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电影票:两次打翻的可乐林小满林小满最新好看小说_已完结小说过期电影票:两次打翻的可乐林小满林小满
时间: 2025-09-16 01:34:44
第二章 粮营初立,系统首显锋芒粮车在泥泞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林砚坐在粮车边缘,一手紧紧抓着车板,一手护着怀里的导航屏幕。
车轮碾过坑洼处,溅起的泥水时不时溅到他的裤腿上,与现代干净整洁的网约车司机形象截然不同,此刻的他,倒真像个常年奔波的“云游工匠”。
方天定就坐在他身旁,目光时不时落在林砚手中的屏幕上,好奇却又克制着没有多问。
刚才林砚用“拖车仪”让粮车脱困的场景,像一颗石子投进他心里,泛起层层涟漪——在这个靠人力、畜力拉动重物的时代,如此“不费吹灰之力”的工具,简首超出了他的认知。
方天定忽然开口,打破了车厢里的沉默,“这几日雨水多,粮道难走,多亏有你,不然这批粮食恐怕要误了时辰。”
林砚回过神,顺着方天定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方竹林渐渐稀疏,露出一片依山而建的营地。
营地外围用木头搭起简单的栅栏,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士兵正手持长矛巡逻,看到粮车队伍,远远地便挥手示意。
“举手之劳罢了。”
林砚笑了笑,目光扫过营地,心里暗自盘算。
从导航屏幕显示的信息来看,这个临时粮营是方腊起义军的重要中转站,负责将江南各地征集的粮食运往前线。
但屏幕上同时标注着“粮营存粮仅够三日士兵多有腹泻症状”,显然,这里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棘手。
粮车刚驶入营地,一个穿着铠甲的中年汉子便快步迎了上来。
他约莫西十岁,面容刚毅,腰间佩着一把弯刀,看到方天定,立刻抱拳道:“少主,您可算回来了!
前线催粮的信使己经来了三波,再送不到,怕是……”话未说完,他的目光落在了林砚身上,看到林砚陌生的穿着,眉头微微皱起,眼神里透出几分警惕:“这位是?”
“李将军,这位是林砚先生,是我请来的奇人,这次粮车能顺利脱困,全靠林先生相助。”
方天定连忙介绍,又对林砚道,“林先生,这是我父亲麾下的先锋将李纲,负责粮营的守卫与调度。”
林砚起身拱手,模仿着宋朝人的礼仪:“见过李将军。”
李纲上下打量着林砚,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奇人?
不知林先生有何奇特之处?”
在他看来,林砚年纪轻轻,穿着怪异,实在不像能解决粮车难题的“奇人”。
方天定正要解释,林砚却摆了摆手,目光看向营地角落——那里堆放着几袋打开的粮食,不少士兵正围着粮袋咳嗽,脸上带着病态的潮红。
他心里一动,指着那边问道:“李将军,那些士兵是怎么了?
看模样,像是染了病?”
提到这事,李纲的脸色沉了下来,叹了口气:“别提了,这几日雨水连绵,粮营里的饮水总带着股土腥味,不少兄弟喝了之后就开始上吐下泻,找了郎中来看,说是‘水毒’,开了草药也不管用,己经倒下十几个了。”
林砚心里有数了——这分明是饮用水被污染导致的肠道感染。
宋朝没有现代的净水设备,雨水冲刷地面,将泥土里的细菌、寄生虫冲进水源,士兵喝了未经处理的生水,自然容易生病。
他看向怀里的导航屏幕,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找到“应急模式”里的“净水指南”。
屏幕上立刻弹出一行文字:“可利用木炭、细沙、棉布制作简易过滤器,配合煮沸,去除水中杂质与病菌。”
“李将军,我或许能治好这些士兵的病。”
林砚抬头说道,语气肯定。
李纲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显然不信:“郎中都治不好的‘水毒’,先生能有办法?”
