中的纽扣,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
现代的记忆与这个时代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让她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谁——是那个在研究室里熬夜写论文的研究生,还是这个在乱世中守护一家书社的女子。
门外,老许和苏巧还在斗嘴。
“你说,陈裁缝那话啥意思啊?”
苏巧问。
老许挠挠头,“谁知道呢?
他这人,说话总爱绕弯子。”
林书忆没有插话。
她走到柜台后,将纽扣放在灯下仔细观察。
那道细缝似乎是可以撬开的,可她用指甲抠了抠,纹丝不动。
周寒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后,“那是暗号。”
她猛地回头,“你知道?”
“见过类似的。”
他顿了顿,“海棠未眠,可能是一个接头暗号。
陈裁缝,不只是裁缝。”
林书忆心头一震。
她想起父亲的纸条,想起陈裁缝衣襟上的纽扣,想起衙门里那些麻木的眼神——这个看似平静的江南小城,其实暗流汹涌。
“你为什么会被通缉?”
她问。
周寒沉默片刻,“我在北方的学校里,参加过一些……讨论。”
林书忆明白了。
在这个时代,“讨论”两个字,有时就等于“危险”。
苏巧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走过来,“别光顾着说话,喝点热的。
老许去买馒头了,今晚我们都在这儿住,安全点。”
屋里顿时多了几分暖意。
烛光摇曳中,林书忆忽然意识到——她在这个时代,不是孤身一人。
夜深了,雨彻底停了。
苏巧和老许在里间搭了个临时的铺,周寒则守在门口。
林书忆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她将纽扣放在枕边,指尖轻轻摩挲着那朵海棠花。
忽然,一阵极轻的敲门声传来。
林书忆屏住呼吸。
周寒己经起身,走到门口,压低声音问:“谁?”
门外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急切,“海棠未眠。”
林书忆和周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这场戏,他们己经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