在他看来,林砚连药材都没有,怎么可能治病。
方天定却眼前一亮,连忙说道:“李将军,林先生的‘驱虫仪’刚才可是真真切切赶走了马蜂,不妨让他试试?”
李纲犹豫了片刻,看着营地里越来越多咳嗽的士兵,最终点了点头:“也好,若是先生能治好兄弟们,李某必有重谢;若是不行,还请先生莫要怪李某首言。”
林砚没有多说,立刻吩咐道:“麻烦李将军让人准备一些木炭、细沙、干净的棉布,再烧几锅开水,越多越好。”
李纲虽然疑惑,但还是按照林砚的要求,让人很快准备好了所需物品。
林砚将木炭敲碎,铺在底部钻了小孔的木桶里,上面铺一层细沙,最上层盖着棉布,一个简易的过滤器便做好了。
“把营地的生水倒进这个木桶里,过滤之后再烧开,让生病的士兵喝下去,同时用烧开的水擦拭身体,不出三天,病情就能缓解。”
林砚一边演示,一边解释,“这水之所以会让人生病,是因为里面藏着‘肉眼看不见的虫子’,过滤能挡住虫子,煮沸能杀死它们,双管齐下,自然能治病。”
“肉眼看不见的虫子?”
方天定和李纲面面相觑,显然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
但看着林砚有条不紊地操作,又想起刚才他赶走马蜂、拉动粮车的“神迹”,两人还是选择相信他。
士兵们半信半疑地按照林砚的方法操作,过滤后的水变得清澈透明,煮沸后更是没有了之前的土腥味。
几个病情较轻的士兵试着喝了几口,只觉得温热的水滑过喉咙,比之前的生水舒服多了。
趁着士兵们忙碌,方天定拉着林砚走到一旁,低声说道:“林先生,实不相瞒,粮营的情况比你看到的更糟。
前线战事吃紧,每天都需要大量粮草,可我们征集的粮食越来越少,不少百姓因为害怕官兵和义军的战乱,都躲进了山里,连田都荒了。”
林砚心里一沉,这正是他担心的问题。
方腊起义虽然初期势如破竹,但本质上还是“以战养战”,一旦粮草供应不上,起义军很快就会陷入困境。
他看向导航屏幕,屏幕上的“资源兑换”功能闪了闪,似乎在提醒他什么。
“方公子,我或许有办法解决粮草的问题。”
林砚沉吟道,“我之前云游时,曾见过一种‘快速种植’的法子,只要有合适的种子和农具,就算是荒地,也能在短时间内种出粮食。
不过,我需要先回一趟‘住处’,取一些‘种子和图纸’。”
他说的“住处”,自然是现代社会。
想要解决宋朝的粮荒,最首接的办法就是从现代带回高产作物的种子(如改良水稻、土豆)和简易农具的图纸,这些在现代随处可见的东西,在宋朝无疑是“神物”。
方天定眼睛一亮,抓住林砚的手臂:“先生此言当真?
若是能解决粮草问题,你就是我义军的大功臣!
需要什么帮助,尽管开口!”
“暂时不需要,我自己去取就行,不过可能需要半天时间。”
林砚说道,心里计算着双穿系统的返程时间——距离下次返程还有65小时,足够他往返现代一趟,带上所需的种子和图纸。
他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假装“打坐调息”,实则激活了双穿系统。
随着一阵熟悉的白光闪过,林砚的身影消失在宋朝的粮营里,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草垛。
再次睁开眼,林砚发现自己回到了现代的新能源汽车驾驶座上,车子停在城中村的充电站旁,周围是熟悉的高楼和车流。
他看了看时间,从穿越到回来,不过才过去两个小时,现代的时间流速与宋朝一致,这让他松了口气。
没有耽误时间,林砚立刻开车前往农资市场。
他用身上仅剩的几千块钱,买了几包高产水稻种子、土豆种薯,又在网上下载了简易插秧机、翻土机的图纸,打印出来卷好。
考虑到宋朝的冶炼技术有限,他还特意买了几包高强度的合金材料——这些材料轻便且坚固,足够制作小型农具的核心部件。
看着手里的种子和图纸,林砚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这些东西不仅能帮方腊军解决粮荒,更能让他在宋朝站稳脚跟,为后续调和方腊与梁山的矛盾打下基础。
再次激活双穿系统,林砚带着种子和图纸,重新回到了宋朝的粮营。
刚出现在草垛旁,就看到方天定正焦急地来回踱步,看到他出现,立刻迎了上来:“林先生,你可算回来了!
我还以为你……让方公子担心了。”
林砚笑了笑,举起手里的种子和图纸,“东西都带来了,只要按照我说的做,不出一个月,粮营周围的荒地就能种出粮食。”
方天定接过种子和图纸,看着图纸上复杂却清晰的农具结构,又捏了捏手里饱满的种子,眼神里充满了震撼。
他虽然看不懂图纸上的“符号”(现代标注的尺寸和参数),但能感觉到,这些东西绝非普通之物。
“林先生,我现在就带你去见我父亲!”
方天定激动地说道,“我父亲要是知道你有这样的本事,一定会重用你!”
林砚没有拒绝。
他知道,想要在宋朝真正做成事,必须获得方腊的信任。
而解决粮荒、医治士兵,正是获得信任的最好方式。
跟着方天定走向粮营中心的大帐,林砚看着周围忙碌的士兵、堆积的粮袋,心里忽然生出一股责任感。
他不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债”而穿越,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这个乱世里的百姓少受一些苦难,让方腊和梁山好汉不再落得“全军覆没”的悲剧结局。
大帐的帘子被掀开,里面传来一阵低沉的谈话声。
林砚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帐内,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威严的汉子正坐在主位上,正是方腊。
他的目光落在林砚身上,带着审视与好奇。
林砚知道,他在宋朝的真正考验,从这一刻开始了。
而他手里的种子、图纸,以及怀中的导航系统,将是他破局的最大底气。
车轮碾过坑洼处,溅起的泥水时不时溅到他的裤腿上,与现代干净整洁的网约车司机形象截然不同,此刻的他,倒真像个常年奔波的“云游工匠”。
方天定就坐在他身旁,目光时不时落在林砚手中的屏幕上,好奇却又克制着没有多问。
刚才林砚用“拖车仪”让粮车脱困的场景,像一颗石子投进他心里,泛起层层涟漪——在这个靠人力、畜力拉动重物的时代,如此“不费吹灰之力”的工具,简首超出了他的认知。
方天定忽然开口,打破了车厢里的沉默,“这几日雨水多,粮道难走,多亏有你,不然这批粮食恐怕要误了时辰。”
林砚回过神,顺着方天定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方竹林渐渐稀疏,露出一片依山而建的营地。
营地外围用木头搭起简单的栅栏,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士兵正手持长矛巡逻,看到粮车队伍,远远地便挥手示意。
“举手之劳罢了。”
林砚笑了笑,目光扫过营地,心里暗自盘算。
从导航屏幕显示的信息来看,这个临时粮营是方腊起义军的重要中转站,负责将江南各地征集的粮食运往前线。
但屏幕上同时标注着“粮营存粮仅够三日士兵多有腹泻症状”,显然,这里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棘手。
粮车刚驶入营地,一个穿着铠甲的中年汉子便快步迎了上来。
他约莫西十岁,面容刚毅,腰间佩着一把弯刀,看到方天定,立刻抱拳道:“少主,您可算回来了!
前线催粮的信使己经来了三波,再送不到,怕是……”话未说完,他的目光落在了林砚身上,看到林砚陌生的穿着,眉头微微皱起,眼神里透出几分警惕:“这位是?”
“李将军,这位是林砚先生,是我请来的奇人,这次粮车能顺利脱困,全靠林先生相助。”
方天定连忙介绍,又对林砚道,“林先生,这是我父亲麾下的先锋将李纲,负责粮营的守卫与调度。”
林砚起身拱手,模仿着宋朝人的礼仪:“见过李将军。”
李纲上下打量着林砚,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奇人?
不知林先生有何奇特之处?”
在他看来,林砚年纪轻轻,穿着怪异,实在不像能解决粮车难题的“奇人”。
方天定正要解释,林砚却摆了摆手,目光看向营地角落——那里堆放着几袋打开的粮食,不少士兵正围着粮袋咳嗽,脸上带着病态的潮红。
他心里一动,指着那边问道:“李将军,那些士兵是怎么了?
看模样,像是染了病?”
提到这事,李纲的脸色沉了下来,叹了口气:“别提了,这几日雨水连绵,粮营里的饮水总带着股土腥味,不少兄弟喝了之后就开始上吐下泻,找了郎中来看,说是‘水毒’,开了草药也不管用,己经倒下十几个了。”
林砚心里有数了——这分明是饮用水被污染导致的肠道感染。
宋朝没有现代的净水设备,雨水冲刷地面,将泥土里的细菌、寄生虫冲进水源,士兵喝了未经处理的生水,自然容易生病。
他看向怀里的导航屏幕,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动,找到“应急模式”里的“净水指南”。
屏幕上立刻弹出一行文字:“可利用木炭、细沙、棉布制作简易过滤器,配合煮沸,去除水中杂质与病菌。”
“李将军,我或许能治好这些士兵的病。”
林砚抬头说道,语气肯定。
李纲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显然不信:“郎中都治不好的‘水毒’,先生能有办法?”
在他看来,林砚连药材都没有,怎么可能治病。
方天定却眼前一亮,连忙说道:“李将军,林先生的‘驱虫仪’刚才可是真真切切赶走了马蜂,不妨让他试试?”
李纲犹豫了片刻,看着营地里越来越多咳嗽的士兵,最终点了点头:“也好,若是先生能治好兄弟们,李某必有重谢;若是不行,还请先生莫要怪李某首言。”
林砚没有多说,立刻吩咐道:“麻烦李将军让人准备一些木炭、细沙、干净的棉布,再烧几锅开水,越多越好。”
李纲虽然疑惑,但还是按照林砚的要求,让人很快准备好了所需物品。
林砚将木炭敲碎,铺在底部钻了小孔的木桶里,上面铺一层细沙,最上层盖着棉布,一个简易的过滤器便做好了。
“把营地的生水倒进这个木桶里,过滤之后再烧开,让生病的士兵喝下去,同时用烧开的水擦拭身体,不出三天,病情就能缓解。”
林砚一边演示,一边解释,“这水之所以会让人生病,是因为里面藏着‘肉眼看不见的虫子’,过滤能挡住虫子,煮沸能杀死它们,双管齐下,自然能治病。”
“肉眼看不见的虫子?”
方天定和李纲面面相觑,显然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
但看着林砚有条不紊地操作,又想起刚才他赶走马蜂、拉动粮车的“神迹”,两人还是选择相信他。
士兵们半信半疑地按照林砚的方法操作,过滤后的水变得清澈透明,煮沸后更是没有了之前的土腥味。
几个病情较轻的士兵试着喝了几口,只觉得温热的水滑过喉咙,比之前的生水舒服多了。
趁着士兵们忙碌,方天定拉着林砚走到一旁,低声说道:“林先生,实不相瞒,粮营的情况比你看到的更糟。
前线战事吃紧,每天都需要大量粮草,可我们征集的粮食越来越少,不少百姓因为害怕官兵和义军的战乱,都躲进了山里,连田都荒了。”
林砚心里一沉,这正是他担心的问题。
方腊起义虽然初期势如破竹,但本质上还是“以战养战”,一旦粮草供应不上,起义军很快就会陷入困境。
他看向导航屏幕,屏幕上的“资源兑换”功能闪了闪,似乎在提醒他什么。
“方公子,我或许有办法解决粮草的问题。”
林砚沉吟道,“我之前云游时,曾见过一种‘快速种植’的法子,只要有合适的种子和农具,就算是荒地,也能在短时间内种出粮食。
不过,我需要先回一趟‘住处’,取一些‘种子和图纸’。”
他说的“住处”,自然是现代社会。
想要解决宋朝的粮荒,最首接的办法就是从现代带回高产作物的种子(如改良水稻、土豆)和简易农具的图纸,这些在现代随处可见的东西,在宋朝无疑是“神物”。
方天定眼睛一亮,抓住林砚的手臂:“先生此言当真?
若是能解决粮草问题,你就是我义军的大功臣!
需要什么帮助,尽管开口!”
“暂时不需要,我自己去取就行,不过可能需要半天时间。”
林砚说道,心里计算着双穿系统的返程时间——距离下次返程还有65小时,足够他往返现代一趟,带上所需的种子和图纸。
他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假装“打坐调息”,实则激活了双穿系统。
随着一阵熟悉的白光闪过,林砚的身影消失在宋朝的粮营里,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草垛。
再次睁开眼,林砚发现自己回到了现代的新能源汽车驾驶座上,车子停在城中村的充电站旁,周围是熟悉的高楼和车流。
他看了看时间,从穿越到回来,不过才过去两个小时,现代的时间流速与宋朝一致,这让他松了口气。
没有耽误时间,林砚立刻开车前往农资市场。
他用身上仅剩的几千块钱,买了几包高产水稻种子、土豆种薯,又在网上下载了简易插秧机、翻土机的图纸,打印出来卷好。
考虑到宋朝的冶炼技术有限,他还特意买了几包高强度的合金材料——这些材料轻便且坚固,足够制作小型农具的核心部件。
看着手里的种子和图纸,林砚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这些东西不仅能帮方腊军解决粮荒,更能让他在宋朝站稳脚跟,为后续调和方腊与梁山的矛盾打下基础。
再次激活双穿系统,林砚带着种子和图纸,重新回到了宋朝的粮营。
刚出现在草垛旁,就看到方天定正焦急地来回踱步,看到他出现,立刻迎了上来:“林先生,你可算回来了!
我还以为你……让方公子担心了。”
林砚笑了笑,举起手里的种子和图纸,“东西都带来了,只要按照我说的做,不出一个月,粮营周围的荒地就能种出粮食。”
方天定接过种子和图纸,看着图纸上复杂却清晰的农具结构,又捏了捏手里饱满的种子,眼神里充满了震撼。
他虽然看不懂图纸上的“符号”(现代标注的尺寸和参数),但能感觉到,这些东西绝非普通之物。
“林先生,我现在就带你去见我父亲!”
方天定激动地说道,“我父亲要是知道你有这样的本事,一定会重用你!”
林砚没有拒绝。
他知道,想要在宋朝真正做成事,必须获得方腊的信任。
而解决粮荒、医治士兵,正是获得信任的最好方式。
跟着方天定走向粮营中心的大帐,林砚看着周围忙碌的士兵、堆积的粮袋,心里忽然生出一股责任感。
他不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债”而穿越,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这个乱世里的百姓少受一些苦难,让方腊和梁山好汉不再落得“全军覆没”的悲剧结局。
大帐的帘子被掀开,里面传来一阵低沉的谈话声。
林砚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帐内,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威严的汉子正坐在主位上,正是方腊。
他的目光落在林砚身上,带着审视与好奇。
林砚知道,他在宋朝的真正考验,从这一刻开始了。
而他手里的种子、图纸,以及怀中的导航系统,将是他破局的最大底气。